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起来就两个字:银荒

明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起来就两个字:银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1 更新时间:2023/12/11 3:43:58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灭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2018年,张献忠江口沉银重现天日,一共出土四万两千件文物,除了“西王赏功钱”、“金册”、玉器、金器等之外,主要文物就是白银。

鲜为人知的是,天气说、腐败说、党争说、汉奸说等,固然是明朝灭亡原因之一,但张献忠沉银,却解开了明朝灭亡更深层次的原因,归纳起来2个字足以说明,这就是银荒。

白银是一种金属货币,这与明朝灭亡究竟有何关系?先看一看明朝如何确立白银地位的。

一直以来,中国不是主要产银国,根本满足不了社会货币需求,所以主要流通的是铜币。汉唐宋元时期的电视剧中,动不动就拿出白银买单,其实有些扯淡。到了明朝,国家法定货币是宝钞和铜钱,依然不是白银。当然,民间也有使用白银,只是比较稀少。

然而,明朝政府没有准备金的意识,滥发纸钞,导致宝钞迅速贬值;同时,因为炼铜技术的发展,铜钱也在贬值。于是,明朝爆发了货币危机,以至嘉靖年间,甚至倒退到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自发找到了一种货币,这就是白银。

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税法,使用白银计税,就反应了社会这一实际趋势。当然,张居正的变法,也从政府层面确立了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

上文说了,中国白银产量很小,如果确立白银法定货币地位,这将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幸运的是,大航海时代的开,西班牙人与中国的贸易,导致大量白银涌入中国。尤其隆庆开关之后,让明朝赚走了当时世界开采的三分之一白银。与此同时,日本石见银山开采,中日贸易如火如荼,也进口了日本大量白银。

这两个地方白银进口,缓解了晚明社会的白银饥渴,所以民间和张居正等,最终才会将白银作为主要货币。

到了明末,白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张献忠宝藏以白银为主,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即几乎只认白银。换言之,使用白银成了明朝社会的共识。

当明朝患上了“白银进口依赖症”时,最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原因很简单,张居正确立了白银地位,却又带来另一个问题,即:货币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还是没能有效解决,因为中国白银受制于外,一旦外界出现动荡,必然引发国内社会危机。

而到了崇祯初年,原先一年之内,有60多艘货轮运送白银到中国,但在此后却骤减到6到7艘船的白银,减少十倍,明朝货币供应出了大问题,崇祯遭遇了银荒危机。

之所以如此,因为西班牙与荷兰爆发战争,海路遭到荷兰截断,且又要大量金钱用于战争,而日本德川幕府开始闭关锁国,于是西班牙白银、日本白银,都不再运到中国。

另外,中国人有窖藏钱币的习惯,明朝富豪人家,大量窖藏白银,又进一步加剧银荒。

银荒的出现,实际就是通货紧缩,白银价值迅速上升。对于明朝社会而言,这是一场大危机。

因为白银计税,所以百姓交税先要将粮食兑换成白银,但白银升值之后,原先一石粮食换一两白银,结果现在可能一石粮食只能换半两白银。于是,百姓为了完成纳税,那么现在就要缴纳两石粮食,显然百姓负担大幅度加重了。

如果丰收年景还好,然而晚明时期,中国又遭遇小冰河期,农业经常歉收,因而才会导致李自成、张献忠一呼百应,说到底百姓受到银荒冲击,负担加重不堪承受的结果。

顾炎武经历过一次陕西银荒,当时陕西丰收之年,但依然“民且相率卖其妻子”,说到底是白银升值,百姓无法筹集足够白银交税。丰收之年都如此,更遑论灾年百姓负担了。

而且,明朝白银计税,在银荒之下,也带来一个后果,就是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收不上足够的税收,由此应对危机能力大幅度下降,比如崇祯时代经常拖欠军饷。

令人遗憾的是,明朝政府一直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诱发一场社会危机,导致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的爆发。若白银供应稳定,即便陕西一地之乱,李自成、张献忠又焉能纵横半个中国的一呼百应,以至不可收拾?而如果没有明末起义,使得明朝多线作战,单单女真人在关外闹,又如何能够入主中原?

