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时期的科举制是什么样?产生了什么影响?

唐朝时期的科举制是什么样?产生了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45 更新时间:2024/1/17 22:20:1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隋唐时期,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地主阶级结构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取得大小官职。

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

从南北朝时期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起来。

唐代科举制主要包括两大类:常科与制科。

常科每年举行,其科目设立不下几十种,主要有明经、进士、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而进士和明经最为常用,其中进士科又居首位,为科举取士制度中最荣耀的科目。

制科则是根据形势需要由皇帝颁布诏令临时设置的科目。其名目繁多,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孝为弟力田闻于乡里、详明吏理达于教化等科。

常科考试来源有二:一是生徒,二是乡贡。

一般经过两道考试:先是州县考试,合格者中举人,参加省试,省试由礼部组织。后在武则天时代又特地增加了殿试,在省试基础上进行策问。

制科考试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及格即可授官。

科举考试科目的多样性,考试办法、考试内容的相对灵活性,反映了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充分发展时期的历史特点。

科举制度以文化考试为选择官吏的标准,这个特点使科举取士面向地主阶级的整体的同时,又把幸运的天平明显地倾斜于知识阶层一方。它比以往任何选举制度更进步和合理。

对西方学者来说,科举制度是最能激发其对中国的想象力。他们将其视为政府公职向所有才能之士开放的理想象征。

19世纪,西方人威廉斯在所著的《中国》一书中曾说:“中国政府中文武官吏所由产生的这种著名的考试制度,虽在古代的埃及或有类似的制度,但在古今任何一个大国中都可算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制度。”

威廉斯应该是基于科举制的特点和历史作用而言的。科举制的推行,对于唐代文化乃至其后的整个中国文化进程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科举制的推行,使隋唐政权具有一种开放性与流动性。

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以及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由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从而在现实秩序中突破了门阀世胄的垄断,标志着“平流进取、坐致公卿”局面的寿终正寝。

展现在文人面前的参政机会增加了,入仕的方式也由以往仅依靠专制统治者的垂青而变为以科举选官为主的多途仕进。

文人积极的入仕情怀和积极向上的理想追求,极大地影响了一代士风和整个社会风气。

大批文人的入仕,构成社会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中一支活跃而能动的社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吏治的清明和社会的公正。

《樊川文集·上宣州高大夫书》中言道:“国朝自房梁公以降,有大功,立大节,率多科第人。”正说出了唐代科举制积极的社会效应。

其次,由于科举制是入仕的主要途径,古代读书人基本上围绕科举这一中心来设计自己的生活道路。

终唐一代比较有名的文人几乎无一不是由科举步入仕途的。

前期如王勃“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杨炯“显庆六年举神童,授校书郎。”高适“举有道。”

其他如杜审言、沈俭期、宋之问陈子昂崔颢、王维、贺知章等皆由进士及第进入政坛。

“安史之乱”以后,顾况、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孟郊、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皮日休、韦庄等也全是进士出身。

他们不约而同趋向考场的行为,表明了科举在他们人生旅途上的重要地位。

不可否认,科举取士录取数量有限,科考艰难和科考制本身的不健全,给有志之士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一些相当有才华的文人如王之涣、杜甫、温庭筠等都终身未登科第,李商隐、李翰、皇甫湜是等都是考了五、六次才及第的。

另外一些文人如徐夤自叹“丹桂攀来十七春,如今始见茜抱新”,考了17年才考上。孟檗“出入场籍三十余年”。

但他们并未沉湎于对一己命运多舛的怅惘而放弃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而深信盛世主明,终有及第而一展抱负的机会。

这种思想信念支配着一代又一代文人不畏险途,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放弃科举从政之路。

科举制也深刻影响唐代教育的多元发展。由于科举考试是面向地主阶级的整体,以文化考试为主要内容,这就刺激人们对其子弟进行文化教育,客观上则对文化在社会上的普及起了推动作用。

唐代灿烂的文学艺术就是以文化的普及为基础的。

在唐代,中央有国子学,州县有州县学,乡有乡学,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唐代科举考试不同于明清八股取士,而是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

以进士科而言,所试内容亦有诗赋、策问、帖经、杂文等。

以诗赋取士,在唐代文学艺术充分发展的时代,促进了唐诗发展的繁荣,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以千古绝作雄盖一世的诗歌巨匠。

另外,唐代科举考试,甚重考生平时文誉,故士子至京师,往往先以文投谒达官名流,以期望得到他们的荐举和提拔。

在唐人的许多文集中,有不少诗文是作者考前呈给荐举人的,此等诗文非特出奇秀,难以延誉,故多为杰出之作。

李白的《蜀道难》、自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杜牧的《阿房宫赋》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均是因此激扬声誉的。

