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笏板”有何用?这东西可打小抄可遮脸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笏板”有何用?这东西可打小抄可遮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96 更新时间:2023/12/17 17:13:40

很多影视剧中,每演到大臣上朝的场景时,我们都会发现每个大臣手中都会拿着一块狭长的板子。这块板子学名叫做“笏板”或“朝板”,它是大臣身份的象征。有个成语叫“满床叠笏”,就是用来形容一门昌盛,家中出过很多高官。

笏板除了象征身份外,还有其他很多妙用,大臣在上朝时既可以拿它来挡脸,做小抄本子,有时候还能用来打人。

地位的象征

笏板起源很早,周朝时朝臣和天子就已经有了用笏板的传统。《礼记》中对笏板的形制和用法做了很详细的记载。

笏板长两尺六寸,宽为三寸,无论是天子还是诸侯大夫们,在工作时,都是人手一块笏板。天子和不同等级的朝臣,手中的笏板也有不同。

作为最为尊贵的天子,手中拿的笏板是玉制的,通体笔直,两端都为方形。次一等的诸侯手里的笏板则是象牙制的,前端微微弯曲,呈圆润状,后端则是笔直的方形样式。

普通士大夫手里的笏板则是用木头或者竹子制作,两端也均为圆润造型。天子在朝堂中一眼扫过去,就能知晓大臣的具体官阶地位。

笏板不止是在工作时使用,平时里贵族男子也是板不离身。《礼记》有讲,一个贵族男子每天都应该做到衣着整洁,身带笏板,这是走亲访友,面见天子的必备礼节。

周朝之后的朝代,对笏板的用法做过不少修改,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不同官阶的大臣手持不同形制的笏板,与他们的官服相对应,以作等级象征之用。

清入关后,采用了不同于以往朝代的礼仪形制,官服迥异于其他朝代,取消了插笏板的束带,沿用几千年笏板也被随之废除。

贴心的礼器

除了作礼仪象征之用外,笏板还有很多实际用途。

封建时代,一个臣子不管是在上朝还是平时,都是不可以直面圣颜的,不然就是“仰面视君,意欲刺王杀驾”。

可大臣上朝谈事情,总不是把头低下或者看向别处,这对皇帝又是一种不尊重,笏板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个尴尬。大臣在上朝时,手里盯着笏板,笏板挡住脸,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对皇帝的尊敬。

大臣盯着笏板,不止是为了避免尴尬,因为一般笏板上还写有内容。

古代上朝时,皇帝和大臣之间都会谈论很多事情,朝臣也会有很多工作汇报,但诸多事宜并不能全都记在脑子里,这时候笏板就可以拿来当小抄用。

大臣们把要汇报的事情都提前记录在护板上,上朝时皇帝布置工作安排,大臣们也可以随手记录。有时事情大多,大臣们会携带多个笏板,将其放到“笏囊”里。笏板是大臣手里的备忘录,这和如今工作开会时,每人手里拿上笔记本是一个道理。

笏板不止是局限于朝堂,民间的道士们也会手拿笏板。不过道士们手中的笏板并不叫“笏板”而是叫“圭简”,它的样式造型和笏板区别不大,作用和朝堂中笏板也类似。

道教里位列仙班的神仙们细细数起来得上千位,每个神仙等级职责各有不同,为了以作区分,人们就会给神仙手里塞上一块圭简。

道士平时也会手持圭简,其作用是为了表达对神仙的尊敬,这样就能够防止凡人口中的呼出的污秽之气冒犯到神仙。道士手里的圭简也不止是礼器,更是法器,道士会在圭简上刻上符咒,用来驱邪避妖。

趁手的武器

护板还有一个另类作用,那就是用来打人。南北朝后期就发生了一件皇帝持笏板揍权臣的故事。

南北朝后期,宇文泰掌握西魏大权,临终前他将权位传给了侄子宇文护。宇文泰死后,宇文护杀死西魏皇帝元廓,立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

宇文觉虽是皇帝,但权力都在宇文护手里,日渐不满的他便暗中谋划除掉宇文护,事情败露后被杀。宇文觉死后,宇文护立了宇文毓为帝。可宇文毓也不甘心做傀儡,意图除掉宇文护,最终事泄被杀。

宇文毓一死,宇文护又选了宇文邕当皇帝。宇文邕很听话,把朝中诸事都交给了宇文护做主。宇文护对他很满意,二人就这样相安无事地过了十三年。

十三年后的某一天,宇文邕突然叫宇文护,说太后终日酗酒,希望宇文护能面见太后,背一下礼记里的《酒诰》,劝一劝太后。

就在宇文护背课文时,他身后的宇文邕突然拿出玉制笏板,朝宇文护的脑袋狠狠来了一下。还没等宇文护反应过来,宇文邕就招呼出殿内埋伏的士兵,一拥而上砍死了宇文护。

唐代后期,也发生过笏板斗殴事件。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做大,地方节度使开始互相攻伐,叛乱不断。

卢龙节度使朱泚蠢蠢欲动,意图联合手下反叛。某天,朱泚召集手下官员,商讨反叛事宜。期间,早就对朱泚所作所为不满的司农卿段秀实突然暴起,拔出一旁官员的象牙笏板,对着朱泚的脑袋就狠狠地来了一下。

