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九一八事变苏联拒绝帮助中国

九一八事变苏联拒绝帮助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5 更新时间:2024/2/14 17:11:16

九一八事变初期,出于忌惮苏联的实力避免两线作战,日本不敢贸然冒犯苏联在东北北部的势力范围。1931年9月22日,日本参谋总长电令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不得出兵长春以北地区,进攻哈尔滨必须得到内阁的决定。同日日本内阁也做出决定,即使哈尔滨方面告急,也不得采取出兵的方式保护哈尔滨地区日本侨民。1931年9月24日,日本参谋总长再次电令本庄繁:即便情况发生紧急变化,也不得哈尔滨方面前进。

为试探苏联反应,日本驻苏大使广田于1931年10月28日,奉命向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相当于副外长)加拉罕询问苏联是否向黑龙江马占山部提供教官、武器以及是否打算出兵中东路。1931年10月29日,苏联政府致函日本政府,否认对马占山及东北其他军队提供援助。

1931年11月19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相当于外长)维诺夫与日本大使广田会面时表示:“它(指苏联政府)重视维护和巩固与日本现存的关系,对各国间的冲突奉行严格的不干涉政策。它期待日本政府努力维护现存的两国关系,并在自己的行动和命令中应考虑不要破坏苏联的利益。”(见《苏联对外政策件集》第14卷,莫斯科1968年俄文版,第672页)苏联的不干涉表态,打消了日方有关苏联干预的顾虑,客观上鼓励了日军的进一步行动。

日本进攻哈尔滨前,再次与苏方进行接触,苏联再次重申了“不干涉政策”,并提出缔结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以进一步确保日本不把侵略矛头指向自己。对此,后来日本外务大臣不无感激地说:“满洲事变当初,苏联政府虽标榜中立与不干涉方针,却同意由中东路运输日本军队,在呼伦贝尔事件时,对救援日本居留民作出了巨大援助。更有甚者,苏联政府鉴于事变之进展,于昭和六年末向我提议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见《内田外务大臣在第64届帝国议会的演说》(1933年1月21日),《日本外交文书》(昭和II)2—2,日本外务省1997年版,第4页)在得知苏联态度后,1932年1月28日,日本参谋本部批准关东军向哈尔滨进军。

但是,对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事情,日本却态度淡和消极。1932年11月9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约见日本驻苏联代理大使天羽英二,提出苏联欲与日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而且欲与伪满洲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并提议马上就此问题进行协商。但日本出于反共反苏的立场,以及不愿美欧反感的想法,再次以婉拒。

九一八事变简介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中日时代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

  • 九一八事变中国为何孤立无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这场战争经历了5个多小时

  • 九一八事变的内幕:日本蓄谋已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28年3月,日本驻华公使馆陆军武官建川美次接受裕仁天皇指示,主持完成谋杀张作霖计划后,于1929年8月奉调回陆军参谋本部,升任高级情报活动的第二部部长。1930年9月,经建川美次的穿针引线,日本陆军的一些法西斯分子成立了军中秘密组织“樱会”,专门策划国内“改革”——夺取实权问题和“武力解决满蒙问

  • 商朝的势力崛起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朝末年,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孔甲下传四世,夏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履癸(桀)继位。相传,夏桀非常残暴,百姓已不堪忍受。“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为摆脱孔甲以来的日益衰败的局面,桀加强了对内的统治,坚决镇压异己力量,据说他斩杀黎民如砍伐草木

  • 商朝势力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汤是传说中部族首领帝喾之子契的十四世孙。又名天乙、唐、太乙等。是夏朝末年商族的首领,统治中心在毫地(今商丘)。汤施行仁政,很得百姓拥戴,经常有周围的小国慕名前来归附。随着势力的日益壮大,商南夏的属国变成了足以与之抗衡的对手。当时,夏的统治风雨飘摇。统治者夏桀骄侈淫逸,对百姓进行残酷的盘剥和压榨。民间

  • 商朝迁都到殷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盘庚迁殷以后,王室内部的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盘庚迁殷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作者认为,公元前十四世纪黄河河患的加剧,以及由于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才是盘庚迁都的主要原因。众所

  • 南京大屠杀中的24位外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并实施了长达四十多天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等血腥暴行。在这场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竟有30多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们铭记历史,不仅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同胞,还是为了牢记侵略战争给

  • 商朝为什么要多次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统治阶级贪婪本性,决定了王室内部为权力和利益斗争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说明这一期间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这期间,商王朝曾多次迁都。《竹书纪年》记载,商

  • 南京大屠杀中被保护的妇女儿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妮·魏特琳(MinnieVautrin),中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1886年9月27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西科尔小镇。家境不裕,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勇敢的个性,花费了大量时间用于打工挣取上大学的学费。1912年,初到中国安徽,见女子多不识字,便矢志推动中国女子教育,创办了合肥三青女子中学。1

  • 南京大屠杀中外国友人记录下的罪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贝德士作为一个受过牛津大学和耶鲁大学历史系严格训练的历史学家,通过日军的战争行为,他意识到这是值得被记录下来的,日军的罪行应该被更多的人看到,包括后人,他注重证据的收集与保全,他不仅记录自己亲眼所见的,而且别人向他诉说的,他都会实地调查,确定事实。贝德士除了记录了日军的罪行,还帮助调查南京的战争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