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京大屠杀前夕日军进攻南京

南京大屠杀前夕日军进攻南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83 更新时间:2024/1/28 12:40:46

日本原本打算在上海附近消灭中国军队的主力,从而迫使中国国民党政府屈服。然而,日本上海派遣军在淞沪战场苦战三个月,受到了惨重的损失,日本决策层在是否直接进攻南京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因为顾虑苏联在北方的军事威胁,日军参谋本部次长多田骏等人主张“不扩大”战事。因此,11月7日东京将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临时编组为华中方面军的时候,将方面军的作战区域限制在苏州、嘉兴一线(即“制令线”)以东。

而日军战地指挥官却强烈要求进攻南京:15日,柳川平助的第10军无视参谋本部的命令,决定趁中国军队溃退“独断敢行”地“全力南京追击”;22日,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鼓动参谋本部放弃“不扩大”方针,称“为了使事变迅速解决,乘现在敌人的劣势,必须攻占南京”。

11月下旬,日军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全面越过“制令线”,分别沿着太湖的南、北两侧开始向州、湖州进攻。鉴于前线进展迅速的既成事实,24日东京大本营废除了“制令线”,并在12月1日下达了攻占南京的正式命令。

进攻南京的作战开始后不久,疯狂前进的作战部队就把辎重部队抛在身后,由于日军原本没有深入内陆作战的后勤准备,部队立即面临着粮食供给中断的严重问题,日本军司令部于是下达了实际是要部队抢劫的“就地征收”命令。日军在抢劫中通常伴随着奸淫妇女的暴行,为了掩盖自己抢劫和强奸的罪恶,日军除了杀死受害人,经常放火烧毁整个村庄。

1937年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了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开始向外廓阵地进攻。11日晚,蒋介石通过顾祝同电告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图整理而期反攻”。

12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突入中华门但未能深入,其城垣阵地还在中国军队手中。负责防守中华门的第88师师长孙元良擅自带部分部队向下关逃跑,虽被第36师师长希濂劝阻返回,但已经造成城内混乱。下午,唐生智仓促召集师以上将领布置撤退。

按照撤退部署,除第36师掩护司令部和直属部队从下关渡江以外,其他部队都要从正面突围,但唐生智担心属于中央军嫡系在突围中损失太大,又口头命令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和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这个前后矛盾的命令使中国军队的撤退更加混乱。

会议结束后,只有属于粤系的第66军和第83军在军长叶肇和邓龙光带领下向正面突围,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成功突破日军包围,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战死。其他部队长官大多数没有向下完整地传达撤退部署,就各自抛下部队前往江边乘事先控制的船只逃离。

这些部队听说长官退往下关,以为江边已经做好了撤退准备,于是放弃阵地涌向下关一带。负责封锁挹江门的第36师没有接到允许部队撤退的命令,和从城内退往下关的部队发生冲突,很多人被打死或踩死。

12日晚,唐生智与司令部成员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轮从下关煤炭港逃到江北,此后第74军一部约5000人以及第36师也从煤炭港乘船过江,第88师一部和第156师在下关乘自己控制的木船过江。逃到下关的中国守军已经失去建制,成为混乱的散兵,其中有些人自己扎筏过江,很多人淹死、或是被赶到的日军射杀在江中。大部分未能过江或者突围的中国士兵流散在南京街头,不少人放弃武器,换上便装躲入南京安全区。

13日晨,日军攻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京大屠杀发生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淞沪会战失利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同年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严峻形势,战局急转直下。1937年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

  • 南京大屠杀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

  • 历史名人对庄子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

  • 世宗贤妃墓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 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南,北偏东40度.规制同神宗四妃墓,但无外园墙。南北通长93.60米、东西宽57.40米,墙体以卵

  • 明绍宗朱聿键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绍宗朱聿键(1602年5月25日-1646年10月6日?),字长寿,南明第二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是唐端王朱硕熿,父为唐端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崇祯帝在北京自缢后,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1644年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弘光政权。1645年弘光帝被清军俘获亦死,郑

  • 万娘坟有多少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万娘坟位于昌平区北部。东北有长陵乡昭陵村,西南是悼陵监。村以坟得名,成村于清代,因村中有明代万氏皇妃墓而得名。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宪宗贵妃万氏葬于该地。万氏,山东诸城人,是明宪宗朱见深为皇太子时的侍从宫人,朱见深即位后封妃。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封为皇贵妃。万氏年长宪宗十七岁,后暴病

  • 明惠宗朱允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

  • 八贤王的历史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的历史上没有八贤王这个人,八贤王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的事迹,在史书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记录。八贤王这个角色,应该是文艺创作者根据民间的轶事传闻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角色,用来满足人们对于忠诚、正义和惩奸除恶等精神的需求。庞太师和八贤王是包青天系列影视作品中的重要角色。庞太师是邪,八贤王是正,庞太师和八贤王

  • 著名反派庞太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庞太师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著名反派人物,他最早出现在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因为其形象深入人心,后来在《呼家将》、《杨家将》、《包公案》、《白眉大侠》等作品中都有出现,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历史上有庞太师吗?庞太师在《三侠五义》中叫做庞吉,翻开韩浩的宋史,在灿若繁星的记载路确实有一位姓庞德官员,叫做

  • 明昭陵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载垕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