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1353年到1367年,张士诚的路是怎样的?张士诚为何败于朱元璋?

从1353年到1367年,张士诚的路是怎样的?张士诚为何败于朱元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69 更新时间:2023/12/8 7:25:58

1364年,随着陈理的投降,朱元璋对于陈友谅的残余势力的清扫结束,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对决,以陈友谅的失败告终。陈友谅一代枭雄,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朱元璋可以专心对付东吴的张士诚了。

张士诚的路,从私盐贩子起家,1353年,张士诚联合了自己的弟弟以及其他人,总共18人,歃血为盟,杀了邱义,并且冲入了当地富裕户的家里,开仓放粮。

众多盐丁推选张士诚为首领,拉起了起义队伍,成为元末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1354年的高邮之战,元将脱脱率领队伍围攻,张士诚自己都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候,元顺帝下诏把脱脱解职,元朝大军群龙无首,张士诚趁此机会,击溃了元军,守住了高邮。

后来张士诚占据了苏州一带,但是张士诚的路不太顺利,此后接受了元朝的册封,但是他的部队没有解散。

1363年九月,在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残余势力斗争的时候,张士诚自立为吴王,搞了一套领导班子,这时候的张士诚的势力范围是比较大的,可惜此人没有在最强盛的时候,选择稳固自己的实力,反而放纵自己的部队享乐。

在元末这个乱世里,注定就只能有一个人胜出。

1364年正月,在李善长、徐达等人的簇拥下,朱元璋即位吴王,并且设置了百官。1364年二月,陈理投降,朱元璋接收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占据的地盘,回到南京。

1364年七月,徐达攻克庐州,八月,朱元璋的部队收复吉安,于是去攻打赣州,等到了九月,攻下了江陵,十二月,徐达攻克了辰州。

1365年,徐达继续进攻,攻克宝庆,常遇春攻打赣下,就在朱元璋的部队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对朱元璋以后的心理影响很大的事情。

他的侄子朱文正谋叛降张士诚。

朱文正和朱元璋的关系,其实要比李文忠和朱元璋的关系亲近,更何况在1363年的洪都之战中,朱文正率领洪都士兵坚持了85天,在朱元璋的心里,发生这事之前,他对朱文正是很看重的。

根据史料的记载,据说叛变的原因是:

骄淫暴横,夺民妇女,所用床榻,僭以龙凤为餙,又怨上不先封己,前所对上者皆诡辞。——《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派人责备朱文正,哪想到,朱文正害怕朱元璋对自己下手,谋叛降张士诚。

朱元璋亲自去了南昌,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亲侄子,竟然谋叛,朱文正仓皇出迎,朱元璋看着朱文正,问出了心底的疑惑:“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朱元璋落泪了。

当他把朱文正带回南京后,本来他想杀了朱文正,马皇后劝住了他,最后朱文正被囚禁在桐城,直到朱文正死去。

一代勇将,竟然落得如此下场,他投奔朱元璋的时候,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局,荣华富贵,灰飞烟灭。

这事对朱元璋出了一个难题,以后他还能信任谁?这个问题困扰着朱元璋。

处理完这事,战争还在继续,朱元璋又攻占了安陆等地。

1365年十月,朱元璋下令讨伐张士诚,这时候张士诚的势力范围,南到绍兴,北到济宁。

朱元璋征讨的策略是这样的:

上欲先取通泰诸郡县,剪士诚肘翼,然后专取浙西。——《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先进攻了张士诚的淮水流域的诸郡,大概时间是从1365年十月到1366年四月,等到淮东平定后,朱元璋攻打张士诚的中心地区,也就是江南地区。

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布了征讨张士诚的檄文,檄文里列举了张士诚八大罪,简单来说,主要是聚首凶徒,诈降于元朝,畏手畏脚,谋害杨丞相,占据江浙后,十年不贡,而且谋害元朝的达识帖木儿和普化帖木儿,以及诱降朱元璋的大将。最后凑足了八条。

这篇檄文有意思的是,一方面在朱元璋看来,诈降于元是张士诚的罪,一方面又说谋害元朝的达识帖木儿和普化帖木儿也是张士诚的罪。

其实这也能看出来朱元璋心理的变化。

1366年七月,淮东诸郡已经平定,针对下一步的讨伐张士诚的计划,朱元璋开了个会。

朱元璋说:“朱元璋居住在姑苏,侵占我们的地盘,不能不除,诸位有什么好的计策?”

