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友谅:一个渔家小子的发家史

陈友谅:一个渔家小子的发家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30 更新时间:2024/1/2 20:28:59

1363年,鄱阳湖上,陈友谅他回不去了。

元末明初,涌现了很多的风云人物,陈友谅,一个沔阳的渔家子弟,昔日他的祖辈入赘于陈家,谢姓变成陈姓,于是,有了陈友谅。

和很多人不同,年幼的陈友谅,靠着打渔维持生计的同时,他还喜欢读书,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是这些书,让他和别的渔家子弟有了不同的人生。

有懂相术的人士,这天经过了陈友谅先祖的墓地,他说,法当贵。

这三个字,让陈友谅非常高兴。陈友谅开始相信,他的人生,不仅仅是像祖祖辈辈这样,靠打渔为生。如果可以,陈家人的命运,就从他开始改变吧。

陈友谅当上了一名小吏,但是他仍然不满足,这和富贵,差距非常远,而且一个小吏,又如何富贵呢?

一年到头,就是那么点收入,比打渔好点,但是能好到哪里?有的人在乱世里,甚至饭都吃不上了,有的人,已经参加了起义军,有的人,还在打渔,每个人在乱世里,都在找寻着自己的位置。

陈友谅继续当着他的小吏,他相信,他会有更好的机会。他输不起,他只想富贵。

1351年,刘福通起义,而同年,彭莹玉组织了一群人,蕲州起义,有个人通过颜值,当上了首领,这个人是徐寿辉。

当陈友谅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想了又想,他不知道,这是不是他最好的机会。

但是,他不想等下去了,他选择了投奔徐寿辉。

而陈友谅日后最大的敌人朱元璋,出家当了和尚后,本想在寺庙里能过上安稳日子,却不想,寺庙的余粮也不够了,于是,他被打发出去化缘。

朱元璋从濠州走到了合肥,又从合肥走到了河南的信阳,固始,然后又到了汝州,陈州等地。

朱元璋在淮西这段流落的日子,让朱元璋看到了人间疾苦,原来不仅仅是他们家日子过不下去,还有众多的人,在这个乱世里苦苦挣扎。

当朱元璋再次回到皇觉寺后,他也在思考着,他以后的人生,是不是就这样过下去?

1352年春天,郭子兴在濠州起义了,这乱世里,每个人都在谋求生路。

连一个地主,都选择了这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路,那朱元璋又能怎么办呢?

朱元璋想了又想,迦蓝殿里,他让珈蓝神来决定,他投掷珓,看看天意是怎样,这类似于今天用投掷硬币的方式。最后显示还是参加红巾军比较好。于是,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一切的故事,就从那一刻,走向了未知,此时的朱元璋,只想活下去。

陈友谅,他来到了徐寿辉这里,一切又重新开始。他投靠在倪文俊麾下。徐寿辉靠颜值称帝,他的丞相倪文俊不服,试图杀他取而代之,但是天不遂人愿,他失败了。

这一年,已经是1357年,倪文俊谋杀徐寿辉失败,踏上逃亡之路,直奔黄州。

陈友谅终于看到了机会,他等了太久了,他在倪文俊麾下立了多次军功后,终于当上了统兵的元帅,但是他想要的更多。

当陈友谅向倪文俊下手的时候,他的心里有过挣扎吗?

我们不知道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知道的是结局,倪文俊身亡,陈友谅吞并了倪文俊的势力。

现在的陈友谅对徐寿辉,也虎视眈眈,倪文俊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凭什么是徐寿辉,而不是他陈友谅呢?

1360年,徐寿辉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终结他的,是陈友谅。陈友谅安排了壮士,趁徐寿辉不注意,击碎了他的脑袋。那时候的陈友谅,进驻采石矶,他已经等不及了,他相信他已经成熟了。

在他的眼里,这支队伍需要一个像他这样的人领导,而不是一个靠颜值称帝的徐寿辉。

徐寿辉死后,陈友谅称帝,改元大义,当时的场景,风雨交加,群臣都无法行礼,只能在沙岸朝贺。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陈友谅当上了皇帝,大风大雨,也阻挡不了陈友谅的路。

陈友谅的对手朱元璋,一路从郭子兴的亲兵,变成了统领一方的统帅,一路从濠州,打到了南京,并且又攻下了浙东诸地,和陈友谅当上了邻居。

张士诚,也从私盐贩子,变成了抗元首领,但是他的抗元路,显得不坚决,起兵抗元,再降元受封,显得有些反复。

当陈友谅称帝后,想去攻打南京,而朱元璋担心陈友谅和张士诚合伙,于是让陈友谅的故人康茂才诱惑陈友谅速来。陈友谅真得来了,当他在江东桥呼唤康茂才,但是并没有人回应他的时候,他知道,他中计了。

