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周山为什么叫做不周山 这座山现在在什么地方

不周山为什么叫做不周山 这座山现在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888 更新时间:2024/2/7 17:21:04

很多人都不了解不周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不周山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是一座神山,也就是被共工撞倒的那座山,之后引发了天塌事故,然后就有女娲补天的传说了。那么这个神话传说当中的不周山,又是在什么地方呢?神话总也需要一些来源,不会平白无故创造一座山出来,那不周山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不周山又为什么要叫做不周山呢?

1.古书记载的不周山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郭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市处,因名云。”

《大荒西经》:又云“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看来,此山名并非共工氏触之后才得名的,而是它本身就有些问题。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路不周以左转兮”。王逸注:“不周,山名,在昆仑西北。”《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原“不周”下有“负子”二字,系衍文从郝懿行校删)。”郭璞注:“《淮南子》曰:‘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今本《淮南子·天文篇》作“天柱折、地维绝”)。’故今此山缺坏不周币也。”此山原为天柱,经共工触坏,始有“不周”之名。又《吕氏春秋·本味》云:“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山海经·西次三经》云:“不周之山……,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则此山以产美味见称。参见“天柱”、“共工”。

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话最著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之争,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参见“杞人忧天”。

2.不周山名字由来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不周山具体在哪里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帕米尔高原。

不周山因何命名,是否与“周山”对立存在,不得而知。但是不周山象征着不完整、灾难。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不完整、灾难的集合体。

这个神秘的不周山在什么地方,今天的人不知道。因此,所有的山都成了不周山,人对土地产生了泛敬畏。

3.不周山相关传说

共工怒触

共工怒触不周山,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子女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把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以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不周山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几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是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神化,反映了原来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级的分化。

注:“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五帝”。

共工炎帝裔。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话最著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之争,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参见百科词条“共工”、“杞人忧天”。

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于是炼五色石补天——《李凭箜篌引》(此为唐代作品)。

盘古

不周山与盘古的关系“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肌肉为田土。”看来不周山也是盘古的一个部分,不知道是哪个部分,可以称之为天柱,虽极其重要,但却“不周”。这个重要的东西虽然不周,但还有大用处:顶着老天爷。一旦撞翻,问题就大了。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句话的意思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周山就是天柱,二是不周山包含天柱。无论如何,这个天柱本身就有缺陷。翻译出来的大体意思是:过去,有个名共工的与另一个名颛顼的争夺帝位。共工因不能获胜而发怒,用头撞不周山,致使折断西北角的一条撑天柱子,和东南角的一条系地大绳。所以,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移动;而地面向东南方低洼,水和泥沙都流向东南。

标签: 神话传奇

更多文章

  • 魔家四将和四大天王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四大天王都姓"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神话传奇

    魔家四将和四大天王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四大天王都姓“魔”?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古代的神话传说当中,有魔家四将和四大天王,如果了解过四大天王的话就会知道,四大天王的名字中每一个都有个“魔”字,可以说他们其实是姓魔的,而刚好他们都是四个人,所以就很容易让人将魔家四将和四大天王联系在一起。

  • 地府里谁的权力最大?阎罗王的领导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神话传奇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死后就会去地府,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就会在地府开始受罪,直到将所有的罪受完才行。说到地府肯定很多人就会想到阎罗王了,很多人都认为阎罗王是地府中最有权威的,就像是人类世界中的皇帝一样。其实事实上并不是如此,阎罗王只是个小官。那么地府中权利最大的是谁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 山海经中有哪些可爱异兽?这些可爱异兽长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神话传奇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山海经中可爱异兽有哪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第1位九尾狐青丘的九尾狐家族,恐怕是中国神话中最知名的家族。九尾狐家族盛产美貌的小姐姐,例如大禹的美妻涂山氏女娇,夏朝的妺喜,商朝的妲己,日本的玉藻前等。第2位帝江帝江就是混沌,有的古籍说它是上古四大凶兽之一。但

  • 蝎子精抓了唐僧一整夜之后为什么没有吃他?她想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神话传奇

    西行小组在创业初期,遇到的大多数是五大三粗、打打杀杀的战斗型妖精。这些妖精对唐僧的感情就一个字:吃,即便是身材最骨感、没有一丝赘肉的女性妖精白骨夫人,脑子里除了红烧唐僧肉那诱人的香气,再没有怜香惜玉之情。简单、野蛮、粗暴,所差别的是根据个人口味不同换一种吃法而已,造成了唐僧对这一类妖精的极大不满,要

  • 红孩儿跟了观音菩萨之后怎么样了?观音为什么要惩罚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神话传奇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红孩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红孩儿因为妄想吃唐僧肉求长生,结果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服做了善财童子。那么他后来到底是否由坑爹的熊孩子变成了标准的好孩子了吗?其实答案就在他自己的一句话中。之后不久唐僧师徒走到通天河,唐僧被金鱼精算计抓走,孙悟空和他战

  • 燃灯古佛真的是"万佛之祖"吗?燃灯古佛为什么没人供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神话传奇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燃灯古佛的来历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说到燃灯古佛其实还挺有意思的,毕竟他在佛界里面是最厉害的了,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那就是这个燃灯古佛并没有属于自己的道场,也没有人来供奉他,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什么具体原因

  • 在西游记中,虎鹿羊三妖求雨为何不像泾河龙王那样被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神话传奇

    泾河龙王私改降雨被斩,为何虎鹿羊三妖求雨却平安无事,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西游记中,泾河龙王因为私自更改了下雨的时辰、雨量被斩了,但在车迟国,虎鹿羊三个妖怪求雨,居然什么事也没有,这难道不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吗?西游记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取经展开的,如果把两次求雨

  • 昊天上帝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他和玉皇大帝,谁才是神话世界最强之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神话传奇

    《封神演义》中对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的描写并不多,但从南极仙翁去天庭借聚仙旗可以看出,南极仙翁在瑶池金母面前只能称臣,并且,瑶池金母根本没有露面,命几个仙女将聚仙旗送出来。瑶池金母还是蟠桃会的执牛耳者,很多三教中的修仙者,以有资格受邀参加蟠桃会为荣,陆压道人在自吹自擂时也说,自己不屑于赴蟠桃会,这明显

  • 哪吒为什么叫三坛海会大神?哪吒的官职有什么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神话传奇

    哪吒为什么叫三坛海会大神?哪吒的官职有什么含义?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说到哪吒其实给人印象就是一位顽皮的小神仙,但是最后还是变好了,我们看东西总喜欢看个好坏,这个哪吒给人印象的的确确是好的,但是其实如果真正了解哪吒的人会发现,这个哪吒其实不仅仅是小顽童这么简单,他还是一位非常邪

  • 中国神话二十八宿之觜宿介绍,西方七宿之第几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神话传奇

    觜(zi)火猴,即觜宿,是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西方七宿第六宿。源于中国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中国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觜火猴,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属火,为猴。为西方第六宿,居白虎之口,口福之象征,故觜宿多吉。觜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