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小儿子永璘不爱江山爱豪宅结局如何?他孙子为何成铁帽子王?

乾隆小儿子永璘不爱江山爱豪宅结局如何?他孙子为何成铁帽子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372 更新时间:2023/12/19 1:18:47

“我不想当皇帝,如果你们谁当了皇帝收拾和珅,只要把他的府邸给我,和珅的部分财产分给我,我就很满足了。”“这是乾隆最小的儿子永霖向两个哥哥许愿,也因为这句话,永霖被后人称为不爱国爱府的愚公。

爱新觉罗永麟是乾隆第十七子,也是乾隆的幼子。他的生母是乾隆的妃子魏嘉氏,是《延禧攻略》中女主人公魏璎珞的历史原型。令妃是富察皇后死后,继位的乌拉那拉叛乱后,乾隆最宠爱的妃子。贵妃一共为乾隆生下四子两女,其中两女早夭,十五子永琰(即后来的嘉庆)、幼子永麟、七女、固伦和景公主,以及皇九女和硕和珂公主。

不爱国爱府的糊涂太子

永霖在清朝历史上也算得上是赫赫有名的糊涂太子了。

他处处表现出对皇位毫无兴趣,仿佛落入了金钱的眼帘。他只对钱感兴趣。沉府不想当皇帝住紫禁城。

永麟是乾隆五十六岁出生的老儿子。他的妈妈凌飞生他的时候也是40岁。后来,凌飞在永林9岁时去世了。可以说,永林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他还是个老人,所以特别受到父亲乾隆的宠爱。

乾隆对永麟的宠爱,也让他从小就不守规矩。不过,永霖在皇室里过着不愁吃穿的生活,只是显得特别执着,看重金钱。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永麟长大成人,升任贝勒。按照清朝的规矩,此时他应该分管政务。八千多两银子的当铺,在这一刻彻底激发了永林对金钱的执着和追求。从此,永林无心从政,一门心思经商赚钱。

不到三年,永霖将父亲乾隆赠予的当铺价值翻了一番,可见永霖的商业头脑。永林在生意上颇有才干。他对钱账记忆犹新,本金和利润计算得极其仔细,所以在生意上颇有建树。

永麟的父亲乾隆是一位自诩完美的老人。作为皇帝,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哥哥嘉庆虽然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一般,但是嘉庆成员也不少,能力也很均衡。但在永临的心里,却是敬佩他。不是他的父亲乾隆,也不是他的哥哥嘉庆,而是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

和珅不仅为官好,文采也非常好,做生意更在行。他用贪污得来的钱经商,使家产丰厚,抵得上大清十五年。收入。而和珅的才华和优势并不是永临所钦佩和羡慕的,而和珅的商业头脑以及拥有的巨额财富才是永临既欣赏又羡慕的。

永霖对和珅在什刹海的六万平方米豪宅尤为钟爱,所以永霖对父亲乾隆和哥哥嘉庆并不敬佩,更多的是敬佩和羡慕和珅。

永麟虽然从小就受到乾隆的宠爱,但并没有成才。他是乾隆诸子中素质较差的太子,为人处事风格十分随意。他没有一个皇子该有的风度和气度,而且还很贪财。文不成,武不成,能力一般,除了在经商上颇有天分外,永临可以说并没有太多出众的长处。

所以以永霖的德行,乾隆是绝对不会暗中立他为太子的,而大臣们从乾隆对永霖的态度也能看出来,乾隆虽然宠爱永霖,但对永霖的行为确实很不满意,经常训斥他如此一来,所有人都知道,永霖虽然是最小的儿子,但基本上没有机会登上皇位。

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乾隆比较感兴趣的只有十一子永兴和十五子嘉庆两个儿子。.

