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知》第十八期 ‖ 咸阳人杨良瑶:先于郑和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

《四知》第十八期 ‖ 咸阳人杨良瑶:先于郑和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582 更新时间:2023/12/21 8:36:29

传统学术界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因而郑和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但是,根据泾阳县近年新出土《唐故杨府君(良瑶)神道之碑》(现藏泾阳县文庙)的记载,我国最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应是唐代中后叶的杨良瑶。

杨良瑶,字良瑶,原籍弘农郡人,后落籍唐京兆府云阳县龙云乡,即今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

据碑文记载,其先祖为周宣王之子尚父,因受封诸阳,寔称杨侯。杨良瑶“少以节义为志行,长以忠勇为己任”,是个很有抱负、作为的人。唐肃宗至德年中(756年至758年),杨良瑶21岁至23岁时,入为内养,也就是成为服侍皇帝的近身宦官。

杨良瑶多次受命出使各地,久历疆场,功劳突出。他一生多次南北跋涉,东西奉使,但最为重要的一次重大出使活动,还是他作为唐王朝的外交使节航海下西洋,抵达远在中东地区的黑衣大食。碑文中记载:

贞元初,既清寇难,天下乂安,四海无波,九译入觐。昔使绝域,西汉难其选;今通区外,皇上思其人。比才类能,非公莫可。以贞元元年(785年)四月,赐绯鱼袋,充聘国使于黑衣大食,备判官、内傔,受国信、诏书。奉命遂行,不畏于远。届乎南海,舍陆登舟。邈尔无惮险之容,凛然有必济之色。义激左右,忠感鬼神。公于是剪发祭波(至今广东沿海一带渔民出洋捕鱼时,仍有剪下头发,祭奠海神的习俗。宋代以后,逐步演变为妈祖朝拜),指日誓众,遂得阳侯敛浪,屏翳调风,挂帆凌汗漫之空,举棹乘颢淼之气,黑夜则神灯表路(可能指阿拉伯人在印度洋海岸上所建的航海灯塔),白昼乃仙兽前駈(当指海豚之类海洋生物,常在船前飞泳跳跃)。星霜再周,经过万国,播皇风于异俗,被声教于无垠。往返如期,成命不坠,斯又我公扙忠信之明效也。

据碑文载,“(贞元)四年(788年)六月,转中大夫。七月,封弘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短期内连续封转,当是对其出使成功的褒奖。

大食国与唐王朝长期保持着通使外交关系,所以海洋上的丝路贸易空前频繁。可以说,从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八月大食国遣使节朝贡开始,至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九月最后一次外交使节离唐回国,前后148年间进入唐都长安的大食使节便有39次之多。但现存的唐代正史文献中,尚未发现唐王朝正式派遣使节航海下西洋的确切记录,故而该碑有关派遣杨良瑶一行航海出使黑衣大食的记载显得弥足珍贵。其时,年满50岁的杨良瑶亲率使团,以聘国使身份携带判官和国信、诏书,经过海路出使印度洋沿岸的南亚、中东国家,其政治目的显然是为了开辟与阿拉伯、印度列国之间建立的“国际统一战线”,以便共同对抗新崛起的吐蕃王朝。其出使结果,正如《新唐书·大食传》所记载的:“贞元中,(黑衣大食)与吐蕃为劲敌,蕃兵大半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其力不足也。”可见这次下西洋的外交活动还是颇见成效的。

据与杨良瑶同时期的着名地理学家贾耽(公元730年至公元805年)的有关记载,经由海路前往黑衣大食国首都缚达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路线,应当先从广州南海登船,沿南中国海向南行,先至门毒国(今东西竺昆仑洋),再至古笪国(一说真腊),经海峡(今新加坡海峡),北岸为逻越(即暹罗,今柬埔寨国),南岸为佛逝(今苏门答腊岛南部),路过天竺(今印度国一带)等多个国家,抵达大食国弗剌利河(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改乘小船北行至末罗国(今伊拉克巴斯拉镇),再向西北陆行千里,便可到达茂门王所都缚达城(详见《新唐书·地理志》)。与此相近,公元9世纪中后叶阿拉伯地理学家依宾库达特拔(约公元820年或公元830年至公元912年)所着的《省道记》,亦详记了从大食国到广州(康府)的航程及贸易景况(参考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

应当指出的是,贾耽曾任鸿胪寺卿,负责接待蕃人宾客事务,稍后又担任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职。据悉他十分喜欢国家地理知识,晚年常向四夷来使及出访四夷的使节询问道里民俗,并写入自家着作。其所记广州至大食一段海上路程十分详细,所取原始资料当来自杨良瑶一行的亲身经历。据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考证,贾耽所记通往大食海道的不少国名、水名,多与阿拉伯人的记载颇相一致,“足见其所见者,闻自阿拉伯人也。”依笔者拙见,阿拉伯人固然熟悉由大食至中国的海上航路,但贾耽在这里所记录的从南海通过印度洋抵达黑衣大食首都缚达的海上航行路线,更当来自杨良瑶作为聘国使西行黑衣大食的海上日志。照常例,杨良瑶归国后,应当向朝廷做出详尽的出使报告,贾耽因职务之便,获悉这一信息并写入着作,亦属情理中事。故而贾耽之于杨良瑶,恰如逻斯梯谢奴之于旅行家马可波罗一样。

杨良瑶回国后,因功勋卓着,恩宠更渥,颇受德宗皇帝的器重。“(杨良瑶)夙夜在公,日月匪懈。不改经制,惜费省劳。”举凡唐德宗圣情眷顾的贵主亲王,其丧葬事宜一律交委他筹划办理,因其功劳巨大,受赐“金帛纷纶,不可备纪矣。”

