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西汉诸侯王到底有多暴虐?

揭秘:西汉诸侯王到底有多暴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88 更新时间:2023/12/12 6:29:50

西汉封爵只有两等,侯爵之上就是王爵。侯爵封地不广,诸侯王却据有郡国,连城百十,廷上自称寡人,声势足以抗衡中央。

在异姓诸侯王被剿灭,吕氏外戚被功臣系连根拔除之后,同姓诸侯王就成了西汉王朝的心腹大患。此等大患,历经文、景、武三朝才得以弭除,其中又以平定七国之乱为最关键转折,汉武帝推恩令彻底化解威胁。

到了汉哀帝、平帝时代,诸侯“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无异。”直至王莽篡汉,向天下颁行所谓上天预示他即皇帝位的符命时,曾经炙手可热的众位刘氏诸侯王“厥角稽首,奉上玺绂,惟恐在后,”已是一副奴才嘴脸。

西汉同姓诸侯王衰亡的大略过程,从以上记载中已可看出。

而在朱楼君眼里,这个群体之所以要完蛋,不外乎两条原因:刘氏宗族没有多少具备雄才大略的人物;随着诸侯王国世系的传递,刘氏后代已彻底衰朽,不可救药!

事实上,汉初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时,轻易击溃荆王刘贾军,并把他杀掉;赶走楚王刘交。这两个战例已经证明刘氏宗族人才凋零。

而挑起“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也不过一介庸夫。他虽有二十万军队,却不能遣用人才。委任田禄伯为大将军,居然不愿分派五万兵马让他奇袭长安。这和刘邦托付韩信军国重任比较起来,实在是天差地远。

古人用兵最讲究地势。荥阳一带,自秦灭韩置敖仓之后,就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关中与山东地区交通的咽喉。吴少将桓将军劝说刘濞“过城邑不下,直弃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这是一条很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但刘濞还是不能用。最终吴军顿挫于梁地坚城之下,粮道被断,无食自溃,真是极大的讽刺!

刘濞虽然平庸,作为第一代同姓诸侯王,还是能够苦心经营郡国数十年。而其他的“王二代”、“王三代”是个什么样子呢?

淮南王刘安,欲反不反,又谋划不密,接连被自己的部下、亲信,甚至孙子告发,事败自杀。衡山王刘赐,家中子女乱伦,鸡飞狗跳,污秽不堪。最终闹到父子上书互相攻讦,被朝廷治罪,全家诛灭。

这两位王二代,也算是奇葩了!

更奇葩的还大有人在!很多王二代、王三代在郡国之中,为所欲为,荼毒百姓。千年之后再读史书,仍能感到愤怒!

江都王刘建,是汉景帝之孙,江都易王刘非之子,荒淫暴虐几乎与禽兽无异。朱楼君记录几则史料,各位一看即知。

1、建为太子时,邯郸人梁蚡,持女欲献之易王。建闻其美,私呼之,因留不出。蚡宣言曰:“子乃与其公争妻?”建使人杀蚡。

刘建还在太子时,有邯郸人给刘建的父亲江都易王刘非献了一个美女,刘建就把这个美女抢了过来,再把这个邯郸人杀掉;此事虽被立案了,却不了了之。

2、易王薨,未葬,建居服舍,召易王所爱美人淖姬等凡十人与奸。建女弟徵臣,为盖侯子妇,以易王丧来归,建复与奸。

易王死了还没下葬的时候,刘建就把父亲生平所爱的姬妾淖姬等十个人召过来一起淫乱;刘建的亲妹妹徵臣已经嫁人了,回家来奔丧,又被他强奸了。

3、建游章台宫,令四女子乘小船,建以足蹈覆其船,四人皆溺,二人死。后游雷陂,天大风,建使郎二人乘小船入波中,船覆,两郎溺。攀船,乍见乍没。建临观大笑,令皆死。

刘建在章台宫游玩的时候,让四个女性乘小船,他就用脚去把船蹬翻,看着她们在水里挣扎,死了两个,以此取乐。之后还用这种方法让两名郎在小船上毙命,他兴奋得大笑。

4、宫人姬八子有过者,辄令祼立击鼓,或置树上,久者三十日乃得衣。或髡钳,以铅杵舂,不中程,辄掠。或纵狼令啮死之,建观而大笑。或闭不食令饿死。凡杀不辜三十五人。

宫人或者姬妾有过错,刘建就让她们光着身子击鼓,或晾在树上,有时三十天才给她们穿衣服;有时把她们的头发剃掉戴上镣铐、举着铅杵来舂米;有时放狼狗来咬死这些女性,他在一边看着大笑;有时把她们关起来,让她们活活饿死。这样杀的无辜者达三十五人。