永兴文采斐然,书法造诣深厚。与刘永、铁宝、翁方纲并称为乾隆四大书法家。乾隆非常宠爱永兴。嘉庆在当时虽然并不出众,但权衡之下,嘉庆更胜一筹。他文武双全,骑射样样精通,让乾隆非常喜欢和满意他,所以乾隆更喜欢永兴和嘉庆。

在秘密太子制度下,乾隆从未公布过谁是太子,但出于对永兴和嘉庆的满意和宠爱,也让人猜测皇位继承人很可能会从两人中选出。

乾隆六十年(1795年)初,永兴、嘉庆、永麟齐聚。事实上,永兴和嘉庆都对和珅这个贪官深恶痛绝,认为是和珅毁掉了“乾隆盛世”的功绩。

永兴在汉族士人心目中是很有威望的。与大学士刘永、兵相王杰等汉族文人有着深厚的交情。刘庸和王杰是御史清流集团的首领,敢于与沉抗争。所以在两人的影响下,永行也对和珅非常厌恶。

嘉庆在恩师朱珪的影响下对和珅深恶痛绝。朱珪是乾隆年间赫赫有名的清官,是汉代文人的代表人物。朱贵还与刘永、王杰交好。他们自称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扳倒大贪官和珅。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永兴与嘉庆讨论的话题,更多的是关于如何推翻和珅。和珅不得已被杀,回到了“乾隆盛世”。就在这时候,永霖发话了,永霖说道:“二哥谁当皇帝无所谓,我不想当皇帝,只希望二哥若是当上了皇帝,之后以后收拾和珅,把他的府邸给我,分一些家产给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永霖这番话也被后人视为一个没有志向、只爱府邸不爱山水的糊涂太子。

当然,永霖所说的,很可能是皇室里自保的明智之举。永霖或许有自知之明,知道父亲乾隆以自己的能力无论如何也无法将皇位传给他,还不如早点告诉他们二人。大哥表明了自己无意当皇帝的态度,不管以后他们两个谁当皇帝,他这话一说,就能打消大哥的怀疑。

但不管永麟的目的是什么,嘉庆确实记住了他的话。后来乾隆驾崩,嘉庆在正式接管朝政后立即赐死和珅,然后没收了和珅的家产。弟弟的心愿,在和珅的家产填入内务府后,嘉庆将和珅近一半的家产分给了永霖,同时把和珅的府邸给了永霖。

然而,和珅府却成了永霖的心病,因为嘉庆赠给他的和珅府并不是一座完整的和珅府。乾隆最宠爱的小女儿,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独子。封神殷德、乾隆、嘉庆对固伦和孝公主十分疼爱。固伦与孝公主成婚时,嘉庆非常反对她嫁给和珅之子封神胤德,并为此哭了很多次。嘉庆收拾和珅时,固伦和孝公主请求嘉庆留下和珅的尸体,放过风神印德,嘉庆答应了。

和珅被赐自刎后,固伦和孝公主继续和珅的丈夫封神胤德住在和珅府中。嘉庆不忍将妹妹赶出去,将和珅的府邸赠予弟弟永麟时,只将府邸的一半分给了永麟。府邸给了永麟,另一半留给了妹妹固伦和孝王妃。

自此,霸占整个和珅府便成了永霖的心病,但若说另一半府的主人是别人,那就是他的小妹固伦和孝王妃了。争夺另一半地产,为此和珅府成了永临的心病。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霖去世,享年55岁。嘉庆主政时,晋封永霖为庆郡王,临终时,嘉庆又升他为庆亲王.一生平庸,无能无功的永麟,生前被兄长嘉庆所爱所害。晋立为太子,这还不如让他霸占整个和珅府来的开心。可惜没能活过妹妹固伦和孝王妃。

道光三年(1823年),固伦和孝公主死了,整个和珅府都赐给了永临之子清君绵民王。永林的结局就这样结束了,总的来说,他的结局还是比较不错的。永霖之孙立庆亲王为铁帽子王,还为两百万贿赂毁了清朝

