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时期的文化是如何发展的?诞生了哪些人才?

宋朝时期的文化是如何发展的?诞生了哪些人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23 更新时间:2024/1/18 14:18:20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元朝的朝代,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宋朝文化传承了唐代文化的精华,在宽松政治和良好社会风气的酝酿中逐步成长,发展迅速,硕果累累。

宋太祖赵匡胤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在宋朝达到了高峰.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刑不上大夫”等俗谚都尽出在宋朝。

一、宋朝涌现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文人居多‍

四朝元老、政治家赵普,理学大师、古代哲学思想家二程、朱熹,婉约派词人柳永,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主持“庆历新政”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文学家、自然科学家沈括,三朝元老贤臣韩琦,著名的政治家、学者、一代尊师欧阳修,提倡“出污泥而不染”的学者周敦颐,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知名贤臣吕公著、文彦博、学者曾巩、苏轼、张载,科学家苏颂等等均出自于宋朝。

还有议论先驱梅臣,行为疯狂的米芾,首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书法家黄庭坚,领军文人辛弃疾都是以词著名。而活字印刷对文化的发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理学家程颐程颢。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等等都是优秀的代表。

就连老百姓都妇孺皆知的文学名人奸相蔡京、名妓李师师、江湖义士宋江都出自于宋朝。

宋朝的贤臣都推崇任人唯贤,赵普就是杰出的代表,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位贤士做官。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这下可触怒了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退朝回家以后,赵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位贤士。

还有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宋太祖不答应。赵普就像前次一样坚持自己意见。宋太祖说:“我就是不准,你能怎么样?”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国家着想,陛下怎能凭个人的好恶专断!”宋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一甩袖就往内宫走。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了赵普的建议。

二、宋朝文学空前繁荣‍

宋朝文学不但囊括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还发展了游记、科学说明文、笔记体小说等。

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

宋朝的文学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高产作家,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

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但只留存的一小部分。宋朝的诗人估计有九千多人,词人约一千四百多人,创作词两万多篇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前代望尘莫及。

要不是战乱毁坏的、遗失的、无法可考的恐怕这一文学宝库早被全人类所敬仰。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可谓凤毛麟角。

宋诗从各个方面反应社会现象,视野之广阔,力度之深邃,许多作家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形成了宋朝都有的人格调。

宋词作为新兴的文学体裁,不但短小精悍,便于传阅,而且是街头巷尾百姓取乐的群众性文艺载体,不但歌者喜爱,连普通百姓也喜欢即兴哼唱,雅俗共赏,它的娱乐性,群众性,传播力都是诗无法比拟的。

三、重文轻武,思想上呈现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

由于宋朝的国家命运,宋朝统治者采用重文轻武的大政方针,思想上呈现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这一点许多寺庙就是集中的反映。

因此,宋词题材新颖、手法独特、创作风格俊逸。

北宋前期,词的主要领军人物是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等人。特别是晏殊、欧阳修等一批词作者,创作的词,体裁新颖,不拘一格,自然流畅,说理畅达,便于哼唱。

范仲淹的词又跌宕起伏,豪放悲壮,鼓舞人心。柳永则自创新调,以长调慢词代替小令,加入草根格调,突显楼阁茶馆,情思缠绵的格调。

到了北宋中期,最有代表性的词人是苏轼。他以诗为词,诗词结合,体裁宽泛,内容充实,豪放奔放,便于激情高昂。

南宋的爱国词派陆游等人与辛弃疾派词的一批词作家都受到苏轼的影响,创作出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南宋前期,国难当头,许多词人除了保持豪放词风,还突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内容多为慷慨悲壮、沉郁苍凉。

特别突出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其词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细腻,底蕴深厚,风格自然清新令人赞不绝口。

到了南宋中期,主要词人辛弃疾、陈亮、姜夔等表现突出。

辛弃疾开创了爱国词派-稼轩体,以散文为词,豁达通俗,富有艺术的表现力。

他的词以报国效忠为主题,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深邃,时而沉郁,时而明快,而悲愤,时而激越,豪迈奔放,鼓舞人心。姜夔的词,艺术精湛,音律强劲,度曲自如,别具一格。

到了南宋后期,主要有两派词人在词坛活跃。一派是稼轩派,主要人物有刘克庄、文天祥等,他们的作品壮志未酬,情调沉痛悲郁,豪迈粗犷。

另一派是白石派,重要人物有吴文英、周密等,他们重视音律技巧,内容凄凉哀怨,但主题不够鲜明。

四、宋朝的科举改革,对宋朝文学影响极大‍

宋朝许多名人文化大家,都出身贫苦,科举取士给她们提供了出人头地的良好机遇。

范仲淹、欧阳修都是单身家庭出身,自幼贫寒。

范仲淹一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谢氏带着尚在吃奶的仲淹改嫁朱家。范仲淹从小饱受人间寒苦,喝粥度日苦读不止。