陈友谅和朱元璋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战斗,就这样开始了,他们在龙湾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陈友谅部队的抢滩登陆战,遭遇朱元璋的埋伏,甚是惨烈,这次龙湾战争,以陈友谅的失败告终。

这次战争让陈友谅不甘心之余,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他需要更大的船,他相信,绝对的实力面前,拿下朱元璋并不在话下。

1363年三月,朱元璋率领大军去安丰,因为韩林儿求救,尽管刘基反对朱元璋去救,但是朱元璋仍然去了。

四月,有了更大的船只,更精良的装备的陈友谅又来了,他并没有攻打南京,这次他攻打的洪都。他相信打下洪都,应该不是太大的难事。

洪都之战,经历了85天,在朱文正的率领下,这些守城的士兵们,城墙破裂,竟然一边顽强抵抗陈友谅部的攻势,一边还在忙着竖栅栏。

这次的洪都之战,朱文正率领士兵们奋力抵抗,五月,徐达、常遇春在围攻庐州,打得也很艰难。

六月,朱文正派张子明去找朱元璋汇报,当朱元璋问张子明战况如何的时候,张子明的回答是:“陈友谅虽然实力强大,但是死伤也很多,而且陈友谅的大船优势发挥不出来,周师劳顿,如果派援兵,我们必定能赢!”

当张子明回到湖口,被陈友谅的士兵抓获,他假装了陈友谅劝降朱文正,站在城楼下,张子明说:“请务必坚守,我们的援军很快就到了!”

陈友谅不懂张子明的选择。

当朱元璋带着兵,封堵陈友谅的时候,洪都也解围了,85天,陈友谅以为可以轻松赢下的战争,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朱元璋想得更多,他已经不准备让陈友谅回去了,真正的决战开始了。

鄱阳湖上,火器声,水浪声,喊叫声,朱元璋带来了约20万人,陈友谅约60万人,这些士兵们,他们并不相识,但是他们明白,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当人真正为了生存而战的时候,会迸发出巨大的潜力。徐达的先锋队,作战勇敢,杀敌1500多人,并且还缴获了一艘巨船,这只是这场决战的开始。

陈友谅的士兵们也明白,想回去,必须在鄱阳湖上杀出一条血路。

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试图于乱军丛中斩敌军首领,朱元璋的船搁浅了,但是朱元璋这边有常遇春,关键时候射中了张定边,帮助朱元璋脱离险境。

这一天的战斗打得甚是激烈,待鸣金收兵后,双方明日再战。

陈友谅采用了一个策略,把他的战船连起来,当这个策略制定的时候,他不知道,他将失去很多。

东北风起,朱元璋命令七条船载荻苇,里面藏着火药,甚至用稻草人伪装着,他命死士操纵船只,冲上了陈友谅的战船。

鄱阳湖上,火光冲天,陈友谅的将士们也不甘心就这么失败,战死了很多,湖水都已经染成了红色,昔日平静的鄱阳湖,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战争。

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陈友贵也被烧死,陈友谅知道自己的策略出现了大问题,但是已经无力更改,数百船只被毁,他很沮丧,这一天,对于陈友谅,真得是毕生难忘。

陈友谅不想放弃,他不甘心这么多年的基业,就这么被毁,但是下一步该如何,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双方进入了僵持阶段。

陈友谅的两员大将投降,这让陈友谅的日子雪上加霜,朱元璋采取攻心战,劝降陈友谅,陈友谅不甘心。

在陈友谅面前最大的困难之一,是粮草快没了,这是要命的事,陈友谅最终决定逃离鄱阳湖,日后东山再起。

他换了条船,但是没想到,这个举动,真要了他的命。

一只不知从哪出来的流矢,贯穿了陈友谅的眼睛和头颅,他再也没能离开鄱阳湖。

陈友谅的人生,定格在1363年,他没能回去,他满载胜利的希望去攻打洪都的时候,他想不到,他的人生快要结束了。

他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不择手段当上皇帝,他希望通过暴力,绝对的实力,去赢取更大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但是,他不明白的是,人心,才是最厉害的武器。

