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有八个理由不能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70 更新时间:2023/12/22 21:50:31

导读:西安事变时的蒋介石和张学良在蒋介石的一生中,有两个时刻可以杀掉张学良,而且可以拿出比较靠谱的、说得过去的理由。第一个时刻:“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率3

西安事变时的蒋介石和张学良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有两个时刻可以杀掉张学良,而且可以拿出比较靠谱的、说得过去的理由。第一个时刻:“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率30万东北军不战而退;特别是在1931年12月,张学良公然违抗中央政府“固守锦州”的命令,不放一枪一弹撤出锦州。当时国内舆论就有要求枪决张学良的。一个可参照的案例是,1937年底,韩复渠因擅自撤离山东战场而被枪毙。

第二个时刻: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下令杀害包括蒋介石侄子蒋孝先在内的67名警卫。事后,蒋介石完全可以以“劫持领袖,背叛党国”的罪名处其死刑。以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必然让蒋对张学良恨得牙痒痒,为何不直接杀掉呢?须知,“西安事变”中的另一位主角杨虎城,可是被灭了门的。考诸事实,至少有八个原因让蒋不能对张学良下手。

第一,1928年4月,蒋介石领导第二期北伐,国民革命军迅速占领了平津一带。对于东三省,蒋介石已不愿再动刀兵,拟采取和平手段解决。蒋介石与奉系通过多轮谈判达成一致,当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此举成就了蒋统一中国的大业,蒋对此是感激的。

第二,1930年5月,以蒋介石为一派,以阎锡山冯玉祥为一派,双方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一场争权夺利的混战,史称“中原大战”。蒋介石投入军队约60万人,反蒋兵力高达80万人。

蒋介石夫妇与张学良夫妇

当时,双方都极力拉拢置身事外的张学良。如果能争取东北军加入己方,那将从根本上改变战局,使战争胜负的天平朝自己一方倾斜。张学良经过权衡,正当中原大战胶着之时,于9月18日发表通电,明确宣布拥护蒋介石,旋即派东北军12万人入关。东北军入关,使战局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阎锡山部队力疲不当,一触即溃,迅速西退。

10月中旬以后,阎锡山、冯玉祥相继宣布下野,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完胜。张学良再次选择站在蒋介石这一边,蒋不能不对他表示好感。此战后,蒋予张学良以华北地盘和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头衔,不能不说是一种酬谢。

第三,蒋、张两家还存在着复杂的私人感情。1930年底,张学良携妻子于凤至赴南京接受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委任,在此过程中,宋美龄的母亲认于凤至为干女儿,宋美龄与于凤至又结拜为金兰姐妹。随后,蒋介石与张学良也结为“把兄弟”。坊间还有传闻,张学良与宋美龄存在秘密恋情。西安事变解决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宋美龄就曾为张学良的生命安全做过担保。

第四,蒋介石知道西安事变的详细过程,整个事变的策划者是杨虎城,张学良虽然参与,但不是主谋。

第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认罪态度较好。其实扣留蒋介石不久,张学良就后悔了,“深悔孟浪,彷徨无策”。

12月25日,蒋介石获释后,曾再三阻止张学良同行。张学良自言:“我思为了国家的纪纲,领袖的尊严,我既肇此祸乱,不能再计及荣辱生死,甘愿牺牲自身,以维国法,以炯后人。遂违命陪同莅洛,转去南京。”张的认罪态度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蒋对他的愤恨。

西安事变前,蒋介石(左二)、宋美龄(左三)、张学良(左五)、杨虎城(左六)等合影。

第六,如果杀掉张学良,蒋介石不能不考虑后果。作为地方实力派,数十万东北军只听张学良号令,不听中央调遣。杀了张学良,东北军能归顺蒋介石吗?蒋不会如此乐观。东北军最有可能的行动有两个,一是起兵反蒋,二是投靠共产党。这两种情况显然都不是蒋介石愿意看到的。

第七,事变发生后,远在英国的于凤至立即致电张学良,要他一定保护蒋介石的安全并释放蒋及其随同人员。当时并不是没有杀掉蒋介石的计划,而张学良给予抵制,确实保护了蒋的性命。

