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时期故宫文物为什么会南迁

民国时期故宫文物为什么会南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744 更新时间:2023/12/28 18:39:56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计划将北京的大批物精品迁移到南方,这一消息,经报纸披露后,引发巨大争论。许多学者反对文物南迁,其中最激烈的反对者,当属古物陈列所前所长周肇祥先生,他发起组织“北平民众保护古物协会”,在太和门集会宣言“誓与国宝共存亡”,并给支持南迁和参与南迁工作的人士打骚扰电话、寄恐吓信。

著名学者胡适和著名作家鲁迅,也在反对者的行列之中。而在故宫博物院内部,关于古物是否南迁也存在争议,故宫博物院的创始人之一吴瀛最初就不赞成。最有意思的是,当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副馆长马衡在为南迁做准备时,他的儿子马彦祥却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呼吁“要抵抗么?先从具有牺牲古物的决心做起!”除此之外,北平和外地的不少民意机构也纷纷通电,加入反对南迁的大合唱。

古物连夜起运,故宫到火车站沿线戒备森严

虽然反对声四起,但为了确保珍宝在外敌入侵时不致散失,古物南迁最终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见。从1933年起,这批文物陆续经铁路从北京迁往南京和上海。抗战中,这批文物又西迁至内地,那是后话。而从1933年2月《中央日报》的相关报道来看,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子文,是文物南迁的坚定支持者,1933年2月,文物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始南迁,与他的关注有着密切的关系。

1933年2月7日的《中央日报》第一张第三版刊登了以《故宫古物昨夜起运》为标题的一组简讯,继续关注文物南迁事宜。从简讯看,从1933年2月6日早晨起,故宫东西华门开始戒严;9点半起,北京市区文物将要经过路线开始戒严,由军警严密把守。当晚,3000箱古物被装上汽车,从故宫运往火车站。为方便汽车夜间行驶,从故宫前往火车站的沿路,还加装了电灯。

一切都在紧张地进行着,不过,从简讯传递的信息来看,当局的工作也有失误之处。当3000箱古物运到火车站后,发现站台仅有一列24节车厢的专列等候,而这列车只能装下四分之一左右的古物。如想将3000箱古物一起运走,还需要调配三列专列。另外,根据之前的报道,古物南运途中,国民政府监察院会派出专员监运,而实际上,直到起运,还没有见到监察院派来的人员。

南迁途中遇到的困难

翻秦岭,陷泥泞,落激流,遇轰炸……民国二十年(1931)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北大营;翌年进攻热河,窥伺华北;1933年攻陷山海关。形势告急,中国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此后10多年,故宫的大批珍品文物在南下、西迁的大转移途中,历经了上万公里的漫漫长途,遇到接踵而至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故宫南路“迁徙”负责人庄尚严的儿子庄灵先生的评价不无道理,说它是世界文物搬迁史上的奇迹,绝不为过。

耗时一年整理包装南迁文物

1932年秋,故宫人开始对转移文物的挑选,最终选定的珍品包括书画近9000幅,瓷器2.7万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还有《四库全书》等各种文献。以故宫转移为题材的回忆录《承载》的作者章剑华介绍说,“当时,故宫人光打包就花了大半年时间,一共打出13427箱。每件文物的包装至少有4层:纸、棉花、稻草、木箱,有时候外面还套上个大铁箱。这一步骤保证了运输途中不论翻车、进水,损失都微乎其微。”

章剑华说,如此精密的打包工程,主要出自故宫人自己的摸索和试验。“由于不放心,1.3万多箱文物,几乎都是由故宫里的文物专家、老职工,包括当时的领导亲自动手,每一件、每一箱都非常严密。”

待故宫人经过反复地空中落下试验、确认无误后,才在箱子外面打上当时政府和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封条,封条上记载着封存的年月。就这样,从挑选“南迁品”到如此耗时地包装完成,故宫人共花了近一年时间。

沿途护卫骑兵跟着火车猛跑

央视大型纪录片《故宫》还原了当时文物离京的情景:1933年2月5日晚间,北平全城戒严,故宫博物院的13491箱文物从神武门广场出发,由几十辆板车轮流运往火车站。军队全城护送,沿途军警林立,板车在熟悉的街道上行驶,街上空无一人,除了车子疾驰的辘辘声之外,听不到一点别的声音……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在《故宫文物南迁及其意义》中介绍:这批浩大的故宫文物运出北平后,每节车厢都有军警,火车经过的每个分段,地方都会派出军力;一些路段还设有骑兵,沿路跟着火车跑。

