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杀死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曹操杀死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932 更新时间:2024/1/18 22:56:55

杨修之死的原因,根本上在于他不该参与宫廷斗争,曹植曹丕的世子之争,因为“袁家谭尚”的前车之鉴,是曹操晚年最忌讳的事情,而杨修却不知萧墙之轻重,屡助曹植,使得曹操深怨于他。

在《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原因被归结于“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书里面提到杨修犯了六次“忌”;改建花园大门、分食塞北酥饼、梦中杀人、告发曹丕阴事、教曹植斩门吏、为曹植作《答教》。其中,前三件事情属于日常生活的范围,后三件事情属于政治活动的范围。

前三件事既是杨修向曹操证明自己才华的过程,也是杨修了解曹操其人的过程。通过前三件事,杨修不会不忧伤而惶恐地发现:在妒才忌能的曹操治下,其官也只能是做到主簿了。“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才华横溢的杨修又怎甘自己的仕途凋零呢?因此也才有了后三件事:杨修做出了自己人生一次无比重大的决定,他毅然地转身投靠了更欣赏其才的曹植,并且积极地辅助曹植竞选曹操的继承人。因为只有这样,他的仕途才是无量的,才有出人头地之日。

对于杨修不再热衷于曹操赏识的另一个有力的佐证是:在前线,当杨修知道了“鸡肋”的夜间口号(也知道了曹操内心的纠结,也知道了曹操将要退兵的想法)时,他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忙着跑到曹操的帐里去证明自己的才华,而仅仅是教手下的军士做好归程的准备而已。从才华的肆意张扬到才华的低调处理,这不能不充分地说明了杨修的政治立场的剧烈转变。这个“鸡肋”事件才是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

杨修生于官宦世家,杨家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祖先杨喜,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声名显赫。《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评论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太尉”在汉代是管理全国军政的要员,从杨修的高祖到他的父亲,出了四个太尉,很厉害!那么,这么厉害的官宦世家对于后代的教育和培养不可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一定会传授很多为人和为官的规则。

杨修如此聪明,从小耳濡目染,长辈言传身教,要说他不懂得官场的规矩,要说他世事不洞明、人情不练达,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曹操和杨修的故事。有一次曹操和杨修路过曹娥碑,在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说,等我考虑一下。”结果行了三十里地,曹操才猜出是“绝妙好辞”,于是曹操叹道:“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其实这句话一方面表示了曹操的谦虚,另外一方面还透着一股两人关系很铁的味道呢!可惜由于后人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作祟,总认为是曹操在嫉妒杨修的才智。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建安时期(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他有特别值得骄傲的两个儿子:一个是曹丕,另一个是曹植;父子三人并称建安文学界的“三曹”,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曹丕和曹植这两个人都进入了曹操接班候选人名单。曹操还是很开明的一位君主,没有“立长不立幼”的讲究,一开始就让两个儿子自由竞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标签: 曹操杀死杨修真正原因是什么杨修之死的原因

更多文章

  • 马超将曹操打到割须弃袍的兵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马超,曹操,打到,割须弃袍,兵器,是什么,马超,军团,一镇

    马超军团以一镇诸侯打得曹操割须弃袍,其战斗力之强有目共睹,那马超统帅的这一支到底是什么样的部队呢,他们又有怎样的致胜武器呢? 首先马超的军队,是一支重视技术型的军队。它具备使用这样作战方法的本钱。西凉健儿是当时身体最好的中国军人,也只有他们,才能够有效的使用需要极大膂力的标枪。马超军的盾牌,实际上就

  • 曹操手下一名文武双全的悍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手下,一名,文武双全,将是,曹操,八虎,良将,渊渊,善

    曹操的八虎骑和五子良将中,渊渊善攻,仁仁善守,曹洪死忠,辽哥勇,乐进骁勇,于禁毅重,张郃巧变,徐晃善治军,但没一个人善于内政,只有夏侯惇,文武双全,也许曹操觉得夏侯惇有点像他,才重用他吧。 夏侯惇是曹操起兵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

