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卓权势滔天,曹操为何敢去刺杀董卓呢?

董卓权势滔天,曹操为何敢去刺杀董卓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34 更新时间:2024/1/10 22:24:49

东汉末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扰乱社稷,比之前的宦官乱政好不到哪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朝中稍有正义感的大臣,都会想法设法的要除掉董卓而后快。曹操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此时的曹操还只是一个官职低微的校尉,刚在东汉的历史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抱着为民除害的心态,利用自己身份条件的优势,以献宝刀为名,承担了刺杀董卓的任务。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这也体现了曹操胸有大志,而且善用谋略。

因为董卓的倒行逆施,招致的朝中大臣的反感及反对。以王允为首的朝臣们,在庆祝王允的生日宴会上,密谋如何除掉董卓。但他们都是些文臣,如何斗得过行武出身的董卓。所以一念及此,除了痛哭似乎没有别的办法了。

王允宴请朝中的一些重要公卿大臣外,同时也会请一些非董卓亲信的小人物,比如说曹操。就在大家痛哭不止,伤心不已的时候,曹操站了出来,一番慷慨陈词,说得头头是道,让大家点头称赞。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光哭有什么用?要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杀掉董卓才行,我虽然没有什么三头六臂,但我愿意去砍了董卓的人头,将它悬挂在洛阳城门上,为百姓除害。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确是抱定要杀董卓的决心和信心的。

光有信心和决心还是不够的。王允等人非常想知道他的具体行动方案。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这些日子以来,曹操一直在董卓的身边当官,有足够的条件靠近董卓。曹操给自己制定的计划也是如此。先想办法靠近董卓,再寻找机会下手干掉他。

令董卓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身边居然会有人背叛自己,还与其他人一起密谋除掉他,这正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啊!杀掉董卓,需要有这方面的先天优势,同时还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行。从曹操的这句话里,我们也能体会到他视死如归的决心。他这样说到,如果事情办不成,我因此丢掉性命也绝不后悔。正是由于曹操具备了这两方面的条件,所以他成为了刺杀董卓的不二人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么用怎样的方式来执行这次任务呢?他想到的是以献宝刀给董卓为名,到董卓的卧室,将刀拿给他看的时候,乘其不备一刀结果了他。那宝刀从哪里来呢?原来曹操早就做好了计划。他事先打听到王允的家里珍藏有一把祖传宝刀,可以从这把宝刀上大做文章。只要能杀掉董卓,王允什么都会答应,自然也不会在乎这把宝刀了,于是他把这祖传的宝刀毫不犹豫地借给了曹操。写到此处,让我突然想起了这句成语“借刀杀人”,用在此处是不是再适合不过了。

宝刀借到了手,接下来就看曹操的啦。拜见董卓,自称因为自己的马老了不中用,所以来晚了。这让董卓心生怜悯,派吕布去帮曹操挑选匹好马。这样,成功支开了卓身边的“超级保镖”布。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在拔出宝刀的那一刻,曹操却犹豫了。因为担心董卓力气大,没敢轻举妄动。结果就是这片刻的犹豫,错失了杀掉董卓的良机。被董卓和吕布同时发现了他的不轨企图。不得已,找了个借口赶紧逃命去了。刺杀行动就此失败。

虽然曹操没能按照原定计划,杀掉董卓。但是也让董卓吓出一身冷汗,此后四处张榜发告示要捉拿曹操。而他也因为刺杀董卓一事而名扬天下了。无论曹操是否有意或无意地借用刺杀董卓一事来出名。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曹操一直都被认为是一个有勇有谋,胸有大志的人,同时他也很善于随机应变,从他失败后不慌不忙成功逃走就能看出来这点。因此他才能在三国后期成为一方的霸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隆基杀杨玉环,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罪己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陈玄礼是跟着玄宗入蜀、回京的扈从大臣。他与唐玄宗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一致的。所以,他逼李隆基杀杨玉环,其实就是李隆基另一种形式的“罪己诏”。陈玄礼要求“正法”杨玉环,也是站在玄宗的角度、替玄宗考虑的。关于马嵬之变的记载,《资治通鉴》与新旧《唐书》的细节略有不同。《资治通鉴》里说,杨国忠是被军

