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有那么多圣旨,为啥传到现在的却很少?

古代有那么多圣旨,为啥传到现在的却很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73 更新时间:2023/12/14 15:28:57

圣旨即“圣人的旨意”,在秦始皇之前也并非是皇帝的专属,所有诸侯国的国君传达的策书、制书、诏书、戒书,都可以被认为是圣旨,不过秦始皇之后就只有秦始皇用书文下达的旨意被称为圣旨,后来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又建立起来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圣旨就被直接定性为皇帝的专属。

不过大家也知道我们上下5000年的历史,国君、皇帝的数量不说星辰,也要说“过江之鲫”,而且圣旨一有罚、一有赏,皇帝就会下,每朝每代的圣旨都很多,得宠的官员家中一年几十幅皇帝的圣旨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一点从电视剧中总是出现宣圣旨的情况也可看出,不过保存到如今的圣旨就很少了。

我们圣旨博物馆有:明清圣旨博物馆、徐州圣旨博物馆、华夏圣旨博物馆、三亚圣旨博物馆,这些圣旨博物馆中的圣旨加起来竟没能到1000道,或者说离1000道还远得很,最多的是三亚圣旨博物馆,近300道,不过里面有很多是国外圣旨,其次是明清圣旨博物馆,有123道,不过都是明清时期的,那么圣旨到底为什么这么少?

腐新

先要知道圣旨的材质,圣旨一般都是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蚕丝是比较脆弱的一种天然丝,就说一条蚕丝被的使用寿命也就是10到15年,一块圣旨怎么可能能完美放上几千年?所以我们现在多见的都是明清时期的圣旨,而且里面大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相比较于皇帝手书,且跟一些重大历史事情有关的圣旨,它的价值不算高。

而且明清时期的很多圣旨还是蜡笺纸,就算历尽艰辛终于留存下来了,这些圣旨也多是千疮百孔,所以故宫博物院有位专门的圣旨修复师,1986年刚刚20岁的张旭光接管了、外祖父传到父亲的裱画室,虽然说是裱画,但其实经常给什么修复什么,2005年他接受了《明代正统皇帝圣旨》,是第一个修复残缺蜡笺纸文物的人。

所以很多圣旨就算是安然躺在地下,或者乖巧呆在哪位传人的手中,甚至还特意做了防腐工作,经过几千年的历程,如果不是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还是难逃灰飞烟灭的下场,最终可能就只剩下两边的或是玉、或是金、或是黑牛角制成的轴,见证着主人曾经拥有过的荣耀,至于内容是不可知了。

销毁

《史记·六国年表》载: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意思就是秦始皇统一我们之后,将天下的所有跟他相关的实录,尤其是说他的都烧了,而从秦始皇之后,后朝都开始有意无意对前朝的东西进行烧毁。

比如说项羽就一把火烧掉了秦王宫,这是《史记》记载的史料,也是专家考古之后认定的事实,那一把火不说圣旨,整个秦朝的资料都一干二净,直到现在都没人知道秦始皇有没有皇后,有几个妃嫔,又有几个儿子和女儿,都分别叫什么名字,造成了巨大了文化和历史上的损失,所以项羽虽然有霸王之称,也有贼子之称。

像项羽这种行为固然算是后朝对前朝的史料的烧毁,另一方面也是战乱造成的销毁,每次朝代更替,没有几座都城是能幸免于难的,而都城之中住的又多是朝中的显贵,能得到圣旨最多的那一类人,他们的性命都不能保了,谁还在乎什么圣旨?比如说除了项羽之外,还有蒙古成吉思汗焚金朝中都。

遗落

这里说的遗落是两种意义上的遗落,一种确实是原主人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无法守护,它的下落自然只能被别人定夺,导致它们流落人间,或是在他人之手,也有可能在后代之手;另一种是发生在清朝时期的,各资本主义帝国对清朝文物的劫掠,导致它们流向海外,竟然成为了他国开博物馆的资本。

前者我们可能还能看到,虽然在民间,但好歹是在自己人手中,像陕西农民张振华家中原本是有15道圣旨,传到他手中9道圣旨,后来跟博物馆合作丢了2道,不过也还有7道,还有很多博物馆中的圣旨,也是从民间征集而来的,像这种情况的话,不去发现自然没有,你去找了,它自然就在。

后一种就没办法了,我们文物一直陷于一种尴尬境地,就是国外收藏有时候比国内还多,当初国外借着研究的名义从清朝偷走了大量文物,以至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进行研究的时候,竟然还要参考国外的文献,相对来说比较早期的一幅明朝弘治帝圣旨,在上面你能看到经典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么一行字,不过它在国外博物馆。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看古代帝王如何渲染出生异像,将“君权神授”的思想根植于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大凡一个伟大人物出生,总是伴随着种平日里不常见的景象发生,这一点,在古代,尤其是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身上尤为明显,各种史料中也都有相关的记载,在民间野史的传说中更加的夸张和神秘.那么,这所谓的异象,是真实发生过吗?这些现象的背后,又隐喻着什么目的呢?第一,通过传奇出身打造非凡身份属性古代帝位的传承中

