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武将为什么有啤酒肚?古画册形象是真的吗,八块腹肌存在吗

古代武将为什么有啤酒肚?古画册形象是真的吗,八块腹肌存在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158 更新时间:2024/1/7 1:41:02

在许多影视剧中,古代将领的身材大都是身材匀称,八块腹肌,而且皮肤吹弹可破,妥妥的小鲜肉。然而这样的形象并不是古代将领真实的模样,古画册中描绘了不少的古代将领,从中可以发现他们的身材其实并不是如今的“八块腹肌”,而是都有一个很明显的啤酒肚。

在现代人的认知里,啤酒肚是不健康体质的表现,只有不经常锻炼且身体素质不好的人才会这样,就连现代医学对于啤酒肚的评价也不好。

那么,为什么古代将领普遍有啤酒肚呢?作为需要上战场冲锋陷阵的将领,啤酒肚既然如此常见,它的优势是什么?

沉重的甲胄需要一副好身体

想要探究古代将领为什么会有普遍的啤酒肚,则必须从他们上战场需要用到的装备分析。

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冷兵器的战斗一直是主流。在古代,其实官府对于武器的管制并不是很严格,在大街上都可以看到携带兵器的人,甚至长剑一度成为文人的装饰物。

在小说《水浒传》中,则可以看到人们出行时携带刀剑等武器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但是对于只有防御属性的甲胄,政府的管控非常之严格,如果有私自打造甲胄或者私藏甲胄的行为,没有皇权特许,一旦被发现,就会以谋反的罪名处以极刑。

为什么政府会如此重视甲胄的管制而不重视刀剑的管制?这个问题和古人对于战场的认知有关,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甲胄最早的雏形是通过狩猎野兽得到的皮毛制成的衣服,早期的人类一般都是用植物来制作衣服。这种以植物为原料的衣服平时还有点用,可是如果要和凶猛的野兽做搏斗,那么它的作用几乎可以无视。

在后来,人们发现一些动物的皮毛或者骨骼也可以做衣服,它们的防御效果要很多。渐渐地,人类社会的分工越来越明确,用于作战的衣服也就换了一个名字:甲胄。

原始人类如果没有甲胄的保护就会在丛林中寸步难行,如果作战的士兵没有甲胄的保护而只有武器的话,在战场上也很难发挥出实际的作用。相比于原始丛林,战场的危险程度要高出很多。

但是如果士兵穿戴防御性能优良的甲胄,那么他们的战斗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宋朝时的甲胄防御性能高到可以用夸张来形容,据史书记载:

“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古人制作甲胄的原材料逐渐变为金属,金属制成的甲胄具有很好的防御效果,但它也有一个很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重量很重,一套完整的甲胄穿戴在身上,相当于背负几十斤重的东西。

尤其是在金属甲胄应用初期,甲胄的重量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将领在战场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需要冲锋陷阵的将领,他们的生命安全对于一场战斗来说往往可以影响到最终局势的走向。为了保护自身,这些古代将领一般会穿戴最完整的甲胄,以确保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时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免损伤。

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般人是不能负担这样的重量的。所以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挑选那些体格健壮的人来担任将领一职。

在古代,拥有啤酒肚是体格健壮的表现,他们虽然看上去不是很美观,可是实际上他们的身体素质要远远超过一般人,理所应当地可以负担起那些甲胄的重量,同时可以在穿戴沉重甲胄的前提下在战场上杀敌。如此一来,将领便可以发挥它原本应该的作用。

由于身穿坚固的甲胄,一般的刀剑和箭矢是伤不了这些将领的。那么他们就可以在战场上更多地斩杀敌军的士兵,如果连对方的将领也被斩杀而己方将领毫发无伤的话,这对于己方军队的士气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增益。

虽然后来甲胄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甲胄的重量也有所减轻,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将领形象的普遍印象都是有啤酒肚,因此为了让自身的形象更符合人们心中所想象的将领形象,一般的武将会刻意让自己有啤酒肚。

一来是显示自己的身份,二来可以更好地在士兵面前树立威信。

大量食用肉类,脂肪堆积在肚子上

古代将领之所以会拥有啤酒肚,和他们的饮食习惯和锻炼方法都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平时的训练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因此高油脂的肉食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古代的烹饪技术也不是很发达,因此很多时候这些肉食的处理其实并不好,长期食用这样的食物,会导致大量的脂肪堆积。

据科学研究,一般男性的脂肪会堆积在腹部,会形成啤酒肚,也就是大腹便便的样子。这不是他们不锻炼的结果,而正是因为需要大量甚至过度的锻炼,外加饮食质量和习惯的问题,才会形成啤酒肚。

不过这种啤酒肚和现在的啤酒肚并不一样,现在的啤酒肚大都是因为没有很少锻炼才形成的,所以给人的印象都是体质很差,甚至有可能都是三高患者,三高就是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知道,古代将领虽然也有啤酒肚,但他们的锻炼强度是很高的,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身体素质要高于常人,所以可以穿戴上一般人难以负担的全套甲胄,从而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为获得精救赎,经常饮酒吃肉