第八,因为张作霖打下的基础,张学良家庭显赫,国内外知名度较高,如果杀了张学良,容易引起国际舆论的反弹,反置蒋于不利地位。

1936年12月31日,张学良获刑10年,随即被蒋特赦。他虽免予牢狱之灾,但仍未能获得自由,从而开始了长达50年的软禁生涯。

话说他的软禁之地,不是公馆就是别墅,当然,也少不了美女相陪。这就是蒋对他的全部惩罚。

蒋介石临终遗言棺材不落土将来葬到大陆去

在台湾的蒋介石

历史总是相似的,不约而同毛主席与蒋介石晚年,开始着手促成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1972年,毛主席曾嘱咐身边人带信给纽约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常驻美国大使”顾维钧,邀其回国看看,并传达自己对于海峡两岸统一的期望与两岸同胞期待统一的愿景。

1973年,他甚至打算安排专人送章士钊老先生飞香港,成为与台湾沟通的桥梁,但是遗憾的是章士钊先生还没担当其重任,就在香港不幸病逝。

1975年,蒋秘密派遣自己心腹,时任“总统府资政”的陈立夫,向大陆示好,并且发出了对毛主席访问台湾的邀请。

陈立夫甚至公开在报纸上发表《假如我是***》一文,“欢迎毛主席与周总理访问台湾,国共两党重修”

呼吁毛主席能“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国共两度合作的前例,开创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新局面。”***收到这一消息,显得非常的高兴,并用实际行动积极反应。

1975年在党中央与国务院的指示,司法机关开始对没有特大罪行的293名战争罪犯、95名美蒋特工和49名武装特务船员进行了释放的处理,愿去台湾的给路费。私下还语重心长的对邓小平说:两岸要尽快实现“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访问。

病榻上的***在竭尽全力地向历史做着交代。

可是,天公不作美,和谈还没有正式动,蒋介石就走完了他非凡的一生,他临终留下遗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将来有一天葬到大陆去。

蒋介石的去世,无疑对于两岸早日一统来说是一个损失。

民国密史:蒋介石为何劝张学良别送他回南京

张学良与蒋介石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抓了送他回南京的张学良,并软禁了张一辈子。

其实历史还有你不知道的一面,蒋也委婉提醒张别去南京。

1936年12月25日,张陪蒋到西安机场,蒋说:“我们兄弟两人,大仁大义,从不抱怨,将来历史记上一笔,流芳百世。”

张学良很激动,更表示要亲自送蒋回南京。蒋介石说:“我们兄弟两人谅解,你到南京就不好办了,他们打你的主意,我就遗臭万年了。”蒋劝张不要送,张性情中人,动了真情,坚持己见,一起上了飞机。那为什么还抓张呢?因素多了。

蒋介石和周恩来都劝张学良,”别去南京,去了你就回不来了“。但张少帅就是不听,还是去了。为什么蒋介石和周恩来都劝他别去南京?既然老蒋也劝他别去,那去了不扣押他不就得了吗?可事情的演变,就不是人们所能左右的了。

张学良与蒋介石

1936年12月12日,杨虎诚和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对蒋”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一干人,要求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内战政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不是私人恩怨,是攸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是个人都知道,更何况蒋介石这个政治高手。蒋虽有一万个不愿意,但他也不是糊涂虫,怎么会不明白扣押张的后果将是一件不得人心且臭名昭著的事呢?所以当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为了表达自己对委员长的歉意,执意要亲自把蒋送回南京时,有两个人是反对并力劝他的,一个是共产党的周恩来,另一个就是被他逼着抗日的蒋介石。可两者劝他别去的理由却不一样。

周恩来劝张学良别去南京,是基于共产党与国民党十几年斗争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蒋可能会报复张。因此,为了张学良本身的人生安全和几十万东北军的稳定,坚决反对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只是中共中央领导人们得出这个意见,去转告张本人时,已经来不及了。据记载,1936年12月25日,周恩来得知张少帅要亲自送老蒋回南京的消息时,马上去张的官邸,但张和蒋等已经去机场了。周又马上驱车去机场,但当他到达时,飞机已经起飞了。周恩来站在机场里急得直跺脚,连声喊:"晚了!晚了!”如果机场有电话的话,历史可能不一样了。但西安机场当时却连部电话也没有,造化弄人!蒋乘飞机从西安起飞,经洛阳转往南京。

