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看清朝如何惩治科考舞弊者

看清朝如何惩治科考舞弊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77 更新时间:2023/12/20 20:30:21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伴随着中华文明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走过了1300年的风雨路程,加速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科举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清朝这个科举制度最完备的时期,科举考试舞弊却尤为盛行,出现多次大型要案,且手段多样,频次增加。

我们不可否认科举制度曾经对社会起着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包含着当时社会一定的“公平、公正”。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时代发展来看,确实是有着极大的说服力与可行性的。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到这种制度存在的一定弊端,必定事物均有两面性。我们可以通过对清朝科举中对待科考舞弊者的惩治情况,进而对科举制度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不但身为同考官的大理左右评事李振邺、张我朴,国子博士蔡元禧等人,因为“爵高者必录,爵高而党羽少者摈之;财丰者必录,财丰而名非夙著者又摈之”被斩首,而且被中举的考生田耜等人也被杀头,不仅如此,他们的父母、妻子皆遭流放,家产也被全部没收。这就是清代第一个科场大案,惩罚可谓严厉。

但是,这些人的鲜血,并没有刹住科考舞弊的歪风。就在同年八月,江南乡试中的又一场舞弊案不但让主考方猷、副主考钱开宗身首异处,其他18名同考官除卢铸鼎已死之外,叶楚槐、周霖等17人皆被处以绞刑。“血肉狼藉,长流万里”,主考、同考无一人活命,这在历史上也绝无仅有的。

还有一件也是创下历史之最的“高考”舞弊案,被杀的主考官俞鸿图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

清朝雍正年间,俞鸿图担任湖北乡试主考官。按规定主考官是不准带家属的,但死了老婆的俞鸿图刚娶的年轻媳妇林氏水性杨花,施展媚术留在俞鸿图身边。俞鸿图有天酒醉,在林氏面前泄题。泄露的考题被林氏和情夫高价售出。事情败露,雍正皇帝闻之勃然大怒,下令将俞鸿图就地腰斩,以正视听。

事后雍正听说俞鸿图腰斩时的惨状,动了恻隐之心,决定“由今始,废除腰斩刑”。俞鸿图以生命为代价使从春秋时代开始一直实行到雍正年间的腰斩酷刑被废除。

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科江南乡试,录取的人中除了13个苏州人,其余大多是扬州盐商子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猫腻,有受贿嫌疑,于是有人将纸糊“贡院”二字改为“卖完”。乾隆皇帝派人一查,果然如此,结果除巡抚叶九思已经病故,泾县知县陈天立畏罪自杀外,副主考赵晋、句容县知县王曰俞、山阳县知县方名被判斩立决,考生吴泌、程光奎以及当事人余继祖、员炳被判绞监候,秋后处决,主考左必蕃、总督噶礼因失察被革职。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在光绪年间的浙江乡试舞弊案一事是众所周知的。虽然周福清因为“关节未成,赃未与人”以及“投案自首”,幸免于难,只落个“斩监候,秋后处决”的死缓之刑,但鲁迅父亲周伯宜从此被剥夺了应试权利,最后忧郁而死,家道中落。周福清还算是幸运的,古代的“死缓”与现在的“死缓”不同,现在的“死缓”一般不会执行,而古代的“死缓”秋后必须执行。

周福清能让光绪在秋后改变主意,第二年秋审时减刑为“牢固监禁”,并在蹲了8年大狱后被宽免释放,不能说不是他的“造化”。这起科考舞弊未遂案,也算创下了历史之最:光天化日之下,拿着银票当着副主考的面送到主考官手中,并且还是顶风作案,置朝廷三令五申的考试纪律于不顾,判个“死缓”,处罚算是轻的。纵观清朝的“高考”舞弊者,没有几个不是被立即杀头。

我们很明显的看到,这些科考舞弊者,上至朝廷官员,下至应试考生,其实都是科举制度弊端下的现行,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历朝历代都会有科考舞弊者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很明显的暴露了科举制的弊端,科举制固然有它自身的优点与不可代替性,但是,自身的问题也是不可以避而不谈的,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必须正视的。