李善长回答:“以臣的观点看,虽然张士诚势虽屡曲,但是他兵力未衰,土壤肥沃,百姓富裕,而且积蓄丰富,一时之间恐怕很难能迅速攻占,适合看情况而定,徐徐图之。”

朱元璋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如果不现在除掉张士诚,恐怕后患无穷,而且他的地盘日益减少,长淮东北之地,已经被我们所有,为什么不攻打呢?更何况张士诚败像已经显现,还等什么呢?”

徐达说:“张士诚现在骄傲自大,正是上天欲让他灭亡的时候,他的部下李伯昇等人,干的龌龊事不胜枚举,虽然兵多,但是已经消磨了斗志,沉迷于富贵中,他的那些谋士们,也属于目光短浅之辈。臣愿意率精锐之师,讨伐张士诚,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对于徐达的这种说法,朱元璋非常欣慰,于是就准备择日攻打找攻打张士诚。

1366年八月,朱元璋以伐张士诚告祭大江之神,誓师征讨张士诚,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20万征讨张士诚。

朱元璋告诫士兵:“攻破城池的时候,禁止烧杀抢掠,张士诚的母亲的墓在苏州城外,不要侵扰。”

对于此次战役,朱元璋非常重视,他叫来徐达和常遇春,自己手下的这两员勇猛的战将,看看他们对于此次战役,有什么好计策,应该先攻打哪里.

常遇春的想法是直接攻苏州,苏州攻破,其他的地方可以不攻自破。

朱元璋对常遇春说:“湖州的张天骐,杭州的潘原明,是张士诚的左膀右臂,如果先攻打苏州,苏州危急,这两位会全力来救援,很难取胜。不如先攻打湖州,让其疲于奔命,当羽翼被斩掉,苏州就变成了孤城,那时候打起来就非常容易了,攻破城池不在话下。”

常遇春还想坚持他的看法,想按照他的计策打,朱元璋又说:“如果攻打湖州失利,我来承担责任,如果按照你的策略先攻打苏州,如果失利,你来承担责任。”

至此,常遇春就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了。

作战计划就这么定好了。

他们先攻打的湖州,张天骐失败,张士诚率领士兵来救援,又败于皂林,九月,李文忠攻打杭州,十月,常遇春击败张士诚于乌镇,十一月,张天骐投降,李文忠攻下杭州,周围诸郡都悉数拿下。

朱元璋一步步蚕食了张士诚的地盘,张士诚的地盘所剩无几。

朱元璋对于张士诚采取的是围困的策略,既然已经打到最中心了,苏州城总有粮草缺乏的时候。

1367年六月,被困多日的张士诚,想要突围,但是突围失败,张士诚士兵淹死很多,包括张士诚的队伍里有个号叫“十条龙”的勇将,也被淹死。

已经投降的李伯昇派人劝张士诚投降,张士诚听到来人的一番话后,内心有所动摇,沉默良久,最后说你先休息吧,我再考虑考虑。”

张士诚坚持不投降,朱元璋部队的进攻也在继续,九月,徐达和常遇春的士兵攻破城门,一路攻到了内城。

张士诚见大势已去,他回到王宫里,而他的妻子刘氏,驱使张士诚的群妾和侍女自杀,刘氏自己也自杀。

而张士诚自杀未成,后来被押到南京,在被押送的路上,张士诚已经抱了必死之心了,到了南京,竟然自缢身亡,享年47岁。

随着张士诚的死亡,朱元璋征战的路上,就剩下最后一个对手了,那就是元。这一路,朱元璋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但是,他走到了最后,也走到了决战,他还要再坚持一下,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章太炎何时被幽禁于龙泉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初年,袁世凯窃取共和。此举遭到不少爱国民主人士的反对,名士章太炎便是其中之一。他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袁世凯的不满。1914年初,袁世凯将章太炎关押到位于宣南的龙泉寺里。值得一提的是,章太炎的弟子黄侃,为了照顾章太炎的生活起居,还特意搬进了龙泉寺。龙泉寺资料图这是一段广为熟知的史实。不过,在学术

