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馄饨有哪些由来

馄饨有哪些由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15 更新时间:2024/1/17 19:38:24

馄饨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一道民间传统面食,相关的说法有以下三个。

汉朝匈奴之说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道教之说

另有一种说法: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申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我国许多地方冬至有吃馄饨的风俗。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各地有不少特色的,深受食客好评的馄饨,著名的有成都市龙抄手饮食店的抄手,其品种多种,皮薄馅嫩,味美汤鲜;重庆市的过桥抄手,包捏讲究,调料多种,蘸调料食;上海市老城隍庙松运楼三鲜馄饨,馅料讲究,薄皮包馅,味色鲜美;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曲曲,羊肉为馅,皮薄馅嫩,汤清味鲜等等。

西施之说

相传春秋战国,吴夫差打败越国,生俘越王勾践,得到许多金银财宝,特别是得到了绝代美女西施后,更加得意忘形,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问国事。这年冬至节到了,吴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宫廷内外歌舞升平。不料饮宴之中,吃腻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悦,搁箸不食。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里,她趁机跑进御厨房,和面又擀皮,欲做出一种新式点心来,以表自己的心意。

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几个花样后,终于包出一种畚箕式的点心。放入滚水里一氽,点心便一只只泛上水面。她盛进碗里,加进鲜汤,撒上葱、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献给吴王。吴王一尝,鲜美至极,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这为何种点心?”西施暗中好笑:这个无道昏君,成天浑浑噩噩,真是混沌不开。

听到问话,她便随口应道:“馄饨。”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吴越人家不但平日爱吃馄饨,而且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还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人竟然也会为买房焦虑做房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约从21世纪以后,“买房”就成为了令人爱恨交织的复杂难题。结婚要买房,家里人多要买房,孩子大了,也要买房。然而纵观古史,其实古代人也为买房问题深深困扰,就拿大文豪苏轼来说,曾经就为了买房“倾其所有”。宋代史料《梁溪漫志》中便有记载:邵为坡买一宅,为缗(mín)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大概就是说,苏东

  • 对于养老问题古代社会福利制度竟不输现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养老问题从古时候开始就特别重视。现代人只要缴纳足够年限的养老保险,在达到退休年龄后,就能按时领取养老金。如果是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能选择的养老方式也更多。那在古代,当时没办法继续劳动的老人们,他们又是如何养老的呢?中国人历来对“孝”这个字非常尊重,不孝就是大不敬,我

  • 对越自卫反击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越南国内政权分离严重,美国趁虚而入对越南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入侵战争,最后以越南战胜不可一世的美军而结束战役,越南终于实现了国内政权统一,获得独立自由。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国大力无私的支持。在越战期间,我国不仅无私军事支援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给越军,而且还出兵17万人帮助越南打击美军

  • 徐达和常遇春是什么背景 为何精通领兵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元末明初的最强将领,非徐达、常遇春莫属,这两位帮助朱元璋,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徐达的是难得的帅才,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游刃有余,常遇春则是明军的利刃,所到之处锐不可当,没有攻克不下的城池。徐达、常遇春都对兵法极其精通,在战场上对时机把握十分准确,能抓住敌人片刻破绽,毕其功于一役。

  • 汉武帝为什么是最爱打仗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帝王,他的一生都没有闲着,在位五十四年有余,有40年的时间是在对外征战的,而正是因为这位帝王的穷兵黩武,才造就了一千多年后的大清版图,他就是汉武帝。对于汉武帝这个帝王,后代的历史学家对他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好大喜功,连年的征战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有的人说勇猛刚毅

  • 李莲英成功的秘诀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莲英31岁时,已经和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到了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早先雍正皇帝规定太监以四品为限,足见李莲英的能力。慈禧与光绪不和,深受慈禧宠爱的李莲英如何在两人之间相处呢?两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做法,是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和自我保全的策略。有人说他站在太后一边,反对变法,

  • 溥仪东京审判席强势对骂日本天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晚清悲剧人物之一,甚至比光绪帝还要惨那么几分,毕竟光绪帝再怎么说也是作为一国之主过完了一生,只不过栽在了慈禧手里。但是溥仪就不同了,仅仅三岁就登基称帝,做了不到三年的皇帝就被逼退位了,后来还成为了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像这样的落差,绝对不比光绪帝差。后人总说溥仪是

  • 古代的奇葩法律:同姓不婚 落榜喝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的稳定,离不开法律的健全。自古以来,各个政权为加强统治,巩固权力,推出了很多法律。在封建统治阶级眼中,法律就是维护皇权的工具,因此,一些奇葩法律诞生了。用现代的观念看,既出人意料,又有趣搞笑。1.西周时期,法律体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当时规定:“同姓不婚”。意思是同

  • 十八个朝代名称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代王朝的创建者,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那么历朝历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一、由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我国先秦时期是由部落联盟的名称发展而来的。夏:夏是原为黄河流域一个部落的名称;商:相传商的始祖曾帮助禹治水有功,受封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周:原

  • 宇文护:历史上杀过三位皇帝的牛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一个叫宇文护的人,竟然杀了三个皇帝,真够牛的!老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把皇帝拉下马已经是凌迟碎剐之罪了,何况杀皇帝!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权力的代表,杀一个已经是惊天动地了,杀两个更是有点不可思议,宇文护更厉害,一共杀了三个!宇文护(513年~572年),鲜卑族,中国南北朝时期北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