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主父偃本来深得汉武帝喜爱,为什么最后却被皇帝杀死?

主父偃本来深得汉武帝喜爱,为什么最后却被皇帝杀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061 更新时间:2024/1/2 22:15:47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主父偃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主父偃本来深得汉武帝喜爱,为什么最后却被皇帝杀死呢?请听我详细道来。

主父偃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贫寒到什么地步呢?他后来如此出名,可史书甚至没有记载关于他家人的任何信息,甚至连出生年月日都没有,尽管出身贫寒,可主父偃并没有放弃成为人上人的想法。

主父偃在学校的时候,学习的是诸子百家中的杂学,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他曾经在诸侯王的领地云游,期待能够遇到自己的伯乐,可惜诸侯王都不怎么理会他。

早年的这段经历,给主父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后来,主父偃选择直接上书汉武帝。

当时的汉武帝,正在不遗余力地加强中央集权。汉朝初期,诸侯王的势力依然很强大,吴楚七国之乱更是把汉朝逼到了崩溃的边缘。

汉武帝雄才大略,自然不能容忍诸侯王的势力超过中央政府,可怎么名正言顺的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时候,主父偃来到长安,向汉武帝提出了推恩令,简单来说,就是诸侯王的所有子嗣都能够获得一块土地。这样,诸侯王的势力就被削弱了。

汉武帝大喜,推恩令很快向全国颁布,诸侯王虽然知道这会削弱他们的势力,可很多诸侯王的嫡子和爱子都不是一个人。他们对于推恩令并不抵触。

主父偃提出的建议,算是为汉武帝立下了大功。

后来,主父偃又为汉武帝提了许多有效的建议。汉武帝非常开心,于是他让主父偃一年内升了四次官。

升官后的主父偃,自己也认不清自己了。他开始收受贿赂,有人曾经劝说过他。可是他说自己小的时候一直平凡,别人一直看不起他。现在如果不能功成名就,还不如干脆就被杀死。

除了收受贿赂以外,主父偃还把自己的矛头对准了诸侯王。当时,燕王和齐王都有私德不修的毛病。主父偃开始状告这两个人,最后,这两个人都自杀了。

这两个人都自杀吓坏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赵王。赵王和齐王和燕王差不多,都是个好色之徒。赵王觉得,如果自己继续放任主父偃,那下一个倒霉的绝对就是自己。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状告了主父偃。

主父偃这个时候已经犯了众怒,大臣们都向主父偃行贿,免得被他盯上。诸侯王在主父偃面前更是什么也不敢说,大家都觉得主父偃是个威胁。

主父偃的死亡

开始的时候汉武帝并不想杀主父偃,可是大臣们都上奏让汉武帝杀死主父偃。有人更是表示,燕王、齐王相继死亡,如果皇帝不杀死主父偃的话,人们会以为这是皇帝的主意,皇帝刻薄的名声就会传遍天下。最后汉武帝权衡利弊还是选择了杀掉主父偃。

祝敷衍最后不仅生死,而且还连累他的家人一起没事儿,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挺难过的事。

主父偃的悲剧

主父偃少时贫寒,这种贫寒多少也让他的性格有一些扭曲,他太过于着急,希望能够立刻证明自己,所以他直接来长安上书汉武帝的时候,有着最后一搏的心态不成功便成仁。

这种心态也导致主父偃最后成功后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他似乎想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比对方要强得多,你当初不是看不起我吗?

现在还不是要屈服在我的威势之下,有人曾经好心劝说主父偃低调一些,可是主父偃根本听不进去,他觉得人这一辈子,要是不能轰轰烈烈,那还不早点死了吧。

主父偃早年的生活,让他在成功后缺乏平和的心态。而那些反对他的大臣,大多数也是因为生存。这些大臣害怕被主父偃盯上。毕竟,那个时代,谁还没有一点见不得光的事情呢?

从古至今,做事太过急躁的人,一般下场都不会太好,晁错急于帮助汉景帝削藩,结果被“衣朝衣斩于东市”。建文帝着急削藩,结果害得高祖子嗣纷纷自杀。自己也丢掉了江山。崇祯皇帝急于振兴大明王朝。底下的大臣动辄得咎,最终大明王朝灭亡。光绪皇帝推动维新变法时过于急躁,最终导致自己被囚瀛台,失去权力。支持维新变法的大臣也大多数被杀。

君王尚且不能承受得罪人太多的结果,更何况主父偃一个大臣。

有的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光宗耀祖最后却为自己的宗族带来了灭顶之灾。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些东西。哪里能说得清楚呢?

人在低位的时候,反而比较容易保持本心,因为想的东西很纯粹。没有中榜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金榜题名,金榜题名以后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获得更高的官位,反倒是获得更高的官位以后不一定能够保持本心为人民服务,为君主出谋划策,说不定那个时候想要的东西更多,比如钱财,比如美色。

有一句俗语。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有的时候帝王的家务事还是不要随便掺和得好。

君主和诸侯的关系就像君主和功臣的关系一样,是一个很微妙的关系,在遥远的周朝曾经封功臣皇室为诸侯王。希望他们能够保卫皇室,但是到了后期诸侯王势力坐大,最终成了威胁君主的主要力量来源。

历史上,但凡稳定的朝代,君主和诸侯王,君主和大臣之间都会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君主不会把大臣逼得太狠,大臣也不会对君主的权威有所挑衅,诸侯王也是一样,主父偃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一再把矛头对准诸侯王。

