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人物里谁是罗贯中最痛恨厌恶之人

三国人物里谁是罗贯中最痛恨厌恶之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79 更新时间:2024/4/12 6:54:30

诸葛亮祁山骂死王朗的故事,不少网友应该都听说过;而对这个故事的真假,相信也有不少网友也明白,那只是文学故事,并不是史实。但罗贯中为何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来是有依据 《三国演义》中展现诸葛亮口才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是“舌战群儒”,另外一个就要算“骂死王朗”。

这一段文字写的很精彩,我们不妨再来欣赏一次: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

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诸葛亮的这段话,针锋相对、言辞犀利,把王朗骂了个体无完肤,难怪“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换谁谁也受不了,也真够绝的。 不过这些都是小说的情节,虽然也有不少没有读过《三国志》的网友,以为这是实有其事的,觉得孔明骂得真是痛快淋漓,使人击节称赏。但是如果网友们真的去查查《三国志》,可能会很失望,因为根本没有这回事。

王朗确是死在曹睿在位的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但他既没有随军出征,更没有临阵向诸葛亮说教,自然也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为什么罗老先生要凭空杜撰出这一回书来呢?毛宗岗在这回的评语中说:“武侯虽有出师之表上告嗣君,恨无讨贼之文布告天下。今观骂王朗一篇,即以此骂曹丕,即以此当布告之文可耳。”这自然也有些道理;不过,为什么作者不要别人,偏要拿王朗来当场骂杀呢?原来这背后还藏着一个秘密。

王朗此人,初时追随陶谦,后为会稽太守。孙策在江东攻城略地,他举兵抵抗,失败被擒。后来又归顺了曹操,由谏议大夫升为御史大夫,颇为洋洋得意。但此人却不知自量,居然一再向蜀国大臣写信劝降,胡说魏主乃“天命所归”,西蜀小邦,只应投顺称臣云云。他写信给诸葛孔明,劝说孔明向魏国投降。

孔明随即写了一篇文章,题曰《正议》,针对王朗的无耻劝降,严厉加以驳斥。其中有一段说(译成现代语):“从前那个项羽,他的兴起不是由于自己有道德,因此虽然占据华夏地区,装出帝王的架势,结果却是身首异处而死,永远成为后世的鉴戒。而曹操不肯接受这个教训,又跟着这条死路走了。他没有遭受杀身之刑,不过是一时幸运,灾祸一定要落在他子孙身上的。

不料有那么两三个家伙,已是行将就木之年,却接受伪帝的旨意,向我写信陈述什么天命,这真像张竦、陈崇这些无耻之徒称颂王莽的功德那样。难道他们面临大祸,还企图幸免么!”下面,诸葛孔明又指出,曹操用他的诡诈之术,以数十万大军,救张郃于阳平,而结果大败,丧师失地,感毒而死。曹丕则淫逸不道,居然篡位。从前轩辕氏用几万兵卒,平定海内,何况我蜀汉以数十万之众,据正义而临有罪之国,你伪魏岂能抗拒么?

标签: 三国人物谁是罗贯中最痛恨厌恶之人诸葛亮祁山

更多文章

  • 刘表在杀了孙坚后为何不乘机灭了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表,孙坚,后为,何不,乘机,吴国,刘表,截杀,孙坚,继续

    刘表截杀孙坚不继续追杀孙坚残部。而是以取得全胜的机会去换取一个败将。虽说此举表现刘表重情重意,但以一个以一统天下为目标的诸侯实乃荒唐之举。如果刘表把孙坚残部一举消灭,或许以后就没有吴国,三国之史也要重新改写。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初平元年( 190 年)诏为荆州刺史。在当地豪族

  • 三国史上十位作风不正的伪君子都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史上,十位,作风,不正,伪君子,别是,国是,英雄辈出

    三国是英雄辈出的世界,但英雄难过美女关,这是人之常情,只是这些英雄们对女人的爱好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真的有点下流,不端正了,在此我们把他们称为伪君子。第一名:曹操 劣迹:为了邹氏差点被张秀灭了,还搭上了儿子和典韦,赤壁不长记性,惦记大乔小乔,想给周瑜扣绿帽子,结果被人烧回来了。死后经还要求老婆们定期

