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的阿富汗往事,曾设7个都督府!终结于何时?

唐朝的阿富汗往事,曾设7个都督府!终结于何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27 更新时间:2024/1/18 7:09:08

现代阿富汗是中国的邻国,但从历史上看,阿富汗与中国的中原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公元7世纪到8世纪中叶这段时间,阿富汗成为唐朝历史上关注的焦点。从公元661年开始,唐朝甚至在今阿富汗设立了七个都城和数十个州、区。那么当时的历史是怎样的呢?唐朝人在当地做什么?这段历史的结局是什么?

波斯与唐朝因阿富汗而相连

今天阿富汗境内的族群大多是讲印欧语系的族群,而这些语言大多属于印欧语系印伊语系伊朗语族。因此,可以说从早期的历史来看,阿富汗就受到了影响。伊朗,即波斯影响之深。其实唐朝当地的情况也与此类似,所以唐朝对阿富汗事务的介入力度很大,其实最早的原因也是源于波斯。

阿富汗最大的族群普什图人讲伊朗语

波斯也是西亚的文明古国。据一些史料记载,汉朝与波斯从公元前105年就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此后数百年,波斯与中国中原王朝的友好往来频繁。可以说,波斯一直是历史上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传统友好国家之一。

然而,波斯这个文明古国却在公元7世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元627年,波斯军队在与宿敌东罗马的另一场战斗中惨败。随后,波斯政局陷入动荡。六年换了六王,国力削弱。这一时期,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部落迅速崛起,从公元632年开始,开始了对萨珊波斯帝国的大规模征服。

曾经达到萨珊波斯的势力范围

这一年,波斯产生了新国王伊祖齐三世,但他还是个少年,波斯政府仍掌握在少数有权势的官员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波斯人始终没有组织起有效抵抗阿拉伯人的进攻。终于在公元637年,波斯首都泰西封(伊拉克现首都巴格达附近)被阿拉伯人攻陷。被迫逃往东方。

国破逃亡之际,伊思齐三世也想到了寻求外援。当时可以说只有两个政权有实力对抗阿拉伯帝国,那就是东罗马和唐朝。不过前面也说过,东罗马是波斯的宿敌,波斯王室向东罗马求助也没有意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向唐朝求助就成了很自然的选择。

左边的人疑似伊斯登三世

于是,在太息丰被阿拉伯人攻陷后的第二年,即将逃走的伊思齐三世就派遣使者前往唐朝求援。当时正值唐朝贞观十二年。当时的唐朝虽然正处于崛起的过程中,但在西域仍然存在着西突厥、高昌等割据政权。大唐西境不稳,只得出兵。去西亚与阿拉伯人作战,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所以,这一次伊思齐三世的求援,并没有得到唐朝的正面回应。

伊祖登三世逃离特西封后,首先抵达位于今伊朗中部的重要城市伊斯法罕,并在那里重新集结部分军队继续抗击阿拉伯人的进攻。然而,从公元642年开始,阿拉伯军队就对位于今伊朗南部法尔斯地区的波斯帝国隆兴地发动了连续进攻,波斯局势不明朗。在这样的情况下,伊思齐三世再次派使者前往唐朝求援,

唐太宗两次收到波斯的救援请求

此时的唐朝虽然国力较之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却忙于另一场大战,就是对高句丽的战争。高句丽是起源于中国东北的分裂政权。类似于起源于中国东北的辽金政权。也给中原政权造成了数百年的巨大问题,以至于隋唐王朝被视为主要威胁,不断对其动武。

当时正值唐太宗对高句丽用兵的鼎盛时期,所以唐朝虽然强大,但也确实不能派出大量军队去西线对抗阿拉伯帝国。所以,此时伊思齐三世的求援,依然没有得到唐朝的答复。在这样的情况下,波斯军队终于在公元648年被阿拉伯军队击溃,法尔斯地区被阿拉伯人占领,伊祖齐三世不得不再次东逃。

