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贤后马皇后

一代贤后马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564 更新时间:2023/12/6 12:46:42

1382年,马皇后病入膏肓,却不肯服药,导致病情急转直下。临终前,她对朱元璋说:“快把我的贴身小太监找来,我有要紧事。”众人都大惑不解,朱元璋眼里含着泪水,连忙下令:“快去找!”

1328年,朱元璋出身赤贫家庭,他当过和尚要过饭,最后投奔红巾军郭子兴

郭子兴非常赏识朱元璋的才华,对他委以重任,并把自己的义女马秀英许配给他为妻。

这马秀英不但长得天生丽质,更是饱读诗书,知书达礼,端庄大气,冰雪聪明,足智多谋。

漂泊多年,尝遍人间冷暖的朱元璋,一下子被马秀英的温柔贤惠所俘获,从此这个女人牢牢占据了他的心。

朱元璋一个穷小子,犹如坐火箭一样的升迁速度,引起了不少人的羡慕嫉妒恨,其中就包括郭子兴的2个儿子。

他俩污蔑朱元璋意图谋反,想借机除掉朱元璋。生性多疑的郭子兴,二话不说把朱元璋关了禁闭。

马秀英焦急万分,于是在厨房偷了刚烙好的烧饼,揣在怀中偷偷给丈夫送去。没想到正好被干娘张夫人撞见,无奈之下,将实情和盘托出。

此时滚烫的烧饼,把马秀英胸前的肉烫得焦熟。张夫人心生怜悯,一边命人敷药,一边去劝郭子兴,释放朱元璋。

马秀英不但生活上对朱元璋知冷知热,还为他解除后顾之忧。

她带头亲手为将士们做军衣军鞋,做好后勤保障。陈友谅兵临城下,将士们人心惶惶,都想弃城逃走,马秀英带头拿出金银锦帛安抚将士,巩固了军心,最终帮助朱元璋取得胜利。

守得云开见月明,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封马秀英为皇后。

但她从来没有忘记初心,都是吃粗茶淡饭,穿粗布旧衣,还在后宫里架起织布机,亲自织布匹,送给孤寡老人,剩余的布料,她让人制成衣服,赐给子公主,让他们体会民间疾苦。

作为后宫之主,马皇后把母仪天下做到了极致。她的善良和宽容是皇宫的一股清流。

后宫的妃嫔们怀孕,马皇后非但不嫉妒,而且还亲自给妃嫔们做好吃的,她们生下孩子后,马皇后也是精心照料,细心呵护。

朱元璋没有读过多少书,又脾气暴躁,马皇后总是能站在妻子的角度地劝解他,适时地提醒他,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参军郭景祥镇守和州,有人参奏他的儿子想杀他,朱元璋听后震怒,立即下令要杀了郭景祥之子。

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子,如果杀了他儿子,会使他绝后,这里面也许另有隐情,不可偏听偏信”。

结果经过调查,发现郭景祥之子果然是冤枉的,是有人居心叵测恶意举报。

有一年元宵节,朱元璋微服私访,突然发现其中一个灯谜的谜底是“好双大脚”。

朱元璋大怒,认为这是在讽刺马皇后,命令一定要找到出灯谜的人,否则就要诛杀全城百姓。

马皇后听说后赶紧劝阻道:“臣妾本来就是大脚,陛下都不不嫌弃,难道还怕别人说吗?”

原来,当年在陈友谅攻城之时,朱元璋受伤,是马皇后靠着一双大脚板,背着朱元璋健步如飞,才逃出生天。

想起当年之事,朱元璋的心一下子融化了,他随即下令不再追究,使全城百姓免遭于难。

马皇后殚精竭虑,终日操劳,为朱元璋分忧,终于积劳成疾,不幸病倒。朱元璋心急如焚,命御医医治。

一天,一个小太监一不小心把药洒在地上,本来心情烦躁的朱元璋,看见后大发雷霆,立刻命人把小太监绑了,要斩首示众。

此时马皇后心里明镜似的,她开始拒绝服药,朱元璋急得快哭了,群臣也纷纷祈祷,耐心地劝她吃药。马皇后气若游丝,吃力地说:

“死生有命,人生是有定数的,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医生治得了病,却治不了命!是我的身子不争气,将死之人又怎么能治好呢?”

她明白,自己已然油尽灯枯,如果自己治不好,朱元璋一定会降罪于御医,一定会伤及更多无辜生命。

就在此时,马皇后拼尽全身力气说:快把我的贴身小太监找来,我有要紧事。”众人都大惑不解,朱元璋眼里含着泪水,连忙下令:“快去找!”

他紧紧握着她的手,那一刻,他明白了她的心意,她是要让朱元璋赦免了那个小太监,这个善良的女子,临终之际,竟然还关心着一个小人物的生死!

