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正的历史是古代没有所谓的武林只有战场

真正的历史是古代没有所谓的武林只有战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90 更新时间:2023/12/29 21:29:11

历史解读是个技术活,史书的最大功能是政治需求,给历朝历代做参照的工具书。今天的研究者也当它是工具书,但这是个意外。因此娱乐和其他需求都不是史书的本质。而读史出错也恰恰源于此。

比如有人把春秋战国时期的能人列到武林中,然后还做了个比较谁更厉害。

资料:

一、春秋时代的武学高手

1、专诸、要离、庆忌。

2、养由基:养由基的箭,在我们射手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但他又不像后裔那么虚无缥缈,他的事迹,他的功夫,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养由基的单挑,在当时已经是无敌的存在,不知道干掉了多少猛人。

3、卞庄子:卞庄子剑术超群。卞庄刺虎的故事,虽然有取巧之说,但也反应其剑术。最后他在战场上,一人冲进去,连杀七十多人而亡,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武功!

PS:至于越女,《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就之术“。并且提出了相当高明的技击理论,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剑伎之家,斗战必胜者曲城越女之学也,两敌相遭,一巧一拙,其必胜者有术之家也。”

二、战国初年的武学高手

1、墨翟:此人是文武双全的典范。其武功,虽然没有中“墨子剑法”那么神秘,但是也绝对是一流的。他建立了我们最早的武术组织黑社会。或者说,叫我们最早的“江湖武林门派”。

2、聂政豫让:这两个人,阐释了什么叫国士无双。个人判断,聂政武功应该是战国N大刺客之首。聂政是刺客列传里唯一一位菜刀流猛人,别人当刺客要费尽心机接近目标,让目标放下戒备(就这还好几个不成功的,比如荆轲)。唯独聂政的手法简单粗暴却足够有效事后为了不连累家人和委托人,还在伤前自毁容貌。壮哉!

PS:聂政和盖聂,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但他们都是武艺高强的剑客。盖聂下文有列。

三、战国后期的武学高手

1、鲁仲连:文武双全,他的人生故事,就是一部传奇。

2、毛遂:此人不仅口才好,也有相当时尚的剑术。他曾经一剑逼退很多人。

3、朱亥:侠客行原型。武艺超强,勇冠三军。他最后被秦军俘虏,秦王要求他为秦国效力,高官厚禄,应有尽有。朱亥不同意。秦王就把朱亥关进一个装有老虎的大铁笼子里,考验朱亥,威胁朱亥。老虎看见有人被投进笼子,就猛扑过来。朱亥大叫一声“畜生,你敢!”那老虎吓得趴在朱亥的脚下,动也不敢动。秦王无法,只好将朱亥囚禁起来。朱亥见回去无望,就用头撞柱子,柱断而不伤,于是用手扼喉,喉断而伤。

四、战国末期的武学高手

1、盖聂:当时天下第一剑客。荆轲曾去拜见学习,结果这厮瞪眼就吓跑了荆轲。

至于荆轲,目测武功还没学到家。如果他武功学到家,我们历史就变天了。

PS:至于战国四大名将,其武功如何,史书没怎么记载。不过,李牧是有一定武功的。王翦力气相当大。至于白起和廉颇,没有个人的记载。有人说白起武功很厉害,这只是想当然了。他兵法超神,不见得单挑也超神。有人说白起是从小兵起家,一步步当上大将的,肯定武功好。其实,白起是出身于秦国公侯世家,标准的官二代,他第一次在历史上亮相,就已经是将军了。

基础知识:

正如我开篇所说,以上所有人物几乎无一例外都和当时的政治有关,这是第一。第二,每个人虽然也都和武功有关,但并不是因为其武功好而被载入史册,是因为其武术特长和著名的历史事情或人物有关而被记录。这说明写史从来都是有选择性的,另外武术爱好者要清醒,这些记载和武术以及武林真的无关。

因为春秋战国就没有武林!只有战场!

首先,由于周朝的分封制,到春秋时期大小诸侯国已达140多个,直至孔子周游列国时还有70多个,战国时代也还有3、40个诸侯国。所以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一点不为过分。试想天下如此之乱怎有武林的位置?因此,武林是不可能存在的。

那么第二个问题,武林高手有没有呢?

这是个伪命题,是强行用今天的文学概念硬套历史逻辑。孔子六艺中骑、射就是武艺(武术),而在古代所有人遵循的规范中,人是分等级的,不够级别是不可能让你碰这六艺的。

也就是说只有上等人王侯将相(公侯伯子男)才有资格接触,那么掌握武艺的都是上等人,而下等人一辈子甚至几辈子(子孙后代)不是奴隶就是杂役,不可能有机会学习武术。

因此可以证明,那时期掌握武术核心技术的人并不多,而且绝不是今天武侠文化意义的武术,那是军事技术的一部分。

而那些有资格学习武术的人,几乎无一例外是为自己的家族,或为自己家族服务的统治阶级效力。简单讲就是军事队伍。

这时我们会发现武林没有了,也就没有讨论武林高手的必要了。只有掌握更高技术的军事人员。其实这已经是一个系统了,古时晋升阶级的手段之一,也就是在那个有资格接触六艺的阶级里,几乎人人都是武林人,这是必须的,而且不分文武。比如孔子、庄子、墨子要学武,而且必须是高手才能脱颖而出。

那么,为什么在记载中这些人更多的是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成就?