欧阳修买不起笔纸,他母亲用芦秆画地教他识字。

最终两人都勇于个人奋斗,成为文豪,万人敬仰。

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都是欧阳修培养扶植起来的文化精英。苏轼又培养了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陆游是曾巩的学生,陆游、辛弃疾以词为友。

总之,宋朝是文人群英荟萃,底蕴深厚,发展空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科举考试除了正科和恩科外 古人还有哪些考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对清代科举考试除了正科、恩科外,还有哪些名目不同的考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科举考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一般情况下,读书人要经过县试、院试、乡试、会试等程序,然后才能进入殿试,成为天子门生,从此走上仕途。明清时期是科举最为成熟的时期,尤其是清代,超过了以往各朝

  • 秦王攻打楚国,为何给了王翦60w大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王翦是战国末期名将,也是秦国能够一统六国的首席功臣。消灭韩国、赵国和魏国后,秦始皇把下个目标锁定在了楚国。楚国国力虽然大不如前,但身为老牌强国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当时秦始皇问手下将领歼灭楚国需要多少兵力,王翦回答:“60万”,而李信说自己只要20万足以。但结果却是李信败北而归。最后秦始皇只能给王翦60

  • 历史上李宪为什么会把皇位让给弟弟唐玄宗?详解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李宪为什么会把皇位让给弟弟唐玄宗?第一是因为他本身权力欲不大,生性宽厚谦让,第二是因为他的曾祖父李世民发动弑兄杀弟的玄武门之变到当时还不到百年,他也不想成为第二个太子李建成,第三个原因也是因为他们兄弟之间感情是真的好。李宪自幼就十分文雅谦逊,而他的弟弟李隆基则是大唐的救星李宪原名李成器,在唐玄

  • 陈遇辅佐朱元璋的时候,是怎么力阻他不要嗜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元璋虽然很有能力,但是为人比较冷酷,当皇帝之后杀了不少功臣,那么陈遇辅佐朱元璋的时候,是怎么力阻他不要嗜杀的?他自己最后是善终的吗?陈遇是明朝知名的开国文臣,其祖先为曹县人,后来迁徙到健康来定居,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所以年纪轻轻的,便显得是那么的博学多才,让自己获得了静

  • 古代宰相,将军辞官归家之后,就真的变成平民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宰相,将军辞官归家之后,就真的变成平民了吗?其实这不是法律或规章制度定的,而是由潜在的背景和势力决定的,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相府门前七品官。虽然退职了,从前的门生、故旧、朋友、亲戚,还有不少在朝当官的,更不用说自家子侄了。这就是一份潜在势力。如果不是犯了大罪—

  • 状元的第一次授官"武状元"和"文状元"谁更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会试每三年在京都举行一次,会试中举的贡生(地方儒学生员(秀才)升入京师国子监就读的称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钦定即“状元”,二、三名为“榜眼”、“探花”,合称为“一甲进士”,可以得到皇帝赐的“进士及第”(“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三甲进

  • 古代女子的裙摆那么长又拖地 古人就不怕被弄脏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女子裙摆拖在地上,为什么不怕弄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坐时,衣袂飘飘,步履如风。”这是唐代大词家孟浩然《春情》中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曼妙的女人,一袭衣裙,风韵犹存,风情万种!特别是“长裙拂过,漫天飞舞,漫天飞舞,宛如一幅画,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战国时期楚国国土面积最大 楚国实力为何没有国土一样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战国七雄楚国领土最大,为什么实力没有像领土面积一样最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灭六个国家时,楚国疆域不比秦国小。在春秋时期,楚国比秦国还要辽阔得多。很久以前,楚国是所有国家中,疆域最大的国家。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因此秦国要剿杀楚国,就

  • 金川只是一个小镇,为什么花了乾隆三十年时间才打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乾隆好大喜功,喜欢到处打仗,乱花钱,可是金川只是一个小镇,为什么花了乾隆三十年时间,百万大军才打下来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战争频繁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君王,乾隆到了去世前4年才从王位上退下来。彼时,他已经84岁了。在“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乾隆

  • 李世民有几个儿子,为何下场大多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封建王朝,唐朝时其中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而将唐朝带上盛世之人便是李世民。倘若说起李世民,世人都会认为他是唐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明君。唐太宗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但是可惜的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