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为什么要杀汉献帝的伏皇后

曹操为什么要杀汉献帝的伏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55 更新时间:2024/2/28 7:58:23

伏皇后的家族势力,恰恰是汉末仅存的一股与曹操不合拍的力量,必须加以剪除。从案子侦办过程与结果来看,大概情形也能反映他的这种心态。伏皇后的家族势力,恰恰是汉末仅存的一股与曹操不合拍的力量,必须加以剪除。从案子侦办过程与结果来看,大概情形也能反映他的这种心态。

建安十九年,汉献帝的伏皇后被废,“下暴室,以幽崩”,罪名很蹊跷,“阴怀妒害,苞藏祸心”。这是汉末最著名的一段公案,《后汉书》用“假为策”三字作了注解,暗示曹操对这位弱女子下如此狠手,有些莫名其妙。吕思勉先生曾怀疑另有隐情,曹操杀之属于不得已,有为其开脱之嫌。

此案并不复杂,只是细节经不起推敲。 《后汉书》说,董承父女因衣带诏被诛,“(伏)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至十九年,事乃露泄。”裴注《三国志》也说,“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可见主要证据来自一封书信。

那么,伏皇后到底写信没? 董承的事情,发生在建安五年(200年),伏完死于建安十四年,如果确有这封书信,它是如何传递出去的?汉献帝投靠曹操后,“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曹操的耳目太多了,后宫搞什么小动作,不用过夜,曹操就会知道,那几年怎么没被发现?十四年后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伏皇后的父亲伏完,是个学者型官员,深谙保身之道。

比如建安元年,他以皇帝老丈人的身份出任辅国将军,仪比三司。但他认为“政在曹操”,自己需要避嫌,于是主动请辞,转而担任一些没有实权的闲职,得以善终。如果确有这封要命的书信,恐怕早付之一炬了,他不可能不为女儿的安危考虑。 也许这封信原本就子虚乌有,伏皇后很冤。

另外,《孝献帝纪》的一则记载也让人狐疑:“(建安十九年)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贵人曹氏为皇后。”算算时间,短短36天,了结一个要案,册立一个皇后,这么短促,曹操急个什么劲呀?问题和目的,大概都在这儿。 实际上,建安十八年曹操做的几件事,已然预示了这个结果。

其一,将全国十四州合并为九州,以巩固自己作为丞相驾驭地方的权力;其二,将原来的幽、并二州及司州(今河南洛阳东北)的河东等四郡并入自任州牧的冀州,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三,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送人宫中,封为夫人,以抵御残存且颇为强大的后族势力。 斯年春天,他还曾起兵四十万,亲征孙权,旋即退兵,说对方军容严整,难以取胜,好奇葩的借口。我个人以为,他是在试探孙权的实力,刘备远在西南,对中原腹地构不成威胁。

这种试探暴露了他的守成心态,就这么着吧,六十岁的人了,有此霸业,足矣!也正是因为这种守成心态,促使他容不下任何危及其既得权益的力量存在,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也”。 伏皇后的家族势力,恰恰是汉末仅存的一股与曹操不合拍的力量,必须加以剪除。从案子侦办过程与结果来看,大概情形也能反映他的这种心态。

裴注《曹瞒传》载曰:“公(曹操)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牵后出。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帝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画面感很强很凄惨,一副不容商量的架势。 伏皇后的两个儿子被鸩杀,六个兄弟以及宗族百余人被连坐而死,流徙涿郡的,只有十九人,而且都是妇孺。

标签: 曹操为什么杀汉献帝皇后伏皇后的家族势力恰恰

更多文章

  • 导致东汉三分天下的罪魁祸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导致,东汉,三分,天下,罪魁祸首,正是,贾诩,这个,建议,东

    正是贾诩的这个建议,使东汉天下陷入了空前的混乱状态。此后,关中又因为李、郭等人的争权夺利,伤亡巨大,极大地破坏了当时黄河中游地区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 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大将军何进谋诛阉宦不成反为所害,而何进所召的并州牧董卓(还兼有前将军、斄乡侯的官职和封号)已经在进军洛阳的途中

  • 红楼梦里王夫人为什么要把金钏赶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红楼,梦里,王夫人,夫人,为什么,要把,金钏,赶走,红楼梦

    在《红楼梦》中,女儿家的命运总是凄惨无比,无论是小姐还是丫鬟,都是“千古一梦,万艳同悲”。大观园中的女儿,病死的病死,被虐待致死的虐待致死,污秽而死的污秽而死,还有出家的,远嫁的等等。金钏之死,也是众多女儿悲剧中的一个。金钏是王夫人身边的丫鬟,她死是因为调情被王夫人抓个正着,