除了自身的职业需要他们大量锻炼大量吃肉食从而形成啤酒肚之外,战场对于啤酒肚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战场是残酷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在冷兵器时代,战场的残酷性到了几乎难以忍受的地步。因为冷兵器的杀伤力有限,因此大多数时候会出现被砍掉了胳膊或者被砍掉了腿的士兵在地下哀嚎的场景。

然后在两军冲锋的过程中,这些没有得到救治的士兵很有可能被踩成肉泥,所以一场大战过后战场就是横尸遍野的乱葬岗。这些参战的人,他们要忍受斩杀同类时的精神压力,甚至有时候要被迫杀死自己的战友,战后一般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战争后遗症。

沉重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们不得不再战争后寻找解决的办法。由于自身文化程度较低,因此他们很难在艺术中获得救赎。对他们来说,获得精神救赎最好的办法就是喝酒,直到喝醉为止。古人喝酒一般都会吃肉,因此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因为需要上战场杀敌所以要吃很多肉,会积累大量的脂肪,从而形成啤酒肚。因为参加战争,急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救赎,所以要喝酒,喝酒就要吃肉,因此再一次积累大量的脂肪,啤酒肚的形成就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所以对于古人来说,啤酒肚可不是身体孱弱的表现,它可以成为身体素质高的象征,也可以是高级将领的象征,甚至是身份地位的表现。人们看到拥有啤酒肚的人不会冷嘲热讽,而是会肃然起敬,这些人都是保家卫国的军人。

行军过程过于辛劳所致,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古代行军打仗的过程也决定了古代将领必须有啤酒肚。古代的行军打仗一般要翻山越岭,经过长途跋涉才到达战斗的目的地。虽然说高级将领可以骑马,可是如果路途过于遥远,骑马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体力消耗。

动物的能量消耗一般遵循先消耗摄入的能量,如果摄入的能量不够,便会消耗身体中存储的能量来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的原则。身体中存储的能量一般来说是脂肪,对于古代将领来说,身体上脂肪最多的地方就是肚子,啤酒肚越大,说明他自身储存的能量越多。

如果出现军粮不足,没有饭可以吃的情况,拥有啤酒肚的将领存活下来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大得多。肌肉虽然可以为人自身提供力量,但是它很难为人提供可供消耗的能量,所以一旦失去了源源不断的食物供给,没有啤酒肚的瘦子会先被饿死。

对于战争来说,粮草军需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物资,民以食为天,战士没有饭吃就不能打仗,甚至可能会发生哗变最终倒戈相向。所以在战争期间,粮草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打击目标,对方会想尽一节办法毁掉敌人的粮草,如此一来敌人的战斗力就会大大折扣。

在古代的诸多战争中,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例如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曹操正是听从了谋士许攸的建议烧了袁绍的粮草,这才打赢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而且也奠定了曹魏政权一统北方的基础。

将领的存活与否对军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将领因为没有粮食吃而死于普通士兵之前,这对于军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将领都饿死了,普通士兵的下场有多惨也就不用说了,他们也许早都已经开始宰杀军马充饥,甚至会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据历史记载,唐玄宗时期有一个叫张巡的将领,他死守睢阳城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城中没有任何粮食可以给士兵吃。为了坚守城池,张巡杀了自己的爱妾然后做成汤羹给士兵吃,其他官员也纷纷效仿,因此对叛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

所以古代将领的啤酒肚就像是骆驼的驼峰一样,可以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作为储备能量使用。将领活着,就可以为手下的士兵谋出路,如果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那么军队就不会溃散,也就不会发生人吃人的惨剧。

试想如果张巡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在士兵之前,那么睢阳城的下场会如何?唐玄宗的下场又会如何?

如果真的是那种情况,那么不久后睢阳城就会被叛军占领,城内百姓无一幸免。然后叛军继续进攻,甚至有可能打进长安城俘虏唐玄宗,历史也会因此改写。

世人的固有观念所致

古代将领的画像一般看上去都是大腹便便,这不是身体不好的表现,而是身体强壮的表现。自古代战争开始,这些拥有啤酒肚的人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高级将领,然后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渐渐地,人们就把啤酒肚当做是武将的象征,也是安全感的象征。事实也证明了,有没有啤酒肚,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辨别出体质的好与坏。当人们形成这种印象之后,后来的人也就效仿了。

古代的战争环境,要求这些高级将领必须这样做,他们必须在身体素质方面符合要求,否则是不能担任高级武将的职位的。

其实后来的甲胄并没有那么沉重,战场的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不过武将的画像和以前一样还是有大腹便便的感觉,这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大腹便便,而是因为这是武将们刻意为之的结果。

因为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武将的印象就是有啤酒肚,并且有时候会以啤酒肚的大小来判断这个人能力的高低和职位的高低。

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符合世人和后代的想象,即使是他们本身没有多少啤酒肚,这些武将也会让画师在画像的时候帮忙修改一下,让画像上的人看上去大腹便便一点。