  • 我们古代有位皇帝,在位15年,换了14个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我们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而在这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涌现出了许多皇帝,其中不少颇具个性。有的皇帝,喜欢打猎;有的皇帝,喜欢歌舞;有的皇帝,喜欢诗词;还有的皇帝,喜欢做木匠活。总之,千奇百怪,很有个性!其中,就有这么一位皇帝,在位15年,换了14个年号,几乎是每年换一个年号!而且,她还创造了许多

  • 她是《战狼2》的女主,同时也是一个性感而又美得精致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战狼2》票房的大满冠,影片中一直不温不火的女主卢靖姍进入了大家的眼帘,其实卢靖姍已经出道了将近15年了,而作为中美混血儿,卢靖姍有着令人着迷一般的颜值,和模特般的身材,也许是时运味道,所以一直不火!卢靖姍在《战狼2》中的出色表现受到了网友们的点赞,不过更多的是被这位混血儿的高颜值所吸引!而在《

  • 此人曾和清末皇后生活,带贵重宝物上鉴宝,幸好溥仪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来这都是老百姓们茶余饭后总会拿出来津津乐道的谈资。说起溥仪的感情生活,不得不提婉容,这个人到现在都具有争议性,因为她的身份和美貌,所以她的余生状况总是让人议论纷纷,有些人觉得她活出自我,但有些人觉得她依然是政治的牺牲品。而今天持宝的婆婆就和清末皇后婉容有关。这位婆婆自称是婉容皇后曾经的侍奉丫鬟,

  • 雍正唯一的皇后,10岁嫁雍正,“甄嬛”没斗赢她,死后与雍正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甄嬛传》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虽然线上线下它都免不了各种各样的争议,但是从情节波折和剧情精彩来看,它无疑是非常完美的,其中每个人物都形象丰富,个性鲜明。《甄嬛传》的主线是后宫诸妃关于权柄和生存的争斗,尤其争夺的就是宠爱和位分,位分最低的有常在,答应等,最高的就是皇后了。而在电视剧中,雍正皇帝曾经先后

  • 辽惠王朱恩鑙:本府宗室为何要谋害辽王,离去后为何全城拍手叫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弘治五年(1492年)二月,位于湖广荆州府的辽王府突传噩耗,弘治四年十月才获得赐名的辽王嫡长孙朱致樠(音man)不幸夭折。荆州城百姓得知此事后,虽然对这位王孙的早夭表示惋惜,却认为他的夭折乃是其祖辽王朱恩鑙不积阴德所致。辽王朱恩鑙究竟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以至于本地百姓要将辽王嫡长孙的夭折与他联系起

  • 作为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为何自尽?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帐下谋士众多,最知名的有荀彧、郭嘉、贾诩、程昱等人,但如果说谁在曹操阵营中,发挥着像诸葛亮在刘备阵营的作用,那一定非荀彧莫属。荀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曹操的重用,不仅在关键时候给曹操献计献策,而且当曹操在外打仗期间,荀彧还常常坐镇后方,为曹操提供充足的粮草,为曹操处理内政,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 秦淮河是江还是河?很多南京人也搞不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秦淮河,南京人眼里比长江还新的的母亲河。虽然叫河,但秦淮河或许也是条江。上小学的儿子写作业时,忽然问了我一个问题:秦淮河是江还是河?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想说当然是河。可是理智又提醒我,他不可能突然问我这么浅显的问题,后面必有坑。果然,儿子搬出了杜牧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四百年前国外人就曾狂言要“直入大明”,对我们的侵略蓄谋已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十四年抗战,我们赢了,我们以三千五百余万军民伤亡的代价,赢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但时至今日,仍然有国外人认为,他们发动的那场残暴可耻的战争是值得骄傲的壮举。爱好和平的我们人是很难理解侵略者的逻辑的。四百多年前,国外大名丰臣秀吉就曾狂言:“不屑地方之隔,山海之远,直入大明国,使四百州化我俗,施王政

  • 明朝时期,中国与暹罗之间友好交往的历史影响和社会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与暹罗之间友好交往除了对双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有影响之外,对双方友好交往的历史也有影响。双方友好交往的历史影响涉及明朝与暹罗之间关系在历史上的影响是维持了双方国家之间传统关系,由于中泰关系始于汉朝时期到了明朝还是仍然存在,虽然明以前和明代的中泰关系有不相同的进行交往,不过这样还算是两国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