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教神仙钟馗,他在历史上是否有原型?是否真的有这个人?

道教神仙钟馗,他在历史上是否有原型?是否真的有这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80 更新时间:2023/12/22 23:53:16

你知道钟馗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说到“钟馗”其实小编的印象就是一位会捉鬼的道士了,但是好像并不是这样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钟馗到底是谁,如果真的研究发现的话,钟馗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钟馗是谁?

钟馗,字正南,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人,(据古籍记载及专家学者考证,钟馗为今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周至县终南镇终南村人,现存终南钟馗故里庙),生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

春节时钟馗是门神(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钟馗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

历史上有钟馗这个人吗?

历史上还真的是有钟馗这个人的。

钟馗,姓钟名馗字正南,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是唐初雍州终南人,(据古籍记载及专家学者考证,钟馗为今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周至县终南镇终南村人,当地现存终南钟馗故里庙),生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

自唐代画家吴道子首幅“钟馗捉鬼图”问世以后,千百年间经五代黄筌、王道求,宋代杨、李公麟,元代陈琳、王蒙,明代钱谷、刘枋,清代高其佩、任伯年、吴昌硕,直到近现代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家之手的描绘,使豹头环眼、铁面虬髯,身披红袍、足蹬皂靴,手持利剑、足踏小鬼,威风凛凛的钟馗形象,深深地扎根于民间了。有关钟馗的由来,提鬼的故事,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小说中、戏台上以及民间的传说中。其中较为广泛的说法大致有:“唐玄宗之说”、“唐德宗之说”、“终葵说”、“张果老说”。

据北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开元年间,唐明皇(玄宗)从骊山校场回来,忽然得了恶性疟疾,巫师们用尽了心计,忙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好转。一天深夜,明皇梦中见一小鬼,身穿红衣,一脚着靴,一脚赤足,腰间挂着一靴,这个小鬼偷偷盗走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明皇的玉笛。明皇大怒,斥之。小鬼自称是“虚耗”。这时只见一大鬼“顶破帽,衣蓝袍,束角带,径捉小鬼,以指刳其目,擘而啖之”。明皇问他是谁,奏道:“臣终南进士钟馗也,因应举不捷,触殿阶而死,奉旨赐绿袍而葬,誓除天下虚耗妖孽。”唐明皇大梦醒来,病一下好了。于是召大画家吴道子图之,并为此事诏颁天下,命除夕悬挂钟馗图像,“以祛邪魅,兼靖妖氛。”由于唐玄宗的大力推崇和批告天下,使钟馗确立头号捉鬼门神的地位。

据《曲海总目提要》、《文苑英华》中所收唐人周繇《梦舞钟馗赋》记载,唐明皇时代有一种用以治病的舞蹈称“舞钟馗”,钟馗只是舞蹈中的一位“奋长髯于阔臆,斜领全开;搔短发于圆颅,危冠欲坠形状的角色,由此观之,唐玄宗时期并无钟馗其人,钟馗只是舞剧中的人物而已。

在清乾隆刊本《唐钟馗平鬼传》、清人张大复《天下乐》等著作中记载:

唐朝德宗年间,有个叫钟馗的士子,此人面貌凶恶惊人,这钟馗外貌虽丑,可内心善良,才华出众,武艺超群。

恰逢秋季科举考试,钟馗告别了亲友,进京赶考,风尘仆仆来到帝都长安,见京城楼台林立,一派繁华景象,自是十分高兴,便在街上游逛起来。他见前面有个测字卦摊,就走到摊前说道:“先生,我是赶考的举子,你给我卜个吉凶,算算前程。”说著,写了一个“馗”字。测字先生仔细看了看“馗”字,沉思片刻,说:“馗字拆开是九和首,现在时序九月,你来应试,必然名列榜首。但是,这个首字被抛在一边,恐怕旬日内必有大祸临头,望相公谨慎才是。”钟馗听了,心想:大丈夫在世,只要行端坐正,怎有大祸降临?因此,他也没往心里去,付了银钱,便扬长而去。

几天后,钟馗进了考场应试,钟馗看了考题,立即一气呵成写完文章交了上去。当日主考官乃是吏部侍郎韩愈,副主考是大学士陆贽。两人看了钟馗的卷子,不由眼前一亮,异口同声地说道:“奇才,奇才!这文章字字珠玑,堪继李太白、杜子美之后!”于是将钟馗点为第一名。

德宗皇帝听韩愈禀奏,说新科状元钟馗才华出众,便在金殿上召见钟馗。天子一看他相貌丑陋,顿时心中不悦道:“我朝取士,全在身言书判,此等丑陋之人,如何点为金科状元?”韩愈连忙跪奏道:“人之优劣,全不在貌,圣主岂不闻晏婴三尺而为齐相,周昌口吃而能辅汉,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万望陛下三思。”德宗皇帝沉吟片刻说:“韩爱卿之言虽说有理,但我朝太宗皇帝时,曾有十八学士登瀛州之美谈,此人为状元,恐世人笑朕不识人才也。”宰相卢杞为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听了皇上的话,忙跪奏道:“金榜状元须内外兼修,今科考生三百人之众,岂少其人?何不另选一个?”

