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孟津之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孟津之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754 更新时间:2024/1/15 23:37:52

[摘要]:孟津之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一段周朝历史的历史,周武王孟津会盟的历史故事?周文王称王九年之后病亡,继位的是太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武王掌权之后,以姜太公为“师”,负责军事;以弟弟周公旦为主政,负责政务;以召公和毕公为左右助手,...会盟于孟的典故?“会盟于孟”指的是是“八百诸侯会孟津”。武王九年,大会诸侯于孟津,(今河南孟津,为古代重要渡口)。前来参加大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之多。在大会。会盟镇历史典故?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国运衰微

“孟津之誓”是指武王九年,大会诸侯于孟津,(今河南孟津,为古代重要渡口)。前来参加大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之多。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了誓师仪式的故事。是一次“诸侯所由周命”的重要会盟,从此,众多的诸侯都听从周的指挥,灭商已有充分的把握。

事件经过

约前1056年周文王称王九年之后病亡,继位的是太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武王掌权之后,以姜太公为“师”,负责军事;以弟弟周公旦为主政,负责政务;以召公和毕公为左右助手,出谋划策,以期继续周文王的事业。武王还把都城从文王时的丰迁到了镐,为进攻商朝作好准备。

受命九年(约前1048年),为了检验和证实自己的实力,同时考验追随周人的各诸侯国的忠诚程度,武王在孟津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史称“孟津观兵”。据说,参加阅兵的诸侯有800家之多,都认为“纣可伐矣”,可武王却说"未可"。武王的这一态度,说明观兵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立即讨伐纣王,而是要验证自己的力量。周武王发表了历史上著名的“孟津之誓”。因灭商条件尚未成熟,又退师而归。

发展历程

周原为商朝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属国。文王周文王在位50年,实行许多正确的政策,国力逐渐强大,逝世时天下三分已得其二,为灭商奠定了基础。武王姬发继位后,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并用弟弟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孤立商王朝,壮大自己力量。

此时,商朝在暴君纣王统治下,政治上已十分腐败,但军事上仍有较强实力。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时机。他即位9年后,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将都城由丰(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西岸)迁至镐(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东岸),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

这次观兵实际上是一次为灭商做准备的军事演习和检阅。他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长安县内)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有800诸侯闻讯赶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武王和姜尚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

又二年,武王探知商纣王更加昏庸暴虐。良臣比干箕子忠言进谏,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太师疵、少师强见纣王已不可救药,抱着商朝宗庙祭器出逃。百姓皆侧目而视,缄口不言。武王同姜尚研究,认为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遵照文王“时至而勿疑”的遗嘱,果断决定发兵伐商,通告各诸侯国向朝歌进军。出发前,太史卜了一卦,得兆象大凶。见此不吉之兆,百官大惊失色。

武王决心已定,不迷信鬼神,毅然率兵车300乘、近卫武士3000人、甲士4.5万人向朝歌进发。大军到达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今河南汲县南),各诸侯率兵车4000乘会合。纣王闻知周兵已到,调集都中士兵,再加把囚犯、奴隶、战俘武装起来,共起兵17万(一说70万)相迎。双方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武王在战前向全军发表誓词,历数商纣的罪恶,说明伐纣的正义性,动员将士们英勇杀敌。决战开始后,周军士气高涨,奋勇冲杀。商纣的军队在周军凌厉攻势下一触即溃。那些被迫参战的奴隶、囚徒不愿为纣王卖命,反把武王看作救星,倒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入朝歌。

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身死。商朝由此灭亡。

关于“孟津之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问题

周武王孟津会盟的历史故事?

周文王称王九年之后病亡,继位的是太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武王掌权之后,以姜太公为“师”,负责军事;以弟弟周公旦为主政,负责政务;以召公和毕公为左右助手,...

会盟于孟的典故?

“会盟于孟”指的是是“八百诸侯会孟津”。武王九年,大会诸侯于孟津,(今河南孟津,为古代重要渡口)。前来参加大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之多。在大会。

会盟镇历史典故?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国运衰微,百姓倒悬,四方诸侯纷起,反商狼烟遍地。周武王承八百诸侯之首,高举义旗,在孟津筑会盟台誓师伐纣,一场正义之战拉开序幕。...《史。

最后一位人皇是谁?

最后一位人皇是帝辛。帝辛(约前1105年-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称“纣”、“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周。

古代也有阅兵吗?如果有,是怎样的呢?

“阅兵”古称“观兵”,是一种对武装力量进行的检阅,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武力的展示。阅兵经常在一个国家的重大节日、军队出征和凯旋时举行。那么历史上最早的阅兵。

封神榜中大王的名字?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约帝辛三十年(约前1046年),周军行孟津之誓。帝辛派出军队在牧野进行抵抗,帝辛的军队被打败...

商王子辛历史资料?

齐桓公是春秋初年首先称霸中原的第一个霸主,在位40多年,能信用以管仲为首的贤才,改革齐国的政治经济,顺应当时王室衰微、大国崛起的形势,执行一系列成功的内。

周朝第一个天子是周文王姬昌还是周武王姬发?