整个和珅府虽然是永霖的后人拥有,但也没有拥有太久。

由于清朝实行爵位世袭下放,永临的庆亲王爵位并不是世袭的铁帽子王,所以他的孙子义匡在咸丰年间继承爵位时就失去了太子爵位。没有太子爵位,庆王府就要被内务府收回。

于是和珅府被内务府迁出和珅府,而和珅府也被内务府分给了咸丰的弟弟恭亲王懿,和珅府就成了现在著名的游览胜地恭亲王龚府。

要说这祖宗的家风真的会被传承下去,永林的苏子一狂和他一样,只在乎钱。因为年少失位,被逐出皇宫,这让年少的奕匡意识到了权力和金钱的重要性。他比他爷爷永林更有头脑。永林爱财不爱权。酷爱参政,但奕匡是先通过政治取得国家权力,再利用权力谋取金钱。

在奕匡时代,庆亲王家族早已没有了嘉庆对他们的迷恋。毕竟他们已经是皇帝的远房亲戚了,所以奕匡只能靠拍慈禧太后的马屁来获得国家权力。

懿况为了讨好慈禧,特意请了一位妃子练麻将,然后进宫和爱打麻将的慈禧一起打麻将,每赌必输。一步之遥,义匡得到了慈禧的宠爱。最终,懿况靠巴结慈禧当上了掌管国家经济和人事任用的军务大臣。他还恢复了祖父永麟的庆亲王爵位,将庆亲王的爵位定为清朝末代家族。获得铁帽王世袭称号。

晚清末年,亦匡也认为大清无路可回,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赚钱。他出卖了官员和贵族。因为去庆亲王府送钱买官的人太多了,甚至排着长队去见庆亲王一狂。

因此,当时的京城百姓背地里称义匡庆王府为“庆氏公司”。

慈禧死后,晚清皇帝溥仪年纪轻轻即位,由生父载沣摄政,袁世凯摄政后反对排斥袁世凯。千方百计,袁世凯被重新激活。

后来在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的时候,拿了袁世凯钱的奕蜉也以年轻的溥仪的名义劝说隆裕太后退位。为此,溥仪从小就非常讨厌奕匡。他曾说:义匡收了袁世凯的钱,劝太后放弃江山。

亦匡也算得上是清朝第一裸官。他对外国银行情有独钟,义旷贪污得来的钱基本上都存放在外国银行里。清朝灭亡后,英国人《泰晤士报》披露,义匡在汇丰银行的存款高达712.5万英镑。要知道达尔文当时在英国买了一套带花园的豪宅别墅,才2000多英镑。

以旷的积蓄能买多少豪宅别墅?

如果奕匡生在现代,那他绝对是一个家都在异国他乡,永无止境的“裸官”。由此看来,清朝似乎也有奕匡这样的当权者,想不灭亡都很难。

巧合的是,义匡被认为是清朝第二大贪官,而和珅则是第一大贪官。清朝的前两位贪官都住在同一栋豪宅里,这也是非常巧合的。

懿况疯狂敛财,清朝也垮了,亡国亡国,所以溥仪对他恨之入骨。1917年,懿匡病逝,享年79岁。内务部曾给他谥号“哲”,并请溥仪定夺,溥仪却不同意,他制定了“假、丑”四个谥号。,静,和李”,并请奕匡家人从四人中选其一。

这些都是很不好的谥号。

后来,溥仪的生父载沣看不下去,为了爱新觉罗的血统,劝他不要走得太远,所以溥仪给了奕匡一个“密”字。平的谥号,意思是追悔过去的错误。至此,庆亲王家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乾隆的小儿子永麟在哥哥嘉庆面前表现出一种不想登基的态度,因为他没有野心。所以,作为嘉庆的弟弟,他本应该对嘉庆的皇位构成比较大的威胁,但是却受到了嘉庆的宠爱。和恩惠。

永霖的人生结局在皇子中算是很好的了,而他的孙子奕匡就有点掉价了,但其实想想奕匡做的是对的,大清无路可退,他不是疯了收钱,清朝灭亡岂不是浪费钱财。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这场历史上最有名的“炫富”事件,直接动摇了王朝统治根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在物质基础已经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中国人也越来越重视精神上的满足。与此同时,拥有多少财富也变成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那些获得过“中国首富”称号的陈光标、宗庆后、王健林、马云等人更是成为了中国年轻人们的奋斗目标。在越来越重视金钱的社

