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科举考试除了正科和恩科外 古人还有哪些考试

清朝科举考试除了正科和恩科外 古人还有哪些考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74 更新时间:2024/1/17 23:07:27

对清代科举考试除了正科、恩科外,还有哪些名目不同的考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科举考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一般情况下,读书人要经过县试、院试、乡试、会试等程序,然后才能进入殿试,成为天子门生,从此走上仕途。明清时期是科举最为成熟的时期,尤其是清代,超过了以往各朝。此外在科举形式上也较为广泛。

清代的科举通情况下谥每四年举行一次,即所谓的正科。但有清一代,共开科112此,其中正科只有84次,剩下的28次则属于恩科和加科。但实际上,清代的科举名目很多,不仅仅是这三类。

一、制科

唐代时制科最多,但到了明代时之用进士科,不设制科,清代为了广泛招揽天下人才,复开制科。比如康熙十八年首开博学鸿词科,允许各省学行兼优、文辞卓越的士子,均可参加朝廷的考试。名列一、二等者,俱授予翰林院官。

继博学鸿词科之后,雍正时期又两次下诏各省举孝廉方正。雍正二年,直隶、浙江、广西、福建等省各举孝廉二人,皆以知县用,年五十五以上者以知州用。此后历朝皇帝皆开孝廉。

晚清时期,为了选拔新式人才,又特设了经济特科。光绪二十三年,在各省学政的建议下,以及各省督抚的保举下,许多经济特科的士子,按照其考试成绩取一、二等数十人,并以知县、佐贰官任用。

此外,尚有召试。即康熙、乾隆时期,因皇帝出巡,下旨将当地著名的士子、举人、贡监、生员等,进行一体考试。考试名列一、二等者授予内阁中书。乾隆六次南巡,以召试入仕者人数较多,后来登进士、入翰林,官至尚书、侍郎者亦不在少数。

二、恩科、加科

上面提到,正科之外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考试,称为“恩科”。凡遇重大庆典,如登基、万寿等节日,额外加开乡试、会试。康熙五十二年,时康熙帝六十圣寿,首开恩科。

此后雍正帝登基再开恩科,自此,凡后世皇帝登基都特开恩科。乾隆时期先后开了五次恩科,包括太后六旬、七旬、八旬三次恩科。乾隆帝于三十六年时规定,凡乡试八十岁以上,会试七十岁以上者,俱赏给举人,并检讨、学正衔。

如果开恩科的那年又适逢正科,那么正科将提前一年举行,或于次年举行。恩科之外,还有加科,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只有两次,且都发生在顺治时期。恩科、加科占了清代开科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的进士、举人是通过恩科、加科取得资格的。

三、宗室科举

这个范围就十分有限了,仅限于宗室内部。清初时期,宗室人员是不需要考试的,因为当时的人口还十分有限,基本上每个宗室都有自己应有的爵位或官职。但到了康熙中晚期以后,随着宗室人口繁衍,也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康熙三十六年,为了不让宗室闲散子弟不务正业,特在八旗宗室内部进行选拔考试,并于三十八年举行了乡试。不过,宗室科举的发展并不顺利,时办时停。直到嘉庆四年正式定制,宗室子弟与天下士子一同参加乡试、会试。

不过,为了照顾宗室子弟,几乎每一科都有宗室子弟考取进士。以总数来看,整个清代宗室登科者共有121人,而中举人者更多。

四、翻译科

翻译课是专门为八旗士子设置的,有满洲翻译和蒙古翻译。顺治八年首开翻译科,此后到康熙时期,翻译科时停时行。至雍正元年形成定制:“满洲、蒙古能翻译者,三年之内,考取秀才二次,举人一次,进士一次。其所取额数,临期视人数多寡,请旨定夺。”

此后,在乾隆朝、道光朝又有新的规定出台,但纵观翻译科,其整体参加的人数不多,考试程序也较为简单。说白了,这就是变相地为八旗子弟获得出身的一个便捷的通道。

五、明通榜

明通榜可以说是清代的一种创举,首开于雍正朝,盛行于乾隆朝。明通榜即会试发榜后再行公布的录取榜,其目的是在落第举子中挑选文理明通者以入仕的机会。

雍正十一年,针对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举人,格外加以照顾,选取数人侯旨录用。乾隆元年,又针对以上六省举人,选出文理明通者,准其一体殿试。这两次针对六省落第举子所出之榜,时人称之为“明通榜”。

