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耶律重元是什么样的人 皇太叔耶律重元为什么要谋反?

耶律重元是什么样的人 皇太叔耶律重元为什么要谋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24 更新时间:2023/12/22 23:26:00

耶律重元辽圣宗次子,兴宗同母弟。清宁九年(1063)七月,重元父子发动叛乱,重元自立为皇帝,并派兵进攻道宗行宫。由于南院枢密使耶律仁、耶律乙辛等率宿卫士卒反击,政变被粉碎。重元被迫自杀。

兴宗即位初期,法天太后专政,曾谋废兴宗而立重元。重元因兴宗揭露这一阴谋,获得信任。兴宗并因此得以采取果断措施,一举夺回政权。兴宗亲政后,封重元为“皇太弟”,对他恩宠无比。一次在酒席宴上,兴宗竟微带醉意地许诺,待“千秋万岁”之后就将皇位传给他。从此以后,重元更加骄纵不法,兴宗对此也并无反感。

一日,兴宗与重元进行“双陆”博戏。兴宗和重元都以居民城邑为赌注。兴宗手气不佳,连输数城,一旁观战的满朝武,对这场荒唐的赌博都无可奈,他们都害怕得罪这位皇太弟。

后来,当赌局又要重开时,一个机智的小人物——伶官罗衣轻上前把兴宗制止了,他装腔作势地喝道:“双陆休痴,和你都输去也!”他是提醒兴宗,如果再这样如醉如痴地赌下去,保不准连皇位都得输掉。这时,兴宗才如梦初醒,结束了这场荒唐的游戏。

兴宗对重元虽然格外恩宠,但却并没有正式确立他为皇位继承人。这主要是因为他自己有儿子,他要将皇位传给儿子,但是,如果其母法天太后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不是多次试图施加影响,以致促使他产生逆反心理,传位重元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兴宗是受汉文化教养成长起来的封建帝,自然会有传子思想。他为抵制重元,极力提高和加强其子洪基的地位,直至重熙二十四年(1055)当他寿终正寝时,洪基得以奉遗诏顺利继位。道宗洪基即位仅两天,就下诏以从前的皇太弟为“皇太叔”。

未立太子,先立“太叔”,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绝无先例的。重元并没有打消有朝一日自己南面称孤的念头,他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清宁七年(1061),重元之子涅鲁古奉调回朝知南院枢密使事,于是他立即抓紧时机鼓动其父重元造反,他向重元献计:诈称患病,待道宗前来探视时,则可抓住机会行弑。但重元当时顾虑尚多,所以未采取这项计谋。

九年(1063)七月,重元父子终于等来了一个更方便的时机:道宗要到太子山行猎。重元父子获悉这一消息后,当即就进行了谋反的部署。但是,这一阴谋尚未付诸实施就被敦睦宫使耶律良发现了。他未敢直接向道宗奏报,因为他知道皇帝对重元父子正深信不疑呢。他首先向皇太后秘密报告了此事。太后对此事极为重视,怕走露了风声,坏了大事,于是假称自己生病,召道宗前来探视。这样,她才有机会将这一消息告知道宗。

道宗乍一听说,根本不相信会有这等事,怀疑耶律良奏报不实。太后劝他说:“此社稷大事,宜早为计。”但他想不通,如此受他尊宠的皇太叔怎么会与他刀兵相见。他甚至怀疑耶律良是有意要离间他们叔侄之间的骨肉之情。耶律良焦急万分,但毫无办法,他只好在道宗面前发誓,以性命担保自己所言非妄,他劝道宗及早设防,以免坠入重元父子的诡计之中。

同时他还建议设计进行验证:召涅鲁古前来,如其不应召,即“可卜其事”。于是,道宗根据这一建议,派使者前往,结果当即被涅鲁古拘禁于帐下,并欲加害。幸好契丹人随身都佩带着割肉用的餐具刀,该使者趁看守不备,割断捆绳得以逃出。及至使者赶回行宫奏报了全部经过,道宗对耶律良的情报始确信不疑。这时,他赶忙召来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告以情况紧急,命其设法捕贼。仁先接受命令,嘱咐道宗要谨防敌人来袭,随后,刚要翻身上马,重元即已前来进犯行帐了。

耶律道宗在这突如其来的危急情况面前六神无主了,打算逃往北、南大王院,仁先以为不妥,他认为皇帝此时若舍弃扈从,叛乱分子必尾随其后,这样,很可能就坠入他们的掌握之中了。而且“南、北大王心未可知”,投奔他们,亦未必靠得住。仁先这种担心并非没有根据。

这是一次空前严重的危机,跟随重元父子一同谋叛的达官贵人大有人在,其未反者亦多居心叵测。但是,有数千人之多的宿卫士卒并未发生动摇,他们在许王仁先、知北院枢密使事赵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萧唐古、北院枢密使事萧韩家奴、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及敦睦宫使耶律良等率领下,奋力抵御叛军的进犯。

叛军数量虽然不算少,但多是些乌合之众,其中有不少是被重元诱骗来的奚族猎夫,萧韩家奴为使他们了解事实真相,不顾个人安危,只身来到阵前对这些奚人说:“汝曹去顺效逆,徒取族灭。何若悔过,转祸为福!”这些受蒙蔽的猎夫听到这番话之后,很快都放下了武器。这时,叛乱头子涅鲁古急了,立刻跃马前来向朝廷方面挑战,企图稳住叛军的阵脚,结果当即为渤海近侍详稳耶律阿思及护卫苏所射杀。

