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四运动中军警的反应

五四运动中军警的反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30 更新时间:2024/1/16 21:02:00

军警反应

对学生恭敬有加

中国历史上,读书人的地位来较高,有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说,读书人也常被称为“学老爷”。张鸣在《北洋裂变》中有如是论述:晚清时节,士兵们就不敢轻易进学堂生事,哪怕这个学堂里有革命党需要搜查。进入民国之后,这种军警怕学生的状况,并没有消除。即使有上方的命令,军警在学生面前依然缩手缩脚,怕三怕四。他们尊学生为老爷,说我们是丘八,你们是丘九,比我们大一辈。

五四运动中尽管有敢杀人的主——山东镇守使马良,不过他杀的也不是学生。马良是回族,面对学生运动,他也无可奈,不过后来他发现有回族参与其中,于是便抓了几个回族,并杀掉其中的三位领袖。杀完人的马良声称,我抓自己人,杀自己人总没人管得了吧。

不过除了马良,再无其他人有这般胆子了,在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下,连大总统徐世昌最后也服软了,面对被捕的学生,徐世昌只得派官员前去道歉,不过学生不买单。第二天,步兵统领衙门和警察所又派人道歉,学生才肯出来。到后来,简单的道歉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了,甚至预备汽车燃放鞭炮也不能把这帮大爷们请走,于是当时的总务处长只好向学生作揖恳求说:“各位先生已经成名,赶快上车吧!”在如此待遇下,学生们才选择昂然回到学校,享受英雄归来的荣耀。

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刘仁静与张国焘这二位先生,他们是中共的创始人,可谓特别能战斗的典型,而且是典型的一碰即碎的人物。军警面对这样的大爷,能不头疼么?要让他们回学校,光叫老爷那真是不够的,只得鞠躬哈腰,央求半天。

章宗祥被打时无动于衷

据当时记者报道,五四当天,步兵统领长泰劝聚集在天安门的学生散去,有学生骂他是“卖国者”,他回答:“你们有爱国心,难道我们做官的就不爱国,就要把地方让给别人了么?”并表示愿意为学生传达意见,但恳请学生不要用野蛮的方式,当学生回答自己极为明后,这位长官便坐车扬长而去。

事实上,当学生闯入赵家楼,放火烧房时,全副武装的军警都不为所动。其时,章宗祥遭学生毒打,全身50多处受伤,而在场的几十个带枪军警竟然束手无策,他身边有人向警察呼救,巡警回答说:“我们未奉上官命令,不敢打(学生)。”

当时李长泰抓住了几个掉队学生应付差事,当需要指证时,这些在场军警无人愿意出来指证。甚至是那些被学生打伤的军警,也不愿意出来指证学生,他们声称当时学生人数多至数千人,“当场既未看清,事后亦无法证明”。

被人打了都不敢指责,这得怕到什么程度?

军警跪地哀求学生

其实在五四之时,军警为求学生不要游行,甚至有跪地哀求者。

据张鸣《北洋裂变》一书介绍,当时北洋政府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境界,他们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学生的爱国热情,称他们“纯本天良”,另一方面又想控制学生,把运动平息下去,这必然导致所谓的镇压不力。

1919年5月25日,大总统徐世昌颁布命令,要求对上街的学生“依法逮办,以遏乱萌”,但学生不为所动,依然上街游行抵制日货。据当时的学生领袖匡互生回忆,军警不仅不再抓捕学生,而是极力苦劝学生不要外出演讲,“甚至有跪地哀求者”。

其时的军警也很为难,要维持秩序又不敢下手,结果只能窝窝囊囊,被动的接受学生的进攻。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老人回忆,当时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和中南海,要求见大总统徐世昌,但徐世昌避而不见,这时警察总监吴炳湘出来奉劝学生:“总统不在,可以把请愿书留下;时间已经很晚,希望学生回校休息,政府自有答复。”但学生坚决不肯,一直耗着,接着开始有民众加入到请愿行列,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些洋车工人,他们甚至把一天做工的血汗钱都拿出来给学生买烧饼、茶水。

另据《档案春秋》文章的记载,学生在与军警对峙的过程中,处于完全进攻的态势,警察想维持秩序,而学生想办法挑事。

这时警察总监吴炳湘又出面奉劝学生,态度可说相当人道,吴说,待会天气要热了,大家还是早点回去睡午觉吧。学生的回答更调皮说:大人您年高,也要注意身体哦。吴回答说:客气客气。在得知学生只是为了宣示爱国之情,为外交作后援后,这位维护秩序维护者就放心地走了。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五四运动并不是一种暴力游行、纯粹反政府的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学生都尽量与军警避免冲突的产生,而多数军警也以“不作为”的方式暗中支持学生的运动。可见当时的中国人并不是良心已泯。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学生代表北京方豪(1894-1955),浙江金华人。北京大学学生,北京学生联合会及其后的全国学生联合会的首任主席。后在安徽、浙江等地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罗家伦(1896-1969),浙江绍兴人,字志希。北京大学学生,《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起草人。倡导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五四后留学海外,后来担任过国立

  • 李大钊与五四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大钊与五四运动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北京大学是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李大钊把北京大学看作是“黑暗中之灯塔”,非常向往成为北大一员。1917年11月,李大钊进入北大,并于1918年1月,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从此站在了新

  • 五四运动六位学生领袖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一场集合学生,工人,各界人士的一场大规模起义,当时他们进行游行,示威,罢工,请愿等等方式,拒绝接受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而当时最主要的人群就是学生,很多爱国学生走上街头开始演讲,宣扬爱国主义,大喊“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而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就是,当时学生团队中的6位领袖,他们

  • 五四运动的性质与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五四运动的意义如下: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五四运动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 五四运动领导者:陈独秀是总司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独秀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事件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火烧赵家楼的事件经过签订和约1919年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从德国手中收回青岛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二十一条”不但没有取消,竟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北京学生决定于5月7日举行示威游行,表示誓死抗争的民意。匡互生彻夜难眠,热血沸腾,与相知好友月下密谈,决计为

  • 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事件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火烧赵家楼:火烧赵家楼,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爱国学生因不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将一战时期德国租借山东半岛的权利交换给日本,而火烧曹汝霖个人官邸赵家楼的事件。1919年4月底,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来,国人大哗,群情激愤。5月4日,北京各校爱国学生为抗议北洋

  • 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 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主要影响:社会经济学生和群众的抵制日货,一定条件下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一战的结束,中国的社会经济依然无法摆脱遭受日本欺凌的厄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多雷西·欧查德(Dorothy J.Orchard)总结说,无论如何,“中国使用‘抵制’这一经济武器,是现代经济史最有启示的篇章。”教

  • 五四运动中的团体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关团体组织北京国民外交协会:1919年2月16日,由北京各界各团体联合组成的国民外交协会在熊希龄宅开成立大会,推举熊希龄、汪大燮、梁启超、林长民、范源濂、蔡元培、王宠惠、严修、张謇、庄蕴宽十人为理事。21日,该会通电发表七点外交主张:一、促进国际联盟之实行;二、撤废势力范围并订定实行方法;三、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