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留在京城为官后,是如何告诉家人的?家书中透露一个细节

曾国藩留在京城为官后,是如何告诉家人的?家书中透露一个细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23 更新时间:2023/12/17 4:13:42

曾国藩的为官过程,解读《曾国藩家书》系列之1:

能留在京城为官,对农家子弟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30岁的曾国藩得以留在京城为官,成为翰林院一名从七品检讨。这对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曾国藩一家人来说,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

那么,曾国藩是如告诉家人的呢?在曾国藩的家书中,透露出一个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曾国藩的内心很淡定,并没有感觉到丝毫荣耀。内心有敬畏之心,才能做一个好官。

此时的曾国藩,对如何为官,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正是如此,我们才能从他的家书中,找出他成功的路径。

曾国藩的家书,大多比较零散、琐碎,口水话很多,但如何我们能从他为官的过程来解读,还是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官场细节。

从曾国藩留在京城为官时,给父母亲写的第一封家书来看,他透露的细节,就是在翰林院工作,确实很有前途。

在这封家书中,对于工作情况,曾国藩介绍的并不多,仅仅用了一句话来概括:

间日一课,每课一赋一诗誊真。

也就是说,曾国藩的功课并不繁重,是隔一天一次课,而每次课都要作出一赋一诗。

曾国藩在翰林院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官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诗词歌赋。翰林院是朝廷储备干部的地方,在这里学习,是为了将来替朝廷服务。

我们从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到的一个授课老师来看,就知道朝廷对翰林们的学习有多重视了。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到“中堂”为他们授课。

这个“汤中堂”到底是什么人物呢?

在清朝时期,能称为中堂的,都是官至一品的大员。而“汤中堂”正是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汤金钊,此人曾充任上书房总师傅,为皇子们讲解“四书五经”以及化历史。如此重要的人物来为曾国藩等翰林们授课,可见朝廷对他们的重视,也可以看出来,在翰林院工作,是非有前途的地方。

除了“汤中堂”外,曾国藩还提到了另外几位老师。曾国藩在京城接触的这些老师,对他的父母亲来说,根本不知道是谁。可他为何要提呢?这主要是曾国藩积累人脉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

曾国藩刚刚进京的时候,虽然认识的人比较多,但都不出众,主要人群为他的同学、同乡、以及在翰林工作的一些同事。这些人的地位和曾国藩一样,都是为了谋一个好前程,因此,都在各显神通,甚至把曾国藩当成竞争对手。

另外,曾国藩的家庭并不是太富有,他在京城不能大手大脚地花银子,甚至常常要从钱庄借高利贷度日。经济拮据,让曾国藩无法接触更高层次的人脉。

不过,曾国藩是一个非常用心的人,由于翰林院里的老师都是一些实权人物,这些人就成了曾国藩新的人脉。

从记载来看,曾国藩和“汤中堂”的交往并不多,但另外一个人物,却影响了他的一生,此人就是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

穆彰阿是曾国藩会试时的主考官,仅仅凭借这层关系,让曾国藩得以成为穆彰阿的座下弟子,并得到其赏识,获得升迁。

当然,这一切,都是曾国藩得以留在翰林院工作后,产生的一系列便利条件。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平台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多重要了。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最无耻将领,背信弃义滥杀无辜,竟然被后人供奉在了寺庙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无论在什么时代,总会涌现出一些无耻之人,他们背信弃义,屡次突破道德底线,所作所为多次大破世人认知。尤其在战乱年代,比如说汉末三国之际,便有这么一位无耻将领。他不仅背信弃义,多次出卖自己的朋友,而且还纵容部下抢掠。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现在有不少寺庙,竟然将他供奉起来,当真令人无言之极。此人,便是横行在