读史明智,看问题不可以只看表象而要探索其本质。不能以今人之目光评价古人的现象,古人的啤酒肚和今人的啤酒肚虽然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是其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古人是战场残酷环境对他们的要求,而今人大都是因为懒于锻炼才形成的。

读书如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陈胜吴广起义时儒生在秦朝政府内仍有相当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振臂一呼,轰轰烈烈的秦末大起义拉开了帷幕。秦二世收到汇报后,随即召来朝廷里的“博士诸儒生”商讨。秦朝的“博士”是一种官职,它沿袭自战国,负责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书籍典章,还兼编撰著述、传授学问,主要由那些学识渊博的儒生担任。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就跑到儒学风气浓郁的鲁地,

  • 十万岳家军所向披靡,岳飞被奸人害死时,为何岳家军一言不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岳母刺字“尽忠报国”人人皆知,而岳飞也不负母亲期望,甚至为了南宋贡献出了他的一生,包括他的血肉和灵魂,当完颜兀术不遵守盟约转头攻宋时,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如同一支离弦的箭,气势汹汹地奔赴战场,不达目地不罢休。他带领的岳家军一路挥师北伐,将失去的郑州、洛阳等地悉数夺回,又紧接着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和廉颇下场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将相和”的故事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并被许多版本的语文教科书所收录,而“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也都是出自这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并没有讲“将相和”之后的内容,实际上,蔺相如和廉颇两人在“将相和”之后的结局并不好,最终一死一逃。那么,他们在“将相和”之后经历了什么呢

  • 历代攻城战死伤极大,士兵却总抢着爬云梯,他们真的不怕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孙子兵法》有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实攻城这一举动在何时都是最后的选择,盖因攻城战是古代战争中最为艰苦和惨烈的一种战斗形式。攻城战皆死伤惨重,士兵们必须越过陷阱、填平护城河,推着云梯来到城下攻城,他们需要攻克敌方城墙,这就意味着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城墙上的箭矢、石块和热油

  • 古人只能用“洗脸盆”开采黄金?不要被谣言骗了,古人没那么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黄金,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黄金数量的多少,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人的富有程度的标准。时至今日,黄金依然价格不菲,很多人都以收藏黄金作为理财的方法。古人用千金作为王侯将相的女儿的代称,可见黄金还能成为身份的代表。从物理属性来看,黄金是矿物的一种。既然是矿物,那黄金自然是深埋于地下,是需要勘探

  • 三国曹魏最大的老虎,不是司马懿,也不是许褚,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原来三国曹魏最大的老虎不是司马懿,也不是许褚,而是他曹仁,六虎将曹洪,七虎将夏侯渊,三国将领夏侯惇八虎队。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曹魏在三国最大的猛虎,那就是六虎将曹洪。曹洪和当今的许多猛虎一样,既贪财又好色,生活十分败坏。建安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18年,曹洪对战张飞和乌兰,曹洪大败乌兰。打胜仗后,曹洪举

  • 明兰是绿嫁衣,曹丹姝是红嫁衣,都是正午的剧,到底谁穿的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今天我们来从《知否》《清平乐》《风起洛阳》三部古装剧看古代的婚服讲究!在宋代婚服中,会遵循一个“低嫁穿红,高嫁穿绿”的规律。你看《知否》中,嫁去伯爵府的墨兰,以及嫁到侯府的明兰,她俩都属于“高嫁”穿的都是绿嫁衣。如兰嫁给文炎敬属于低嫁,虽然没有拍摄她出嫁时的场景,按当时的规矩来说,如兰穿的一定是红色

  • 乾隆选永琰作为太子,却被后来的史学家评为最“平庸无奇”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乾隆选永琰为太子,首先就是因为他没得选,矬子里选大个,也就这一个了,乾隆在晚年在写给军机大臣董诰的信里抱怨,他的儿子里没有一个成器的。很难在其中选择有为之君。自雍正设立秘密立储的方案之后,乾隆是一个获益者。因此在乾隆登基之后会,乾隆希望大清能够出现应该嫡长子的太子,因此第一次立储就是在乾隆元年,密立

  • 三国:论勇猛关羽抵不上马超,为什么却能被称为武圣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关羽,字允昌,他的英雄事迹流传千古。直到现在,很多人都称他为“关二爷”。如果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肯定会看到很多人的家里也挂着关二爷的画像。在我们心中,关二爷可以给我们带来财富,所以很多商人都会献上关二爷。关羽,自从在桃园与刘备、张飞结拜为兄弟,便与刘备生死相随,为蜀国大业立下汗马功劳。说起三国,大家

  • 三国的魏延做错了什么,竟被冤枉了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魏延第一次见到诸葛亮,被诸葛丞相认为脑后有谋反,并且他以后肯定会造反的。可怜魏延为帮助刘备立下的大功,没有得到丞相的认可,差点被拖出帐外杀掉。不过纵观整本书《三国演义》,就算把书撕了,也找不到魏延的叛逆。那么,三国的魏延到底做错了什么被冤枉了几千年呢?1个据《三国志》记载,建安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