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施:一个辗转于三个男人之间的女人

西施:一个辗转于三个男人之间的女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923 更新时间:2024/1/16 0:00:02

其实,我们给西施的故事起一个名字叫《一个辗转于三个男人之间的女人》。老实说,这个名字虽然恶俗了点儿,但却很真实。在三个男人中,范蠡毫无疑问是男一号,吴夫差是男二号,越王勾践虽然只是男三号,却是整个故事里最为关键的一个“配角”!

我说越王勾践是个最为关键的人物,这是从情节的发展上来说的,一般人都以为范蠡和西施最后两个人泛舟五湖之上,过上了神仙眷属的生活,其实这个结果应该存有很大的疑问,而事实远比人们所能想像的悲惨得多。这一切的关键就在这个第三号男人——勾践的身上。

如果不从情节上去看,一个辗转于三个男人之间的女人的故事里,最关键的人物当然不应该是那三个男人,而应该是那一个女子,也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西施。

可大多数时候,我们在吴越春秋的时代里所看到的西施都是一个比较朦胧、比较模糊的形象,我们知道的比较清楚的信息,第一是她很美,是古今四大美女之首,至今我们还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呢。再一个我们比较清楚的就是,她为了越国的复兴,不惜以牺牲色相为代价,潜入吴国内部,安插在吴王夫差身边,艰苦卓绝地完成了“敌营十八年”的卧底任务,实在堪称现代“无间道”的春秋版始祖。

关于范蠡如何发现西施,民间也有很多传说。其中比较合理的说法就是,西施被从民间带到宫中,被教授举止礼仪,也就是施行美人计之前的上岗培训,而这个培训老师就是范蠡,二人在这个培训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同时也坚定了帮助越国复国的革命理想。

西施是因为她的美才幻惑了吴王夫差,这正是她使命得以成功的地方。那后来怎么又会成为她死亡的诱因了呢?

其实也不难理解,越王勾践把她献给吴王夫差之前可能不敢染指西施,但在灭吴之后,哪怕他对范蠡西施的爱情清楚得很,他也不会那么轻易地放过西施的美色。

有人说,勾践是因为怕重蹈吴王夫差昏君的覆辙,觉得女色误国才把西施给杀了的,这纯属胡说八道。当时越国贡献了两名美女给吴王,也就是范蠡应该训练了两位美女去实行美人计,一个是西施,一个是郑旦。范蠡只和西施产生了爱情,可见他们是真情。而灭吴后,郑旦被勾践收为后宫,这正可以见出勾践的荒淫与好色。他杀西施根本不是什么女色误国,墨子“其美也”三个字透露出的是他的求色而不得。

如果是这样,西施的伟大之处就突显出来了。我们可以这样推断,在历经身在吴国十年漫漫的风雨艰难之后,在历经心在范蠡矢志不渝的爱情考验之后,西施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拒绝了勾践灭吴之后、小人得志之后的飞扬跋扈,这最终导致了“西施之沉”的结局。这也可以明确地看出这个弱小却美丽的女子,在这出戏的最后对戏中三个男人的明确的态度:

第一,她是爱范蠡的。她为了他,不惜用身体和最美的青春年华做代价,却帮助他实现他的丰功伟业,去成就他的人生理想。因此,范蠡才会用心如死灰的后半生、用鸱夷子皮这样的怪名字来怀念他最美丽的爱人。他们的爱情虽然以悲剧而告终,但却有毫不含糊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她对吴王夫差应该有着很复杂的情感。她来到他的身边就是为了毁灭他的,但夫差对她的钟爱,而且是十年如一日的钟爱,又怎么会让西施——这样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全无感动呢?虽然夫差确实是个昏君。但当勾践打到吴国,夫差被逼要引剑自刎时,还在为西施的安危呼叫哀伤,这使西施大为动情,泪如雨下。在这泪雨里,西施对夫差这个男人,是不是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呢?

