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买个”大学”上要花多少钱?

明朝买个”大学”上要花多少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86 更新时间:2023/12/24 2:03:21

[摘要]:明朝买个”大学”上要花多少钱?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明朝末年有多少个藩王,养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钱?朱元璋取得天下以后,废除了宰相制度,吓傻了各路文官。与此同时他又恢复了分封制度,再次吓傻了各路文官。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明朝的分封制度,那是玩真格的!...这些。想了解明朝历史,看哪本书好?关于这个问题,最近的我是最有体会的。因为上个月我特地买了全套的二十四史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还有明史专家吴晗编写的《。古代培养一

明朝买个“大学”上要花多少钱?国子监的学生,本来因为出身和入学方式不同,叫法便不少,如举监、贡监、荫监、恩生等,自打招生指标可以买卖后,叫法又多了一种“例监”,这是给通过买指标入学学生的专有称呼。

买卖文凭之事,古今中外并不鲜见。比如,现在常见的大学招生指标,在古代便买卖兴隆。因为敛财快,这甚至成为朝廷弥补国库亏空的一种手段。

古代大学毕业生“包当官”

有人认为大学体制是西方人创造,其实不然。中国古代即有高等学府,只是办学的理念和模式不同,而且不兴叫“大学”。商时的中国大学叫“太学”;周时叫“国学”,国学是周王办的,诸侯办的则叫“泮宫”;西晋时称“国子学”,北齐易名“国子寺”;隋则改称“国子监”,一直到清末都是这叫法。

真正把大学叫“大学”的,在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当年,中国诞生了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即今北京大学的前身。

与大学不叫“大学”一样,中国古代的大学生也不称为“大学生”。以明代称谓来说,通称“生员”,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监生”,学生可享受“助学金”,由国家财政支出,因为是用于学生改善伙食,故称为“廪膳”。

国子监是朝廷的中央宫学,用现代人的话说,它是中国古代的国家级重点大学,学生比现在博士的水平还高,其学术地位远胜于今国务院“211工程”中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现在的大学生连个工作都难找,但国子监的毕业生可没这担心,不仅包分配工作,很多时候还“包当官”。明代便规定,“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换句话说,上了国子监就能当官,上不了便别想往上爬。

试想,“包当官”的大学谁不想读?所谓“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大概就是这原因吧!

明代的国立重点大学“南大”“北大”

上大学的好处多多,但上大学得凭成绩,要考,古今一理。没有成绩,如果有一个不凡的家庭背景,有当大官的老爸、太子党的身份,也可以,特招嘛。如果没有这些条件,是不是没门了?也不是,但前提条件得有钱——买个入学名额。这便是现在大家常说的“花钱上大学”。

古时的入学名额叫“员”,生员就是这意思,即今“招生指标”。所谓花钱上大学,就是购买到这种招生指标。招生指标并不是每个朝代都买卖的,最疯狂的年代,是明朝。明朝廷曾经明码标价,以收取“赞助费”的方式,公开出售招生指标,这种行为叫“官倒”。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虽是布衣出身,无文凭缺学位,但却很重视教育。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时全国尚未统一,朱元璋便在应天府(今南京市)的集庆路附近开办了明朝第一所国立重点大学——国子学;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又及时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全国统考”(乡试)。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三月国子学改称“国子监”。明成祖朱棣夺位后,将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于是明朝有了两所国立重点大学,即南京国子监(或“南雍”)和“北京国子监”(或“北雍”)。南雍和北雍,可以看成是明朝的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

国子监是古代出“贤人”的地方,现在南京、北京的明国子监遗址附近都有“成贤街”就是这原因,招生指标是不应该成为商品的。但是随着国力下降,中央财政严重亏空,朝廷急于搞钱,便开始“教育乱收费”了:凡想上大学、到国子监读书者,不论成绩优劣,不问家庭出身,“军民子弟”只要肯出“赞助费”,就发给“录取通知书”!有意思的是,明朝时收取的赞助费不要现金,只收当时短缺的粮食或是马匹等。

“官倒”乌纱帽,在古代中国屡见不鲜,但像明朝这样“官倒”招生指标的,实在少见,可以说开了中国花钱上大学风气之先。国子监的学生,本来因为出身和入学方式不同,叫法便不少,如举监、贡监、荫监、恩生等,自打招生指标可以买卖后,叫法又多了一种“例监”,这是给通过买指标入学学生的专有称呼。

朱祁钰首开“纳粟纳马”入监读书先河

明代的“招生新政”,出现在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力主实施的,竟然是当朝的皇帝、史称代宗的朱祁钰。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继位前封为郕王。这皇位本来与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大哥朱祁镇御驾亲征侵犯北方边境的蒙古瓦剌部落遭生俘,天上掉馅饼砸到朱祁钰的头上,当上了“代理皇帝”。但当时边境战事远未结束,军费开支庞大,中央财政却入不敷出,搞钱成了朱祁钰的当务之急!从哪搞钱?臣僚给朱祁钰开出的妙方之一是,“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这话什么意思?就是给国家多上缴粮食,便能获得进国子监读书的机会。