  • 刘备能够成就霸业的四大天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能够,成就,霸业,四大,天机,是什么,三国演义,一段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刘备救董卓的故事,虽然不见得是真的,但可见刘备创业的处境和努力,那就是白手起家,广布关系网。 在百家讲坛满清12帝中,提到清太主怒尔哈赤以四合而建立清王朝。所谓四合是天合,地合,人合,己合,以我看来,这四合就是成就一个伟大君主的必要条件。拿蜀汉昭列皇帝刘备来谈,他建立蜀汉政权绝不是偶

  • 刘备真正托孤的对象到底是诸葛亮还是李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真正,托孤,对象,到底,诸葛亮,还是,李严,现在,网络

    现在网络上说起刘备托孤之事,不少网友都会谈论起诸葛亮斗争李严,烛影斧声强调荆州派系矛盾,彷佛误会李严为诸葛亮上司,曲解刘备重用李严胜于诸葛亮。然而仔细分析诸葛亮与李严官职高低,娓娓道来彼此的主从关系,再从刘备临终遗嘱的安排,李严实在没有立场为蜀汉「兴灭国」及「继绝世」。正值外有魏吴觊觎,内无安定平静

  • 刘备为什么在临终时交待诸葛亮要取代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为什么,临终,交待,诸葛亮,取代,刘禅,刘备,托孤,不

    刘备托孤不是谜,而是明白的历史事实。而他的一句"君可自取",不见得就是试探诸葛亮,更有可能是对诸葛亮代替刘禅当皇帝的认可。 章武三年春,东征失败的刘备率军返回蜀中。大军到了永安,亦就是赫赫有名的白帝城,刘备疾病加重,自感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急召诸葛亮等重臣来到自己身边,准备托孤之事。古人托孤,是一件很

  • 三国中流传千古的十大经典名言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国中,流传,千古,十大,经典,名言,都有,哪些,定义,这里

    定义:这里说的评语,其实是指对一个人或多个人的评价。由于中国古代文学深受以《左传》、《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的影响,对于人物刻画多以事件描写和当世之人的评语为主,其中大都是简洁而精辟的语言。因此对一个人的评价,评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大家欣赏古典小说时所要注意的一点。《三国演义》作为古典小说的代表,

  • 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中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其中有这么一句:“欲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中国小说史略》),这句话本来并不过分,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将刘备作为封建时代的“仁君”形象而加以塑造的,与历史上的枭雄刘备自然不可混为一谈。然而许多读书不细心的朋友人往往先入为

  • 诸葛亮为什么会这么死心塌地的辅佐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这么,死心塌地,辅佐,刘备,诸葛亮,为何,死

    诸葛亮为何死心塌地跟着刘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两个的真实感情 关羽被东吴杀害以后,刘备报仇心切,竟不听诸葛亮劝告,亲自率军出征,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知道自己病难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赶到成都,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 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那翻“嗣子不才君可取&rd

  • 在三国中唯一为老婆殉情而死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国中,唯一,老婆,殉情,死的,美丽,亮的,妻子,死后,荀粲

    美丽漂亮的妻子死后,荀粲心碎欲绝,有朋友劝他不必太难过,荀粲说:“佳人难再得!佳人难再得!顾逝者不能有倾城之异,然未可易遇也!”一句“佳人难再得”,充满无限伤感。没过多久,荀粲也离开了人间,死时不到三十岁,时人称之“以燕婉自丧”

  • 三国历史上的第一造假高说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历史上,第一,造假,高说的,说的,董昭这,个人,属于

    董昭这个人,属于三国时期第一流的谋士,他有个癖好,一生爱骗人,爱造假。从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就一骗惊人。 他先是伪造袁绍的檄文,谋得魏郡太守之职。后又伪造曹操的书信,写给当时兵马最强而没有帮手的杨奉。董昭在信中先非常肉麻的夸了一通杨奉,像什么“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