第三,她对越王勾践这个决定了情节结局的男三号应该是不屑的。虽然他是王,但西施一定看不起这个曾经靠大便逃生、靠女人复国的君王。西施死的早,他没有看到后来文种的被杀和范蠡的退隐自保。她如果看到,她会更加看不起这个男人。政治,或者说王权,会让一个男人失去男人本应有的善良、温暖乃至去拥有爱的情怀。

现在,当我们再回首,穿越历史的迷雾,去看那位名叫西施的女子的时候,或许我们看到的形象不再模糊,或许我们不仅能看到她的美丽容颜,还能,看到她那颗美丽的心灵。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丕立嗣之争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曹操二十五个子嗣之中,先后出现于曹操视野里的储嗣候选人有四位:曹昂、曹冲、曹丕、曹植。最能当得太子者人选至少有二位,正室刘夫人所生长子曹昂和环夫人所生曹冲。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后,曹操还曾打算传位其庶弟曹冲。曹冲是个神童,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且天性仁厚爱人,常常为不慎犯了过失的设法解

  • 霍去病人物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少年贵幸 霍去病出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霍仲儒当差期满,回到平阳县,与在长安平阳公主府的卫少儿失去联系。因此霍去病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直到成为骠骑将军后才与父亲相认。前139年,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得幸汉武帝刘彻。一年多后(约前138

  • 曹丕篡汉为帝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初登高

  • 曹丕执政七载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开始了他七年的执政生涯。在执政期间,曹丕很想成就一番儒家仁政君主的作为。曹丕在政治抱负上,继承乃父曹操统一山河的志向。在治理国家理念方面,追求效法上古仁君、贤臣之世。他对内施政恩威并重,巩固权利的同时集权在手,制法削藩,打击异己,诏令禁外戚宦

  • 乱世烈女息夫人缘何沦为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息夫人的故事出自《左传?庄公十四年》。说楚国的周围有两个小国家,一个叫息国,一个叫蔡国。息国的国王叫息侯,相传他的祖先是周文王的第十四子。息侯与蔡侯之间本来没多大交往,但后来两个人的关系却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因为他们娶了一对姐妹花——陈国国君陈侯的两个女儿。就像孙策和周瑜分别娶了大乔和小乔,所以两个人

  • 曹丕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改革官制 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台两项新政: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

  • 刘询早年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丁卯,武帝崩,临终前留下两道遗诏,一道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封侯;另一道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霍光等遵遗诏受封为侯。刘病已亦从祖母史良娣家里搬出,被养育于掖庭,其宗室地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此时掖庭令张贺因曾是刘据的家吏,

  • 曹丕人物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 诸葛亮: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孙权:及操子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叡么麽,寻丕凶迹,阻兵盗土,未伏厥诛。曹植:祥惟圣贤,歧嶷幼龄。研几六典,学不过庭;潜心无妄,抗志清冥。才秀藻朗,如玉之莹。桓阶: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卞兰:研精典籍,留意篇章

  • 汉宣帝遣赵充国大破西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陲之羌,盘踞青、陇,民风剽悍,勇猛好战,策应匈奴,扰我边疆。宣帝遣赵充国讨伐,两年完全平定,因置金城属国安置降羌,也就是西域都护设立的那一年。 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匈奴也想联合羌人共同侵扰汉朝。面对这种形势,武帝曾提出要斩断匈奴右臂,指的正是这种联合,但

  • 汉宣帝时期匈奴降服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马邑之谋(前133)反击匈奴开始,汉朝历经龙城、河南、高阙、定襄、河西等系列会战,终至漠北之战(前119)击败匈奴,从此奠定汉强匈弱的格局。但匈奴并未臣服,相反十几年的恢复后,声势复振,与汉争斗竟败少胜多。 汉武后期有赵破奴2万骑受降城之没、李广利3万骑天山被围牺牲六七、李陵5千步兵浚稽山败没,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