当然是周文王啦!西伯昌受命元年,是周朝第一个纪元年号。要是有兴趣,小编简单陪大家聊聊这些故事。商朝最后一代帝王叫做“帝辛”是商王帝乙的第三子,帝乙长...

历史上的八百诸候会孟津是什么故事?

八百诸侯会孟津说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周武王姬发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召集了八百诸侯前往朝歌城,要征讨当时的无道昏君——商纣王帝辛。奇怪的是周武王联。

商朝灭亡是因为纣王专宠妲己吗?

商朝的灭亡到底是不是因为纣王和妲己的原因呢?我们来看一下纣王的经历。一、商末国君“纣王”帝辛,又叫纣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前1046年?),...6、离。

标签: 商朝孟津诸侯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并未统一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东周,中国,始皇

    [摘要]:秦始皇并未统一中国是一段秦朝历史的历史,秦始皇并未统一中国,是真的吗?对,据《资治通鉴》讲,六国已亡,卫国犹存,到秦二世的时候卫国国君被二世废为庶人.因为卫国太小了,对秦国构不成任何威胁,所以就留着的对,据《资治。如果秦始皇没统一中国,中国就不会统一吗?如果没有秦始皇,中国一样会被统一。一

  • 商朝多少年?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灭亡商朝的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君王,商朝,夏朝

    [摘要]:商朝多少年?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灭亡商朝的是?是一段商朝历史的历史,商朝的最后一个君王是谁?帝辛商朝末代君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帝辛(约前1105年-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称“纣”、“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帝。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最后一位君

  • 升平公主是谁?她的丈夫是郭暧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公主,汾阳,金枝

    [摘要]:升平公主是谁?她的丈夫是郭暧吗?是一段秦朝历史的历史,升平公主是沈珍珠的女儿吗?不是,升平公主是崔贵妃的女儿。升平公主,又称齐国昭懿公主,唐代宗次女,崔贵妃之女。《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十》称她为唐代宗第四女;墓志称第二女。打金枝郭暧儿是谁?唐][公元752年-800年,郭子仪第六子

  •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五次巡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制度,始皇,直道

    [摘要]: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五次巡行是一段秦朝历史的历史,古代巡视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怎样的?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常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国家能够得以建立,离不开人民群众发挥作用;当然凭借着自身巨大的力量...朱。秦始皇统一六

  • 齐王戏言立后三人,事未成则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淮阴,西汉

    [摘要]:齐王戏言立后三人,事未成则卒是一段周朝历史的历史,刘襄为什么叫汉哀帝?汉哀帝的”哀”是谥号,表示皇帝年纪轻轻就死了,哀悼的意思。在位时间短、寿命不长。所以刘欣称为汉哀帝。谥号,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主。西汉皇太后窦漪房的简介,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西汉窦太后可以说是西

  • 前210年9月10日 秦始皇嬴政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之子,公元前,始皇

    [摘要]:前210年9月10日秦始皇嬴政逝世是一段秦朝历史的历史,秦始皇是几几年出生几几年下台?公元前259年,嬴政在赵国邯郸出生,3岁开始在赵国东躲西藏,9岁被嬴异人赎回秦国,13岁继位,22岁亲政,39岁君临天下,建立强大的秦帝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4。秦始皇在公元几几年死的?前22

  • 揭秘末代周朝天子为何躲高台逃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周,长白山,高台

    [摘要]:揭秘末代周朝天子为何躲高台逃债是一段周朝历史的历史,秦朝是怎么灭亡东周的?“西周”的富户见周军回来,纷纷持借券向姬延讨债。他们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声音直传入内宫。姬延愧悔不及,又无可奈何,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求“逃债台”的解释?债台高筑[读音][zhàitáigāozhù]

  • 八卦史记之五十一:人心到底有几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周易,易经,知识

    [摘要]:八卦史记之五十一:人心到底有几窍?是一段商朝历史的历史,《黄帝内经》中“地有九州,人有九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地有九洲”的说法,源于《易》有九宫。把《洛书》的点数换成阿拉伯数字,就得到了人们常见的《九宫图》,《九宫图》以5为中心,其它八个数字环绕分布于四面八...历史上哪些冷知识你掉鸡

  • 沉鱼落雁另有其人? 不是西施也非王昭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沉鱼落雁,西施,闭月羞花

    [摘要]:沉鱼落雁另有其人?不是西施也非王昭君?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沉鱼落雁的主角是西施吗?-十字街胖子的回答从此,王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沉鱼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我国古代四大美

  • 庞涓对孙膑 恶有恶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膑,桃园,魏国

    [摘要]:庞涓对孙膑恶有恶报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庞涓为什么要加害孙膑-天气加庞涓心胸狭隘,害怕自己的权力被夺去,再加上师傅将兵法传于孙膑,心生嫉妒。于是,庞涓设计陷害自己的同门,使孙膑下狱受刑,身体残疾。庞涓和孙膑早年。孙膑和庞涓因何结仇,最后结局如何?孙膑是齐国阿鄄地方人,春秋时期“兵圣”孙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