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古代太子的地位有多重要?皇帝是如何培养他的?

在古代太子的地位有多重要?皇帝是如何培养他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962 更新时间:2023/12/29 4:44:36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古代皇帝大多既重视自身学习,更重视对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教育与培养。

因太子是储君,其能否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关系到血脉的传承,社稷的安危。

为此,皇帝也在太子身边安置了一大批文人武士,授以各种官职,以为太子保驾护航,总称太子属官或东宫官。

其中辅翼、训谕太子,相当于太子导师、顾问及高参的人,多是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

他们分别是太子六傅、太子宾客、太子詹事、太子庶子。

一:太子六傅

《北堂书钞》卷五十引许慎《五经异义》中的“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即是“太子六傅”中的“三傅”。

先秦之时,太子身边的训导官兼监护人就是这三傅。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令行禁止,威震国中。

时太子犯法,商鞅仍坚持用法律绳之,但“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商鞅于是“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秦人闻之,拍手称快,心悦诚服。

商鞅施刑的对象公子虔,即是太子少傅,公孙贾乃太子少师。

少师、少傅、少保是先秦时太子身边的最高师傅,商鞅不能加刑于犯法的太子,就移刑于太子的师傅,道理就在于“弟子不教,师之过错”。

东汉初期,汉高祖刘邦以博士叔孙通为太子太傅,张良为太子少傅。西汉的疏广、疏受、韦玄成丙吉匡衡、王丹都当过太傅或少傅。

《晋书·愍怀太子列传》中记载,西晋末,晋惠帝为愍怀太子“盛选德望以为师傅”,乃置东宫六傅,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但因避景帝(司马师)讳,又改太师为太帅。

东晋东宫只有太傅、少傅,不立师、保,南朝宋齐梁陈大体因之。

北朝则六傅齐备。北魏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东宫三太”,少师、少傅、少保为“东宫三少”。

唐宋以后至明代,六傅不常备。个中原因,如《旧唐书·职官志二》所言:“三师,训导之官,天子所师法,大抵无所统职。然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无其人,则阙之。”

《旧唐书·职官志三》亦说:“三师三少之职,掌教谕太子。无其人,则阙之。”

清代自康熙以后因不立太子,自然无太子属官。

需要指出的是,唐以后,太子六傅多为兼官、加官、赠官,与辅导太子无关。

宋人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言:“五代至国初,节度使皆自检校太傅迁太尉,太尉迁太师,然无升秩明文”。

清代虽无东宫属官,却明文规定从太师至太子少保的十二个官衔“为大臣加衔”,以前代太子六傅的加衔谓之“宫衔”。

光绪二年至光绪十二年(1876-1886年)的四川总督丁宝桢就被朝廷加衔为太子少保,民间昵称“丁宫保”。

今天川菜中的名肴“宫保肉丁”“宫保鸡丁”,据说就是由丁宝桢在成都的府邸“宫保府”传入寻常百姓家。

二:太子宾客

太子宾客省称宾客,在东宫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文献通考·职官考十四》载:

“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愍怀太子始之东宫,惠帝诏曰:‘遹(太子名)幼蒙,今出止东宫,虽赖师傅群贤之训,其游处左右,宜得正人、能相长益者。’太保卫瓘息(儿子)庭、司空陇西王泰息略、太子太傅杨济息毖、太子少师裴楷息宪、太子少傅华虞息恒,各道义之门,有不肃之训。其令五人更往来与太子习数,备宾友也。其时虽非官,而谓之东宫宾客,皆选文义之士,以侍储皇。其后无闻。唐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正月,以太子太傅兼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礼部尚书许敬宗、左仆射兼太子少师于志宁并为皇太子宾客,遂为官员,定置四人。”

唐玄宗时立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为皇太子,以著名文士、诗人、书法家贺知章为宾客,并授秘书监(秘书省长官,相当于政府秘书长)。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贺知章“请为道士”,告老还乡。皇太子李亨及百官饯送,惜别依依。

唐玄宗念其德行高尚,辅佑太子勤勉有加,遂赋诗赠别,其中有云:“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群臣读之,皆感叹不已。

宋天禧四年(1020年),宋真宗以参知政事(副宰相)任中正、王曾及枢密副使(副宰相)钱惟演兼太子宾客,《文献通考·职官考十四》说:“执政兼东宫自此始。”