明通榜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对这些边远省份读书人的特殊照顾,以发展该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后来又在此基础上推而广之,成为各省落第举子均有机会享受的一种入仕途径。但乾隆朝之后,明通榜就被废除了,而是在正榜之外挑选出一些文笔尚优者充当誊录,以备各馆使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王攻打楚国,为何给了王翦60w大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王翦是战国末期名将,也是秦国能够一统六国的首席功臣。消灭韩国、赵国和魏国后,秦始皇把下个目标锁定在了楚国。楚国国力虽然大不如前,但身为老牌强国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当时秦始皇问手下将领歼灭楚国需要多少兵力,王翦回答:“60万”,而李信说自己只要20万足以。但结果却是李信败北而归。最后秦始皇只能给王翦60

  • 历史上李宪为什么会把皇位让给弟弟唐玄宗?详解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李宪为什么会把皇位让给弟弟唐玄宗?第一是因为他本身权力欲不大,生性宽厚谦让,第二是因为他的曾祖父李世民发动弑兄杀弟的玄武门之变到当时还不到百年,他也不想成为第二个太子李建成,第三个原因也是因为他们兄弟之间感情是真的好。李宪自幼就十分文雅谦逊,而他的弟弟李隆基则是大唐的救星李宪原名李成器,在唐玄

  • 陈遇辅佐朱元璋的时候,是怎么力阻他不要嗜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朱元璋虽然很有能力,但是为人比较冷酷,当皇帝之后杀了不少功臣,那么陈遇辅佐朱元璋的时候,是怎么力阻他不要嗜杀的?他自己最后是善终的吗?陈遇是明朝知名的开国文臣,其祖先为曹县人,后来迁徙到健康来定居,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所以年纪轻轻的,便显得是那么的博学多才,让自己获得了静

  • 古代宰相,将军辞官归家之后,就真的变成平民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宰相,将军辞官归家之后,就真的变成平民了吗?其实这不是法律或规章制度定的,而是由潜在的背景和势力决定的,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相府门前七品官。虽然退职了,从前的门生、故旧、朋友、亲戚,还有不少在朝当官的,更不用说自家子侄了。这就是一份潜在势力。如果不是犯了大罪—

  • 状元的第一次授官"武状元"和"文状元"谁更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会试每三年在京都举行一次,会试中举的贡生(地方儒学生员(秀才)升入京师国子监就读的称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钦定即“状元”,二、三名为“榜眼”、“探花”,合称为“一甲进士”,可以得到皇帝赐的“进士及第”(“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三甲进

  • 古代女子的裙摆那么长又拖地 古人就不怕被弄脏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女子裙摆拖在地上,为什么不怕弄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坐时,衣袂飘飘,步履如风。”这是唐代大词家孟浩然《春情》中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曼妙的女人,一袭衣裙,风韵犹存,风情万种!特别是“长裙拂过,漫天飞舞,漫天飞舞,宛如一幅画,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战国时期楚国国土面积最大 楚国实力为何没有国土一样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战国七雄楚国领土最大,为什么实力没有像领土面积一样最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灭六个国家时,楚国疆域不比秦国小。在春秋时期,楚国比秦国还要辽阔得多。很久以前,楚国是所有国家中,疆域最大的国家。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因此秦国要剿杀楚国,就

  • 金川只是一个小镇,为什么花了乾隆三十年时间才打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乾隆好大喜功,喜欢到处打仗,乱花钱,可是金川只是一个小镇,为什么花了乾隆三十年时间,百万大军才打下来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战争频繁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君王,乾隆到了去世前4年才从王位上退下来。彼时,他已经84岁了。在“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乾隆

  • 李世民有几个儿子,为何下场大多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封建王朝,唐朝时其中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而将唐朝带上盛世之人便是李世民。倘若说起李世民,世人都会认为他是唐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明君。唐太宗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但是可惜的是,这样

  • 古代弓箭杀伤力并不是很大 古人打仗为何能一箭将人射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弓箭杀伤力不大,为何打仗时能一箭将人射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装战争电视剧中有一个经典的场景,那就是两方交锋,其中一方躲在盾牌后面射出弓箭,敌方如果抵挡不力,那么就会在漫天箭雨下损失惨重。可是众所周知,今天的人们被子弹打中后,只要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