史料参考:《明史》《明太祖实录》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1960年获释的沈醉,曾被称为军统四大金刚之一,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建国后由于政策宽大,一些曾经在战场上顽固抵抗,甚至在特务战线上作恶多端的原国民党军要员,绝大多数得到了特赦。尤其是其中表现好、改造彻底的将官,从1959年往后便分批释放。原军统高级特工沈醉就是其中之一,1960年离开功德林,获得了自由。沈醉后来的结局如何呢?国民党军49年战败,主要高级将领和60余万

  • 强大如东林党,是如何覆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之前,我们已经讲了魏忠贤的发迹史,从一个小混混变成九千岁,历史已经待他不薄,可当他处在这个位置时他才发现,历史是道单选题,一路斗争过来,到现在也唯有继续斗争。魏忠贤的为官斗争的顶峰就是搞垮东林党。后人对东林党在明朝历史上作用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其中大部分是那些有风骨的文人官员,其中,和魏忠贤斗争的

  • “崇祯二十四年”的黄册,古代社会官场上那些糊弄的手段真的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帝王们都采取了高度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了维护高度的统一,付出了不应有的代价,甚至于导致于追求的高度统一发展成为了高度的不统一。在一个如此广袤而多样的国家中,各地的情况千变万化。交通又是如此困难,绝对不是一道诏书作出的具体规定所能治理的。自然也就不可能像欧美等国家的统治方式来

  • 此人出生国外,康熙都叫他老师,研制了一样东西饱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南怀仁在比利时出生,不过他却在北京逝世。南怀仁来到中国的首要目的就是“传教”。南怀仁在他十八岁时成为了一个天主教信徒,直到他三十五岁来到中国开始传教,和中国就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他当时来到中国是康熙年间,他很幸运地成为了康熙的老师,这样的身份也便于他进行传教活动。后来,南怀仁官至二品,也主管当时占卜

  • 你曾经误解最大的历史是谁?他是圣人变小人的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人们常说历史就像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但是还有些历史人物却因为各种原因也被后人错解,比如说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有些历史人物就被改的面目全非,比如说纪晓岚,影视作品中的纪晓岚好不儒雅,但是历史上的纪晓岚不仅是个好色、口吃的人,还是个极其毒舌的人,还有唐伯虎也是如此,历史上的唐伯虎最后

  • 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从德运之争来分析,正视历史偶然与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自秦汉大一统王朝形成以来,正统问题便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学说中一个永恒的问题。辽金王朝的正统性之争,自始就是与种族问题纠缠在一起的,他从一个侧面彰显了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辽朝虽然始终坚持草原本位,但自从燕云十六州汉地入辽后,文化的荣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契丹人对汉文化的认同,一个明显的标志便是华夏

  • “十三洋行”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自唐朝以来,广州一向是我国最重要的商业港口,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必不可少的港口。在不同的对海上贸易时期,广州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到了清代,广州是十三行又是我们对外贸易的特殊组织,成为了清政府特许的、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对外贸易垄断组织。清政府利用广州的行商来管理外贸,使得广州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主要组成

  • 辽沈战役前,廖耀湘曾提出一个方案,如果能够执行,结局或许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都知道在辽沈战役中,国民党方面由于蒋介石和卫立煌两人之间的观点不同,导致50多大军在进退两难之中全军覆没。有人从军事角度上分析说,蒋介石提出的“撤兵锦州”的方案较为合理,因为如果撤军到锦州,占据不利的话还可以及时撤退到关内。可是又有人说卫立煌提出的“固守沈阳”的方案比较稳妥,因为当时要是贸然转移

  • 钱穆先生:打破中国古代只是农村社会的假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近人多说,中国是一封建社会,或说是农业社会。但工商业大都市之兴起,远在两千年以前,绵亘迄于清末。如苏州,乃春秋吴国之都城,历代皆为名城。至北宋末,金兵渡长江,苏州一城居民死者达五十万人。广州自秦迄清,为中国南方海外通商要埠,唐末黄巢之乱,广州有大食商户死者达十万人。扬州自汉代迄清末,其地繁华,屡见文

  • 为何古装剧背景,除清朝就是唐朝还有宋朝,这几个朝代编剧不敢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大部分是通过史书和影视剧,更多的是来自影视剧。演员用精湛的演技,让我们对中国某个朝代的背景,有所了解,即便是不专门的看历史,潜移默化的对历史,有所了解。因为有几个中国的历史朝代,被拍成影视剧的太多了,尤其是清朝,是古装剧最喜爱的历史朝代。一个夏天,有两三部古装戏,背景都是清朝。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