算起来,前后只经过一天多的时间,叛乱即被平定,逆党皆遭族诛。首恶分子重元亡入大漠,走投无路,自杀身亡。临死前他哀叹说:“涅鲁古使我至此!”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耶律乙辛简介:耶律乙辛是好是坏 耶律乙辛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耶律乙辛字胡睹衮,契丹五院部人,是辽代名声最坏的奸臣。他性格阴毒,为了一己之私,设计害死了辽道宗的皇后和皇太子。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是个有名的才女。她姿容冠绝,工诗善文,尤其擅长音乐,会谱曲作词,弹得一手好琵琶。辽道宗同其他的辽代皇帝一样,善于骑马射箭,喜欢围猎,常驰骋山林,追猎猛兽,有时连贴身扈从也

  • 天祚帝是如何亡国的 天祚帝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辽道宗曾因奸臣乙辛的挑拨杀害了皇后和太子。无独有偶,辽末帝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又重蹈他祖父的覆辙,在奸臣萧奉先的欺骗下,害死了自己的爱妃萧瑟瑟和亲生骨肉敖卢斡。萧瑟瑟出身于渤海王族,姿色出众,多才多艺。天祚帝初次见到萧瑟瑟便神魂颠倒,不能自已。他将萧瑟瑟带入宫中,藏匿数月。皇太叔和鲁斡知道后,就劝天祚帝

  • 辽金塔有什么历史价值 辽金塔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辽代的佛塔遍布于五京所属的许多地区。常见的辽塔是八角十三层的砖塔,塔为实体,不能入内攀登。辽塔的这种形制后来也为金代所继承,在中国建塔史上,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辽金塔。万部华严经塔又称白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南方,在辽代丰州故城西北角,约建于辽圣宗时,历代都曾维修。塔身外侧有精美的

  • 东西方的第二次战斗:卡特万之战结果如何 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辽对峙时期,西域地区最大的王国共有三个,即佛教国高昌和突厥化的伊斯兰国哈剌汗(即黑汗)、花剌子模。其后哈剌汗分裂为东西两部,西哈剌汗国和花剌子模国臣服于称霸西亚的塞尔柱突厥国。1137年,西哈剌汗马合木向塞尔柱苏丹桑贾尔写信说,有一支来自东方的异教徒军队突然侵入他的国土,穆斯林遇上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 辽国渤海为什么要造反 辽国如何平定叛乱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渤海人自辽太宗即位初期迁徙到辽东地区以来,当地官府对他们一直免征盐、酒等税。圣宗即位后,冯延休、韩绍勋等大臣不顾辽东地区与燕京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相继将燕京地区的征税办法强行推广到辽东,致使百姓生计遭到严重威胁。韩绍勋是韩延徽曾孙,官至东京户部使。征税引起的风波还未平息,太平九年(102

  • 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是怎样建立西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辽是辽朝在12世纪30年代被金朝击败之后,由耶律大石在中亚地区创建的强大王朝。西辽疆域广阔,部属众多,历时近90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耶律大石(1087~1143)作为西辽的创建者,在中国历史上足以和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人齐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耶律大石,

  • 契丹族的风俗有哪些 契丹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游牧的契丹人“随阳迁徙,岁无宁居”,生产生活方式与农耕民族大不相同。他们居住的是便于迁徙的穹庐式毡帐,类似现在牧区蒙古人居住的蒙古包。这种毡帐便于迁徙,适合于逐水草游牧的契丹等游牧民族。契丹族拜日,又由于北方草原多西北风、北风,所以契丹族毡帐多面向东南。辽朝皇帝和王公、大臣的四时迁徙与普通牧民相似。

  • 金熙宗改制有哪些措施 金熙宗改制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太宗完颜晟晚年时,一改兄弟继承制的惯例,立太祖孙完颜亶为皇位继承人。天会十三年(1135),太宗去世,完颜亶嗣位,即为金熙宗。金国灭辽和北宋后,占领的区域不断扩大,其中混居着契丹、渤海以及大批的汉人。为了巩固金国的统治,金熙宗顺应形势的要求,对统治制度一再进行了改革。金熙宗首先废除了女真旧制,建立

  • 辽代文学受到了哪些文化的影响 辽代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辽先后与五代、北宋并立,与中原在经济方面相互交流,在文化方面相互吸收。辽自耶律阿保机即位后,学习汉族文化,祭孔子,制文字,加速了文明化的进程。其后,景帝、圣宗、道宗几代,都尚文雅,对于汉文著作,多有翻译。文学亦随之得到了一些发展。辽代文学既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又具有本民族刚健质朴的特色。契丹人在语言运

  • 刘豫是谁 金国为什么要扶持刘豫伪齐政权 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豫(1073~1146),字彦游,景州阜城(今属河北)人,北宋徽宗元符年间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一职。后因多次参奏有关礼制局的事务,引起徽宗不满,于1124年被降为河北西路提刑。金军大举南侵时,刘豫畏敌,弃官逃跑。宋高宗即位后,他出任济南知府。由于战事频繁,山东局势不稳,他要求改到江南任职,被拒,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