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事件简介

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事件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56 更新时间:2023/12/17 23:40:32

火烧赵家楼:

火烧赵家楼,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爱国学生因不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将一战时期德国租借山东半岛的权利交换给日本,而火烧曹汝霖个人官邸赵家楼的事件。

1919年4月底,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来,国人大哗,群情激愤。5月4日,北京各校爱国学生为抗议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游行示威,他们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赵家楼的烈火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第一个打开曹宅大门、第一个点燃赵家楼烈火的爱国学生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的匡互生

事件结果

1919年6月4日,军阀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释放了被捕的学生。这时,一直为学生运动奔忙操劳的匡互生,虽已是十分憔悴,却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快慰。

代表人物

1915年,匡互生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预科,次年数理部本科,专攻天学。这期间,时局动荡,战祸连年,北洋军阀卖国求荣,签定了“二十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大好河山沉沦在各派军阀的混战中。面对日益倾危的国势,匡互生无法遏制内心的忧愤,悲恨交加。他一面努力学习专业,一面寻求革命真理。鉴于以往学生运动缺乏中心组织从事领导,屡遭失败,他乃与周予同、刘薰宇、杨明轩等先后组织了进步学生团体“同言社”、“健社”和“工学会”,他亲自起草工学会章程,联络和团结更多的爱国学生,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开展学术研究,在校内及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匡互生以身报国的思想并非此时才有。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清末民族革命的浪涛波及他的家乡,乡人贺金声因起而反清,倡导革命面英勇就义。这对年仅12岁的匡互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而萌发了为劳苦大众牺牲的精神。他在中学时代就参加辛亥革命,攻打巡抚衙门,参加学生军,并在作文中痛斥袁世凯的爪牙、当地军阀汤芗铭的罪恶丑行。他的国文老师洞天为掩护他逃走惨遭屠杀,这对他震动很大,誓以老师为榜样,立志报国。他还时和同学们讨论国事,认为革命非再来一次不可。

历史意义

火烧赵家、痛打章宗祥的义举,震动全国,“五四”爱国运动迅速蔓延中华大地,军阀政府继续实行高压政策,部分学生发生动摇。匡互生看到这种情况后十分担忧,他说:“如此下去,以壮烈始,而以畏惧终,于国事无益,宜冲破网罗,继续运动,与军警决斗,获最后之成功!不成,则以死继之。”他和进步同学一起组成讲演队,出校演讲,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但他无所畏惧。在这些进步学生的推动下,终于取得了运动的胜利。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 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主要影响:社会经济学生和群众的抵制日货,一定条件下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一战的结束,中国的社会经济依然无法摆脱遭受日本欺凌的厄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多雷西·欧查德(Dorothy J.Orchard)总结说,无论如何,“中国使用‘抵制’这一经济武器,是现代经济史最有启示的篇章。”教

  • 五四运动中的团体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关团体组织北京国民外交协会:1919年2月16日,由北京各界各团体联合组成的国民外交协会在熊希龄宅开成立大会,推举熊希龄、汪大燮、梁启超、林长民、范源濂、蔡元培、王宠惠、严修、张謇、庄蕴宽十人为理事。21日,该会通电发表七点外交主张:一、促进国际联盟之实行;二、撤废势力范围并订定实行方法;三、废弃

  • 五四运动大事件时间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时间列表1919年3月6日,梁启超致电北京政府总统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汪大燮、事务长林长民,报告他从和会上获知的段祺瑞与日本借款和山东问题。1919年4月24日,梁启超致电国民外交协会,发布归还青岛通电。1919年4月29-30日,巴黎和会代表参加会议,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条款【第156、157、15

  • 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五四运动是一次自觉发动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

  • 五四运动与五四文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四文学理性精神的张扬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新文学的先驱们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新青年》“随感录”几乎都是批评人生。鲁迅提出要用文学去揭示社会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促进国民性的改造,《呐喊》、《彷徨》即贯穿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意识,问题小说即是理性讨论显得浅露的艺术

  • 中国近代史大事件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

  • 五四运动对女性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四运动对女性影响新文化运动对新女性的塑造,一方面从批判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制入手,另一方面,援引欧美女权运动的思想资源,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女性自由独立的社会生活。作为启蒙运动重要阵地的《新青年》,从1916年第2卷第6号起开辟了“女子问题”专栏,陈独秀、胡适、鲁迅、吴虞等人纷纷撰文,抨击“夫为妻纲”、

  •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特点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这典型地表现为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

  • 平型关大捷歼敌人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该战是八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