随5批文物一同离开北平、走完全程“南迁”路的,还有20位故宫人。包括马衡、庄尚严、那志良等近10位故宫专家,还有一大批工人、眷属。

1933年2月和3月,当文物通过铁路运至南方后,专家组临时决定,先把装书画的箱子运到上海保存。在上海,文物被放在相对安全的外国租界的两个库房里,每个库房都有法国或英国警察辅以中国便衣守卫。来自北平的三个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官方书籍和文件,直接被送往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外展归来形势险恶急需入川

1932年年末,正当故宫工作人员专注于文物南迁的时候,几位英国收藏家开始筹划在伦敦举办一次大型的中国艺术展览。1934年,中国教育部同意了在伦敦举办中国艺术国际展览的提议,并成立专门的审查委员会,挑出最好的艺术品供英方选用。

伦敦中国艺术品展是中国珍宝第一次在国外大规模的展出,这次展览在其他国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曾著文透露,1936年4月8日,出展的80箱文物从伦敦安全返回中国。这时,一场大灾难正在中华大地上蔓延,迫使这些珍宝不得不再次转移。于是,故宫管理委员会通过了一个方案,即分三路将文物(和政府一起)西转移到重庆和四川地区。

三批南迁文物历险记

故宫文物南迁入川,是在兵荒马乱的条件下进行的,途中遭遇了大雪封山、汽车翻覆、船只遇难、敌机轰炸等种种险情,但整个过程中文物几乎没有损伤毁坏,也没有遗失盗抢,令人叹为观止。

第一批存文物图书馆被炸飞

1937年8月14日,曾经运往伦敦展出的那80只铁箱子,成了第一批被运出南京的文物中的一部分,这时还是在南京大屠杀发生之前,这批文物勉强逃过了被毁的命运。

第一批运出的文物沿长江水路到达汉口(武汉附近),然后用火车运到长沙。几个月内,长沙也危险了,这些箱子又经广西运至贵州——不久,长沙原来存放这些箱子的图书馆就被一颗炸弹夷为平地。

一年后,这批文物被运到了贵州安顺附近的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在这里,此批文物度过了1938年到1947年间的漫长岁月。

“每到一地都是千难万险。我还记得在去贵州的路上,乌江上有一座桥,下面是湍急的河流,中间是竹子与木板钉起来的桥,过桥时所有的人都要下车,让车慢慢开过去,我们跟在后面,小心翼翼走过去。”当年主持故宫文物南迁工作的庄尚严之子庄灵,在央视纪录片《故宫》里如是说。

第二批装箱船被水冲到下游

同年11月初,第二批文物也在准备迁移。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装箱、装车、把9369个箱子运至码头。这一大批文物在11月20日至12月8日之间离开南京,几天后,南京被攻陷。12月10日,9369箱文物通过轮船经长江被运至汉口;一天后,汉口的孔庙(文物箱件曾在这里存放)被炸毁了。箱件继续迁移,3月份到了宜昌。

文物不得不在宜昌停留几个月等待河水上涨。到了秋天,文物继续转移,穿过险恶的长江三峡到达战时首都重庆。随后重庆也陷入危机。1939年春,这些国宝箱件又被装上小木船再次迁移,部分船只由纤夫用缆绳拉着在急流中前进,目的地是四川乐山的安谷乡。

乐山地方志记载,当时还发生了一个意外事故,有一根纤绳断了,船体失去控制,装满国宝箱件的船只连同船里的工作人员一直被水冲到下游,庆幸的是并没有太大的损失。这些文物箱件,是由搬运工扛着走完去往乐山的最后一段路程的。

第三批刚到成都又奉命去峨眉

第三批文物从南京运出后,经陕西最后被运到四川,这是运送最艰难的一路。

这批文物共7286箱,于1937年12月10日日军攻陷南京前夕从南京出发,经陆路由火车运往徐州,接着在1938年1月到5月间又被装进300辆卡车运到陕西汉中。

这条线是沿着秦岭行进的,山间道路有时泥泞不堪,有时还会遭遇山崩。其间,一场大雪将整个运输队伍困在山间,没有食物也没有地方住,幸而后来救援队赶到。运宝大队在4月10日抵达四川,路上整整花了48天。