  • 姜维在蜀汉的军事权力到底有多大?(胡济为啥失约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端谷之战,我和肥猫的理解不同,所以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第一,我认为姜维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去北。以姜维对自己与邓艾多年交战的了解,他应该不可能认为自己离开岐山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击溃邓艾的势力,直接挺进上桂。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他就不需要胡姬的支持了。第二,姜维攻打乌城山应该是有计划的,所以在岐山

  • 人死后把脸盖住,并不是所谓的迷信,原因说了你也不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人出生的时候就注定的死亡,任你权势滔天,手中财富富可敌国,也抵不过自然定下的规律。如同2000年前的秦始皇,天下尽收囊中,明知道逃不掉死亡的命运,还是让人去寻找那虚无缥缈的仙人,想求一颗仙丹得长生不死,最后还是长埋皇陵中。生与死的话题太过于沉重,今天我们不是要讨论这个千百年来让人感叹的问题,而是要说

  • 中国最神秘的一个王朝,延续上千年时间,欧美各国却不承认其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流传,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夏商周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但如果我们深入探究一下,就能够发现夏朝的存在时间是从公元前2070到公元前1600,距离今天也不过是四千多年。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中国历史是从夏朝开始来算的话,那么确实是很难达

  • 太平天国悍将“老虎”,镇守湖口要塞连破湘军水师,横扫江南大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1855年,太平军西征不利,石达开临危受命,打九江地区湖口的湘军海军师将曾国藩殴打投水自尽。随后,太平军又开始在九江地区部署。九江守城的是良将林启荣,湖口守城的是太平天国“五虎将”之一——黄文金!湖口与九江市仅隔鄱阳湖,守卫水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湘军自然不会看不懂这一点。当时,湘军凭借人数优势进入

  • 为何万历帝朱翊钧28年不上朝?郭沫若挖开墓室后:换你也不会上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明朝有很多的奇葩皇帝,比如说上位10个月后活活把自己胖死的洪熙帝朱高炽;一生妃嫔18个却专宠比他大19岁王贵妃的成化帝朱见深;战战兢兢熬了20年终于当上皇帝却在第29天服用泻药拉死的泰昌帝朱常洛;但最让人无语的是连续28年不上朝,还成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他为什么不愿意上朝?一、

  • 1945年,一个日本五口之家逃进中国原始森林,几十年后成了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从1905年日本政府强行侵华开始,也有组织、有计划地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所谓“先驱群”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其实质也是“殖民地扩张群”。.当苏联出兵进入中国东北时,60万多关东军很快被缴械。我派去中国的那些先驱团成员都被“遗忘了”。约有160万日本人也被投入东北,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段辛酸的过去。日本人

  • 《孝庄秘史》:这部剧充满了“求而不得”,但是他们却不信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一直以来《孝庄秘史》这部影视剧在淮生看来真的是一部教科书式的清宫剧,剧中没有太多的狗血剧情,并且剧中的人物个个都是那么饱满,那么的有血有肉。其实在淮生看来,这部剧中的人物个个都是悲剧,都是求而不得但是却不信命。一,我愿意卑躬屈膝,换你的真心笑颜,玉儿这部剧中的多尔衮实在是太悲情了,在这里淮生不得不说

  •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跪着伺候主子,婉容洗澡从不亲自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21世纪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在中国的我们,享受着便捷生活,自由发展,公平竞争,是一个注重人性化的时代。而这些,都是古人想都不敢想的,尤其是那些备受迫害,被奴役的古人。比如,封建时代的特殊产物——太监,又称为宦官。欧阳修在《五代史宦官传序》中写道:“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

  • 那些伤在古代战场的将领,遗体是如何处理的?实情让人感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在古代,战争似乎就没有停息,一次规模较小的战役都会有上千人伤于战场,大型的战役则会有更多人伤亡,如此多的身体遗留在战场,古代人都是如何处理的呢?一般情况下采取直接掩埋身体的方式,而这通常都是由战败的一方来打扫的,他们会挖出一个坑,然后将所有的士兵身体都集中在一起放到坑中,然后用土直接掩埋完事,这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