听见朱元璋下令,马皇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她仿佛还有话说,朱元璋连忙把耳朵凑近去听:

“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说完,一代贤后马皇后阖然长逝!终年51岁。

@小蓝大视野

朱元璋泪如雨下,放声大哭!相伴30年来,她是贤良淑德的妻子,是出谋划策的良相,她是他一路走来最亲密的战友。

风雨同舟30年,他对她的依赖,深入到骨髓里。

他的后宫枝繁叶茂,有20几位嫔妃,生了26位儿子和14位女儿,可是放眼望去,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像马皇后那样对他。

从此,他再也没有立后。也许,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在他心里,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马皇后和朱标icon才是他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吧!

后来,没有了马皇后的朱元璋,阴晴不定,大开杀戒滥杀无辜,就像刹车失灵,也像脱缰的野马,马皇后就像是他的紧箍咒,她走了,再无人牵制他。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他是清官,又是孝子,但是他不是好丈夫,他的妻妾都很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海瑞罢官的故事家喻户晓,在中国古代,海瑞的知名度很大,他是明朝的忠直贤臣。海瑞出生于1514年,病故在公元1587年,他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海瑞很长寿,活到七十三岁,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皇帝,可谓是四朝元老。清官海瑞被称为海青天,他不但为官清廉,而且一辈子当官都在打击

  • “耀州窑的博大精深让我今生念念不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考古是一门从已知到未知,再从未知到探究原因并还原事实的科学,关于耀州窑的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揭示清楚……”86岁的耀州窑博物馆名誉馆长禚振西说。“国宝级”古陶瓷专家、获得东方古陶瓷学会“希尔金奖”中华第一人、“铜川建市6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三秦楷模”……从1973年带队对耀州窑

  • 中国古人寿命:考古发现改写认知,中医果然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中国古人寿命,学者林万孝研究指出,商朝人均寿命不超过18岁,此后周秦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35岁,因此平均年龄上看,“没有现代医学的古人活的非常随机”。由于古代婴儿夭折率较高,兼之战乱等因素,导致非正常死亡较多,必然会拉低人均寿命,因此平均年龄并不能反映古人

  • 四千多年前的上海先民如何生活?奉贤这场展览揭晓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昨天下午,“奉海荣光——柘林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奉贤博物馆开展。展览精心选取72件在奉贤区柘林遗址最新发掘出土的良渚时期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文物,从中可以一窥四千多年前上海先民的生活场景、地域风俗、社会形态等种种信息。这座迄今为止上海地区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滨海聚落,正逐步掀开神秘面纱。说:“奉海荣

  • 抗联奇人刘玉泉:师长亲手为他动手术,苏军战斗英雄被他当街枪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对日本东北的战争中,奇怪的人很多。他们在冰天雪地中与日伪军周旋,留下了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今天要说的陌生人就是刘宇泉。民国时期山东农民1920年,刘玉泉出生于山东临沂。1928年,家乡发生大饥荒,许多人饿死。刘玉全跟着家人一路乞讨,到了东北。找到住处后,他还是很穷,只能给地主家打工。1931年日军来

  • 她14岁嫁顺治,是清朝首例的废后,在草原产下一子后“神秘”失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提起顺治皇帝,很多人都想起历史上著名的董鄂妃,她和顺治皇帝的爱情故事被后世所传唱,也谱写成很多故事。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并不是董鄂妃,我们就了解一下顺治的第一位皇后,这个皇后的特别之处就是她是历史上首例的废后。那么她到底是为何被废,她的一生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跟着笔者一起走进清朝首例废后孟古青的故

  • 抬棺上书骂皇帝家家皆净的海瑞,居然有足够的财力养好几个小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号刚峰,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从政期间,推行清丈、平赋税,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有“海青天”之誉。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明世宗晚年,不理朝政,由大奸臣严嵩当国,没人

  • 她说她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女儿,拿出证据后,专家们惊呆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清末时期,溥仪退位,结束了封建王朝的历史,溥仪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一生富有戏剧性,很多他的事情也被改编成了很故事,影视剧来供我们认识,历史上的溥仪有过5位妻子,不过傅仪却一生无儿无女,这其中缘由大家看过影视剧大概也都知道个七八分吧,我就不多解释了。而历史上溥仪也曾有过一个不属于亲

  • 宋江和方腊的差距有多大?学者:宋江只是胡闹,都算不上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在水浒中,宋江可以说是万千人心目中的英雄。作为梁山起义军的首领,他重创了当时的封建王朝。但在专家学者看来,与方腊的起义相比,宋江领导的起义简直就是扯淡。为什么?两次起义的比较在水浒传中,让宋江损失惨重的“方腊事件”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方腊明之乱”,所以在宋江粉丝眼中,方腊是名副其实的“反派”。但实际上

  • 人物传记-清史稿·童华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