在去成都的路上,要经过许多交叉的渡口,满装古物箱件的船只逆流而上,只能靠人力拉。文物在成都的储存地点是东门的大慈寺。没想到刚到成都,又一道命令下来了:要把国宝箱件再运到130多公里之外的峨眉山。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揭秘北京故宫的几次改造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故宫的几次改造计划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替幼帝溥仪颁布了逊位诏书,清朝灭亡。与逊位诏书连在一起的还有袁世凯的三个优待条件,一是清帝优待条件,一是清朝皇族优待条件,一是满蒙回(维吾尔)藏贵族优待条件。其中清帝优待条件的第三条规定逊清皇室仍可暂居于紫禁城中,待日后移往圆明园。民国时期:变太和殿为

  • 南宋将领王燮,王燮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王燮简介:王燮(?—?),秦州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南宋将领,官至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庆远军承宣使、神武前军统制,因屡战屡败被削去兵权,降授文州团练使,死后先后追复房州观察使、建武军承宣使。大型史诗古装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王燮扮演者安亚平备受大家的关注。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安亚平饰演的王

  • 狗肉将军张宗昌的《效坤诗钞》诗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张宗昌(1881—1932),字效坤,山东掖县人。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奉系军阀头目之一。张宗昌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造成“青岛惨案”。1932年9月3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笑刘邦》听说项羽力

  • 1924年3月29日 长城电影公司的首部影片《弃妇》上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924年3月,由长城电影公司制作的第一部作品《弃妇》公映。这部电影是侯曜根据他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由李泽源导演,提出了“妇女职业问题”。它描写一个豪门家庭的媳妇(王汉伦饰),被另有外遇的太夫遗弃后,便带着自己的随身丫头,踏进社会自立谋生。她找了不少工作,后在一个书局当员,受到经理侮辱。她的丫头进学

  • 历史上真实的黄飞鸿,黄飞鸿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以“黄飞鸿”为主角的影视剧已经高达百部,使得黄飞鸿在华人文化圈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影视剧中的黄飞鸿,是一位武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打抱不平,爱国爱明的侠肝义胆的人物。为了可看性,保证票房和收视率,经过编剧的再创作的“黄飞鸿”,自然多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地方。他侠义有趣,身边还有一个红颜知己十三姨的

  • 杜月笙的十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01.对你吹拍的人,最可能背叛你。伤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人。02.爱骂人的人,内心都很恐惧。长角的动物都不是食肉动物。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动如火掠,不动如山”。03.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04.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05.上等人;本事大,脾气小

  • 故宫文物迁徙历史:故宫文物经历了几次迁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2017年的年末,一档由央视制作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刷爆了中国人的社交媒体。为庆祝故宫建成600周年,故宫博物院联合全国8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推出的这档节目,一经播出就唤起了中国人对于我们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共同回忆。节目已经播出五期,就吸引了上亿观众收看,这场场关于中华文化一遗存的科普大会,

  • 民国四大美女最终归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的美女如云,从银幕前的电影明星、帷幕后的戏剧名旦以及交际场上的胭脂女郎便可略知一二。民国还是一个女性开始活跃的时期,大众评选的电影皇后、金嗓子也是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若要评选出“四大美女”来,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陆小曼、林徽因、周璇和阮玲玉。陆小曼《图说陆小曼》中说她“从此素衣服丧,绝迹于公开场

  • 顺治身为皇帝有最好的医疗服务 顺治为什么24岁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清代众多的皇帝当中,顺治算是一个相对低调的,他的统治地位不如康熙那样震慑四野,不如他的勤奋和勤奋,也不如乾隆那样的花天酒地,一生不过二十四年,可谓是十分的短。按照常理来说,二十多岁的年纪,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身为一国之君,可以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可是顺治帝怎么会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就去世了,这和他当

  • 从1949到1976:为什么要搞人民公社,公知从来不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人民公社是我们的一个创举。它曾经是我们应对危机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想尽量避开意识形态来解释人民公社这一时代产物,原因在于你用意识形态去解释,总有人会以意识形态来挑战你。所以,我们现在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从应对危机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释。人民公社的产生,追根溯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