  • 赵明诚娶到了才貌双全的李清照,却也因才华不及妻子而惹出趣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女子无才便是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古时候的女子多数都穷尽一生精力让自己变得贤良淑德,打扫家务,照顾家人便是她们全部的任务和追求。但还是有一部分异类,她们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其中,就有一位享誉盛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能写出气势磅礴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热血架空历史佳作合集,情节刺激,让你熬通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历史是对过去的硬照,是人间的一面镜子,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热爱历史的你,一定不能错过这几本好书:热血架空历史佳作合集,情节刺激,让你熬

  • 三国演义 第四回 王允巧使连环计 董卓大闹凤仪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荆州刺史刘表接到袁绍的来信后,便派人在路上截击孙坚,幸亏程普、黄盖、韩当三人拼死相救,孙坚才得以逃回江东。自此孙坚与刘表结怨。后来,在袁术的挑拨下,孙坚起兵报仇,不料中埋伏而死。董卓在长安听说孙坚已死,大喜。从此,董卓更加骄横,驱使二十五万民夫,在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的地方,建筑郿坞。郿坞内堆放着数不

  • 十世纪,法蒂玛王朝在西西里与马格里布地区的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南意大利地区是法蒂玛王朝向北发展的重要成果,尤其是西西里岛,是一地区的核心领土。与现代意大利南贫北富的格局不同,10世纪的西西里岛是意大利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西西里岛位于地中海海上贸易路线的中点,自古以来商业便十分繁盛,岛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埃特纳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给予西西里岛肥沃的土地

  • 始终隐身幕后,但他却是真正的大英雄,其四字遗言,让人心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不论是忠心耿耿,还是任劳任怨,对于一个人来说,都算是美好的品性。而同时具备这两点美德的人,在目力所及之处,对谁来说都是少得可怜。说到三国的赵云,在世人印象中,历来都是一副儒雅的玉面将军形象。不过,这恐怕不是事实的真相。因为在有关他的史料中,对其相貌的描述,从来都是粗壮用语,比如,在《三国演义》里,就

  • 蜀国五虎上将手下八大副将,为何结局悲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蜀国五虎上将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他们的副将们也同样骁勇善战,但却在历史中没有留下太多光彩,甚至都死得很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副将的悲惨结局呢?让我们一起还原历史,探寻真相。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副将的背景。关羽的副将是关平和周仓,张飞的副将是雷铜和吴班,赵云的副将是邓芝和张著,马超的副

  • 崇祯至少两次把继续当皇帝的机会扔进了垃圾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崇祯至少有两次机会可以继续当他的皇帝,可是由于他本人性格上的权限,他走上了死路。保住他和他的明王朝的最好办法就是南迁,把京城迁到南京。李自成老哥的主力雄踞西北,而山东以南是没有像样点的农民军队伍的。如果崇祯学习南宋,至少可以保住半壁江山。崇祯也很想南迁,但自己又不愿背上丢弃祖宗基业的罪名,于是鼓动大

  • 1927上海街头杂技,观众乐而不思,唯利是图父冷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927年的上海,一对父子在街头表演杂技,这场表演看似精彩,但却隐藏着古代百姓的悲哀和无奈。那个孩子,年纪虽轻,却已经是家中的顶梁柱。他虽然瘦弱,但他拥有一双坚韧的手和脚,他能够用自己的身体支撑起父亲,让他的身体飘荡在空中,让观众们惊叹连连。可是这背后却是痛苦和无奈。孩子的身体并不强壮,他为了生存,

  • 郑和下西洋难道真的就只是为了宣扬国威?事情并没有你想象得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郑和下西洋对于我们现代来说,就是一次友好的对外交流,郑和下西洋也向国外宣扬了大明的国威。可真实的情况你真的了解么,事情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两代皇帝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郑和带领着船队七下西洋,最远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郑和七次航行中,率领船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