5、建欲令人与禽兽交而生子,强令宫人祼而四据,与羝羊及狗交。

他强行把宫女裸露着,四肢绑起来,让羝羊及狗和她交媾,看看人与禽兽生下的孩子是怎样的。

不难看到,刘建这个人,已经完全突破人性底线;其令宫人兽交,更是极度骇人听闻。

刘建暴行必然是西汉同姓诸侯王中的冰山一角,这样的群体,不覆灭简直天理不容

标签: 诸侯王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51岁雍正爱上15岁少女,生下一个儿子乾隆怎么对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雍正皇帝上位期间非常的勤勉,几乎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国事上,所以他在后宫中花的时间就相对而言比较少了,他也算是历史上拥有妃子较少的一位皇帝了,仅仅只封了三十几位,其中身份升到的嫔妃那更是少,能做上妃位的仅仅只有三人。这三位大家可能也都比较熟悉,看过甄嬛传的观众应该听说过齐妃,而另外两人则是宁妃和

  •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贵族:士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士族,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士族”的前身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士”,他们都是文化人,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当时有特定的社会地位。后来,经过演变,一些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的“士”又被称为“士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官吏多以经术起家。一些强宗大姓开始让族中子弟读书,从而入朝为官,得势之后转而发展家族

  • 李渊临死前告诫李世民不许杀这个人,李世民为何转身全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渊,唐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有不少皇帝留下了丰功伟绩,被称作千古明君。然而更多的是昏庸无能者,如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也有不少臭名昭著、遗臭万年的人,比如商朝的末代皇帝商纣王,又比如隋朝的隋炀帝杨广。这个时候的李渊还是他手下的一位大臣,按理说李渊这个人优柔寡断,而且没有多大野心,一心想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

  • 音乐家梅百器:傅雷之子傅聪的师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梅百器,意大利,历史解密

    梅百器(Mario Paci,1878~1946年)意大利人。是傅雷之子傅聪的师父。生于佛罗伦萨。7岁开始在拿不勒斯音乐学校学习钢琴,11岁即登台演出。14岁时去罗马随钢琴家李斯特的关门弟子斯加姆巴蒂习钢琴。1895年曾获得"李斯特钢琴比赛"大奖。次年,在音乐大师普契尼的推荐下,考入米兰音乐学院学习

  • 孔子母亲为何到死都不告诉孔子他父亲埋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子,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事实上,并没有证据证明,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到死也没有告诉孔子的父亲是谁,而是没有告诉孔子,他的父亲最终埋葬在哪里。好玩的国学认为,颜征在一生是很崇拜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把他当作大英雄,因为叔梁纥的身体健壮、武功高强,是当时的鲁国五虎将之一。她深以嫁给叔梁纥为荣。之所以没有告诉孔子的父亲死后最终埋在哪里

  • 太平公主小时候为什么要出家呢 出家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太平公主,历史解密

    史书中记载太平公主是一个模范孝女。根据《新唐书·公主传》的记载,她为了替母亲武则天给外祖母杨夫人尽孝,小小年纪出家当了女道士。按推算,她那时最大也只有七岁,当道士只是顺从母命走走过场。太平公主剧照不过,话说到了唐高宗时…史书中记载太平公主是一个模范孝女。根据《新唐书·公主传》的记载,她为了替母亲武则

  • 张景岳:明代杰出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景岳,明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张景岳(1563-1640年),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富裕。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著有《类经》、《类经图翼》

  • 明朝为何是科举制的鼎盛期?因做了一项改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科举制度是古代平民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起始于隋唐、发展于宋朝,但是真正把科举制度发扬光大的朝代却是明朝。或许你会想到明朝的“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那为何科举制反而在明朝发展到鼎盛期呢?这就要说说洪武末期的一个科举案子,和明朝前几任皇帝对科举取士的进一步改制和完善。对于科举制的起源时期,历

  • 康熙智擒鳌拜,鳌拜脱下衣服居然救了自己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鳌拜,清朝,历史解密

    在电视剧当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形象,当然也有很多令人讨厌的反面角色,像是提到那些奸臣也有很多人脑海里面就会浮现出来这样或者那样的人物,而这些肯定都是深入人心的。相信很多人对鳌拜这个人并不陌生,他其实是一个智勇双全的武将,也创造过非常多的功绩,但是因为时间一长自己的功劳累加,就造成了功高震主的现象,但

  • 蒙元杀光金国宗室,为什么却善待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金国,蒙元,历史解密

    公元1233年,南宋派出大将孟珙运米30万石,与塔察儿率领的蒙古军围金哀宗于蔡州城,次年城破。按照蒙古人的惯例,是要对蔡州进行屠城的,但耶律楚材劝说后,才改为只杀金国宗室。而南宋被灭之后却没有被杀,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是金和蒙古有世仇,金国崛起时风卷残云,分崩离析的各蒙古部落只能作为金国的附庸。为了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