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52 更新时间:2024/1/5 9:43:03

吴起变法失败而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有本质上的区别。吴起变法是一次不彻底的变法,不像商鞅变法,直接对准了当时的秦国的弊政。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都不是吴起变法所能相比的。而且吴起变法主要是集中在王霸之道上,过于重视加强军事能力,忽略了改变魏国军功制,这种做法只能收到一时之功,将领优秀则兵士作战勇猛,将领能力差,则兵士必不能死战。

而秦国锐士由于有军法和军功限制,每战就算无将领,投降的几率也不大,多勇猛死战,如六国之军,如狼入羊群。吴起变法不像商鞅变法,主法制。吴起变法主人治,可以收到一时之功,君主贤明则可长久变法,一旦君主势力不行,必然遭到反变法士族的反扑。而商鞅变法立下了秦国法律,上可匡君辅国,下可约束平民。即使君主昏庸,但只要执法官按法律而来,可保大秦无恙。吴起变法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君主不知约束,穷兵黩武。

商鞅变法受秦国百姓拥戴,商鞅变法给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好处,让百姓从吃不饱到富足,好处显而易见。而且军功制的实行使得百姓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己的地位,这在当时的六国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就算当年秦国老士族反扑也未敢废商君之法,怕激起百姓公愤。吴起变法则对魏国之民影响不大,故而没有百姓拼死护法。

秦国立国较晚,立国初环境险恶,秦自穆公开始,为了秦的生存,统治者重视探索和借鉴有利于生存、统治的进步思想意识和治国经验,所以,百里奚、蹇叔等贤才的方略在秦取得成功,秦高层统治者也意识到贤才的作用。

是秦国统治集团相对开明的政治环境,最高统治者的雄才大略,以及秦国不同时期选用不同人才的高明,决定了贤才的治国方略在秦得以实现,国力得以增强,后期商鞅、张仪范雎李斯等的成功能够证明,这些,其它六国因传统统治实力强大而无法做到,吴起的变革直接触动上层统治者的利益,也就不可能实现,六国统治的瓦解,也就瓦解在传统实力守旧、不思变革。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在其他国家商鞅的逻辑与行动不可能成功。理由只有一个:秦国的特殊国情。秦的国力在秦穆公之前是七雄中最弱的,最穷的国家。是周边国家欺负的对象。秦的子民是七国中唯一一个有游牧习性的国家。以上几点是秦能改革的最基本的客观条件。穷则思变!这是民意基础。

不光是吴起变法,除了商鞅变法之外的其他六国的所有变法,我们都统称为不成功变法。事实上也就是没成功。于是有了两者的对比:成功变法与不成功变法的对比。失败和改革夭折就是因为,急功近利,在没有设计好制度,没有一套完整的改革计划时盲目推进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对贵族反扑力量估计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制度不健全,还没有落实到位,时间仓促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总之吴起的改革实践为后世商鞅改革提供了范例,并且又提供了血的教训,吴起是法制制度建立的先行者,也是牺牲者!商鞅的改革就是在李悝,吴起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稳步推进,先立信于民,后行法律之刑,上不避亲下不骗民,倡公益杜私门,搞集权,重耕识,以《商君书》中就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完善的封建社会制度雏形己经形成,既使后世之君与商鞅个人之间有多大和怨,他可以从肉体上消灭商鞅但商鞅变法的制度有利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他的主张自然流传于世,并被釆用。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国李悝变法,变法者李悝,在魏文侯时期变法,也就是三家分晋不久的事情,变法很成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但是后来魏国攻赵、攻韩,齐国两度插手风别再桂陵、马陵大败魏军,魏国国力从此衰弱,没有在崛起的时候。楚国吴起变法,变法者吴起,此人是战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缺点是好色,后来来到

  • 吴起变法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时期。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的目的,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如子产在郑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等等,这些改革家,除子产得意善终外,李悝的身世因不为史籍记载而不详,吴起和商鞅,都因改革而下场悲惨。吴起,卫

  • 吕不韦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

  • 吕氏春秋42条名句汇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以下是其中42名句。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吕氏春秋·览·孝行览》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吕氏春秋·览·有始览》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吕不韦在历史的人物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凭着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就促成了自己终生的荣华富贵。他是那种善于进行大的策划、善于实施和完成这个策划的人,这种人要口才出众,自己就是自己谋划的贯彻实施者。就谋略而言,吕不韦不仅谋得深、算得远,而且谋得全,算得广,他共分了四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有争议)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有争议)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791年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

  •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长690公里,约占大运河总长的五分之二。从北到南依次流经: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无锡市、苏州市8市,分为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三段。淮安以北为中运河段、淮安至扬州为里运河段、镇江以南为江南运河段。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北

  • 应玚兄弟为什被称为汝南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应玚不仅是建安七子之一,也和自己的弟弟应璩并称为汝南才子。应玚兄弟二人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诗学文章自然大为长进。但因他生逢乱世,到处飘零,虽踌躇满志而壮志难酬。应玚的弟弟应璩,字休琏,也是一个文学家。他和其弟应璩在当时均被称之为汝南才子,两兄弟的作品合为一集《应德琏休琏集》。应玚初来邺都时,曹植

  • 陈琳为什么归附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曹操不杀降,最为典型的例子要属收用陈琳之事,陈琳是广陵人,汉末的时候担任何进主簿,避难冀州,为袁绍所用。当时曹操亲率大军,东征徐州刘备,田丰劝袁绍增援刘备,袁绍以儿子重病为由,延迟出兵,以致刘备被曹操击溃。刘备只身逃往青州,由袁谭引荐,投靠袁绍,刘备向袁绍介绍了曹军的现状和部署,更强化了袁绍即可

  • 阮瑀为什么被曹操烧出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曹操听说了阮瑀的大名,便想让阮瑀出来做官,但阮瑀不想做官,拒不赴任。曹操三次派人去阮家求阮瑀入朝做官,共创大事业,阮瑀三次拒绝,并出言不逊:“我阮瑀只求一生与诗书为伴,绝不同曹操这样强暴之人为伍。”曹操求贤若渴,第四次派人请阮瑀,并令“如不来则加以捆绑,绝不允许逃避为国尽力之职”。阮瑀一听,心惊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