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90岁将军死于车祸,昔日战友寄来一张白纸,到底何意?

90岁将军死于车祸,昔日战友寄来一张白纸,到底何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41 更新时间:2024/1/2 15:11:21

1997年10月23日,刚过完90岁生日的郭汝瑰将军不幸遇车祸逝世。一个月后,郭将军的儿子收到一封来自台湾省的信函,而信封中只有一张白纸,别无它物。

早在80年代末,郭汝瑰“共谍”的身份解密后,台湾省舆论哗然,不少人都对他喊打喊杀。

“郭汝瑰以国防部作战厅厅长之职,为国府‘运筹帷幄’之中,却让中共决胜千里之外,真是匪夷所思!”

从这些话语中,既可以看出对国民党的讽刺,又暗含指斥郭将军的“背叛”行为。

对此,郭将军很坦然地回应道:“最后的胜败,取决于人心的背。再说了,我早就加入了共产党,从来没帮国民党干过反共的事,就更谈不上背叛了。”

提到郭汝瑰将军的传奇人生,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1907年9月,郭汝瑰出生于四川铜梁的一个书香人家。

1926年,郭汝瑰在其堂兄郭汝栋(川军师长)的引导下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第五期步兵科的学员。

1929年,郭汝瑰在同学袁镜铭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不久之后,袁镜铭牺牲了,郭汝瑰也失去了与组织的联系。

1930年,在堂兄的资助下,郭汝瑰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

“9.18事变”后,郭汝瑰毅然回国。经过数年“中央陆大”教官的资历积累,郭汝瑰最终分配到陈诚麾下任第14师参谋长。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郭汝瑰代理42旅旅长冲在抵抗日寇的最前线。

郭汝瑰率部与日军激战7天7夜,8000多人的主力旅到最后,生还的只剩下2000人。在最危急的关头,郭汝瑰留下遗书,冲出掩体奋勇杀敌,国军才得以坚守住阵地。

被视为书生的郭汝瑰一战成名,成了国民党军内难得的勇将。不久,郭汝瑰因功升为54军参谋长,也成了陈诚的嫡系。

在抗日战争期间,郭汝瑰从一名学校教官,逐渐进入了国民党最上层的视野。不仅受到陈诚的赏识,还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央训练团”副大队长(蒋任队长),成为蒋心目中的“军中楷模”。

逐渐融入国民党上层圈子的郭汝瑰,反而对国民党的黑暗和堕落感到失望。他开始寻找机会与共产党恢复联系,但一时不得门径。

1945年,共产党员任廉儒主动找到了郭汝瑰。双方促膝长谈,郭汝瑰表示要放弃在国民党的高位,一心想到延安去参加革命。

因为事关重大,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董必武亲自密会了郭汝瑰。从此,郭汝瑰成为隐蔽战线的秘密武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源源不断地将绝密情报提供给我党,为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1947年3月,郭汝瑰升任国军中将,担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作战厅厅长之职。他黄埔出身被誉为“黄马褂”,陆军大学深造,陈诚“土木系十三太保之一”,又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

此时的郭汝瑰,简直就是国民党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拥有远大的前途。当然,绝密的情报也更轻松地被送到了我党、我军高层的案头。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接连惨败。身在其中的杜聿明觉得国民党高层必定出了叛徒,而他把怀疑对象对准了“郭小鬼”(杜黄埔一期,郭是五期)。

杜聿明先是找到国防部长顾祝同揭发郭汝瑰是共谍,顾祝同以“黄埔内部不能内讧”为由敷衍了过去。

杜聿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找到了蒋介石,反而被骂疑神疑鬼。不久,杜聿明被我军俘虏,直到临终时,郭汝瑰前去探视,才真正确认他是对的。可当时国军高层除了他,谁也不信!

新中国成立后,郭汝瑰向党组织提出了恢复党籍的请求,但他的入党介绍人和知道他身份的同志大多已不在人世。

因此,郭汝瑰只能按“临阵起义”国军将领的身份安排工作,被任命为川南行署交通厅厅长。

1950年3月,郭汝瑰调任南京军事学院教授。1970年,63岁的郭汝瑰回到重庆北碚定居。

直到1975年,董必武和任廉儒的妻子罗莹澄(任廉儒已病逝)的证明材料先后找到,郭汝瑰的身份和贡献才得以证实。

1981年,74岁的郭汝瑰恢复了党籍,并按副兵团级待遇办理了离休。回顾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郭汝瑰书写了一本40万字的《回忆录》,引起了海峡对岸的轩然大波。

