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吗

《后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211 更新时间:2024/1/29 16:18:18

《后出师表》许多历史学者都言它假,主要是因为陈寿《三国志》没有采用,《诸葛亮集》也没有收录,另外文中个别词句意思与历史事实根本不符。《后出师表》出自《张俨默记》,“默记”的意思是凭记忆默写出来的,也可能有无意的疏漏,以讹传讹是难免的。

但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就把《后出师表》当真的用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字曹叡即位,是为明帝。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到来,遂于次年领兵进驻汉中,准备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章,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因为数年后他还上过一道出师的表章,为区别起见,故称为前、后《出师表》。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建兴六年(228年)秋,魏将曹休在石亭为东吴陆逊所破,东吴遣书蜀中,请派兵伐魏,刘禅使人报知驻汉中的诸葛亮,其时诸葛亮在汉中兵强马壮,粮草丰足,遂于次年春领兵数万再次北伐,临行前复上表后主,是为后《出师表》。 然而学术界历来有人认为后《出师表》乃伪作,非诸葛亮之手笔。

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前《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而后《出师表》仅见于裴松之注引吴人张俨所著《默记》中,《三国志》和《诸葛武侯文集》中都未收录。 其二,该表说赵云死与上表前,而《三国志·赵云传》说赵云“建兴七年卒”,两者有矛盾之处。

其三,后《出师表》与前《出师表》的情绪反差太大,前者低沉,后者高昂,前后判若两人。 于是有人甚至推测这篇表章实际是诸葛亮的侄子、东吴诸葛恪所作,诸葛恪在孙权临死时受命为大将军,辅佐幼主孙亮,为了树立个人威望,也为了使自己的伐魏主张得到众人认同,故冒大名鼎鼎的伯父诛葛亮之名“著论谕众”,以激励士气。 但若仔细分析,其实上述理由并不能作为后《出师表》一定就是后人伪作的根据。 首先,司马光《资治通鉴》全文收录了此文,《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其鉴别选择、考证伪劣很是细致;后来胡三省注《通鉴》,其校勘、考证、辨误,前后垂三十年之久,对后《出师表》仍然是认同的。

而陈寿《三国志》不收后《出师表》可能也有难言之隐,因为后《出师表》开篇即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称曹魏为“贼”,全文以正统自居,讨贼自任,如若《三国志》收录此文,则与该书宣扬的曹魏正统说相悖,可能遭致时忌,“为尊者讳”,只能付之阙如了。至于赵云的确切死亡年份,据清人何*推断,赵云若在第二次北伐时还活着,必然会有关于他的记载,然而史传上没有。

第二次北伐,蜀汉名将赵云不再出现,所以赵云可能死于建兴六年冬之前,《三国志》的记载恐怕有误,后《出师表》说赵云已死,是对的。 再来谈谈关于前、后《出师表》感情基调的问题,诚然,两表所反映的情绪是不一样的,但如果我们考虑到第一次北伐的失利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就会理解这一变化。首次北伐失利,使蜀汉统治集团中产生一种对前途悲观失望的情绪,这种情绪又对后主产生影响,使他产生厌恶对魏作战,不思进取,但求苟安的想法。

故而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确实流露出对北伐前途的担心,但这是出于对一些人消级悲观,不思进取的想法的担忧。经过第一次北伐失利,诸葛亮对敌人的强大,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但他从未对北伐丧失信心,从未打算放弃过。后《出师表》以有力的事实批驳了悲观、消极的思想,以深沉的基调向蜀汉群臣敲响了警钟:不思进取,只会坐以待毙,只会葬送蜀汉的前途,葬送先帝扫除汉贼、兴复汉室的大业。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在南阳隐居了十年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南阳,隐居,十年,做了,什么,诸葛亮,著名,出师表

    在诸葛亮最著名的《出师表》里有这么一段话,中国人估计很少有不知道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那么诸葛亮于躬耕于南阳做什么呢?

