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为何冤死?

揭秘: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为何冤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692 更新时间:2023/12/19 20:32:39

白起被世人成为古代“第一杀神”,这也跟他在战国时期的取得完美战绩有关。作为秦昭王的部下,他为秦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但是白起对自己嫉妒自信,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剧下场。那么他为何死者如此冤枉?下面就跟随中国历史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事情的缘由吧。

出征邯郸

秦国士兵在著名的长平大战后休养了八个月,再一次出征了,目标仍然是赵国首都邯郸。

这次主持对赵工作的将军是五大夫王陵,因为此时武安君白起病倒了,不能率兵出征。也许是此时的赵国已经迅速从上次战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也许是王陵的确能力不足,总之王陵领导的讨赵战争很不顺利,整个军事行动乏善可陈。为了支持王陵的工作,秦昭王后来又陆续增派了援军,可是王陵不仅没有扭转不利局面,反而屡战屡败,后来竟然在阵前损失了五名校尉。这样的惨败在白起主持秦国军事工作时期是不可想象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经过这次军事失利,秦昭王越发深刻地认识到了白起的价值。

就在王陵的五名校尉阵亡之后不久,秦国的第一名将武安君白起病愈了。秦昭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只要这台国宝级的战争机器再次动,秦昭王就有信心横扫一切障碍。于是秦昭王派出了使者去看望白起,并向白起转达了秦昭王希望白起再次领命出征、代替王陵进攻邯郸的愿望。白起此时冷静得像块秋风里的石头,他坚决地拒绝了秦昭王的提议:

“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白起亲自指挥过对赵国的战争,他对赵国军队的战斗力有切身体会,如果不是赵孝成王中了应侯范雎的离间计,让赵括替代了廉颇,长平大战的胜负其实很难预料。长平大战之后,赵国不仅元气大伤,而且国内士气低落、民心浮动,那正是夺取邯郸的最佳机会。然而苏代忽悠了范雎,范雎又忽悠了秦昭王,秦昭王突然对疲惫的士兵发了善心,征服赵国的战争在邯郸城下戛然而止。现在可怕的赵国在廉颇的领导下恢复了士气和力量,而秦昭王突然又要打邯郸的主意了,这在白起看来很不理智。白起判断秦国进攻邯郸不仅无法取得胜利,而且还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白起的理由主要有四个。

首先邯郸并不是一座平常的城市,而是赵国的首都,赵国在这里不仅部署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强大的军力,而且邯郸作为赵国的象征,上至君主下至士兵百姓都不可能放弃自己的首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生存,赵国上下必然会万众一心拼死保卫。

其次是经过长平之战,其他五国,特别是与秦国接壤的几个国家对秦国的征服战争有了清醒的认识。如果赵国灭亡,其他国家就会一个接着一个地沦为秦国的下一个进攻目标。所以这次赵国的首都邯郸遭到攻击,各国诸侯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赵国的同情和支持,有的向赵国派出了援军,有的提供了各种物资支持,总之,秦国灭亡赵国的战争已经演变成秦国与其邻国之间的战争。

第三,经过常年的征战,秦国的实力也明显削弱,按照白起的说法,长平之战虽然歼灭了赵国四十万人,但是秦军也阵亡过半,国内无论经济还是兵源都出现了难以为继的现象。

第四,邯郸距离秦国距离遥远,中间不仅隔着黄河,而且还隔着太行山,在当时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下,拉开如此长距离的战线远征,在缺乏外援和群众基础的情况下必须速战速决,否则将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可是速战速决根本不可能,理由就是前四条理由。如果秦军进攻邯郸的时候不能迅速取胜,就会被赵国拖住秦军的主力而欲罢不能,这时候,如果其他国家再从其他方向对秦军或者秦国本土发起进攻,那么秦军就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这样看来,白起拒绝出任围攻邯郸战役的总司令好像并不是因为上次秦昭王草率停战罢兵闹情绪。作为一台高度精密的战争机器,白起无法接受一场经过严密论证后注定失败的战争,这才是他拒绝秦昭王任命的真正原因。(点评:白起严谨缜密,不过白起的严密论证只能证明秦昭王的失误,而秦昭王一贯正确,这就是无法解决的矛盾。)

标签: 揭秘闻风丧胆杀神白起为何冤死白起世人成为

更多文章

  • 淞沪会战为何选择在上海开战?是偶然还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淞沪,会战,为何,选择,上海,开战,偶然,还是,必然,我们

    我们都知道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以中国的上海为主战场,战后,以淞沪会战为焦点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但是,知道淞沪会战为何会选择在上海为主战场吗?据悉,这场战争之所以会在上海交战是因为上海是中国经济的龙头和基础,同时,也是租借地。那这是否就是其选择在上海交战的原因呢?带上问题一起来看看吧。淞沪会战战场路线图从

