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如何靠着一封诏书夺回自己的大权的呢?

汉武帝如何靠着一封诏书夺回自己的大权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783 更新时间:2023/12/19 17:01:08

汉武帝时,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可以说,没有实权的帝一样受制于人,即位初期的汉武帝,就因此“憋屈”过一阵子。那时的朝廷班底虽有三方势力,但是,没有一方是真正属于汉武帝。

第一方代表人物是握有先帝遗诏的窦太皇太后和窦婴,窦太皇太后一直控制着国家的军队调遣,这就决定了她不但必然插手国家大事,而且,压根就没将年轻的汉武帝放于眼中。

第二方贵为汉武帝生母的王太后,由于,忌惮自己的“再嫁史”被窦太皇太后拿捏,所以,一直表现的很“收敛”,其和汉武帝的亲舅舅田蚡形成了另一方势力。

第三方势力就是没啥靠山的大臣了,基本处于“观望”状态。

后来,由于一件事,几经发酵后,让汉武帝彻底扭转了局势,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由于身体有恙被免职,空出的职位让窦婴和田蚡都眼馋不已。这时一个门客站出分析利弊,劝田蚡不要和窦婴争。田蚡采纳后,并由姐姐转告给了汉武帝他的意思。窦太皇太后虽对自己的这个亲侄有所不满,但是,也不愿看到丞相之位落于旁人之手。于是,窦婴和田蚡,一个成了丞相,一个被封为太尉,皆大欢喜。

二人虽身在不同阵营,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崇尚儒家学说。窦婴和田蚡不但推出了一些新政策,还推荐了不少亲儒家学说的人做大臣。可以说,他们的一些所做作为,让喜欢道家黄老学说的窦太皇太后极度不喜。公元前139年,儒家学派的御吏大夫赵绾上书,请汉武帝亲政,这让已经非常不满的窦太皇太后果断出手“干政”。

于是,窦婴和田蚡成了“闲人”,只有一个列侯的空头衔。田蚡虽没有了任何职务,但是,亲舅舅的身份,让汉武帝依旧很信任他。而窦婴则可以用“无人问津”来形容了,门庭日渐清冷起来,以前那些溜须拍马的人都纷纷“投靠”田蚡了。公元前135年,窦太皇太后去世。窦婴彻底成了“被冷落”的人了,身边只剩下一个叫灌夫的人。

此时,已为丞相的田蚡,依仗自己身份高贵,欺负皇帝年轻,一心想通过礼法来约束朝纲,在建议采纳上和推荐人才上很是强势,一时,田蚡的权势几乎要超过汉武帝。公元前131年的夏天,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为夫人,王太后下诏令,要求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贺。身为列侯的窦婴当然得去,并带上了灌夫。由于身份的落魄,窦婴和灌夫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冷落。

灌夫因此借酒耍酒疯,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还执意不愿意道歉。田蚡非常气愤自己的喜宴被弄砸了,于是,就扣留了灌夫,以侮辱太后诏令为理由弹劾灌夫,将其关进了特别监狱,并走了司法程序,判了灌夫灭族之罪。窦婴于是找到汉武帝,希望可以救灌夫一命。哪知,汉武帝并没有以为这事有多严重,就直接让窦婴去东朝公开辩论此事。

只是,在厅辩时,窦婴却不敌对方强大的言论团队,无奈拿出了汉景帝临终前给他的一份“诏书”,内容为:“假如遇到对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事情自此开始有了大反转,这份“免死诏书”非但没有给窦婴带来任何机会,反倒直接将他送上了不归之路。

由于,在尚书房没有找到此诏书的“原件”,就不得不让人生疑,此诏书是不是伪造的?这个事件表面上是看汉武帝如何定调,但是,实质上却是暗藏了几方权势的较量。汉武帝当然不会放过这送上门的机会,几经思索后,决定除去窦家对于朝政的影响,同时,借此事“震慑”其他势力。只是,汉武帝要的远远还不止这些,王太后的颐气指使早已让他想摆脱母族的“控制”了。于是,事态发展就如设计好的按照汉武帝的想法进行。

这个“遗诏”就变成了“伪诏”,窦婴被斩首弃市。在舆论的“压力”下,汉武帝又将“火”撒在了田蚡身上,罢了他的官,还给王太后下了“禁言令”。而目睹窦婴惨状的田蚡,很快就在极度惊恐中魂归西天了。自此,三方势力中,就剩下那最没实力的一方了,等待他们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对汉武帝“死忠”。