  • 李肃是如何去劝降吕布的 谁杀了李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肃,何去,劝降,吕布,谁杀,三国志平话,作为,三国志演义

    《三国志平话》作为《三国志演义》的前身,在平话中,李肃为飞将军李广的后代且在董卓部下武将中与吕布齐名。曹操也称其有万夫不当之勇、无人可敌。他的出场并不多,但是因为突出的人物性格特点,也颇令人印象深刻。有人总结李肃:官欲重。理由:为升官,说吕布,不升而怨;为升官,杀董卓。那么,李肃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

  • 如何证明古代华山就是先民们神话传说所说的昆仑神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如何,证明,古代,华山,就是,先民,神话传说,说的,昆仑,神

    昆仑山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曾是一座非常著名的神山。比如《山海经》、《禹贡》、《水经注》对它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描述往往带有极为神奇的色彩。它是“天帝的下都”,诸神的乐园;它方圆数百里,高插云表,雄峻巍峨。这里有西王母的瑶池,有结有珍珠和美玉的神树。它既是中国的神话之山,是中华民族

  • 朱载垕人物生平简介 明穆宗朱载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载垕,人物,生平,简介,明穆宗,怎么,死的,明穆宗,朱载

    明穆宗朱载后,年号,隆庆,世宗皇帝的三子,三十岁登基,是为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 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明穆宗朱载后是幸运的,若不是两个皇兄早死,这皇位如何也轮不到他来坐。他的幸运不止表现在继承皇位上,在他统治期间,几

  • 明代“九千岁”魏忠贤的权势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代,九千岁,魏忠贤,权势,多大,魏忠贤,明朝,末年,著名

    魏忠贤,明朝末年著名宦官。入宫后,除忠义大太监王安,取代王安之位登上大太监之位。又与皇帝奶妈客氏客映月组成客魏集团,将大明王朝控制在自己手中。他与客氏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互相呼应,互为支持,最终将朝政大权玩弄于手中。客氏在内,祸乱宫廷,残害忠义嫔妃,在宫内各处安插耳目。魏忠贤在外,勾结小人,排除异己

  • 刘备因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因错,个人,下了,亡国,祸根,刘备,入蜀,错杀,个人

    刘备入蜀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在这件事上竟不如粗暴的张飞俗话说“西蜀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众所周知人才凋零成为西蜀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早在杀张任时起就埋下了西川人士与西蜀刘氏离心离德的祸根。 四川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火纷飞,刀兵四起的东汉末年一度远离战火。刘

  • 历史上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荆轲,为什么,刺杀,秦始皇,荆轲,姜姓,庆氏,战国

    荆轲,姜姓,庆氏(。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 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荆轲到燕国以后,和当地的狗屠夫及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交,成为知己,都是性情中人的二人闲来无事就相约喝酒,把酒言欢,兴到浓处还会和着节拍在街上手舞足蹈

  • 秦始皇与吕不韦是何关系 吕不韦的儿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吕不韦,何关系,关系,儿子,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位高权重的吕不韦,一时间掌握了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站在政治风云的中心,离皇权咫尺。前249年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庄襄王死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rdquo

  • 世人将关羽尊为“财神”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世人,关羽,尊为,财神,原因,是什么,福宁,版权,作品,作者

    福宁客版权作品,作者:秦晋 想必很多人对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都不陌生,他一生跟随刘备征战天下,使一把青龙偃月刀,骑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斩颜良、诛文丑、擒于禁,威震华夏,人称“万人敌”,史家称其为“武圣。”中国民间供奉财神有很久的历史渊源,各路财神是在

  • 三国中一生从未尝过败绩的魏朝大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国中,一生,从未,尝过,败绩,魏朝大,将是,一生,历经,三次

    他一生历经9战,三次斩将8胜1平未尝败绩,堪称大魏北疆第一将。 刘备称他: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如果仅阅读《三国演义》而不读《三国志》的话,那么田豫其人,或恐籍籍无名。小说中提到田豫的,似乎只有一处,就是曹睿主政时期陆逊袭取襄阳那一次,也就打个字幕而已,连跑龙套都算不上。滚滚长江东逝水,田豫真的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