1997年,郭汝瑰不幸车祸去世。他的昔日战友送来一张白纸,就是“一切尽在不言中”之意。

他们虽然后来立场不同,但在国家面对外敌入侵时,都毅然而然地挺身而出,为中华民族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功过是非,就由历史去评价吧。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1954年劫持苏联油轮,俘虏49名船员,老蒋差点引发几国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在1954年5月,有一艘来自苏联的货船从乌克兰出发,这一艘货船被命名为“图阿普谢号”,此行的目的地就是中国,要将船上的10000吨煤油顺利的运往中国,但是没想到的是在6月份的时候,蒋介石收到了来着美国的挑拨和唆使,在台湾巴士海峡突然劫持了这艘来自苏联的万吨货船,并且还劫持了船上49名船员,这究竟是怎

  •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解放后隐居寺庙30年从不洗澡,体面走完了余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人类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就像是一颗微不足道的珍珠,在无尽的世界里,开始和结束都在一瞬间。"这几个字里,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一丝苍凉,然而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时候,却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世界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无法阻挡的地步。无数年来,这个世界就像是一座巨大的机械,每一个人都是这座机械上的一枚螺丝

  • 刽子手行刑前收到死囚的贿赂,令人闻风丧胆的腰斩究竟有多痛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人们很难想象古时刑罚究竟有多残酷,大名鼎鼎的腰斩让人们闻风丧胆,犯人在行刑之前甚至会笼络刽子手,只求在刑场上能给个痛快,以免遭受太多痛苦,由此便能看出,腰斩远比死亡更恐怖。部分史学家经过推究发现,中国古代刑罚表面是惩治坏人,维护正义,其实背地里颇有些报复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腰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当

  • 1977年,一老农街上闲逛,突然被专机接到北京成为了将军,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你怎么想的我决定不了,但我是遵照上面的指令,我做的工作你也管不着”。洪学智气冲冲地对彭老总吼完,头也不回地就走了,只留下彭老总一人呆在原地,半天没有回过来神。洪学智作为建国的功勋者,已经很久没有人如此嚣张地对彭老总说话。可彭老总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洪学智的坚持,彭老总等一众司令部成员,才在敌人上百

  • 斯大林儿子被俘后,做了几件残忍的事,就连女儿也不知道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被捕之后,在德军提出用他来交还保卢斯元帅时,斯大林竟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他不喜欢用一个将军交换一名士兵。这句话虽然有振奋苏军士气的作用,但对于雅科夫来说却如同晴天霹雳,让他感觉到了父亲的冷血。其实在1941年,雅科夫被捕没多久,斯大林就做了几件非常残忍的事情,不仅处决了雅

  • 杜月笙究竟是好是坏?历史是怎么记载的,真相让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古语,如果说混帮派也能算上一行的话,那么杜月笙绝对能够算的上是黑帮当之无愧的“状元”,他可是白手起家最后成为黑帮的老大。再加上当时民国特殊的背景,杜月笙这个帮派“状元”真的可谓是前无古人,即使后来者也不一定能超过他的。在民国特殊的背景之下,上海成为了冒险家的

  • 专家看到复原图说:“不是满人!”错!他是满人,有图有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科技也来越先进。上述这张通过骨骸复原的乾隆图片,就是专家通过使用先进仪器复原出来的。有些专家看到这幅乾隆复原图后,不禁说出些奇怪的话,xx大学的史学家系专家教授就说过:“乾隆他不是满人,他是汉人!”那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因为复原图中乾隆皇帝的面相与满族人的面部特征不符,又因为之

  • 百年前晚清有多落后?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难,最后一张令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道理。晚清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饱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可以说是中国最无能的朝代之一。晚清屈辱的历史让后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础是国家的实力强大。晚清到底有多落后呢?当时的清朝人认为大清是天朝上国,外国皆不堪一击。当时坊

  • 此人为辽东统帅,却两次降清,引清军入关,死后陵墓埋到了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古代,自古讲究的是忠义,仁孝,而忠诚那是第一位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贤臣名将,他们忠臣不二,誓死捍卫社稷,但是最终下场凄惨,如袁崇焕,竟然是被皇帝凌迟处死。但是,下面这位两次背叛大明,更是引清军入关,蹂躏何中华,但是死后评价较高,得到了善终,还埋在了加拿大。这位就是明朝末年著名的辽东守将祖大寿

  • 40年之后的惩罚,如何审判一个最残忍的火烧村庄的刽子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在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年代,希特勒分子共烧光了600多座村庄,其中最悲惨的和最为人熟知的是火烧哈滕村。那是在1943年3月,在巨大的火灾中有150人丧生,其中有老人,儿童,妇女。非常奇怪的是,许多年过去了,有些前伪警察人员设法装扮成英雄人物而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一直以英雄的身为活到现在。格利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