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袁绍不贸然开战,他能拖垮曹操吗?

如果袁绍不贸然开战,他能拖垮曹操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62 更新时间:2023/12/8 6:40:14

如果袁绍不贸然开战,他能拖垮曹操吗?

正因如此,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已然发生,不可更改,但并不阻挠人们对历史的反复思考和假设。有人提出,如果袁绍当时听取田丰建议,不选择发动官渡之战,而是选择养精蓄锐,能不能拖垮曹操,改变历史呢?

分析当时局势:《三国志》、《资治通鉴》明确记载,官渡之战袁绍“精兵10万,战马万匹”。兵力,曹操总兵力为7万人,直接参加官渡战役的军队3万余人。曹操明显处于劣势。将领曹操身边有:张辽、徐晃、夏侯惇曹洪等。袁绍身边有:张郃、高览淳于琼、韩猛、蒋奇等。谋士曹操有:荀彧、苟攸、贾诩、刘晔等。袁绍有:田丰、沮授逢纪许攸郭图、审配等。皆是足智多谋之士。粮草方面,曹军粮草很少,而袁绍粮草充足。

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袁绍要发动官渡之战,看起来袁绍胜利在望。然而他的谋士田丰认为不可行的,在他看来:

曹兵虽少,战力很强,难以速胜,宜久持之;地缘优势,拒险固守,休养生息,再图进取;时机成熟,乘虚迭出,骚扰河南,声东击西;待敌疲惫,我逸彼劳,不出两年,坐而可克;今舍庙胜,取功一役,若不如志,悔之矣。翻译过来就是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人数虽少,不可轻视。现在不如长期坚守。将军凭藉山岭黄河的坚固,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乘虚而入,袭扰河南。敌人援救右边,我就攻其左边;敌人援救左边,我就攻其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于本业,我们还没有疲劳但对方已经困乏。

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战胜敌人。现在不用庙堂上稳操胜券的计策而想通过一次战争去决定成败,万一不能如愿以偿,后悔就来不及了。对比来看,田丰的观点明显胜出。既保存自己实力,又能消耗对方力量,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但凡明眼人都会选择听取田丰的建议,但袁绍缺偏偏不是那个明眼人——袁绍不听。由于田丰极力劝阻,得罪了袁绍,袁绍认为他败坏军心,就这样将田丰关了起来。于是先发布檄文,大举南下。

后面的故事正如我们所熟悉的那样,由于力量悬殊,前期曹操可谓并不顺利。在解决白马之围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要曹操坚持,认为这是成败的关键,绝不能屈服。

后来,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战争的结果就是,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从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袁绍谋士田丰的这个不要用与曹操决战的建议,无疑是正确无误的。倘若袁绍接受田丰的建议,切实遵照实施,积极采取多股部队连续袭扰曹操的战术,实现最终拖垮曹操的战略目的。

如此,袁绍可以拖垮曹操,实现占领中原的意图。但是很可惜,袁绍没有很好采纳并认真执行这个建议,加之怠慢许攸,后来就出现了难以收拾的局面,一把好牌彻底打烂了,多么令人唏嘘惋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好水川之战范仲淹有责任吗?好水川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北宋时期,好水川之战是一场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中,宋军与辽军展开了激战。关于好水川之战的胜负,人们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范仲淹在此战中承担了一定的责任,而另一些人则持相反观点。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探讨范仲淹在这一战役中是否有责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好水川之战的背景。这场战役发生在1038年,当时北宋

  • 明朝取得"万历朝鲜之役"的胜利,为何却损失惨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二十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调动十几万大军,入侵朝鲜半岛,明神宗派出援军,引发一场大规模国际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明朝称之为“万历朝鲜之役”。明朝虽然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却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可以称之为引火烧身!首先,壬辰战争极大消耗了明朝国力,造成国库空虚。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七年

  • 募兵和征兵有什么区别?募兵制和征兵制的本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募兵和征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之处,但它们的本质区别还是很大的。首先,募兵是指通过向社会公开招募的方式来招募士兵或军人。这种方式通常是针对特定的战争或军事行动而进行的,因此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宣传和招募工作。募兵通常是自愿报名参加的,而且参军者必须符合一定的身体条件和年龄要求。

  • 明缅战争最后的结果怎么样?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标题:明缅战争谁赢了?一、引言明缅战争是明朝时期与缅甸之间的一场战争,其背景和影响都非常复杂。然而,这场战争中的胜负情况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探讨这个问题。二、背景明缅战争发生在1428年至1433年之间,是由明朝皇帝朱棣领导的军队与缅甸王国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为

  • 什么是井田制和均田制?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是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但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井田制和均田制的区别,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一、井田制的介绍井田制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但其真正意义上的实施是在周朝。周朝的天子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并规定每个农户必须耕种一定面积的土地。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土地私有化带

  • 张飞的老婆为什么是夏侯渊女儿?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张飞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将领,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被誉为“万人敌”。而他的妻子则是夏侯渊的女儿。这个事实在历史上一直备受争议和猜测,那么,为什么张飞的妻子会是夏侯渊的女儿呢?根据历史资料和研究,张飞的妻子确实是夏侯渊的女儿,名字叫做夏侯氏。夏侯氏的父亲夏侯渊是曹魏的一位将领,而她的母亲则是一位名叫刘

  • 陶谦的两个儿子分别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陶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他曾经在徐州城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守将。在他的一生中,也曾经发生过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儿子们的命运。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陶谦的两个儿子的故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陶谦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陶琅和陶濬。他们都是聪明、机智的人,但是命运却截然不同。陶琅因为性格

  • 和珅被抓和担任大学士的刘墉有什么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799年,中枢大臣和珅被捕。这一消息传出,造成的震撼,绝不亚于乾隆在不久前去世的消息。此时在朝中长期担任内阁大学士的刘墉,又在做什么呢?刘墉跟和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民间戏说常用的题材。刘墉被塑造成一个睿智、清廉,敢于跟大贪官和珅作斗争的形象。而在真实历史中,又有一些不同。和珅跟刘墉,这两位都是

  • 唐肃宗的皇后张良娣是个怎样的人?她是好人还是坏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女性的名字被深深地铭刻在了历史的篇章中,她就是唐肃宗的皇后——张良娣。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她的美貌、才华还是她的智慧和勇气,都使她在那个时代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张良娣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士族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然而,她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她年轻时,父亲因

  • 朱高炽有几个孩子?探索朱高炽的子嗣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历史上,朱高炽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不仅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还拥有多个子女。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朱高炽的子女情况。一、儿子朱高炽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瞻基、次子朱祁钰、三子朱祁镇和四子朱祁钰。其中,长子朱瞻基是他的嫡长子,也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次子朱祁钰虽然出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