  • 最后一个举起曹魏战旗反抗司马氏是哪位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最后,一个,举起,曹魏,战旗,反抗,司马氏,哪位,大将,司马

    司马篡魏时历经三代,而曹魏王朝的政治反扑让司马氏一波三折。那是太后发丧时,野心勃勃鹅钟会接收邓艾的军队,并废黜司马昭和软禁司马氏的将领,准备让姜维全部杀死。那么举起曹魏旗帜反抗司马氏的人是谁?带着疑问,下面就跟随中国历史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从司马懿掌权到司马炎篡位登基的二十多年间,司马氏历经三次中

  • 淞沪会战为何失败 八个原因看淞沪会战失败的根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淞沪,会战,为何,失败,八个,原因,败的,根由,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发生在中国上海的一场战役,因发生的时间性又称之为八一三战役,此次战役是以金山卫的失利中国失败而告终,但是,你可知道淞沪会战中国为何会失败吗?据悉,此次战役的失败与蒋介石误判军情错误的决策有关,这是真的吗?到底淞沪会战的失败根由为何?一起来看看吧。说到淞沪会战的失败我们就

  • 毛主席是这样解决党产问题的 英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毛主席,这样,解决党,产问,题的,英明,今天,一则

    今天,一则《国民党党产大公开:从大陆带来227万两黄金》的新闻刷爆各种媒体客户端和微信朋友圈。尤其是从大陆带走227万两黄金和10亿美元外汇的爆料,更是用最真实的历史数据,生动诠释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深刻原因。那可是1949年的227万两黄金和10亿美元啊。其实党产问题,不止国民党有

  • 刘备借荆州不还被人嘲讽三国的伪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荆州,不还,被人,嘲讽,三国,伪君子,刘备,蜀国,君王

    刘备是蜀国的君王,他在赤壁之战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但是历史却有这样一句谚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难道历史真相说刘备是一个伪君子?带着疑问,下面就跟随中国历史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详情吧。赤壁之战夺荆州那么我们先了解下刘备是怎么样一个人,是《三国演义》里的仁德之君,还是现在各种评书里

  • 探秘淞沪会战:日军为何选择金山卫作为登陆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探秘,淞沪,会战,日军,为何,选择,金山,作为,登陆,淞沪

    在淞沪会战中,金山卫的失守是此战失败的关键,据悉,在日军登陆金山卫之时,中日双方已经厮杀了三个月,都已处于一种疲惫的状态,而这时候双方都在寻找一个契机,寻求突破口,选择登陆金山卫就是就是这个突破口的所在,而中对此的应对是蒋介石误判军情导致全局皆输。那么,你知道日军为什么选择金山卫一带作为这次登陆的地

  •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打击日寇的战术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打击,日寇,战术,哪些,抗日战争,我国

    在抗日战争中,我国两党精明的战术体系,把日寇打得团团转。而当时结合我我国地方性的地理,发明了前所未有的战术来抵抗日军的签约,那么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打击日寇的战术有哪些?带着疑问,下面就跟随中国历史网小小编一起看看吧。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打击日寇的战术有哪些?正面防御战,游击战、运动战、伏击战、地道战、

  • 平津战役傅作义为何叛变 傅作义叛变的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平津,战役,傅作义,为何,叛变,变的,原因分析,稍微,了解

    稍微了解解放战争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三大解放战役,最后一战也就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之战的历史是因为傅作义临时叛变投降我军使得蒋介石战局失利,但是亲们可知傅作义为何要临时投降我军吗?傅作义是在什么原因下作出如此决定的?现在,小编将带着大家一起回到那个战局,看看平津战役中傅作义叛变的原因吧。傅作义,国民革

  • 日本宣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偶然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日本,宣称,卢沟桥,变的,发生,偶然,事件,至今,人们,提起

    至今人们一提起卢沟桥事变都心有吁吁奄,它是中国长达八年痛苦的开始,且,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密谋已久这是人们不变的认识,但是没进来,有日本方面的学者认为,卢沟桥事变只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拿何为偶然呢?就是突然的突发事件,日方学者宣称日本虽有侵华意图、有并吞中国的准备,但没有具体的作战计划。而日方的宣称与我们

  • 淮海战役失败揭秘:蒋介石与白崇禧之间的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淮海,战役,失败,揭秘,蒋介石,白崇禧,间的,矛盾,淮海,战

    淮海战争国民党的失败,根深蒂固的原因取决于内部的矛盾。而蒋介石和白崇禧桂系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猜忌与冲突。战争爆发更是让两人在战略上产生分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两存在矛盾无法解决,下面中国历史网小编将为大家述说这其中的原因。白崇禧不辞而别蒋介石和桂系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但随着时局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