汉武帝此时真正掌控了国家的大权,一往直前开辟疆土,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也成就了自己为一代名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沐昂文武双全,是如何辅佐他二哥镇守云南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沐昂是明朝著名开国大奖沐英的第三子,他们兄弟三个都被明朝任命在云南进行镇守,那么文武双全的沐昂是如何辅佐他二哥镇守云南的?沐昂在洪武年间,相继担任过散骑舍人和府军左卫指挥佥事。后来到了永乐年间的时候,他的父亲沐英和大哥沐春都早就已经去世了,镇守云南的是他的二哥沐晟。永乐四年时,沐晟需要奉命去

  • 如果当年吴三桂不降清的话,满人能顺利入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当年吴三桂不降清的话,满人能顺利入关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吴三桂降清的原因,有诗人解读为“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但这只是文人的浪漫想象。即使吴三桂真的很爱陈圆圆,即使陈圆圆真的被刘宗敏霸占,即使吴三桂真的很为陈圆

  • 京城九品比地方三品还要小 明朝官员为什么会选择前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明朝的官员为何做京城九品,也不去地方做三品呢?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朝廷的官员们宁可做京城的七品小官也不想去地方上做三品大官。大家都知道三品官员的品级比七品官员品级大了很多,但是大家为什么都不愿意去做地方的三品官员呢?和其他朝

  • 李亨本来就是太子,为什么还要篡夺李隆基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太子就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只要这个太子不是太离谱,皇帝是不会废掉他的,那么李亨本来就是太子,为什么还要篡夺李隆基的皇位呢?当然历史上也有因为太离谱而被废掉的太子。比如唐太宗的第一位太子、长子李承乾,是一个行为艺术爱好者,他搞同性恋,杀谏臣,跟兄弟斗法,甚至计划暗杀同父同母的亲

  • 夏侯霸投靠蜀汉后,为何也没有得到姜维的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当属魏国了。天下州郡魏国占据最多,人口、资源他都强于蜀汉和东吴。所以到后期,大多数有识之士都选择为魏国效力了,因为最终的趋势就是魏国一统三国。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却有一位曹魏的宗亲选择了投奔“仇敌”蜀汉,为何也没有得到姜维的重用?夏侯霸这位舍弃魏国的宗亲地位,置家族于不顾,选择

  • 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 古代王朝又是怎么养老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我国古代的朝代都是怎么养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百善孝为先,中国人的“孝”文化一直贯穿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但是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养老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必须重视的社会民生问题。在现代的中国,一般退休后的老年人可以通过领取养老金生活,那么在

  • 秦朝统一天下后还有百万大军 秦二世时期为何只有20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对秦国统一六国后,总共有百万大军,为何到秦二世时只剩20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国统一天下,开创了秦朝,当时秦始皇消灭了六国,当时单单是王翦带出去的兵力就有60万,扫平天下之后,秦国总共有100多万大军,秦始皇死后没多久,天下就有人造反了,当时章邯只还有20

  • 后世关于晋朝的评价如何?为何名声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当年司马家族的人要是活到今天,肯定会觉得很不公平。整个一部王朝社会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篡位史。那么多人篡位,都没人批评。对于一些谋朝篡位者,比如李世民,历史还给予了高度评价。可是,为什么司马家族篡位,历史却做出毫不留

  • 云南的"沐王府"为何能从明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顺着时间的轨道往前行进,各个王朝也像走马灯一样不断更替。在各朝代的变化更迭中,无数显贵家族同样也经历着发展、勃兴、衰落的历程。贵族阶层总是因特定的历史环境而生,他们总是依附一定的统治阶层。城头变化大王旗,树倒猢狲散,谁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铁律。而历史往往会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幽微之处。我们今天来

  • 如果当年吴三桂听康熙的话,顺从"削藩"会善终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吴三桂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如果当年吴三桂听康熙的话,顺从“削藩”会善终吗?请听我详细道来。有可能活到自然死亡。像汉献帝刘协、蜀汉后主刘禅,这样的不也很多吗?刘禅还“此间乐,不思蜀”呢。不再承担国家责任,只纵情享受,这样的生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