在开篇我曾介绍过,古人修史是为皇权服务的,因此史书的功能是被限制的,和政治无关和管理无关,和皇权斗争以及继承有关的一切,都可以淡化甚至不写。而意外记载的故事我们也会发现它是为了把政治讲得更清楚而服务的,比如荆轲性格的缺陷以及其武技的低下,正是为了证明其刺杀秦王是注定失败的。樊於期舍生取义是为了给后人树立榜样。最后秦王杀荆轲这结果再清楚不过了,意思是秦王也练过,而且水平比荆轲高。

最后,我想说的是史书并不是武侠,我们虽然可以看到一些关于武术的记载,但那是偶然,绝不是全部。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12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看完后又涨知识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这张照片是1967年10月8日在玻利维亚拍摄的,躺在担架上面已经牺牲的人就是领导古巴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格瓦拉。1966年到1967年间,格瓦拉一直在玻利维亚从事革命活动,他被俘虏后,玻利维亚总统下令处死了他。当时执行命令的士兵都不敢下手,后来他们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了由一个人去执行这个命令,站在后

  • 故事上联:“子龙长坂坡救主”,文人下联成千古绝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现在,虽说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对联在我们的生活中却越来越少见,也只有在过年更换自己家对联的时候才会见到。当下,人们对对联的重视程度已经大打折扣。相比于教育程度较低的古代甚至还大有不如。无论来往商贾,还是高门府邸中的朱紫贵人。都时不时能对上几个对联。有贩夫走卒耳熟能详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

  • 明知互市会给女真人给予生存的契机,为何明朝皇帝依然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在女真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明帝国的历代统治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或多或少的给予了其一定的帮助,这些帮助有的是明朝政府以东方大国的身份强行“丢”在女真人头上的,也有的则是以一种有目的的形式给予对方一定的支持,但总而言之,女真人在发展和崛起的过程中明朝统治者都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

  • 为什么朱元璋被称为“明太祖”,朱棣被称为“明成祖”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帝王将世系帝王的神位按照一定的制度移到远祖的庙宇中。这就是皇室迁徙制度。开国元勋根据与现任皇帝的远近,固定一个,移动六个。自土木堡事变后,明朝和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几乎灰飞烟灭,外朝只能靠文臣为支撑。这些文官集团的官员,大多是通过科举考试后成为官员的。他们往往遵循儒家经典礼仪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进

  • 银牌天使、不良人、太子冼马,15种古代奇葩的官名,很多人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书籍和影视剧中会出现各种官职名称,常见的有丞相、将军、县令、尚书省、三公九卿等等,但也有一些很少有人知道的官名,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看看你知道哪些?一、银牌天使银牌天使这个官职最早由唐代设立的,也称银牌郎君,皇帝派遣使节去他国拜访或者到地方巡查时都会派一块银牌,使者所到之处就相当于皇帝亲临。银

  • 古代的这些官职,听着像是不入流的小官,实际上权力大得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看古代电视剧的时候都听到过很多文官的职位大家对这些职位也都不了解除了经常听到的宰相,侍郎和尚书这几个职位之外其他的就不是很了解不是很知道是什么,而你以为其他不常用的官位,以及他们的位置很低,权力很小,其实你错了,实际上它们的作用是非常大。在古代的时候,朝廷上的官职和今天的差异有很大的

  • 揭秘秦始皇去世前的三件灵异事件,至今无人能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这两种制度沿袭了几千年之久,是封建王朝建立的基础,而发明这两种制度的人正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帝秦始皇,也正是自秦朝之后,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正式步入了正轨。秦始皇也因此被后世的帝王所推崇,只可惜这样一位传奇的帝王并没有在位多

  • 古代的窗户纸真的一捅就破?又如何防止被偷看?古人:你想屁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朋友们,现在让你回想一下,你来到这个人世间,又有多少个年头了呢?一晃眼,十几年或数十年就过去了,再一晃眼,可能人这一辈子也就走过了吧。而人不过是匆匆忙忙来到世间,度过数十个年头罢了,人类存在着人世间,才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呢!且不说人类,也不只说着我们目前的生活,就说过去的古代吧,古人的生活与我们相差还

  • 古代男子不是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女孩,而是迫不得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男子为何都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女孩?其实这并不是古代的男子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女孩,实则另有难言之言。大家都知道,十三四岁的女孩根本就没有时尚完全,都还只是一个孩子,但为何他们的父母却要如此着急的要将她嫁出去呢?这就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在古代衡量一个地方的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口,统治者为了人口的增长,

  • 古代人成婚入洞房的时候,为何总有通房丫鬟在旁边伺候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不同时期的文化。在古代的时候,由于思想的局限性,人们产生了阶级的划分,而且还出现了男女的不平等。在最初的时候,因为女子是孕育新生命的人,所以便出现母系社会,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在劳作方面优胜于女性,所以渐渐的形成了父系社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