木鹿城史遗迹

此时,伊祖登三世逃到了现在位于土库曼斯坦境内的穆鲁城,但三年后,他在这里遇刺身亡,而他的死也被认为是萨珊波斯帝国覆灭的标志。不过在伊祖齐三世死后,波斯王室仍然控制着一些势力,控制着一些领土,而这些人最终都聚集在伊祖齐三世的儿子贝卢斯身边,继续抗击东方的阿拉伯入侵。

三年后,阿拉伯人再次围攻穆鲁城。此时,波斯残部与阿拉伯军队的实力差距就更大了。因此,贝卢斯很快就被迫逃亡,逃到了现在在阿富汗境内的喷火式战斗机。罗区进行疏散。而这边,别卢斯也再次派遣使者前往唐朝中央,请求唐高宗李治出兵救援。但此时西突厥依然不淡定,唐高宗后宫的皇室战争也处于白热化阶段。武则天和皇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唐朝还是没有条件派军队去对付阿拉伯人,所以唐高宗最后半途而废,因为路途遥远,拒绝了贝鲁斯的请求。唐朝在阿富汗建立的七大都城

不过此时,阿拉伯军队因中亚立足点不稳,从穆卢周边地区撤退,吐火罗出兵护送贝卢斯返回穆卢城,贝卢斯暂时定居在穆卢城。.而说到这里,还要顺便说一下当时史书上的吐火罗人是什么。

古代绘画中描绘了吐火罗人

吐火罗人长期生活在西域,现代研究普遍认为他们是一个讲印欧语系的民族。但是,从公元6世纪开始,西突厥势力进入当地,与原吐火罗族群混居。最后,在公元619年,这些人在今天的阿富汗建立了耶户吐火罗政权。吐火罗政权建立之初是西突厥的附庸,但很快就开始向唐朝进贡。公元659年,唐军终于打败了西突厥,建立了安西都府。此时吐火罗也感受到阿拉伯民族扩张带来的更多威胁,于是成为其首领(也胡)。在施那吾士伯的带领下,他们正式向唐朝投降。不久,吴士伯被唐朝中央册封为月氏都督府都督。

公元651年左右,一位波斯使节在一幅唐代画中访问

在此背景下,公元661年,别卢斯再次派使团前往长安,请求唐朝中央政府出兵协助抗击东方的阿拉伯入侵。此时,西突厥灭亡,唐朝西部地区相对太平。可以说,他们终于有了相应的能量来对抗阿拉伯的入侵。此外,阿拉伯人也于公元651年开始向唐朝派出使团,但在公元655年出使后便不再与唐朝联系。因此,有学者认为,公元655年,阿拉伯使团访华期间,唐朝可能曾要求唐朝停止支持波斯和吐火罗的残部,但这一要求肯定被唐朝拒绝了.从而引起了双方的争执。于是在公元661年,当别卢斯再次向唐朝求援时,终于得到了唐朝中央的正面回应。

唐高宗李治接到白鲁斯请示后,很快决定任命龙州(今陕甘交界)南游县判官王明远为土霍洛道知州县代表,请他出使西域。地区。获洛控制区及周边部分地区自愿臣服唐朝,设置郡县,正式将当地纳入唐朝版图。

今日阿富汗境内几座唐朝总督府的情况

而王明远此次前往西域,一共赠送了16座总督府,其中7座位于阿富汗境内,分别是:

月氏总督府(今阿富汗东北部昆都士附近,始建于公元658年)

总督汗府(今阿富汗北部马扎里沙里夫附近)

齐沙州总督府(今阿富汗西巴尔干附近)

修贤总督府(阿富汗现首都喀布尔周边)

写封都都府(今阿富汗中部巴米扬)

总督府调直(今阿富汗南部加兹尼附近)

波斯总督官邸(今阿富汗西南部的扎兰季和伊朗东部的扎布尔周围)