望诸君德善其身,莫在作弊上动什么歪脑筋。针对我国目前出台的法律情况来看,作弊误终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影视剧里的“掌柜,结账”竟然是错的,那些年被电视剧误导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如今很多影视剧都喜欢以历史现实为大背景,然后再进行故事线的创造,对历史现实进行再加工,迎合大众口味的需要。因而,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好好的历史剧,最后竟然成了大众的言情偶像剧,让历史添加了人伦之情。著名作家二月河曾经在参加访谈节目时,主持人问他;“很多描写清朝的影视剧里,食客在付账的时候总会拿出很大一块

  • 百年前越南首都河内罕见旧照,犹如中国南方小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由摄影师Firmin-AndréSalles在19世纪后期的河内三十六行街的图片,这是河内古老街道最有价值的照片之一。河内三十六行街是越南首都河内市区一处古街区,位于还剑郡境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该区域是河内众地区中最早因人口规模逐渐扩大而形成城市的地区,是河内的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河内旧街的形象让

  • 如果没有这些偶然,中国的文物奇迹可能要推迟数十年,造化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现今世界文明唯一没有断流的国家,中国一直备受世界关注,相较于其他国家短暂且屈指可数的文明起源,我们中华文明的文化积淀也一直让国外人所羡慕。20世纪初,外国在我国进行的多次所谓的考古发掘可以证明中国文化对外国的吸引力。同时,现今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点聚焦于中国,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正在蔓延世界。现在我

  • 从四方面来看,朝鲜犯越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清朝的交涉模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清自皇太极以来一直在制定和实行禁止犯越的政策,利用明朝遗留的辽东边墙,修缮凤凰城至碱厂边门一段作为边防,顺治帝继续扩展城墙修建了柳条边,设立卡伦管理关隘,柳条边之外的地区也都设置成了围场,不许移民居住和开辟,规定“凡外国人不论蓄发与否,均不许擅进边口,违者守边官弁皆从重治罪。”康熙七年(1668年)

  • 历史惊人的相似,现在的美国像极了灭亡前的明朝,有三点可以印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总是让人感到神奇和魅力无穷。尽管中西方的历史发展脉络并不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中,但是我们会发现,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不可避免。例如,我们可以将中国明朝和现代美国进行对比,虽然两者的国家形态和政治体制迥然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可能会让一些人大感惊奇,因为一个封建王朝和一个现

  • 慈禧“真实照片”被美国博物馆收藏至今,这才是她真正的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蓝字,Beforereadingthisarticle,pleaseclickontheBlueFontatthetopofthe"Chinesepainting"andthenclickonattention,sothatyoucan,everydayforfreetoreceivewonderf

  • 慈禧人生最后一天:上午还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王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光绪帝驾崩,天下为之震动。对于清人而言,光绪是一位还算不错的皇帝,光绪一朝,曾经发起过戊戌变法,试图变革求新,富国强民。虽然这场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光绪本人也因此彻底被慈禧架空,再难施展拳脚,但是,这起事件也为暗无天日的清王朝照入了些许阳光。因此,光绪

  • 陈友谅:一个渔家小子的发家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1363年,鄱阳湖上,陈友谅他回不去了。一元末明初,涌现了很多的风云人物,陈友谅,一个沔阳的渔家子弟,昔日他的祖辈入赘于陈家,谢姓变成陈姓,于是,有了陈友谅。和很多人不同,年幼的陈友谅,靠着打渔维持生计的同时,他还喜欢读书,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是这些书,让他和别的渔家子弟有了不同的人生。有懂相术的人

  • 1960年获释的沈醉,曾被称为军统四大金刚之一,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建国后由于政策宽大,一些曾经在战场上顽固抵抗,甚至在特务战线上作恶多端的原国民党军要员,绝大多数得到了特赦。尤其是其中表现好、改造彻底的将官,从1959年往后便分批释放。原军统高级特工沈醉就是其中之一,1960年离开功德林,获得了自由。沈醉后来的结局如何呢?国民党军49年战败,主要高级将领和60余万

  • 强大如东林党,是如何覆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之前,我们已经讲了魏忠贤的发迹史,从一个小混混变成九千岁,历史已经待他不薄,可当他处在这个位置时他才发现,历史是道单选题,一路斗争过来,到现在也唯有继续斗争。魏忠贤的为官斗争的顶峰就是搞垮东林党。后人对东林党在明朝历史上作用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其中大部分是那些有风骨的文人官员,其中,和魏忠贤斗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