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胜为什么起义失败?导致陈胜起义失败的三个错误

陈胜为什么起义失败?导致陈胜起义失败的三个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31 更新时间:2024/1/20 8:17:54

翻开《史记》原文,我们可以看到,陈胜称王以后,也是有很多故事起伏的。陈胜、吴广的事业,最终以败亡而告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讲讲导致陈胜起义失败的三个错误,供参考。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陈涉世家》没有写到的事,高中课文《陈涉世家》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课文从《史记》中选用的部分,从陈胜微末时显露野心开始,到原楚国各地叛乱响应陈胜造反,戛然而止。

这就像我们对小时候看的很多电影的记忆:斗争的形势风起云涌了,胜利的旗帜扯满山下了,主角人物在这样的背景中走到悬崖顶上,大手向远方一挥,镜头紧跟一个上半身特写——影片到这里,也总是戛然而止。后来呢?

其实英雄不读书,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敢想敢干,坏的一面则是不知借鉴历史教训,等到后期逐渐听说兴亡典故时,往往已经积重难返,难以挽回败势了。要了解陈胜失败的历史真相,除了去翻看一下《史记》原文,还应该了解一下时代的背景。

在战国时代,华夏文化圈基本上还是一个贵族的社会。但秦灭六国,扫荡孑遗,大国分解为郡,小国多置为县。大小贵族的封建领地被统统摧毁,旧王侯都沦落为平民。比如,张良就是原韩国的贵族,国灭后无家可归,又没有产业,只好加入了组织,去刺杀秦始皇

所以,到秦二世时,天下已经没有什么“王侯”了。秦的爵秩里还有关内侯和彻侯,但那都是靠军功和事功取得的俸禄称号,没有地方行政权,而且一般不许世袭,即使有个别世袭者也要累世递降。那时候,想做官要以吏为师,学习公务和律法,考试合格后,从最低级的小公务员做起,成绩优异者逐级擢升。所以,即使平民,也有位列公卿的可能,秦朝上下,只有皇帝一家“世袭罔替”。可以说,秦朝的出现,等于已经去掉了旧时代王侯将相的“种”。

所以,陈胜所宣言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并不是“王侯将相不该由血统垄断”的意思,而是“王侯将相,我们想去做就能做,想怎么做上就怎么做上”的意思。而且,从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话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陈胜自诩为“鸿鹄”,天生就比“燕雀”有志向和理想,已经自我认定为可做王侯将相的“种”了。

但,正因为秦消灭了贵族世袭制,又没有与民为善,反而鞭笞虐使,无所不至,所以六国人均不以秦帝为宗主,也丝毫没有忠顺的概念。况且天下受压迫过甚,大家生不如死,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不能用“死”来威压他们的时候,陈胜的一声呐喊,就导致了黎民的倒戈,而因为没有像周那样的各路贵族的缓冲,貌似强大的秦朝顷刻间便失控倒塌,可谓自毁长城。

无论陈胜、吴广、项羽还是刘邦,他们都是楚国人。楚国在为秦所灭的六国之中,受秦的屠戮最惨酷,与秦国的仇恨最深。所以,陈胜振臂一呼,各地楚人云涌响应。可惜的是,陈胜却作出了三个错误的抉择。

1、急于称王

陈胜从“兴”到亡,一共仅6个月,可是已经称王了,还给自己修建了宫殿,设置了百官,却不愿借助楚国旧王室在楚人心中的惯性权威。过早暴露野心、私心,只能带来英雄豪杰们的离心,到最后,陈胜身边只剩下一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和投机分子。最后他死在自己的车夫手里,这也不是偶然的。所以,后来朱元璋采取“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战略,最后成功了;洪秀全却走上陈胜的老路,结果后人都看到了。

2、偏信、专断

陈胜称王、选官、拜将,全用“心腹”,当然都是一些小人、野心家。陈胜本人没有什么才能,但在他下面带兵的却有不少枭雄、大盗。怎么驾御他们呢?陈胜搞了一批“特派员”,监督众将。他任命了一个叫朱房的为“中正”,一个叫胡武为“司过”,负责统领这批专员,挑毛病、打小报告。各路将领作战,如果失礼或违抗“王命”,立即就地收押、处决。陈胜至死都把朱房、胡武之流认作忠臣,可是这些忠臣擅作威服,携私枉法——其实也没有“法”。总之,影响极坏,大失众心。

此间,吴广被同样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野心的部将谋杀夺旗,陈胜却封赏了那个部将,可见,他已经昏聩,不明是非远近了。

3、轻重不分、滥封诸侯

陈胜刚起兵时,秦的主力部队一在朔方,一在岭南,全力进行扩张战争,根本来不及回援。秦国后来赦免了大批刑徒、奴隶,交给少府章邯(他此前没有打过仗,是专门给皇帝管钱管衣食的),去平灭各地造反。在章邯的军队练成战斗力之前,陈胜拥众入关,并不是没有灭秦的可能的。