  • 月港二十四将叛乱,明朝失败的海域和贸易治理的缩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自立朝开始就实行“海禁和朝贡”相结合的贸易制度。除了朝廷许可的部分外藩可以在规定时间、地点与朝廷通商。严禁私人下海并与外藩贸易,即“片板不许下海”。但在生计压力、利益诱惑下,从洪武时期沿海地带(尤其是福建地区)就频繁出现走私活动,而且愈演愈烈。为了严申海禁,朝廷采取了两项措施--内迁和保甲。内迁

  • 唐代年号,怎样变成江苏千年老地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最早是由汉武帝创制的“建元”年号。此后,历朝历代,封建帝王都使用年号,有的在位期间使用几个或者十几个年号,有的在位期间仅使用一个年号。对于普通人来说,年号既熟悉又陌生,汉代到宋代的帝王年号并不广为人知,而明清两代年号却几乎家喻户晓,明代年号洪武、永乐、嘉靖、万历

  • 万历28年不上朝,不是因为贪图享乐,是因为他是残疾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的皇帝是所有王朝中最勤政的皇帝,这点大家都是知道的。清朝的皇帝巴不得日夜加班开会,他们认为这样自己的国家才会发展的更好。在别的朝代呢很多皇帝也会时不时的进行上朝和大臣们商讨国家大事,但是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皇帝28年不上朝了,同时这位皇帝在明朝的在位时间也是最长的。他就是万历皇帝。万历皇帝绝对是历

  • 礼仪之争——中西文化之间的第一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下令当众销毁鸦片。1840年6月,英军封锁海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就此开始。1842年8月清政府派代表与英军议和,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美国与法国见到英国铜锅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巨大的利益。因此,美国与

  • 清朝最后一位太监晚年回忆:皇后沐浴从不用手,过程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宦官,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批特殊的人群,也俗称为“太监”,这些人群不能生育,一辈子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伺候好主子。他们最好是记性好又机灵,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主子,他们最大的光荣,就是被夸“贴心”,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对皇上皇后以及各宫娘娘们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太监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部是被“阉割”的人,

  • 黄文弼:楼兰国历史略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楼兰国创始于何时,记载缺乏,无可征信。但其名称之初见于中国载记者,以汉司马迁《史记》为首。汉文帝四年(公元前一七六年),匈奴冒顿单于遗汉文帝书云:“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按当作三十六国,‘二’字恐误),皆以为匈奴。”此为记录楼兰名称之始。然此时汉朝对西域诸国情形尚不明晰。汉朝之首认识西域诸

  • 1934年南昌机场突遭大火,十几架飞机被毁,真凶竟然是航空署署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934年6月,南昌机场突然莫名其妙地爆发了大火,蒋介石刚从意大利购来的十几架霞飞式轰炸机被烧毁,位于现场的最高官员、航空署署长徐培根被民众和记者团团围住。面对愤怒的百姓,徐培根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忍不住地流泪。这批被烧毁的飞机是用千万华侨的血汗,无数市民的积蓄,乃至妇女的首饰和学童的零花钱购买的。在

  • 清朝有位才女,科学成就非凡,国内知道的不多,国外却火了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在清朝乾隆时期,出生了一位江宁府上元县(南京)的才女——王贞仪。她的名字,对于我们这些国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然而,她在国外却已经火了200多年。王贞仪,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名字,但在科学领域的贡献却无法被忽视。她生于1768年,早于居里夫人近100年。才女的家庭背景,为她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她

  • 杜月笙发迹前,在黄金荣公馆抓了一个小偷,从此开始他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要说到杜月笙的一生,也许很多人都说,他一生最得意的事情是当上上海滩的老大,毕竟这样的地位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不过,直到杜月笙晚年都一直念叨的却不是这件事,而是在他发迹前,还在黄金荣公馆里面当“小跑”的时候,替黄太太抓了一个偷鸦片的小偷。杜月笙的贵人,必须得提黄金荣。杜月笙非常机灵能干,所以在八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