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花木兰的年代到底是什么样的兵制 为什么打仗需要自备装备

花木兰的年代到底是什么样的兵制 为什么打仗需要自备装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9 更新时间:2024/1/17 6:38:09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花木兰年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有人说府兵制是不管饭的,其实不然。打仗吃饭还是统一管,只是赴役的干粮要自备,也就是说差旅费不报,途中通勤、住宿、饮食费用一律自理。

2、花木兰时期到底是什么兵制。如果严格按北魏来算,其实是没有府兵制的。但是呢,《木兰辞》约作于北魏,经隋唐人润色,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而实际上,《古今乐录》在编撰的时候,并没有录入《木兰辞》,《木兰辞》是在唐人抄编《古今乐录》的时候,自行加进去的。

也就是说《木兰辞》根本就不是在北朝的时候,写成的。而北魏之后的人写北魏故事,要严格按照当时的制度来写,怕是想得多了。你看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写前朝事有几个是严格考究按照前朝风俗制度写的?比如《三国演义》里的艳锯,还有代背景写明朝故事的《金瓶梅》。

而根据《木兰辞》中描述,即有鲜明的府兵制特点。

3、有人对于胡人、汉人的认知过于刻板,在整个南北朝乃至于隋唐的环境里,胡汉关系很多人想得完全不一样。而且先不说文学作品不能考究其真实性,就算是在北魏的背景里,汉人也开始大面积的当兵。

4、就算是北魏的兵户制,也不是有人所说的那样。

首先它出现得晚,本身也不比西魏的府兵制早多少。其次兵户制不能覆盖北魏的全部兵源,甚至只能算不多的一部分,主要是羽林、虎贲、戍边等一些固定的军事机构还有罪人和被征服地区的兵源。

如果按照花木兰(412年-502年)的生卒年来算,对比《木兰辞》内容和历史,花木兰应该是活跃在北魏攻柔然、北燕、北凉时期。花木兰当兵的时候,属于北魏的前期,都还没到孝文帝改革那呢,更不要说到兵户形成和成熟的后期了。真要考究花木兰故事发生在北魏的这个时间,花木兰家就更不可能是兵户了。

首先这是府兵制,府兵制是自备装备的。当然,除了府兵制,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古代的军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让士兵自备装备的。往早了说,春秋战国时期,打仗,贵族自备战车和武器盔甲,跟在后面的领民每人一个大棒子,有钱的国人备点皮甲。秦置郡县,但是依旧以军功封爵得地,平民从军服役,当然也是自备装备。西方骑士制度时期更是如此,马匹、盔甲、武器全部自备,因为成为了骑士可以获得领主的封邑,你给领主打仗当然是花销自负。府兵制也是同理,当府兵可免赋役,你既是农民也是士兵,既然你比其他农民有优待,当然就要自带装备服役了。

自备装备打仗,背后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这些士兵不是雇佣的,而是义务从军的,或者说是一种长期的契约关系。统治者用某种长期的优待条件换取服役者帮他打仗的义务。服役者本质上是在用当兵这种方式来保障自己的这种优待条件,奉公器如护私产,护私产当然花销自负了。

当然,也不是说全部花销都是自己出,首先吃饭还是公家的,一是每人自带干粮打仗实在效率太低,二是这是帮公家干活,不发工资还是要管饭的。

还有就是军功和缴获的问题。这要因统治者的政策而异,比如秦的制度就是,即使是最低等级的平民,打仗有军功也可以封爵,但在之前和之后的很多时候,平民参军打仗是没资格分享军功的。至于缴获,古代人不论中外绝没有PLA不拿一针一线的规定,还有很多人打仗就为掠夺去的,怎么分是各不相同,但是因粮于敌、因饷于敌是古代军队的一大方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花木兰北魏

更多文章

  • 年轻时期的慈禧长得有多漂亮 史料又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清朝

    对慈禧样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慈禧太后可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了,她是晚清帝国的无冕女王,掌握生杀大权,甚至连光绪这样的大清天子也不得不被其玩弄于鼓掌之间。那么,我们现代所见到的照片几乎都是慈禧中老年时期所照,有人可能有所疑问,慈禧年轻时究竟有多漂亮呢

  • 明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起来就两个字:银荒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张献忠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灭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2018年,张献忠江口沉银重现天日,一共出土四万两千件文物,除了“西王赏功钱”、“金册”、玉器、金器等之外,主要文物就是白银。鲜为人知的是,天气说、腐败说、党争说、汉奸说等,固然是明朝灭亡原因之一,但张献忠沉银,却解开了明朝灭亡更深层次

  • 清朝最厉害的二品官,工作轻松还比一品官有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清朝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看到这个标题,大家有没有迷惑?一个区区二品官,怎么能够和一品官相比呢?无论是在哪个年代,大家都知道官阶越高,权力越大他的俸禄也越高,也受人更多的尊敬。不过这并不是一个死的规矩,有的时候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出现一个例外。在清朝的时候

  • 六国为什么不学习商鞅变法 只能说国情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变法,秦国

    对商鞅变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说到变法,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秦国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对古代的制度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当时强盛的秦国,秦国就是在商鞅变法之后才能逐渐变强稳居高位,商鞅的这一次变法也让后来的各种王朝模仿,不过为什么和秦国处于同一

  • 多尔衮手握军权又有势力,为何不登基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多尔衮,清朝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多尔衮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在清朝的历史上,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熟悉的大臣的名字,他们对于清朝的贡献都是很大的,比如鳌拜,尽管被康熙除掉了,但是在清朝建立的过程中,也是劳苦功劳的,还有这个张廷玉,能够成为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可见在雍正时期的功劳绝对不小,否则不会给他这么

  • 为什么说尉迟恭是唐初第一倒霉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尉迟恭,唐朝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尉迟恭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尉迟敬德作为大唐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在历史上是享有一定地位的,但是在以隋唐交替那段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中,黑敬德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首先是因为他登场时间比较晚,占据的笔墨并不算多,当秦琼、罗成、程咬金等人露足了脸之后,李元霸、宇

  • 包拯为什么用狗头铡斩公孙策?原来是公孙策犯了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公孙策,包拯

    公孙策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包青天的故事从北宋流传至今,也给包拯吸引了不少的“粉丝”。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就根据包拯的事迹,写下了著名的唱片武侠小说《三侠五义》,其中不仅有写到包拯,还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能人侠士形象。在这部小说中的包拯,跟历史上的真人相差不多,

  • 大清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后,此女最后善终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乌雅氏,清朝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乌雅氏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这位女子就是雍正的生母乌雅氏,这个女子属于正黄旗出身,但是当时的她仅仅是后宫的一个宫女,在14岁的时候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在古代皇帝喜欢上一个宫女非常的正常,但是对于乌雅氏,康熙皇帝几乎是盛宠。有两个原因说明了这一切,首先乌雅氏当时在后宫

  • 古代书生都是手无缚鸡之力之人吗 事实证明他们可以一打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书生

    对古代书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这么长的历史中,读书人往往是一直被人看重的。三教九流各种职业之中,也以读书为最高。但是读书人一直给人一种文绉绉的感觉,所以很多人给他们挂上了懦弱、空谈的牌子。很多人提起读书人,想到的不会是在慷慨激昂地雄辩,或者羽扇纶巾的在指

  • 平王东迁后西周已经灭亡了 战国中后期为什么还有一个西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迁,西周

    很多人都不了解战国东西周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上面这段话出自《史记·周本纪》,大概意思是说,周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