在唐代文人那里,旷达的豪气、充溢的才华和倨傲的品行常常惊人地集于一身。

他们蔑视现存社会等级与社会秩序,无所羁束,诚如李白所夸耀的:“不屈己,不干人。”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坦直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充满傲岸之气,自负之态。

诗人们普遍的昂扬奋发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使唐文化自具有一种明朗、高亢、奔放、热烈的时代气质。

总之,这种以开明、开放和科举选官为特征的唐代政治环境,促进了唐代文人功名化的政治理想,开拓了多样的入仕途径和广泛政治参与的可能。

以朝气蓬勃的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力量,使唐代文化体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而凌驾前朝、雄视后代、兼容并包的大气派。

但同时,科举制作为封建国家的选官制度,也把无数读书人引向迷恋仕途、空疏不学之路,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国积极改革,经过胡服骑射的洗礼,为何还打不过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赵国积极改革,经过胡服骑射的洗礼,使得赵国本来就不弱的军事能力提升了一个档次,那么赵国为何还是打不过秦国?其实“胡服骑射”是有局限性的,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改革的局限性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赵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未得到显著的提高;赵国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中原与西北游牧民族的连接地

  • 古代行军打仗为何对后勤补给那么重视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战争中,军队的后勤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可见古代军队对后勤的重视,那么在漫长的战争史中,我国古代士兵吃的都是什么?其实古代军队没有条件去挑食,只要能吃的东西就行。特别是远征时,实在不行杀马凑合吃,两军交战双方必互有损伤,有些军队就是靠“以战养战”,特别是古代蒙古军队,就是

  • 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后代颜伯玮为什么最后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后代颜伯玮的故事。随着靖难之役的打响,朝廷先是委任了开国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前去迎战朱棣,结果却被其打得大败。不久后,朝廷便转而委任了比较年轻的将二代李景隆前去担任大将,但此人心

  • 叶赫那拉氏曾经发下毒咒,为什么清朝皇帝还会娶叶赫那拉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叶赫那拉氏曾经对爱新觉罗氏发下诅咒,为什么清朝皇帝还会娶叶赫那拉氏?其实很简单,就是爱新觉罗们根本没把这个诅咒当回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诅咒不知道多少失败者发过,根本当不了真。众所周知,爱新觉罗是清朝的皇姓,也就是说,清朝的皇帝都姓爱新觉罗氏。然而清朝的来历,是从一个姓爱新觉

  • 凭借长江天堑,崇祯要是南迁的话大明会不会有希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凭借长江天堑,崇祯要是南迁的话大明会不会有希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长江天堑又怎么样?古往今来,它又不是没被攻破过!凭借地理形胜,就想打赢战争,这从来是不切实

  • 项羽如此喜爱虞姬 项羽为何没有将虞姬由妾转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一生中最爱虞姬,为什么到死也没把她从宠妾位置上转正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西楚霸王项羽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虞姬。虞姬之所以得宠,是因为她拥有二大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长相绝美。这个没得说,西楚一枝花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如果没有这个

  •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这一切都是关羽的责任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大意失荆州”过程是怎么样,真的是关羽的责任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表面看,大意失荆州是关羽的责任。因为关羽是荆州主帅,守土有责,更重要的原因是刘备已经授予关羽“假节钺”的权力。从本质上看,大意失荆州是刘备的责任,是诸葛亮的责任。甚至可以

  • 刘备也骑的卢马,为何他一直没有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里有一匹神驹,可日行千里,十分的出名,唤作的卢马。可是这匹千里马却十分的特殊,一般人都不敢要,因为凡是骑过他的人都死了。的卢马的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是不详的征兆,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也就是说的卢马是一匹十分倒霉的马,凡是骑的人也会跟着倒霉。在三国里的卢马的主人原来是张武,这个张武跟着

  • 面对东吴进攻荆州,为什么刘备的荆州五郡不战而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东吴进攻荆州,为什么刘备的荆州五郡不战而降?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琮望风而降,寄居于新野的刘备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只好率众向江陵方向逃亡。曹操得知刘备逃亡的消息后,亲率五千虎豹骑从宛城急袭江陵

  • 韩信攻下齐国的时候,为何没选择自立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在历史上算是著名的军事天才,在韩信攻下齐国之后,有两人先后劝韩信背汉自立。若是背汉而与楚国连和,则可三分天下,但他却没有选择背叛这是什么原因呢?韩信出身贫寒,年轻时郁郁不得志,又看不上普通的农活儿,所以经常忍饥挨饿,年少时他受亲人照顾,所以才能苟延残喘,不至于死去。生活上,他时常受人欺凌,曾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