  • 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是不打算出山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但凡是找工作的职场小白,要么毛遂自荐,主动去人家公司展示才华。要么就像战国初期的商鞅一样,通过秦孝公身边的重臣景监,达到和老板见面的目的,再用胸中的才华和长远的眼光,一举征服老板。或者和苏秦一样,游历各国推荐自己,这样不光在让老板选择你,也是在动态地寻找适合发展,具有前景的公司。像诸葛亮这

  • 成语"东山再起"的东山到底是在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常用成语中,东山再起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指的是失败后的重头在再来,而东山再起的最初含义的,则指的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所以,古人出来做官,又称为“出山”。那么,东山再起的东山在哪?它又与何人有关呢?“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指的是东晋名士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

  • 孙权和刘备有什么致命的矛盾 刘备对此做出了哪些努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与刘备有何致命矛盾?刘备为化解矛盾做出了哪些努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的隆中对东汉末年,刘备克居荆州,屯兵新野。在徐庶的建议下,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留下了三顾茅庐的经典。建安十三年春(公元208年),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向诸葛

  • 解缙是明朝的才子,为何却被朱元璋贬回老家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说明朝第一位才子,那么必定是解缙。除了解缙之外,明处没有任何人敢于站出来说自己比他要更有才气,更能代表明初文人的风骨。解缙天资聪颖,从小就饱读诗书,更是展现出和其他人明显有着差异的智商和才能。少年时代通过科举进入了朱元璋的视野,朱元璋也很喜爱这名智慧超群的年轻人。在朱元璋的提拔之下经过一段时间的

  • 邯郸之战的经过如何?为何白起不原因去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邯郸之战是是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进行的决战,此战秦军战败,损失惨重;这也是秦昭王的错误决定,刚开始秦王想让白起统兵,但是白起遭到了拒绝,白起从军事角度看是正确的,可以说白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此时攻打赵国,秦国不只是和赵国作战,而是和魏楚国作战,就是白起这番话让

  • 如果南宋的皇帝是李世民,宋朝有机会崛起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靖康耻最重要的耻部,便是当时“天下正欲抗战,陛下何故先降”。譬如广南东路的陈先生召集了三千义兵,走到衡阳,衡阳太守同他讲:“陛下已经投降啦!”他想不通,还是想带着人去勤王,结果后来被大宋官军当土匪剿灭了。靖康建炎之间,这种破事满地都有。岳飞很重要的一点成就,是让南北士民有了个明确的念想。北方人团

  • 关羽兵败的时候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关羽兵败麦城,逃到马超的封地临沮,马超为何没救关羽?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语:关羽败走麦城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曹操和孙权两大势力阴谋的结果。当时关羽身边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他很想从上庸回到汉中东山再起,到达麦城的时候却被东吴追兵赶上,最后阵亡于此

  • 康熙传位给雍正是因为乾隆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对康熙到底是不是因为乾隆才选择雍正当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的继位问题一直是清代最大的谜团,到现在仍有不同的说法。哪怕是乾隆继位之后,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但是,乾隆皇帝即位后没多久,就有传言说,雍正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完全是因为他的功劳,因为康熙很欣赏年

  • 古人遭遇诛灭九族的大罪的时候,为何亲属不逃跑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诛九族来自于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一直到清末后才结束。九族说法不同,但是历史上公认诛九族是极其残酷的刑罚。汉代儒家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即异姓亲族。其中父族四就包括被处以者一族,即犯罪者之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另及姑母和其儿、外甥、外孙。母族三,即其外祖父母、姨母与她儿。而妻族二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