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清朝的成功归功于汉人,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也是汉人呢?

为什么说清朝的成功归功于汉人,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也是汉人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434 更新时间:2023/12/24 10:05:02

对清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9世纪中后期,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封建旧社会在各方势力的攻击下苟延残喘。其中,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起义无疑成为了一把利刃,狠狠地削弱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这年1月,在小小的广西桂平金田村,洪秀全带领一支兵马发动起义,使星星之火迅速发展成燎原之势。

太平军一路南征北伐,兵力逐渐壮大,两年之后,占领军事要塞南京,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太平天国。此时,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可以和清政府分庭抗礼了,巅峰时期有一百多万兵马,这对清政府来说,是无法忽视的威胁。然而,由于太平天国内部纷争及清政府倾力围剿,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清政府也得以短暂喘息。

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的枪声打响,武汉三镇被迅速占领,南方各省见到局势转变,也先后宣布独立,摆脱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的封建社会,终于,在1912年被终结。这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维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旧社会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清政府统治的后期,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是两股强势的反抗力量,并且,两者有不少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都以“民族主义”为旗帜,对外反抗侵略者,对内反抗清王朝的统治;

其次,孙中山十分认可洪秀全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这是革命战争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两者在反清反侵略的角度上一脉相承,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的铺垫,辛亥革命想要如此快速的取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历史爱好者可能会疑问,为什么前者历时14年、拥有百万大军都没有打倒清政府,而后者仅仅用了四个月就成功让溥仪退位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要想了解原因,首先,我们需要分析一下清王朝的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是什么,然后,再看这个基础是如何被毁掉的。

从军事力量来说,清朝的军事基础是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这些旗人是由皇太极在入关之前组建的清军命脉。入关之后,这些旗人主要被派往重要的城市以及军事要塞,而追剿起义军和南明军队的任务,就落在了投降的汉人军队身上,比如:吴三桂孔有德等人。

在人口众多的中原大地,旗人和满人毕竟是少数,汉人占据了人口的大部分,要想统治好这片土地,光靠满人是不行的,于是,满清决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之后,将地方权力一分为二,一部分由满人任职,一部分由汉人任职,通过这种权力的让渡达到局势的平衡,以此来稳定满清的统治。

正是有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拥戴,清王朝才得以成功的渡过了“三藩之乱”。当时,吴三桂等人已经攻占了南方大部分城市,加上关中叛乱,中原地区的统治危在旦夕。然而,这时候八旗子弟并没有发挥出军事核心优势,反倒坐视不理,任由队友牺牲。

这时,康熙帝赶紧派出绿营军队,并任命赵良栋、张勇等汉族将领统帅,一举歼灭叛军,使局面得到了短暂的稳定。也就是说,三藩之乱之时,八旗已经不复当初的威猛。而到了太平天国时期,仅仅两万太平军就能吊打八旗、绿营,只能说,多年的腐败,已经让八旗绿营战斗力大大减弱。

起初太平军来势凶猛,很多人都认为清王朝在劫难逃,甚至,有人评价洪秀全是第二个朱元璋,然而,他们最终还是失败了。咸丰帝看到满清军队已经成了废物,不得不求助于汉族军队,在关键时刻,放权给汉族地主阶级,任命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在民间组织“私人武装”,并且放权到地方,通过地方力量剿灭太平军。事实证明,咸丰帝的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1860年6月,曾国藩掌握地方实权,成为清军最高统帅,节制苏、皖、浙、赣等四省军务,4年之后,湘军歼灭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得以维护。

我们可以看到,清王朝的两次“转危为安”都是依靠汉族军队,没有汉族地方势力,满清的统治很难维持稳定。当然,放权给汉族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比如:地方势力大大崛起,对中央强权造成了威胁。后期中央为夺回权力,发起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将张之洞、袁世凯等督抚从地方调到中央,并冠以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头衔,明面上是“升职”,其实是将他们手中实权剥夺。

这种做法看似是维护了中央集权,实际上,却将清王朝的统治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地。汉族督抚被剥夺权力之后,对清政府大失所望,于是,态度转变,不仅不再帮助中央镇压革命运动,反倒报以支持的态度。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对清王朝深有不满的各省督抚跟随革命的趋势,纷纷宣布独立,摆脱清政府统治,直接导致满清统治的分崩离析。