朱泚被打蒙了,头上血流如注,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段秀实大喝:“我耻与你们为伍,为何不杀我。”众人这才一拥而上,杀死了段秀实。

从此之后,就多了一个成语“夺笏击贼”,用来表示忠臣为国而死。

结语

笏板在古代的作用是用来当做礼器,区分地位,同时承担一下当小抄的功能。因为朝臣谈事情都不允许携带刀剑,所以笏板就成了臣子们手边最能拿出手的武器,也就发生了很多笏板斗殴的事件。

笏板其实就是古代官员手里的工牌,它带有强烈的阶级色彩,因此笏板就有了当官掌权的意思,衍生出了“一门百笏”,“拄笏看山”这样的成语。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4个人练《葵花宝典》,3人练错,为啥只有林远图练对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小说,里面有一个类别的受众几乎囊括了男女老少,那就是武侠剧。咱就说谁小时候没有一个武侠梦,在屋里披着被单假装是大侠?又有多少人幻想自己也能偶然得到一本武功秘籍,成为执剑走天下,行侠仗义的大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武林秘籍都是大家趋之若骛的,例如《葵花宝典》就是其中之一。毕竟很少人能有岳

  • 周伯通四个徒弟:一个愧对一生,一个不知所踪,还有两个万人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周伯通可以说是《射雕英雄传》里的一个经典角色,他天性纯良,喜欢玩乐,不管长到多大都犹如一个小孩子一般,人称“老顽童”,他虽痴迷研习武学,但不喜欢介入江湖纷争,一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周伯通武林的新晋五绝之一,武艺高强的他曾教过四个徒弟,这其中的两人成长为一代大侠,一位不知所踪,剩下一位是周伯通一生最

  • 孟庆树:长得落落大方,19岁嫁给王明,生下3个娃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内革命形势危急,大量革命者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作为第三期的学员,孟庆树结识了比自己大六岁的王明。作为战友,王明在学习上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在回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的路上,王明递上了他在异国他乡的第一封信:“这里面有我的一首诗,回去以后,请你看看,提提意见。”孟庆树百思不

  • 西方人3次奇葩的侵略事件,平均几百人灭亡一个庞大王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总有一些让人扼腕惊叹的事情,没有我们想不到的,只有我们对之不甚了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3次奇葩的王国灭亡事件,如果单从灭亡他们的对手人数上看,你会觉得这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事情。但事实就这么发生了,不容我们质疑,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寻找这一奇葩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第一件,阿兹特克帝国的灭亡阿兹特克帝国

  • 秀才一上联:“墙边柳,枕边妻,无叶不青,无夜不亲”,下联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经过了上千年的沉淀,在文学载体中,可谓是一枝独秀,它的出现,受到了广大文人仕子们的喜爱,也成为了读书人最喜爱的交流方式之一,历朝历代的才子们对它情有独钟,像宋朝的苏东坡,明朝的解缙,清朝的纪晓岚等等,这些个历史名人,都流传下来不少的对联趣事。明朝的时候,山东济南有个神

  • 我党的百战将军,20天攻下32座县城,授衔中将却遭到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木兰辞这首诗我们在中学都是有学过的,大家也了解,木兰辞中有一句话非常的出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得出一个将领要想成为百战将领,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在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确有这么一位真正的身经百战的将领,他的名字叫做赖传珠。1927年赖传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是蒋介石

  • 尉迟恭和秦叔宝曾经干过一仗,两人谁厉害?现在告诉你,其实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尉迟恭和秦叔宝曾经干过一仗,两人谁厉害?现在告诉你,其实是他首先亮出我的答案,我觉得秦琼更胜一筹,也就是说,秦琼更厉害一些。有人可能提出异议,唐太宗的凌烟阁24功臣像,尉迟恭排名在第七位,而秦琼排名倒数第一,这作何解释呢?其实这是秦琼没有参加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政变的缘故,那时候秦琼年纪也大了,不愿意

  • 武则天写给李治的情诗,饱含相思之苦,有一句非常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贞观二十三年,唐朝最伟大的皇帝天可汗李世民驾崩。他彪炳千古,然而临走的时候,也带不了一丝一毫。除了大量的陪葬品送入昭陵后,庞大的后宫也需要处理,有子女的妃子们继续留在宫中,而没有子女的女人们,则送入了长安感业寺出家为尼。这其中就包括并不引人注目的武则天。她的确不被人注意,在后宫之中,她的容貌算不上最

  • 西汉第一家族,权倾朝野70年,却因贪得无厌被夷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有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权势滔天,作威作福,而在西汉,有一个家族比他们还厉害。这个家族出过三位皇后、两位大将军、一位托孤重臣,权倾朝野70年,可谓是西汉第一家族。这个家族就是西汉卫家。卫家是从卫子夫母亲卫媪这一代记入史册的。卫媪是平阳侯家的女奴,跟一位卫姓男子生下三女一子,长女卫君孺,次女卫少儿,

  • 徐茂公曾给罗成算命:你阳寿有73年,可为何23岁就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自古以来,占卜算卦之风盛行,就连如今科学技术如此发达,迷信思想已经不那么浓重了,还是有不少人没事就爱去算算命。说来也邪乎,有时候算卦占卜之人倒也有些神通。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讲讲英勇善战的罗成,故事有些传奇,大家就当解解闷,且听一听。实际上,历史上是没有罗成这个人的,罗成实际上是《说唐》里面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