三:太子詹事

相当于东宫总管或总务长,秦时即设,后代因之,清末废。

宋乾道元年(1165年),宋孝宗为庄文太子置詹事二人,一个月后,又诏令太子詹事遇东宫讲读日,须前往陪侍。

后庄文太子去世,乾道七年(1171年),孝宗又立其第三子赵惇(后来的宋光宗)为太子。

孝宗以当时大学者、著名文学家、敷文阁直学士王十朋及敷文阁待制陈良翰为太子詹事,不兼他官。可见皇帝对教育、培养继承人的一片苦心。

四:太子庶子

始自周代,《周礼》谓之诸子,其时职掌管理教喻诸侯,汉以后方为太子侍从官之一种,南北朝时称中庶子。

唐代于太子官属中设左、右春坊,以左、右庶子领衔,以比皇帝的侍中、中书令,历代相沿。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诏定左、右春坊各置大学士一员,掌太子奏请、文书及讲读之事。

其左、右庶子职在陈古义,申典制,规鉴太子,不常置。

清代以左、右春坊为翰林升迁之所,清末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主父偃本来深得汉武帝喜爱,为什么最后却被皇帝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主父偃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主父偃本来深得汉武帝喜爱,为什么最后却被皇帝杀死呢?请听我详细道来。主父偃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贫寒到什么地步呢?他后来如此出名,可史书甚至没有记载关于他家人的任何信息,甚至连出生年月日都没有,尽管出身

  • 诸葛亮和两个兄弟一起效力不好吗 他们为何各为其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还有两个兄弟,分别效忠魏国和吴国,他们为何不扶持一主?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由于门阀观念的影响以及势力范围,大多数时候,一大家族人都会选择一方效力,在那个各为其主的年代,如果家中有人分别效力,那绝对是仇敌的存在,诸葛亮还有两个兄弟,他们为什么不选择效忠同一个势

  • 吕氏宗族遭到清算,为何刘恒仍然能登基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吕后是砀郡单父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也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吕雉统治期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可见司

  • 宫里的太监需要净身,为何皇宫的侍卫却不需要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统治者住在皇宫里,里面住的都是皇家成员,有很多皇帝的后妃,在后宫里居住,为了伺候他们,后宫里还有很多宫女和太监。大家都知道,太监是要被净身了之后,才能去负责伺候妃子,不然皇帝后妃众多,有的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要是出现绿帽子事件,皇帝的面子就受辱了,就是为了这样,所有只要进攻伺候的男人,就得接受

  • 古代宫女和太监一样也需要净身吗 古人又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进宫前,宫女也要净身?她们是如何被处理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看过那么多宫廷戏,对太监大家应该是非常了解的,一般的太监,负责管理主子们的生活起居,按照前朝的规矩,太监是不能参与国家政务的。随着清朝的衰败和灭亡,太监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

  • 在清朝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穿着蟒袍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蟒袍都是一种规格比较高的服饰。一般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机会穿到这种衣服。当然,它的地位也那么高,并不是只有宗室亲王、皇亲国戚才能穿。因为蟒袍在当时,属于吉服的范畴内。所谓吉服,就是在吉庆典礼,比如祭祀天地这种场合,官员就会穿蟒袍出来,参与典礼。吉服包含的范畴有不少,龙袍也包括在内。

  • 历史上朱棣的第五次北征有多尴尬?白跑一趟不见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朱棣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历史上朱棣的第五次北征为什么会失败呢?请听我详细道来。永乐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24年的正月份,蒙古鞑靼部又再一次大军进犯边关,对于山西、大同、开平等多个地方进行侵犯,忍无可忍的朱棣赶紧组织了第五次北

  • 听闻诸葛亮的死讯之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伐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中后期家喻户晓的两位谋士便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位了,这两位绝世聪明的人虽然身处不同的阵营,但是英雄之间惺惺相惜。他们两人之间的对弈,不止在于个人,逐渐演化成了魏蜀两国之间的博弈。司马懿司马懿出生于司马家族,他年少便胸怀大志,有勇有谋,然后师从胡昭,学成归来之后便踏上仕途之路,所遇到的第一个辅佐对象

  • 冷宫究竟是一个什么地方?里面的环境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经常看古装剧,里面皇上总会说这样一句话:“来人,拉下去打入冷宫”接着就会听见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大声吼叫:“皇上,饶命啊!”这样的场景是一幕又一幕,那么在很多人进了冷宫之后,很少有人能能活的长久,有的因为受不了冷宫的环境和下人们的苛责,自杀的也有,当然别有心计的后宫娘娘杀掉之后,便和宫里的人说冷宫那位自

  • 古代丰乳肥臀和三寸金莲相比 古人为何更痴迷后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古代男子们为何痴迷三寸金莲,不爱丰乳肥臀?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缠足起源,说法不一,最常见的说法是南唐后主李煜有一个妃子,这个妃子舞跳的特别好,其他妃子都不如她。为了尽可能讨好李煜,这个妃子把自己的脚裹起来跳舞,这是缠足的开始。北宋时,缠足从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