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屈辱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屈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808 更新时间:2024/1/29 16:03:36

100年前,中国作为参战国凭劳工支援不仅对协约战胜同盟国起到关键作用,换来的一战后巴黎和会的地位,更使中国融人到国际体系之中,成为国际新秩序中的一员。当听到协约国胜利消息时,蔡元培曾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臂高呼“劳工神圣!”“劳工万岁!”。然而,在巴黎和会上,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以强盗逻辑强占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省的一切利益,战胜之日竟成国耻之日。所有的付出,却依然避不开主权被侵犯。

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中心的协约国集团,为争夺霸权瓜分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长达四年多的战争中,交战双方死伤在600万人以上,因而导致劳力供应空前紧张。为了寻找人力补充,1916年初,法英俄来华招募劳工,总数达数十万之多。他们来到欧洲大陆,支援一战中的英法联军,许多人将青春与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一战”爆发时,由于日本的阻挠,中国政府无法参加到协约国一方,只好宣布保持中立,为了促成中国尽快参战,时任中华民国总统府秘书长的梁士诒,在1915年别出心裁地最早提出派遣华工支援协约国的构想,他称此为以工代兵之策,以提高国际地位。

战争开始以后,英法等国前方战争形势不断恶化,劳工短缺,急需外援。其实法国早在战前就面临劳工严重短缺问题,而战争更使该问题雪上加霜。1915年3月,法国军方开始考虑寻求外援。英法两国开始来华招募劳工,招募范围遍及华北及沿海各地,但以山东、江苏、直隶为主。

为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英方还在国内外中国学生中广为招募翻译人员。各地征招的华工到达威海卫后,便被送进华工待发所,进行报名登记和体格初检。应征者主要是农民和城市失业者中的男性,他们与英法政府签署了为期五年的劳工合同,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华工工资分两地支付,一半在欧洲交付本人,另一半在国内按月交付家属,经过短期集训之后,华工便登上英法商船,驶欧洲战场。

出发前,华工们与英国当局签订的合同讲明不参与战斗,而事实上华工们所从事的工作则在战斗的最前线。按劳工条约规定,他们只是在后方从事劳务工作,但从离开祖国那刻起,死亡的威胁便与每一个华工如影随形。送劳工的船只首先要越过德军潜艇封锁的海区,如果船被击沉,那劳工就只能律身大海。抵达欧洲后,华工们立即在前线或后方起挖据战壕,装卸弹药给养,修筑铁路、公路、桥梁,制造枪弹,教护伤员,掩埋尸体甚至扫雷等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他们的报酬很低,但工作量很大。每天工作长达10小时,“不在前线做工”的约定最终成为一纸空

法国陆军部在致中国外交部称“华工予吾人极大之助力”,给子充分的肯定。1917年,美国远征军还向法国借走1万名华工,以解装卸粮食和军用品之急。在俄的华工,有的发配到港口、矿井去当苦力,也有的被送往前线修筑工事、运输弹药、抬送担架。无休止的劳作,恶劣的战时生活供应以及疫病和工伤,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劳工的生命,非人的虐待,艰苦的条件,危险的环境和残酷的战争,使许多怀着出国挣钱发财梦的华工惨死在异国他乡。

大量华工被英法俄等协约国招募并奔赴战场从事战争勤务工作,使得这些国家的青年能从军人伍、直接参战,因此,协约国招募的华工实际上是为之间接提供了珍贵的兵员补充。法国社会党活动家穆特当时就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中国政府怀着真诚的善意积极地参加这场与法国生死攸关的战争。中国所提供的援助弥足珍贵”。

法国北部的加来港与英国隔海相望,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因而时遭到德军的狂轰滥炸。为了保住这条重要的补给线,英国曾派5000多名华工日夜战斗在加来码头,承担修复、加固码头和装卸军用物资的工作。欧战华工的伤亡率很高,大战期间葬身异国或失踪的华工将近5万人。目前,在法国和比利时葬有华工的公墓共有69处,只安葬了不到2000名华工。“一战”结束后,除少数留居当地外,大部分华工陆续乘船回国。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法国政府宣布凡参加这次战争的华工,每人发给奖金,并由法国政府安全护送返国。如果愿意留在法国,政府将无条件辅助就学就业。中国人怀乡恋旧之情较浓,战后绝大部分都回国了,但也有不少人留住在里昂火车站附近,靠摆地摊、提篮叫卖等留在了当地谋生。“一战”后交战国男子奇缺,这些留住在欧洲的华工多娶了当地女子成了家。

中国是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的,在“一战”中,中国成了不出兵的“参战国”。中国参战后,段祺瑞政府并没有派军队赴欧作战,只是派出10万劳工,输出劳务,到法国、俄国等协约国打工,客观上增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加快了“一战”的结束,也使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之一。可以说华工为中国参战和最终跻身战胜国行列提供了机会,更为中国战后参加巴黎和会及其他国际事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可见,华工参与“一战”,既是欧战中英法等国解决劳工短缺问题的需要,也是中国谋求提高国际地位的筹码。大战结束后,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地位,不是外交家的辞令换来的,而是那些“被中国人轻视、被外国人践踏的苦力争来的”,

持续了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许多中国人认为,大量华工为此次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由此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得战胜国的地位,一改从前那种受屈辱的情况了,但时局的发展很快就将国人的梦想击得粉碎。在巴黎和会上,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以强盗逻辑强占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省的一切利益,战胜之日竟成国耻之日。消息传回国内,中国人对西方完全失望,开始坚持寻找自我复兴之路。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

  • 九一八事变事件整体经过:起于日本挑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日军挑衅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

  •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过去长期以来都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之所以不抵抗,是因为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以张学良部下为主的一些人在回忆录中也多次提到这点。但是随着海峡两岸各种史料的披露,尤其是当事人张学良晚年自由时开口说话,可以发现,这些所谓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的说法多是空口无凭且经不起史料验证的。1991

  •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他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令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

  • 九一八事变三大社会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

  • 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的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外交努力 1931年9月19日,中国驻国际联盟的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事件,请国联主持公道;1931年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1931年9月23日,中国政府就此事照会美国政府,希望对方“深切关怀”。内部决策和应对 九一八事件发

  • 九一八事变的过程:东北接连沦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的过程: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由於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

  • 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并提出“武装拥护苏联”的口号。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宣言中认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苏联无产阶级专政日益强固,社会主义建设得到空前的胜利,五年计划立刻就要完成,这对于帝国主义非

  • 九一八事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

  • 九一八事变苏联拒绝帮助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初期,出于忌惮苏联的实力和避免两线作战,日本不敢贸然冒犯苏联在东北北部的势力范围。1931年9月22日,日本参谋总长电令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不得出兵长春以北地区,进攻哈尔滨必须得到内阁的决定。同日日本内阁也做出决定,即使哈尔滨方面告急,也不得采取出兵的方式保护哈尔滨地区日本侨民。193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