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彭祖为什么是厨行的祖师爷

彭祖为什么是厨行的祖师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49 更新时间:2024/1/17 8:30:58

彭祖因为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野鸡汤),献给帝食用,被帝尧封于大彭。中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这艺术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动我国饮食文化进步方面所作出了贡献。

汉代楚辞专家王逸注曰:“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宋代洪兴祖补注曰:“彭祖姓钱名铿,帝颛顼玄孙,善养气,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封于彭城”。彭铿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后子孙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可祖,便尊称他为彭祖,他的后裔就叫彭祖氏。

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发展成为“烹饪之道”,雉羹是我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馔,被誉为“天下第一羹”。中国烹饪史略9中称彭祖“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而且是“寿命最长的厨师”,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

彭祖氏自尧帝起,历夏朝、商朝。商朝时为守藏史,官拜贤大夫,周朝时担任柱下史;据《史记·楚世家》载:“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氏”在上古多用作宗族的称号。

可见,彭祖实际上是以其命名的一氏族,清人孔广森在注《列子·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之句时说:“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彭姓诸国:大彭、豕韦、诸稽。大彭历事虞夏,于商为伯,武丁之世灭之,故曰彭祖八百岁,谓彭国八百年而亡,非实篯不死也。”就明确说明了这种情况。所谓彭祖年长八百,实际上是大彭氏国存在的年限。

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孔子对他推崇备至;庄子荀子吕不韦等先秦思想家都有关于彭祖的言论。《庄子·刻意》曾把他作为导引养形之人的代表人物。屈原的《楚辞·天问》中还记载“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求长?”,意思是他善于食疗,所以寿元悠长。

王逸的注和洪兴祖的补注中都提到他能做一手好菜,烹调的鸡汤味道鲜美,尧帝品尝后甚为欣赏,便把彭城封给了他。《史记》等史书也有关于他的记载;道家更把彭祖奉为先驱和奠基人之一,许多道家典籍保存着彭祖养生遗论。

晋代医学家葛洪撰写的《神仙传》中还特别为彭祖立传,当时的君王派人向他求道,他只说:“吾遗腹而生,三岁而失母,遭犬戎之乱,流离西域,百有余年。加以少枯,失四十九妻,丧五十四子,数遭忧患,和气折伤,荣卫焦枯,恐不度世。所闻浅薄,不足宣传。”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先秦时期的道路历史发展到原始社会传说中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担当部落首领的时候,各地的交通有了明显的进步。到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时期,可以说我国道路已经初具规模。周武王姬发灭商后,除都城镐京(今西安附近)外,还根据周公姬旦的建议,修建了东都洛邑(今洛阳),以便于控制东方新得到的大片疆土,

  • 告老还乡背后的真实故事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事实上,在我国古代主动要求“告老还乡”提前退休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回避权力斗争此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史记

  • biangbiang面的传说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传说,一位集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于一身的秀才来到咸阳,他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于耳,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步进去。只见白案上摆满了和好的长条状面块儿,师傅拎过一块儿,扯住两头,顷刻间摔打成裤带般宽厚扔进锅里,顷刻间摔打了好几块儿,顷刻间从锅里捞出

  • 臊子面的历史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臊子面历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鸡蛋等,做法简单。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相关的起源有三种说法。说法一古时,周人由豳(bīn)(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之周原(今陕西宝鸡岐

  • 馄饨有哪些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馄饨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一道民间传统面食,相关的说法有以下三个。汉朝匈奴之说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

  • 古代人竟然也会为买房焦虑做房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约从21世纪以后,“买房”就成为了令人爱恨交织的复杂难题。结婚要买房,家里人多要买房,孩子大了,也要买房。然而纵观古史,其实古代人也为买房问题深深困扰,就拿大文豪苏轼来说,曾经就为了买房“倾其所有”。宋代史料《梁溪漫志》中便有记载:邵为坡买一宅,为缗(mín)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大概就是说,苏东

  • 对于养老问题古代社会福利制度竟不输现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养老问题从古时候开始就特别重视。现代人只要缴纳足够年限的养老保险,在达到退休年龄后,就能按时领取养老金。如果是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能选择的养老方式也更多。那在古代,当时没办法继续劳动的老人们,他们又是如何养老的呢?中国人历来对“孝”这个字非常尊重,不孝就是大不敬,我

  • 对越自卫反击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越南国内政权分离严重,美国趁虚而入对越南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入侵战争,最后以越南战胜不可一世的美军而结束战役,越南终于实现了国内政权统一,获得独立自由。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国大力无私的支持。在越战期间,我国不仅无私军事支援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给越军,而且还出兵17万人帮助越南打击美军

  • 徐达和常遇春是什么背景 为何精通领兵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元末明初的最强将领,非徐达、常遇春莫属,这两位帮助朱元璋,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徐达的是难得的帅才,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游刃有余,常遇春则是明军的利刃,所到之处锐不可当,没有攻克不下的城池。徐达、常遇春都对兵法极其精通,在战场上对时机把握十分准确,能抓住敌人片刻破绽,毕其功于一役。

  • 汉武帝为什么是最爱打仗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帝王,他的一生都没有闲着,在位五十四年有余,有40年的时间是在对外征战的,而正是因为这位帝王的穷兵黩武,才造就了一千多年后的大清版图,他就是汉武帝。对于汉武帝这个帝王,后代的历史学家对他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好大喜功,连年的征战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有的人说勇猛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