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历史意义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历史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68 更新时间:2024/1/16 22:45:38

淮海战役的失利,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黄维的第12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全军覆没,其中还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五大主力其他三支部队分别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歼的整编第74师、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的新1军和新6军)从而也就失去了蒋介石赖以支持战争的中坚力量。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为解放军所控制,江北只剩一个重要城市安庆在国军控制下,解放军已直逼长江,下一步攻击矛头直指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地区——江浙沪地区。

就全国战局而言,辽沈、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五大战略集团中,最强大的战略集团徐州集团和东北集团已不复存在,华北集团也危在旦夕,尚存的华中、西安两集团,在解放军不断打击下,也受到很大削弱,而新组建的京沪杭汤恩伯集团,实力很弱,这三个集团已构不成主力集团。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已是解放区,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基本是解放区,国民党只得凭借长江天险占据江南半壁,但随着精锐主力的丧失,也已缺乏足够的兵力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国民党政治上的危机随着军事上的失败,进一步加剧,派系间的权利争斗,趋于白热化。白崇禧利用国民党政权极为不利的形势,于1948年12月25日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随即得到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参议会的支持。在此形势下,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表新年告,提出与中共和平谈判。然而此时,要和要战的主动权已不在国民党手中了。行政院院长孙科未经蒋介石批准,就率行政院迁往广州,宣布迁政府于广州,并表示反对与中共谈判,号召继续与中共进行战争,企图在外国势力支持下,经营华南。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南京、上海,已是人心浮动,惶惑不安。各轮船公司奉命在南京、上海集中船只,以供国民党政府紧急征用。各级政府官员,争相逃往香港、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物也开始撤离南京迁往台湾。

在此之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北平收复,国民党政府再度接收故宫博物院,三处南迁文物复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淮海战役的失利,迫使国民政府加紧从南京撤走重要文物。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后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建立新馆,公开对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后陆续运回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万余箱,但至今还有2,176箱仍封存于南京库房,委托南京博物院代管。国民党中央党部仅剩十余人,立法院80%的立法委员逃离了南京。就连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也忙于撤退人员及家属。李宗仁回忆到:徐蚌会战已近尾声时,中共全盘胜利已成定局,京沪震动,人心惶惶,国内外许多民意机关,甚至统兵作战的高级将领,都认为前途无望。

四面楚歌的蒋介石,在这样局面下,只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经过精心策划和部署,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引退,将总统之职交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自己回到家乡浙江奉化溪口,在幕后遥控指挥。

对于淮海战役,国民党军统帅部在战后检讨中,不得不承认:国军遭受之失败,影响全局,最为重大,尤其是华东地区。由于国军在徐蚌决战中,主力兵团全部被歼,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国民党的完全失败,已是不可避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认为: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实际上是崩溃了。桂系一时间倍感扬眉吐气,甚至想大干一场。

淮海战役的意义就如泽东在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平津战役国共双方的部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方阵部署国民党军蒋介石于11月初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谈,认为华北解放军只有待东北解放军入关后,才能联合发动较大攻势,但东北解放军经过3个月甚至半年的休整。控制平津地区既可利用美国援助和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扩充军队。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和1个铁道纵队共84万人,除了第4、第

  • 西施:一个辗转于三个男人之间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其实,我们给西施的故事起一个名字叫《一个辗转于三个男人之间的女人》。老实说,这个名字虽然恶俗了点儿,但却很真实。在三个男人中,范蠡毫无疑问是男一号,吴王夫差是男二号,越王勾践虽然只是男三号,却是整个故事里最为关键的一个“配角”!我说越王勾践是个最为关键的人物,这是从情节的发展上来说的,一般人都以为范

  • 曹丕立嗣之争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曹操二十五个子嗣之中,先后出现于曹操视野里的储嗣候选人有四位:曹昂、曹冲、曹丕、曹植。最能当得太子者人选至少有二位,正室刘夫人所生长子曹昂和环夫人所生曹冲。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后,曹操还曾打算传位其庶弟曹冲。曹冲是个神童,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且天性仁厚爱人,常常为不慎犯了过失的设法解

  • 霍去病人物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少年贵幸 霍去病出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霍仲儒当差期满,回到平阳县,与在长安平阳公主府的卫少儿失去联系。因此霍去病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直到成为骠骑将军后才与父亲相认。前139年,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得幸汉武帝刘彻。一年多后(约前138

  • 曹丕篡汉为帝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初登高

  • 曹丕执政七载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开始了他七年的执政生涯。在执政期间,曹丕很想成就一番儒家仁政君主的作为。曹丕在政治抱负上,继承乃父曹操统一山河的志向。在治理国家理念方面,追求效法上古仁君、贤臣之世。他对内施政恩威并重,巩固权利的同时集权在手,制法削藩,打击异己,诏令禁外戚宦

  • 乱世烈女息夫人缘何沦为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息夫人的故事出自《左传?庄公十四年》。说楚国的周围有两个小国家,一个叫息国,一个叫蔡国。息国的国王叫息侯,相传他的祖先是周文王的第十四子。息侯与蔡侯之间本来没多大交往,但后来两个人的关系却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因为他们娶了一对姐妹花——陈国国君陈侯的两个女儿。就像孙策和周瑜分别娶了大乔和小乔,所以两个人

  • 曹丕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改革官制 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台两项新政: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

  • 刘询早年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丁卯,武帝崩,临终前留下两道遗诏,一道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封侯;另一道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霍光等遵遗诏受封为侯。刘病已亦从祖母史良娣家里搬出,被养育于掖庭,其宗室地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此时掖庭令张贺因曾是刘据的家吏,

  • 曹丕人物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 诸葛亮: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孙权:及操子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叡么麽,寻丕凶迹,阻兵盗土,未伏厥诛。曹植:祥惟圣贤,歧嶷幼龄。研几六典,学不过庭;潜心无妄,抗志清冥。才秀藻朗,如玉之莹。桓阶: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卞兰:研精典籍,留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