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袁术给孙策出了一道什么选择题?

揭秘:袁术给孙策出了一道什么选择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52 更新时间:2023/12/6 16:07:19

初平二年(191年),正是东汉的末年时期,袁术孙坚攻打荆州牧刘表。刘表派部将黄祖迎战,孙坚不幸被黄祖的手下射出的暗箭射中,随之身亡。

孙坚去世时,留下了四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

长子孙策当时才年仅16岁,孙权更小,才9岁,因此,孙策还没能力承担其父留下的人马,他把孙坚埋葬在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后,又带着一家人迁到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孙策志向也不小,该如何实现呢?孙策也很彷徨,他经常去找江东“二张”之一的名士张纮[hóng]讨教:我父亲和袁术共破董卓,可是功业未成身先死,我虽然幼稚,可也想继承我父遗风,您看我该怎么办呢?

张纮也被孙策的志向所感动,他说:以你父亲的骁勇,你的理想可以放的更大。投靠丹杨吴景,招兵东吴,破荆州和扬州,父仇可报;如果据长江之险,以匡扶汉室的名义诛除其他诸侯,将来能达到的,就不只是个外蕃诸侯了。现在是乱世,你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结交力量,伺机把南边的地盘先取了。

于是,在初平四年(193年),在守孝满后,孙策把母亲和弟弟托付给张纮,自己孤身找到袁术,想要讨回之前其父孙坚的旧部创立功业,并为父报仇。

袁术听其言语,观察其举止,看出这孩子资质不凡,大有过人之处。但要将孙坚旧部还给他让他自立,自己又心有不甘。

袁术便想了个推诿的办法:“我已任命你的舅舅吴景为丹阳太守,你的堂兄孙贲为都尉。丹阳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去投奔他们,顺便召集兵勇。”

孙策一去丹阳,果真召集到了几百人。兴平元年(194年),19岁的孙策带着数百人又投奔袁术。继续天天在袁术跟前讨要其父原来的兵马。

袁术被孙策讨兵讨的正烦时,恰好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前来履任。刘繇并没有因为袁术占据了扬州而退缩,而是派出重兵屯扎于采石矶,摆开阵式要与袁术抢夺长江。自古就有得长江者得江东的说法,因此,袁术也很重视此战。

袁术派吴景和孙贲迎战,这二人都是孙策的亲戚,结果打了很久也没有击退刘繇。

于是,孙策就去见袁术,表示自己愿意带领着父亲的旧部东渡,去前线帮助舅舅和堂兄迎战刘繇。

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有意见,又猜测仅凭孙策的能力也打不过刘繇,便答应了孙策,但是只拨给他一千多人及相应的军需品和几十匹马。

袁术其实是给孙策出了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A,出战胜利,帮助袁术赶跑刘繇,以后也就是袁术手下一员大将了;B,出战失败,要么被刘繇杀死,要么灰溜溜地跑回来,以后也就没脸再索要兵马了。

孙策无论是选A还是选B,都是袁术乐意看到的结果。

然而,孙策却选择了C——趁机发展自己,脱离袁术而独立。这是袁术万万没有想到的答案。

孙策这一去,就犹如出笼的猛虎,他打起仗来,颇有乃父之风,是一个智勇双全的武将。

孙策一路扫荡,势若破竹,无人敢与他交锋,而且军令很严整,百姓们都依附他,孙策很快就击败了刘繇。

孙策早年相交的好友周瑜也带着人马来投奔孙策了,他的部队很快地就发展到了两万多人,战马也达到一千多匹以上。要知道,几年之后奠定北方政权的“官渡之战”,曹操也就是凭借自己那两万的人马战胜的袁绍啊。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又率兵进攻会稽的王朗和吴郡的严白虎。建安二年(197年),袁术称帝后,孙策把袁术好好地指责了一番,彻底与袁术决裂。

之后,孙策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迅速地立足于江东,高调地成了最年轻的江东小霸王。

标签: 袁术三国孙策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称帝最早的袁术,他最后是怎么倒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袁术,三国,历史解密

    在三国这样一个战乱纷飞、政权不定的年代里。涌现出了大量的能人将士,有战争就有统治者,各大诸侯盘踞一方,各自都有势力,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各大诸侯对待称帝这件事都比较避讳的,不敢轻易称帝,但是有个人实力不怎么样,自我感觉良好,就敢称帝,他就是袁术。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袁术的皇帝梦!我们知道曹操英雄一生,