清朝是幸运的,1644年之后,小冰河期逐渐过去,西荷战争此后落幕(1648年签署荷西和约),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白银供应又慢慢恢复了正常。

因此,由张献忠沉银管中窥豹,可以看到明朝灭亡更深层次的原因,既非党争,也非小冰河期,更非腐败等问题,而是银荒这两个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明朝张献忠

更多文章

  • 清朝最厉害的二品官,工作轻松还比一品官有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清朝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看到这个标题,大家有没有迷惑?一个区区二品官,怎么能够和一品官相比呢?无论是在哪个年代,大家都知道官阶越高,权力越大他的俸禄也越高,也受人更多的尊敬。不过这并不是一个死的规矩,有的时候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出现一个例外。在清朝的时候

  • 六国为什么不学习商鞅变法 只能说国情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变法,秦国

    对商鞅变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说到变法,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秦国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对古代的制度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当时强盛的秦国,秦国就是在商鞅变法之后才能逐渐变强稳居高位,商鞅的这一次变法也让后来的各种王朝模仿,不过为什么和秦国处于同一

  • 多尔衮手握军权又有势力,为何不登基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多尔衮,清朝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多尔衮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在清朝的历史上,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熟悉的大臣的名字,他们对于清朝的贡献都是很大的,比如鳌拜,尽管被康熙除掉了,但是在清朝建立的过程中,也是劳苦功劳的,还有这个张廷玉,能够成为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可见在雍正时期的功劳绝对不小,否则不会给他这么

  • 为什么说尉迟恭是唐初第一倒霉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尉迟恭,唐朝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尉迟恭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尉迟敬德作为大唐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在历史上是享有一定地位的,但是在以隋唐交替那段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中,黑敬德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首先是因为他登场时间比较晚,占据的笔墨并不算多,当秦琼、罗成、程咬金等人露足了脸之后,李元霸、宇

  • 包拯为什么用狗头铡斩公孙策?原来是公孙策犯了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公孙策,包拯

    公孙策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包青天的故事从北宋流传至今,也给包拯吸引了不少的“粉丝”。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就根据包拯的事迹,写下了著名的唱片武侠小说《三侠五义》,其中不仅有写到包拯,还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能人侠士形象。在这部小说中的包拯,跟历史上的真人相差不多,

  • 大清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后,此女最后善终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乌雅氏,清朝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乌雅氏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这位女子就是雍正的生母乌雅氏,这个女子属于正黄旗出身,但是当时的她仅仅是后宫的一个宫女,在14岁的时候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在古代皇帝喜欢上一个宫女非常的正常,但是对于乌雅氏,康熙皇帝几乎是盛宠。有两个原因说明了这一切,首先乌雅氏当时在后宫

  • 古代书生都是手无缚鸡之力之人吗 事实证明他们可以一打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书生

    对古代书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这么长的历史中,读书人往往是一直被人看重的。三教九流各种职业之中,也以读书为最高。但是读书人一直给人一种文绉绉的感觉,所以很多人给他们挂上了懦弱、空谈的牌子。很多人提起读书人,想到的不会是在慷慨激昂地雄辩,或者羽扇纶巾的在指

  • 平王东迁后西周已经灭亡了 战国中后期为什么还有一个西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迁,西周

    很多人都不了解战国东西周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上面这段话出自《史记·周本纪》,大概意思是说,周赧

  • 商鞅变法后秦国真的战无不胜吗 这两次战役被迫割地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鞅变法,秦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商鞅变法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秦国一开始是比较弱小的诸侯国,特别是在秦献公即

  • 乾隆皇帝微服私巡问鸡蛋多少银子,小贩一句话震动朝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清朝

    在历史长河中,乾隆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历史上喜欢微服私巡的皇帝为数不多,可是在很多野史中,却有几位皇帝非常喜欢微服私巡,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一位。乾隆在微服私巡的野史记载中,发生了非常多有趣和奇妙的事情,有温情的、有仗义的、也有震动朝野导致朝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