这样一来,当时的阿富汗大部分地区就是唐朝设立的吉米郡,而最后一位波斯总督的府邸可以说是当时波斯王室最后的统治区,而波斯总督。被唐朝任命为当时波斯残部的首领。比利。一年后,唐朝将贝鲁斯改封为波斯国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波斯总督府的重要性。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说唐朝确实是打算在阿富汗进行纵深作战,至少是支持波斯的复辟,阻止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然而,就在唐朝在阿富汗设立七个都督府的那一年,源自青藏高原的吐蕃割据政权北上,大举进攻唐朝的安西都督府,切断了联系。介于安西杜甫和唐朝之间。吐火罗境内的联系,使唐朝无法调集大量军队支援波斯和吐火罗残部。

唐代中原波斯人画

公元663年,在中亚沉寂了七年的阿拉伯侵略战再次卷土重来,对波斯总督府和吐火罗发起了全新的进攻。秋,封唐的波斯国王贝鲁斯被迫前往吐察罗(即阿富汗周边)继续征战。公元667年,阿拉伯人再次对波斯都都府剩余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整个波斯都都府被阿拉伯人占领。别卢斯率领残部到唐朝的喜洲地区(今新疆吐鲁番一带)避难。后来,白琉斯来到了唐朝的都城长安,最后死在了长安。

唐文宗和武则天乾陵中的这尊雕像,被一些学者认为是贝鲁斯雕像。

此后,公元679年,唐朝册封贝鲁斯之子尼涅什为波斯国王,并派兵随其返回吐火罗地区,也就是阿富汗地区。当地对阿拉伯入侵的抵抗力更强,但最终这一波抵抗在阿拉伯人的进攻中彻底失败了。九师坚守20多年后返回长安,最终战死长安。

唐朝最后一战阿富汗

但此后,唐朝为了阿富汗周边地区,多次与吐蕃、阿拉伯人交战。最大的一次是公元747年的唐之战小波鲁。博卢是公元6世纪存在于现今克什米尔和阿富汗周边地区的政权。公元686年,该政权被吐蕃打败,分为两个政权:归顺吐蕃的达勃禄和不归顺吐蕃的萧勃禄。

方向大约是

但从公元700年开始,萧伯禄也频频遭到吐蕃的袭击。公元714年,伯禄王仓皇直奔长安,向唐朝宣告投降,并请求唐朝出兵相救。当时,唐朝认为小勃鲁是通往西域的门户,于是派出4000名士兵尽快营救小勃鲁,帮助击退了吐蕃的进攻。

但在乌金布松死后,公元740年,萧伯禄再次被吐蕃进攻而战败,萧伯禄也被迫投降吐蕃。其后,唐朝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云、伏蒙令察(chá)三位使者,都曾试图讨伐萧伯禄,均未果。公元747年,唐朝安西都督高仙芝和掌管军队的太监边令诚从今阿富汗的呼密起兵,猛攻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部的攀池河)由吐蕃军队统治。经过一番激战,唐军终于大获全胜,随后乘胜攻克克什米尔的安越越城,擒获首领小勃鲁和吐蕃支持的众多军队,取得了最后一次重要的胜利。唐朝在今阿富汗境内。军事胜利。

攀池河周边地形

但4年后,高仙芝在朋友们熟知的怛罗斯之战中败给了阿拉伯军队。虽然怛罗斯战争发生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但是可以说这场战争也是唐朝和阿拉伯人为了阿富汗打的。附近地区发生了一场重要的战斗。此战失利后,唐朝几乎完全失去了对阿富汗领土的控制。虽然公元752年,掌管战事的宦官卞令诚再次从葱岭(帕米尔高原)起兵,一度征服了阿富汗南部和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区,但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迅速率领唐军主力回内地与安史叛军作战。之后,唐朝基本上从阿富汗撤退了。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袁绍失败警示录,10点输给曹操,8点输给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在三国时,袁绍家族很大,家业很大,但是他却败得很惨,所以,他歇斯底里地发出哀叹:我好想基业长青。这么庞大的家族,这么庞大的家业,为什么败了呢?一、有10点是输给曹操1、道败。因为袁绍规模很大,所以说礼节、程序就乱多了,而我们现在讲管理要追求扁平化管理,很多企业一做大就得了大企业病,就把自己搞得像个政