  • 晚清经济是日本的五倍 为什么会被给日本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晚清,日本,历史解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清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但是在清朝末年,由于种种原因,清朝不仅被西方列强所欺辱,就连日本都敢欺负中国。其实在第一场鸦片战争期间,晚清仍然很强大,晚清的经济体量仍然是世界第一,是日本的五倍,但为何会败给日本呢?首先是政治腐败,第一次鸦片

  • 古代“员外”是什么意思?是对土财主的称呼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员外”确实是对土财主的称呼。元杂剧《灰阑记》说:“俺们这里有几贯钱的人,都称他做员外,无过是个土财主,没品职的。”有人认为员外是”员外郞“的简称,其实不对。旧时,中央六部下设各司,司的长官为郎中,而员外郞则是各司郎中的副职。但员外原本是指编外之官,跟员外郎没有关系。细究起来,”员外“的称呼,源自唐

  • 隆裕签了退位诏书后,临终时又为什么后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退位诏书,汉朝,退位,历史解密

    1912年2月12日,清朝的最后一个太后,隆裕太后在养心殿被迫下达“清帝逊位”的诏书,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清朝就此落幕。在此之前,拥兵自重的袁世凯多次面见并威胁裕隆太后,一边要求召开皇族会议,逼迫隆裕太后“速定方针”“以息兵祸而顺民心”,一边宣传法兰西革命时,其皇族不肯顺应民意而被送上断头台的典故。隆裕

  • 历史悠久的汉族宫殿建筑:养心殿的历史沿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养心殿,清朝,历史解密

    养心殿是历史悠久的汉族宫殿建筑,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养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紫禁城的建造者只把养心殿作为一座为皇帝临时休息而设的宫殿,仅此而已。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

  • 此明朝开国功臣是朱元璋发小,却因儿子与皇帝抢女人而遭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元末明初那个乱世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朱元璋就是一位时势造就的英雄。但是,大明王朝的建立却绝非他朱元璋一个人的功绩,而是诸多文臣武将共同奋斗十余年的结果。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不但有文臣李善长、.刘伯温,武将徐达、常遇春,还有不少是朱元璋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汤和与周德兴。虽然徐达等人也都

  • 古代炎炎夏日 皇帝和百姓是怎么熬过夏天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宫,百姓,历史解密

    我们先说下宫廷有钱的人家的方式。第一、拿扇子和大风扇这些人的家里会有很多的佣人,所以在他们坐着或者吃饭的时候旁边都会有佣人给他们扇扇子,这样他们会感觉更凉快些。另外在汉朝的时候被发明了一种大风扇,这种扇子是一种7叶子的风扇,特别大,但是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煽动起来。扇起来之后,一屋子里的人都能感觉到凉

  • 他本是一和尚,因一首诗名扬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贾岛,唐朝,历史解密

    在唐朝时期,诗歌艺术达到巅峰,尤其是李白在这个巅峰插上了万众瞩目的旗帜。在诗仙陨落之后,唐朝的诗人们继续向那面旗帜攀登,各种流派层出不穷,在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就倡导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文应该浅白,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一个叫做无本的和尚,就完全不同。他早年与苦吟派诗人孟郊相识,都喜欢刻意追

  • 古代帝王平均寿命为什么不过40?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帝王,寿命,唐朝,历史解密

    有专家对皇帝这份工作的生命风险进行了统计,发现自秦始皇到溥仪这一阶段,有两百来个皇帝能够确认具体的生卒,对这些个皇帝老儿们的寿命平均计算后得出,这些帝王的平均寿命值都过不了四十!古代皇帝享有最好的生活,为何很难活过四十岁呢?当然在这些皇帝当中寿命最高和最小的差距也不小,最小的娃娃皇帝东汉殇帝才两岁就

  • 狸猫换太子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涉及到一桩宫廷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狸猫换太子,宋朝,历史解密

    《狸猫换太子》是戏剧中较为经典的一个戏码,也多次被改编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放到现代没有人会相信人竟然能够生下狸猫,但是在封建迷信的古代,尤其是皇宫中,这是被视为邪祟作怪的凶兆,这样看似荒唐的情节引发了随后一系列的事情。在戏中,是由青天大老爷包拯负责查清此事,按照剧中背景,也只有包拯这样一丝不苟,不畏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