钟馗不由怒发冲冠,指著卢杞大骂道:“如此昏官在朝,岂不误国?”说罢,挥拳向卢杞打去。德宗见状,大怒道:“胆大举子,竟敢大闹金殿,速速拿下!”钟馗盛怒之下,顺手拔出站殿将军腰间的宝剑,高声叹道:“失意猫儿难学虎,败翎鹦鹉不如鸡。”说罢,自刎而死。

德宗见钟馗一怒之下竟自刎而死,大出意外。为了笼络人心,贬了卢杞,并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邪。阎君并助其一文一武——含冤、负屈二将军,奈何桥守桥小鬼化为蝙蝠,为钟馗作向导。钟馗翦除鬼魅,立下大功,上奏玉帝,被封为“翊圣除邪雷霆驱魔帝君”。

然此说之谬误为宰相卢杞西元785年亡时,吏部侍郎韩愈年方十七,两者不可能同朝为官;且此故事对于钟馗在街边测字之事描写过细,显为杜撰

自唐朝至清代还有许多学者从音韵学角度考证,“钟馗之说,盖自六朝之前,因已有之,流传执鬼,非一日矣。”据《周礼·考工记》云:“大圭(一种玉器名),终葵首。”注:“终葵,椎也。”疏:“齐人谓椎为终葵。”所谓“椎”者,棍棒也。椎者何用?“盖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傩之为耳。”(《日知录》)由此推论,远古时代齐人以“终葵”为“逐鬼之椎”,后世以其有避邪之用,遂取为人名。流传既久,则又忘其原为辟邪之物,而看成逐鬼之神,又因字音相同。“终葵”亦可写作“钟馗”,后来人们又把它人格化了。再加上明皇之梦的渲染,吴道子之画的流行,于是,“逐鬼之神”又被附会为捉鬼食鬼的终南山进士姓钟名馗者耳。

据道教宣称,钟馗为祛邪判官,即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乃混沌初分时黑白二蝙蝠所化。

虽说钟馗来自何方,无法定论,但作为一个特殊的艺术形象,貌陋而心美,对鬼凶而对人善,对我国的民俗、美术、戏曲以及小说,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标签: 神话传奇

更多文章

  • 传说中,地府的神职人员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神话传奇

    你知道地府中有哪些人物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传说中文字地府的神职人员分布是这样的:首先地位最高的天齐仁圣大帝,掌管大地万物生灵,然后是北阴酆都大帝。之后有五方鬼帝: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鬼门关;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北方鬼帝张衡、杨云,治罗酆山;南方鬼

  • 作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元始天尊的师傅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神话传奇

    元始天尊,全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元始天王,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为“主持天界之祖”。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元始天尊是公认的阐教始祖,为道教经典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首,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元始

  • 孙悟空大闹地府为何去告状的秦广王?阎罗王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神话传奇

    孙悟空大闹地府为何去告状的秦广王?阎罗王去哪里了?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很多人一直都以为,《西游记》中在孙悟空去地府勾掉了猴子们的名字之后,上天去向玉帝告状的是阎王,但其实在原著当中所写的并非如此,而是“秦广王”。如果不是特别了解我国古代的神话的话,或许对这个名字会有一些陌生,不知

  • 盘古是哪里来的?盘古开天地之前,世界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神话传奇

    盘古是哪里来的?盘古开天地之前,世界是怎么样的?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一直以来,我国古代的各种神话传说当中,这个世界的起源,就是盘古开天地,因为有了盘古开天辟地,有了天和地,才有了后来的女娲造人,有了人才有了后世的一切,所以,盘古开天地被认为是神话中世界的起源。不过,有了盘古之后才

  • "龙"频繁出现在明朝正德年间,反映了什么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奇闻异事

    吸舟二十余艘、口吐火,目如炬,明朝正德年间频现“龙”之异像,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龙在中华文化圈一直处于比较独特的地位,中国的龙文化也是极具特色,中国的龙崇拜在世界上最为久远,而且经久不衰。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龙文化构成了中国的文化本源,龙通常在民间以正义的形象出现

  • 清政府"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为什么这三个民族可以幸免?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奇闻异事

    清政府"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为什么这三个民族可以幸免?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军入关后,为了削弱汉族的反抗意识,巩固清朝统治者的至高地位,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这项政策遭到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因为《孝经·开宗明义》中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此人为了当皇帝把名字改成"刘秀",最后下场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奇闻异事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秀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预言在中国古代叫谶言,意思就是事后应验的话,一般带有神秘色彩,很吸引人,往往能预测王朝的兴衰成败,很受当权者看重。在秦汉时期,谶言大盛,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投入到谶言的研究中去,历史上最牛的谶言应运而生。事情还得从王莽篡汉说起。王莽篡位前,一

  • 痞子兵霸占民妇,县令和尚书都替他掩护,朱元璋知道后:"全部处死"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奇闻异事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明太祖朱元璋,他的经历堪称历朝历代帝王之最为传奇,以一介贫寒子弟,愣是靠着自己一步步的开创了大明王朝,登基称帝,位尊九五,史称明太祖。不过,一直颇受后人诟病的是,在朱元璋的晚年,却大肆的屠戮昔日的功臣,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蓝玉案”和

  • 乾隆:"烟锁池塘柳",考生答了一句什么成状元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奇闻异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国历代统计大约出过八百个状元,大部分都是寒窗苦读的实力能人,在他们身上自然发生过许多形形色色的故事。清朝乾隆年间就流传着一则有关状元郎的故事,素问乾隆帝喜爱诗词歌赋,个人笔墨也广被民间墨客称赞。因此每逢科举考试,乾隆帝都尤

  • 皇帝每晚临幸妃子,为什么生下的皇子公主却没那么多?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奇闻异事

    看过古代宫廷剧的人相信会注意到这一点,皇帝的妃子有一个很关键的点,那就是有没有子女。如果妃子为皇帝生了孩子,无论是男是女,在宫中生活多少都有了一定保障。如果是皇子那更是母凭子贵,往后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晚年,不用像那些没子女的妃子晚年无所依。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妃子被皇帝临幸后会有孩子,而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