  • 周瑜不杀刘备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瑜,不杀,刘备,政治,原因,是什么,周瑜,刘备,力量,绝对

    周瑜对刘备的力量是绝对不会轻视的。即便是刘备被杀,刘备军依然有主心骨,从血脉来说有刘禅的继承;从政务上有诸葛亮的继承。 在赤壁之战结束以后刘备就象是原本被巨石压住、而巨石忽然被移开的幼苗,异常迅速地成长起来。周瑜攻击南郡不下给予了这位枭雄最好的机会。在追逐曹操至江陵未果之后,刘备立即掉头向南,迅速平

  • 红楼梦中的尤二姐为什么要吞金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红楼梦,中的,二姐,为什么,吞金,自杀,二姐,尤氏,义母,妹

    尤二姐是尤氏的义母妹妹,是尤三姐的姐姐。在尤氏父亲去世后,尤老娘带着她和尤三姐投靠尤氏,住进了贾府。她们三母女和尤氏根本没有血缘关系,所以在贾府的生活过的并不安稳。除了和贾珍、贾蓉、贾琏这些发生过关系的人有来往,和贾府其他人都是互不相干的关系。加上她未婚失身,所以在贾府里名声也不怎么好。尤老娘母女三

  • 妓女的106种别称你都知道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女的,106种,别称,你都,知道,多少,青楼,女子,谁都,不

    1.【青楼女子】谁都不会有歧义,都知道是妓女。最早出现的应是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中所录萧梁时诗人刘邈《万山见采桑人》诗:“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逐伴西蚕路,相携东陌头。”青楼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引用中极多,都是指妓女的。2.【暗娼】这是当代出现的词汇,我们这里完全是借代,因

  • 天龙八部中康敏为什么要杀段正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天龙八部,中康,为什么,杀段,正淳,年的,康敏,受过,伤害

    童年的康敏是受过伤害的。因为受过伤害她被激起了复仇的欲望,如果在日后她的创伤能够被抚平,那么她这种复仇欲望会渐渐平息的。但是可怕的命运却给了这个女人最不公平的待遇,在她少女怀春的年纪,她受到了人世间最惨痛的伤害,这伤害是一个男人,一个风流倜傥的男人给她带来的。这个人就是段正淳。康敏对段正淳爱的真诚,

  • 段祺瑞因为何事被袁世凯撤了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段祺瑞,因为,何事,袁世凯,撤了,1896年,袁世凯,奉命

    1896年,袁世凯奉命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军。一天,他发现少了一个人,那就是段祺瑞。他连忙问道:“段祺瑞怎么没来?”一旁的唐绍仪告诉他,段祺瑞赶回家完婚去了,但已经发电报催他尽快来报到。段祺瑞回家之前,并不知道被调往小站协助袁世凯练兵。接到电报后颇感为难,一边是人生大事,一边是军

  • 王夫人与贾宝玉为何这么器重丫鬟玉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夫,人与,贾宝玉,为何,这么,器重,丫鬟,玉钏,玉钏,原姓

    玉钏原姓白,名玉钏,是金钏的同胞妹妹,她们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的人物。两人是王夫人身边伺候的丫鬟,姐妹中金钏更受王夫人器重,而且因为金钏性格外向,所以玉钏一般都隐于姐姐身后。等等姐姐去世后,玉钏才开始显于人前,受到王夫人的器重。在《红楼梦》中,王夫人在后来对玉钏很好。金钏每月都领两份月钱,只要有

  • 贾母为什么最后放弃黛玉选择了宝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贾母,为什么,最后,放弃,黛玉,选择,宝钗,如果,贾府,比作

    如果将贾府比作是一个国家,那么贾母就是国王。哦不,也许国王的形容并不准确,贾母实际上在贾府就像是一个太上皇,看上去并不管事,但只要说一句,众人都要听从的。首先从地位上来看,贾母是一品国公夫人,仅在皇后、皇妃和王妃以下,地位显赫。若按位份来算,理所当然的是贾家地位最高之人。从辈分上看,是贾家的老祖宗,

  • 刘备最器重的人是庞统还是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最器,重的,庞统,还是,诸葛亮,庞统,的死,刘备,一大

    庞统的死,是刘备的一大损失,也是三国一大公案,而庞统与孔明之间的关系,是敌是友,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以下提出一点见解。东汉末年,刘表割据荆州,他藉着与襄阳蔡家联姻和招揽荆州名士蒯氏兄弟来巩固本身在荆州的权威,并且也任用傅巽之类的流亡客,结合本地豪族与外来流亡客两股势力,雄霸一方,但是,庞统一家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