主父偃也可以算得上是汉武帝的一个替罪羊,当时推恩令闹得沸沸扬扬,虽然诸侯王对此没有什么意见,但是也并不妨碍很多人看出了汉武帝是准备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王的权利,这个时候燕王、齐王相继身死。

尤其是齐王,他都没有子嗣,一旦他死了,他的国家就不复存在了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皇帝在暗中授意主父偃干的。皇帝虽然干了一些不太光明正大的事情,可他也要维护自己仁君的形象,于是主父偃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替罪羊。

主父偃下场很惨,不但他自己死了,他的族人也被杀掉。主父偃的这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可是如果主父偃能够认清形势不再屡次把矛头对准诸侯王导致诸侯王的反击,那么他们也许可以善终。

人在低谷的时候,容易保持自己的本性,反倒是到了高处的时候,容易被权力和财富迷倒,丧失判断力。为自己或者为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主父偃之所以失败,在于他得罪的人太多,登上高位后又不懂得收敛,即便是帝王,也懂得什么是众怒难犯。主父偃得罪了所有诸侯王和一大批大臣。到了后来,即便君主想要保他,都没有保住。

除了少部分不可替代的大臣以外,大部分大臣对于君王来说,都是可以随时推出去挡枪的。这是封建社会的悲哀,也是主父偃的悲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和两个兄弟一起效力不好吗 他们为何各为其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还有两个兄弟,分别效忠魏国和吴国,他们为何不扶持一主?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由于门阀观念的影响以及势力范围,大多数时候,一大家族人都会选择一方效力,在那个各为其主的年代,如果家中有人分别效力,那绝对是仇敌的存在,诸葛亮还有两个兄弟,他们为什么不选择效忠同一个势

  • 吕氏宗族遭到清算,为何刘恒仍然能登基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吕后是砀郡单父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也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吕雉统治期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可见司

  • 宫里的太监需要净身,为何皇宫的侍卫却不需要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统治者住在皇宫里,里面住的都是皇家成员,有很多皇帝的后妃,在后宫里居住,为了伺候他们,后宫里还有很多宫女和太监。大家都知道,太监是要被净身了之后,才能去负责伺候妃子,不然皇帝后妃众多,有的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要是出现绿帽子事件,皇帝的面子就受辱了,就是为了这样,所有只要进攻伺候的男人,就得接受

  • 古代宫女和太监一样也需要净身吗 古人又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进宫前,宫女也要净身?她们是如何被处理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看过那么多宫廷戏,对太监大家应该是非常了解的,一般的太监,负责管理主子们的生活起居,按照前朝的规矩,太监是不能参与国家政务的。随着清朝的衰败和灭亡,太监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

  • 在清朝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穿着蟒袍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蟒袍都是一种规格比较高的服饰。一般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机会穿到这种衣服。当然,它的地位也那么高,并不是只有宗室亲王、皇亲国戚才能穿。因为蟒袍在当时,属于吉服的范畴内。所谓吉服,就是在吉庆典礼,比如祭祀天地这种场合,官员就会穿蟒袍出来,参与典礼。吉服包含的范畴有不少,龙袍也包括在内。

  • 历史上朱棣的第五次北征有多尴尬?白跑一趟不见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朱棣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历史上朱棣的第五次北征为什么会失败呢?请听我详细道来。永乐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24年的正月份,蒙古鞑靼部又再一次大军进犯边关,对于山西、大同、开平等多个地方进行侵犯,忍无可忍的朱棣赶紧组织了第五次北

  • 听闻诸葛亮的死讯之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伐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中后期家喻户晓的两位谋士便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位了,这两位绝世聪明的人虽然身处不同的阵营,但是英雄之间惺惺相惜。他们两人之间的对弈,不止在于个人,逐渐演化成了魏蜀两国之间的博弈。司马懿司马懿出生于司马家族,他年少便胸怀大志,有勇有谋,然后师从胡昭,学成归来之后便踏上仕途之路,所遇到的第一个辅佐对象

  • 冷宫究竟是一个什么地方?里面的环境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经常看古装剧,里面皇上总会说这样一句话:“来人,拉下去打入冷宫”接着就会听见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大声吼叫:“皇上,饶命啊!”这样的场景是一幕又一幕,那么在很多人进了冷宫之后,很少有人能能活的长久,有的因为受不了冷宫的环境和下人们的苛责,自杀的也有,当然别有心计的后宫娘娘杀掉之后,便和宫里的人说冷宫那位自

  • 古代丰乳肥臀和三寸金莲相比 古人为何更痴迷后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男子们为何痴迷三寸金莲,不爱丰乳肥臀?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缠足起源,说法不一,最常见的说法是南唐后主李煜有一个妃子,这个妃子舞跳的特别好,其他妃子都不如她。为了尽可能讨好李煜,这个妃子把自己的脚裹起来跳舞,这是缠足的开始。北宋时,缠足从宫廷

  • 年轻的崇祯帝为何能轻易铲除魏忠贤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继位时仅有16岁,而当时朝中风气已经糜烂不堪,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更是横行霸道。不过崇祯皇帝继位后,却立即铲除掉了魏忠贤,还大力惩治阉党。如果是在其他朝代出现这种情况,恐怕皇帝只能沦为傀儡,更别说崇祯皇帝当时只有16岁都还没成年。为什么崇祯却能轻易除掉魏忠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