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淮西吴少诚拥兵叛乱,杨良瑶于是奉命主持军事。他安抚民心,派人侦察敌情,“复请完城聚谷,缮甲理兵,用简易而渐谋,不日月而功就,化怯懦为勇健,变藩篱为金汤。”用了较短的时间,当即平息了藩镇叛乱。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取得了平藩战役的最后胜利。他因素积威望,久着功勋,已经成为唐顺宗非常倚重的掖庭重臣。

唐代中后期,特别是德宗、宪宗时期,佛教信仰日益兴盛。杨良瑶年迈退养后,仍崇信佛教。据碑文记载,“及乎晚途,归信释氏,修建塔庙,缮写藏经,布金买田,舍衣救病,可谓竭臣子人间之礼,尽生死区外之因,孜孜善心,没齿无倦矣。”这个时期,距唐武宗“会昌灭佛”已为时不久,更足以说明当时社会上佛教信仰的极端兴盛。

岁月沧桑,但历史不容忘却。杨良瑶身为唐朝宦官,率领使团航海出使黑衣大食,对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时距今已有1220多年了。这一时间,较之永乐三年(公元1504年)明成祖派遣太监郑和七次率船队远航印度洋西岸,整整早了620年。现在,我们既要为郑和下西洋给予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贡献而骄傲,更要为杨良瑶早在公元8世纪后期就远航中东的历史壮举而自豪!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马未都:司马光没有砸缸,宋朝烧不出大缸,结果被一成语狠狠打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如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而这个故事背后所体现出的聪明才智,更是让无数人佩服不已。然而,近日,学者马未都却提出质疑,认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不真实,因为宋朝根本烧制不出大缸。这一观点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有人表示认同,也有人提出质疑。那么,马未都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呢?让我们一起探讨。首先,我们来

  • 宋仁宗要废后,大臣不同意,皇帝伸出脖子“看看她给我挠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自古帝王家婚事,都是身不由己。汉初,吕后为了巩固皇权,把自己的亲外孙女张嫣,嫁给了自己的儿子汉惠帝。汉惠帝终其一生也没有碰自己的亲外甥女,也没有因为不喜欢而废后。张皇后死后还是处女,被民间奉为“花神”。汉武帝金屋藏娇,娶了陈阿娇,把自己推上了王位。陈阿娇仗着窦太后撑腰,蛮横跋扈,太后死后,武帝找个理

  • 秦始皇的功臣,和诸葛亮齐名,为“武庙十哲”,赵匡胤却把他踢走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军事家,他们对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后人就把他们供奉起来,当作守护神。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玄宗为了表彰历代名将,他就给历代名将修建了一所庙宇——太公尚父庙,用来祭祀和供奉。庙宇中姜子牙是主祭,张良是配享,另外还有十个名将在两侧。

  • 朱元璋和徐达下棋输了,大怒不止,徐达说7个字,才免遭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伴君如伴虎!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即便是跟皇帝再亲近友好的大臣,他们也要和皇帝保持安全距离,毕竟皇帝是君,他们是臣,君臣之间还是有一道鸿沟的。君臣之间处事的时候,大臣还是要让着皇帝,这样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宋太宗喜欢下围棋,他经常找大宋第一围棋高手贾玄下棋。宋太宗尽管棋艺精湛,但是远远

  • 文天祥宁死不降,他弟弟为啥投降元朝?他写了1封信,让弟弟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是宋朝名将,民族英雄,他和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入侵南宋疆域,宋军节节败退,亡国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文天祥身为宋朝大臣,报效祖国,一直坚持抗元,从未妥协。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

  • 大明要亡,太监向崇祯献1条保命妙计,崇祯听完大笑,将他砍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兵临城下,马上就要攻进京城了,他的目的很简单,把崇祯赶出紫禁城,自己坐在紫禁城里面,他要咬一咬龙椅,究竟是不是真金做的。李自成从长安一路杀向京城的时候,崇祯在紫禁城中急得团团转,他询问群臣该怎么办,有没有人给他支一个招,让他渡过难关。

  • 宋仁宗母亲死前,撕扯衣服,大臣:把她衣服脱了!宋仁宗点头叫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吕雉是刘邦的妻子,刘邦死后,她便把控汉朝朝政,天下大权都在她的手中;武则天是李治的妻子,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先后废立两个皇帝,最终自己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吕雉和武则天有着共同的特点,其一手段强硬,让群臣服服帖帖;其二才能突出,让国家继续向前发展;其三心狠手辣

  • 魏国最后的柱石曹子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曹真字子丹,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为何说曹真是最后的柱石呢?一起来看看吧。《三国志》原文: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

  • 马陵之战的典故,马陵之战的成语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马陵之战,是指齐军在马陵大败魏军的战役,这次大战也成就了齐军的军师孙膑,齐国在这次大战后声名鹊起,从一个弱小的国家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大国。魏国在桂陵之战被齐军击败,又被秦国夺去了几个旧都,但是他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周显王二十五年,魏国又召集了鲁、宋、卫等国会盟,自称为王。但是齐国、韩国、楚国对此表

  • 被怀疑是穿越者的王莽,管仲他们还不算,她才是最有可能的穿越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当你在搜索栏输入“穿越者”的时候,一定会跳出这几个人,王莽、管仲、“扯淡碑主”,因为这几个人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过于超前,被怀疑为现代社会的穿越者。如王莽,他不仅把盐、铁、酒、钱币、、矿山、山川河流什么的都收归国有了,禁止私人买卖,还开始征收商税,而且土地也国有化了,在之前这些都是共有的,也没哪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