  • 红楼梦中薛宝琴在的地位如何 薛宝琴诗词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红楼,梦中,薛宝琴,在的,地位,如何,诗词,赏析,对于,薛宝

    对于薛宝琴,作者曹雪芹好似力图将所有女儿家的美好都堆砌到她身上。让人一读便喜爱上她,认为她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她长得漂亮,才华横溢,情商也很高,很会做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通过宝玉的口,我们对这个漂亮人儿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然后宝玉忙忙来至怡红院中,向袭人,麝月,晴雯等笑道:&r

  • 三国中老实人陶谦的真实面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国中,老实人,陶谦,真实,面目,是什么,提到,陶谦,三国演义

    提到陶谦,受三国演义三让徐州的影响,人们基本都会认为他是个“好老头”,但历史上的陶谦,却与演义中形象完全相反。《三国志》及《后汉书》均称陶谦疏远贤人、任用小人"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琅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匿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

  • 曹操生平打的最凶险的一场败仗是哪场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生平,打的,凶险,一场,败仗,哪场,战役,军事家,曹操

    大军事家曹操一生亲自打的败仗应该不是很多,赤壁之战是个典型,但在赤壁之战之前的好几年,曹操也打过一次大败战,当时战马都死了,可见是相当危险的,不过跟后来的赤壁不同的是此战虽然败了,但曹操也收获颇丰。 坐骑受了伤,把曹操掀下马来。两个伏兵一齐跳出,捉住了曹操。身经百战而不败,这似乎只能出现在小说里。历

  • 宋仁宗是怎么选择自己的侍卫长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仁宗,怎么,选择,自己的,侍卫,长的,宋仁宗,没事,时候

    宋仁宗在没事的时候,喜欢独自一个人在皇宫里四处溜达。有一次,当他走到便殿时,忽然听到有两个人在争吵,他躲在柱子后面一看,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两名侍卫在聊天,其中侍卫甲认为,人的命运不是命中注定的,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改变;而侍卫乙却认为,他们都是伺候皇帝的人,命运自然是由皇帝决定的。两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 曹操跟儿子曹丕抢女人是为了纳妾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儿子,曹丕抢,女人,为了,纳妾,据传,就在,甄妃,曹丕

    据传,就在甄妃被曹丕带走之后,随后赶到袁尚府第的曹操叹息了一声:“我就是为这个女人才打这场仗的啊!”他的这句话令后人揣摸不透,文韬武略的曹操,究竟是为了讨个儿媳还是为给自己纳一宠妾,这才大动干戈的呢?曹操跟儿子抢女人背后谜案,究竟是讨儿媳还是为了纳宠妾 在三国烽火中,有个女人

  • 曹操为什么要杀了替身兼亲家的崔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为什么,身兼,亲家,崔琰,现代人,八卦,新闻,多了,替

    现代人八卦新闻看多了,替身,这两个字乍听起来,好像是现代娱乐圈和世界政坛的专用词,不过实际上这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很早以前就有了。大名鼎鼎的魏武帝曹操,就有过一个替身。不过他这个替身并不是为他挡刀枪而死,而是被曹操亲自下令杀死的。这是为什么呢?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灭掉袁绍平定北方后,声威大振,

  • 孙权为什么会成为三国中最长寿的统治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权,为什么,成为,三国,中最,长寿,统治者,孙权,长寿,秘

    孙权的长寿秘诀在于性格 孙策大概意识到了身上的不足,临终前让人取来自己的印绶亲手交给弟弟孙权,对他说:“举江东之众,决策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你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你呀!” 战场上打硬仗你不如我,做思想工作我又不如你,这段话耐人寻味,可以看出孙策从此

  • 三国霸主曹操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霸主,曹操,不为人知,另一面,形象,曹操,一面,残杀

    曹操一面残杀生灵,一面对当时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出一定的同情。在连年征战之时实施了一些仰制豪强、减轻人民负担的开明措施,在政治上表达出对仁政的响往。 面对当时北方人民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他写出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等著名诗句,对当时社会现实作了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