最终,陈胜却只派了一支偏师灭秦。这支部队的统帅周文是干什么的呢?是风水先生。他跑去见陈王,说自己是军事专家,理论“咣咣地”。陈王就任命他为统帅去打秦的都城所在——关中。这位风水先生一路烧光农舍,裹胁百姓,把他们驱赶在军前做炮灰,一路浩浩荡荡冲向关中,正遇上章邯的“队伍”,后者也没有战斗力,双方其实都很心虚,但章邯明显更善于临阵指挥,结果是乱斗一场。形势一乱,周文裹挟的老百姓立刻就跑散了。章邯率领精锐的中军,追着周文的旗号打,结果周文败亡。这是陈王由盛转衰的拐点。

同时,陈胜还派人去平定北方,结果派去的人相继自立为赵王、燕王。还是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做得,我怎么做不得?这些都分散了陈胜的力量,让他陷入一个必败之局。

陈胜的失败足可告诫后人:以毁灭秩序而“兴”的,早晚也要亡在同一个所在。陈胜死后,项羽成了又一个陈胜。他的失败同样证明:逆天而行,与天斗,过程惊险刺激,其乐无穷,但必然挫折,甚至败灭。

所以,刘邦和他的后人大声疾呼:天下的燕雀和鸿鹄们听着,我们才是龙凤,王侯将相是有“种”的!比如刘邦的白马誓内容就是:将来有谁不是姓刘而称王的,天下共诛之!这正是秦亡后乱世的终结,是专制的汉王朝统治的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陈胜吴广

更多文章

  • 李广抗击匈奴取得诸多的战国 李广的结局为何如此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李广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广抗击匈奴有功,李广为什么没有得到大的封赏?历史上出过很多有名的将领,尤其是一些一生打过很多胜仗的将领,受到了后人的称赞。在众多有名将领中,李广被人们称为“龙城飞将”。他的一生充满曲折,在率军抗击匈奴的时候取得了诸多战果,不过最后

  • 多情苏轼:最爱第一个老婆,但和第二个老婆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轼,老婆

    北宋才子苏轼有多多情呢?最爱第一个老婆,最依恋第三个老婆,但和第二个老婆葬在一起。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01王弗结发之妻,爱情和婚姻的起点苏轼爱情与婚姻的初体验,是发妻王弗给他的。1056年,16岁的王弗嫁给19岁的苏轼为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6岁的王弗谨慎而聪慧,

  • 金朝最后一个皇帝金哀宗,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金哀宗,金朝

    金朝最后一个皇帝金哀宗,如何评价他的一生?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金朝的亡国之君是完颜守绪,也就是金哀宗。他在位十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给人的感觉和明朝亡国之君崇祯一样,都不太像亡国之君,但恰恰是这样,所以很多人觉得可惜。完颜守绪登基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胆启用了一批文武兼

  • 景龙政变的失败,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景龙政变,唐朝

    景龙政变的失败,在当时有什么影响?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景龙政变是唐朝的一次政变,是唐中宗时代的太子李重俊发动的一场军事政变,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李重俊被杀,但在初期却顺利诛杀了武三思极其同党。"景龙政变"失败了,太子也被杀了,也改变了大唐的走向,武三思死后,韦后的势力大为削

  • 如果孙策不死,三国的局势会有哪些变化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孙策

    三国还未鼎立之时,天下局势还未明晰。而在此时江东的孙策就有了一点名气,他号称“江东小霸王”,从名字上来看,他就是一个勇猛之人,后来孙策确实也做出了一些震惊天下的事情。在三国中有这样一句话“孙策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看似是夸张的,可是它能够存在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如果孙策不死,三国局势真的会变吗

  • 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为何却没娶关羽的女儿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刘禅

    我们都知道作为蜀国的后主刘禅他一生中娶了一对姐妹,这对姐妹都是张飞的女儿。按理说刘关张三位那都是好兄弟,关羽的女儿娶一个,张飞的女儿娶一个岂不是更好吗?这样可以更好的稳固三家之间的关系了并且可以让世人所称赞,但是当时的刘禅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下面就是小编针对于这一偏袒现象的自我观点。首先一点是关羽的女

  • 朱淑真有着怎样的人生遭遇?她的一生并不幸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淑真,南宋

    朱淑真,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她的才情不输李清照,但她戚戚然的一生,却不及李清照般为人熟知。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这般大胆的秀恩爱的情诗,出自南宋著名女词-朱淑真之手。朱淑真,钱塘人,她生于仕宦之家,幼时聪慧机敏,喜爱读书。

  • 清朝王爷位高权重的 他们手里一般有多少亲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王爷

    还不了解:清代王爷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位清代的王爷,位高权重,到底能够掌握多少亲兵?清代是一个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的封建王朝。而在清代的皇室宗亲当中亲王的位置要比郡王更高一级,在这样的情况下亲王府中通常大概会有60个侍卫,而其中贴身护卫占20个。而郡王府通常会

  •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皇帝每天都需要上班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皇帝

    还不了解:清代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皇帝每天都要早朝吗?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皇上驾到,众臣早朝”、“有本启奏,无本退朝”,这是清宫影视作品中十分常见的两句台词。也让人自觉不自觉地认为,清代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朝的。其实,还满不是这么回事。皇帝上朝是天经地

  • 朱元璋的一项记账改革,至今仍有人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为我们留下的瑰宝也是数不胜数,一如朱棣编修的《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等。而作为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同样发明一物,600多年都被沿用至今,还成为了行业准则。朱元璋出身贫寒,从放牛娃到父亲、兄长离世,进寺庙当和尚,做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