经过一番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清政府对汉族地主阶级的夺权,导致满清没有依靠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支持,是辛亥革命能够在短短四个月就快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中国的王朝国祚都不超过三百年呢?刘伯温是怎么看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伯温,明朝

    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很悠久,但是王朝变更也很快,一般来说,一个朝代很难撑过300年。其中时间比较长的是汉朝。汉朝分为东西两汉,国运加一起超过400多年,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刘秀算是开国皇帝,东西两汉的政权并不能连贯一起,真能勉强算一个朝代,才超过了300年!接下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与中国相比,古

  • 古代百姓怎么看病?揭秘历代朝廷的赐药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宋朝

    正如影片《我不是药神》中那位老人所言,“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是啊,没有人能保证一辈子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一旦生病了,是否能看得起病,才是最应该关注的现实问题。而这一问题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被历代统治者所高度重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只存在于今日,在古代也是普遍存在的。首先,

  • 白居易的长恨歌到底是为谁而做?他都有哪些感情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白居易

    长安城的天空,漂着灰暗,也漂着理想,它从不缺故事,更不缺人。“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官吏贪婪、百姓贫苦、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盛唐繁华不再,唐诗江湖里的高手也早已作古。762年,李白离开了,770年,杜甫离开了,后人再也看不到“诗仙”李白手拿酒杯高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狂傲。也看不到“诗

  • 萧何杀了韩信后,为何一点愧疚之心都没有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萧何

    “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这是苏轼对韩信的评价。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所以历史上一直以来对于韩信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而一代枭雄最后却死于吕后之手,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觉得非常惋惜的地方了。不过对于韩信的死,大家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韩信死的太冤

  • 清朝王爷是没有封地的 他们靠什么养活一家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王爷

    你真的了解清朝王爷吗?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相比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清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优点,那就是从来都没有过宗藩之祸。不信大家可以去数,汉朝的时候有七王之乱,明朝的时候有靖难之役。但是清朝,基本上没发生过任何宗室威胁到皇帝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清朝的王爵制度,和其他朝代都不一样

  • 贾诩被任命为曹魏的太尉后,为什么会被孙权嘲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贾诩,曹魏

    说到贾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权。在曹丕击败兄弟继承曹操事业和代汉自立的过程中,老牌重臣贾诩立了大功。因此曹丕登基之后便拜贾诩为三公之一的太尉,位极人臣。从资历和才干来说,贾诩拜为三公之一的太尉

  • 清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为什么会走向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溥仪

    对清朝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1636年清兵入关到1912年清代末位皇帝溥仪退位,一共268年。这期间一共有12个皇帝,出现了康乾盛世,清朝当时和欧洲发达国家差距不是很大,那么为何清朝自嘉庆过后一直走向衰败到其最后

  • 清朝都亡了一百多年时间了 清史为何还没有修编完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历史

    你真的了解清史修编吗?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北洋政府曾修缮过清史稿,但是后期经费减少,国民政府对清史稿的部分存疑导致清史稿一直没有完成。1914年清史稿开始修编公元1636年成立,1912年陨落的清朝,是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共有12个皇帝,而统治者是满洲的爱新觉罗氏。清朝

  • 隋末群雄之一,王世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世充,隋朝

    隋唐天下二号反王王世充。原先可并不是。造反的主,他是对大隋朝杨广忠心耿耿,更是杨广用来平叛的得力干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遇到第一反王李密的之前,王思聪在平叛的路上可谓百战百胜,刘元进、朱燮、孟让全部败在王世充手里。出身王世充的出身非常特别,他并不是中原人,而是胡人,原本也不

  • 揭秘:历史上的武则天真的杀了自己的女儿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是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我们都知道,古代女子的地位向来都是不高的,所以要想干一番大事业,甚至当皇帝这样的事业,是需要极大的魄力和狠劲的。当皇帝的人,大部分都是狠人,忍受不了常人的痛苦,是无法攀登人生巅峰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就像宣太后曾经告诫秦昭襄王:三横一竖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