标签: 蒋介石张学良

更多文章

  • 宣姜的儿子是谁?宣姜真的和儿子有染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宣姜

    岁月是朵双生花,在春秋的时间隧道里,盛开了两朵绝尘的花朵。这两朵花便是盛开在齐国的一双姐妹花,文姜和宣姜。文姜和宣姜这两个女子都以美貌闻名于世,她们拥有出众的才华和容貌,拥有世人艳羡的目光,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惊艳了整个乱世春秋。宣姜,这个美丽的女子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她是齐僖公的大女儿,姜氏是齐国

  • 法国皇帝拿破仑是左撇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拿破仑

    法国皇帝拿破仑是左撇子吗拿破仑是法国的伟人之一,他的事迹和生活习惯经常被后人进行相关的研究。根据相关的记载,军事奇才的拿破仑是一个左撇子,那么拿破仑又因为自己的左撇子制定了什么政策呢?拿破仑蜡像一般人都是习惯性地使用自己的右手,但是也有人习惯使用自己的左手,后者被人称为“左撇子&rdqu

  • 徐昭佩为何只画半面妆 她和梁元帝萧绎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梁元帝,徐昭佩

    徐昭佩是失败的代名词,她拥有好的出身,拥有姣好的面容,嫁入帝王之家,在世人眼里她是风光无限的王妃,是雍容华贵的千金小姐,但是在史 书上,她却是彻头彻尾失败的人。徐昭佩出生年月不详,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南朝齐太尉、枝江文忠公徐孝嗣孙女,侍中、信武将军徐绲之女,梁元帝萧绎的正妻。徐昭佩 出身名门

  • 董鄂妃有何过人之处?为何能得顺治帝的专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董鄂妃

    董鄂氏,十八岁刚进宫就被封为贤妃。一个月后,就被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的理由封为皇贵妃。从一个平凡女子到皇贵妃的转变,董鄂氏仅仅只用了几个月就做到了,她的晋升速度堪比火箭,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一直以来董鄂氏和少年天子顺治帝福临的爱情,都是影视剧的宠儿。不

  • 慈禧为什么不喜欢珍妃?珍妃真被打入冷宫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珍妃

    光绪大婚之后,因为隆裕皇后是老佛爷极力选的皇后,自己并不喜欢,所以避之唯恐不及,基本不答理。而瑾妃性情忠厚、呆板木讷,却与皇后走得很近,反而与光绪相处淡漠。后来在多次礼仪活动中,光绪发现珍妃不仅容貌略显俏丽,而且乖巧伶俐、活泼动人,便对她有了好感。几次单独召见后,更觉得她不仅志趣广泛、谈吐不俗,而且

  • 王昭君为何嫁给呼韩邪单于?王昭君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昭君,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出生于约公元前52年,名嫱,字昭君,汉族,南郡秭归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她经常活跃在文人墨客的诗文里,我想如果西汉有贴吧的话,王昭君一定是诸公子发帖追求的对象,说不定早就把她给人肉出来了,而关于王昭君的帖子也必定是最火的。公元前52年,一声响亮的婴

  • 息夫人是谁?息夫人与楚文王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描写了一个容貌倾城的女子,她的名字却没有在诗里提及,但是”不共楚王言“却会道出了此女的名字,那就是息夫人。息夫人生在春秋乱世,是诸侯陈国的公主,却有着夷狄的血统;她,曾与心仪之

  • 朝鲜国王李坧为什么不能生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坧

    李坧为什么不能生育赫赫扬扬的李氏王朝在统治朝鲜519年,传位27代之后,终于走下了历史舞台。而历代皇帝当中,纯宗李坧无疑是最特殊的一个,这个性格软弱,从小目睹宫廷政变的年轻皇帝,虽然未将李氏王朝直接推向灭亡,但因为他的不育,仍然被冠以“亡国之君”的称谓!纯宗李坧照片李坧为什么

  • 铜雀台是做什么用的?铜雀台真的是曹操金屋藏娇的地方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铜雀台

    曹操到底是为什么建造铜雀台的呢?公元810年,唐朝诗人杜牧与友人在黄州赤壁游玩时以赤壁为题做了一首诗《赤壁》绝句一首:“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说,如果将当年沉沙的战戟重新磨洗,也许会是另外的情景;如果没有东南风帮助周瑜火烧曹

  • 一代名将年羹尧被赐死的原因 历史上的年羹尧真的专横跋扈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年羹尧

    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为人聪敏,豁达,娴辞令,善墨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