  • 元代各地正仓、太仓、漕仓等,体系设置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1.在各地设置主仓库和太仓杜佑曰:“天下诸仓中,买买者为凡仓,租者为凡仓,地为贤仓。”(引自注:“地子”是唐代百官田地所用的谷粒。)元代正仓指中书省及各省、道、府、府所用的官仓,县收粮之租。仓库。元代的太仓,是指位于上都、大都的仓库,专门为朝廷、官府和各部官员储藏粮食。元代在村社设立免费仓库,主要用

  • 从欧美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中,浅看古罗马水道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古罗马城市生活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了它,改善了城市的基本条件。在古罗马,水道是最注重城市外观和实用性的公共建筑之一。运河是罗马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工程,千家万户。罗马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确保水道畅通和大部分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罗马人修建运河的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罗马有11条主要水道,总长44

  • 她14岁成为皇后,21岁怀上皇子时,皇帝却大怒,怒踹其肚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在明朝嘉靖皇帝在政的时候,依旧保留着通过民间选秀女的方式纳妃子。他的第一任皇后陈氏便是出生于一个十分普通的人家,但她自小天生丽质,温柔贤淑,在选秀女的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太后也是对她连连点头。后来在她年仅14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后,管理后宫的诸项事宜。嘉靖皇帝是正德皇帝的堂弟,本来与皇位无缘,正德皇帝继

  • 他是民族英雄,还是历史的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在历史中,每个人评定别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看一件事情,从多个方面看,会有多个解读。那么,我们如何看待一个历史人物呢?林则徐,福建候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他是朝廷中的重臣,深受朝廷器重。而“虎

  • 1920年美国华尔街轰炸案 美国历史上的一大迷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1920年9月16日中午,美国著名的华尔街正当人们在共进午餐之时,忽然传来了一声巨大的爆炸。据警方调查,停在华尔街摩根大通银行门前的马车是这起惨剧的源头,马车车厢里装了45公斤的炸药,另外为了增加爆炸的威力,还装了230公斤的小铁片。这些炸药被恐怖分子定在中午12点多引爆。结果,这次爆炸震动了华尔街

  • 此皇帝文武双全,沙场战无不胜,掠走3千妇女,却死于女人的乳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后唐庄宗李存勖,自幼便善于骑射,精擅音律,可谓文武双全。前期可谓是开挂一样,除掉政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是到了后期,他好像堕落了。纵容皇后干政,所发布的教令与皇帝的圣旨具有同样效力,各地官府都必须执行。不执行的后果就是杀。降将还通过贿赂皇后得到重用李存勖在位期间,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

  • 他当了26年太子,中风瘫痪在床,得知父皇驾崩后,当即站起来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这位特别有耐心的太子就是唐德宗李适之子李嵩。十九岁时,父亲李适封他为太子。那时候,李松已经成年,心理承受能力不一般。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作为太子,李嵩的名声肯定很大,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为李松还有一个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那就是他的表哥李毅。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李毅是谁?为什么他会成为李松登

  • 她把遗书递给刽子手道:把这些话传给我家乡的儿子 随即饮弹就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民族女英雄,是开国元勋任弼时夫人的亲嫂子,任弼时夫人陈琮英哥哥陈达邦的妻子。她的名字叫赵一曼。赵一曼于1905年10月27日生于四川宜宾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在九兄妹中,赵一曼排行第七。她8岁入私塾学习,1924年,经其大姐夫、中共首届四川省委委员郑佑之的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

  • 八国联军侵华时,七国想要趁机瓜分中国,为何美国极力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900年,我国发生了著名的成吉思汗国难。英国海军上将西摩率领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四国侵略联军,打败清军和义和团。他占领了清朝的首都北京。此时,对我国虎视眈眈的英、法、俄、日等列强欲乘机肢解中国。为什么美国坚决反对?1895年清朝在甲午甲午战争中打败日本后,光绪帝认为清朝只是在工具层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