这个口子一开,包括重新坐上龙椅的朱祁镇在内,后来的皇帝差不多都学着干过,国库一没钱,边防粮饷一没着落,地方一闹饥荒,就会这样干。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南京及周边大闹饥荒,时当地主政官员便上书北京,要卖“南大”的招生指标创收。

行将灭国前一年的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朝廷也卖过招生指标。提出这一将国子监入学资格商品化建议的,是时拥有进士“学位”、相当于今副处级干部的中书舍人陈龙正。他的上书得到了皇帝、后上吊殉国的朱由检本人的赞许。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朝亡国当年),朱由检干脆让陈龙正当了“南大”的校长(南京国子监丞)。由此,开了中国历史上大学校长卖招生指标的先例。

明景泰年间进国子监需“米八百石”

与现在“私倒”,或者说“暗倒”招生指标不同,由于是“官倒”,明朝的招生指标交易很透明,实行“全国统一价”。那么,当时买个大学上上,要花多少钱?

据《明史·食货志二》上的数据,要想获得国子监的入学资格,景泰年间(公元1449-1457年)最高的要800石米,低者300石米。成化年间(公元1464-1487年),则稳定在100石米。

上面这价格是有“学籍”的,如果不在乎学籍,只当旁听生镀镀金,或是插班生、肄业生什么的,可以享受“优惠价”。以明英宗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的标准为例,每个指标需缴纳20匹马。

景泰年间的赞助费算是最高了,800石米的标准是怎么定下的?原来这是“买方”主动出的价钱。时山东临清县,伍铭等几个在县学(类似于今县重点中学或地方专科学校)读书的学生想“专升本”(大概这意思吧),提出愿意缴纳800石米,求进国子监读书的机会。山东省主管官员将此情况上报朝廷后,获皇帝特批,于是“米八百石”遂成标准。但是能出或愿出800石赞助费的,还是很少的,所以后来不断往下降,以吸引考生、扩大生源。

二品官员一年俸禄不够一个“入学指标”

这样的入学赞助费,在当时算不算高?看看下面的分析,就会明白。

明朝乱收费除了教育领域,司法方面也很糟糕。据《明史·食货志二》记载,朱祁钰的老爸朱瞻基(明宣宗)当皇帝期间,可以花钱赎罪,行情是普通死刑犯免死,需60石米;流放的犯人,需40石米。简单对比便可看出,明朝时花钱上大学,比“捞人”的成本还要高,以“米百石”的低标准来算,也要高出40石。

进一步分析,明朝时米1石等于120明斤,100石就等于12000明斤。明斤比现代斤要重,大约1比1.18,这样一换算,明朝100石米便是现代的14160斤。

以当下(2012年2月中旬)普通大米每斤零售价2.50元的行情来算,明朝100石米能卖35400元人民币;即便以最高赞助费800石米来算,也不过28.32万元人民币。

名医视频

关于“明朝买个”大学”上要花多少钱?”的问题

明朝末年有多少个藩王,养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钱?

朱元璋取得天下以后,废除了宰相制度,吓傻了各路文官。与此同时他又恢复了分封制度,再次吓傻了各路文官。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明朝的分封制度,那是玩真格的!...这些。

想了解明朝历史,看哪本书好?

关于这个问题,最近的我是最有体会的。因为上个月我特地买了全套的二十四史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还有明史专家吴晗编写的《。

古代培养一个进士得花多少银子?折合现代人民币多少呢?

你是问一个家庭或者家族培养一个进士需要多少钱?还是成长为一个进士的花销需要多少钱?提问的目的不是十分明确!不过现行流行给...”意思是:大司乐考察评定国学。

为什么感觉明朝爱好者不太相信《明史》?

明朝爱好者最多只算得上是一个爱好者,而且这个爱好是有明确的指向性的,所喜欢的明朝都是《明朝那些事》里所描述出来的明朝跟明朝的真实情况,以及别人眼中的明。

乾隆六下江南到底花了多少钱?

清代的内务府,其实就是皇帝的宫廷管家,皇帝的钱也都由内务府打理,内务府下辖七司之中的广储司,掌管着大量金银财宝,是皇帝私人金库之一。除了广储司,还有...清。

你买过书画作品吗?花了多少钱?

我有一些我有一些我收藏了几幅人物画,都是直接认识画家后,到画家本人收藏的。每幅大概2500元左右。😃九六年50元购海派名家高尚之达摩渡江图,九八年800元购曹。

明朝科举考试分南卷、北卷,按名额分开录取,对读书人而言合理吗?

自从公元605年隋炀帝开设进士科起,此后一千多年科举考试一直都是皇帝选拔人才、笼络人心的主要手段。特别是科举制走向成熟、鼎盛的明清时期,每三年一次的科举。

中国大学最早几年开始?

是诞生于19世纪六十年代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瀚大学。中国官办最早办的大学,则是北洋大学堂(1895年)无疑,之后是南洋公学(1896年)和京师大学堂(1898...是。

假如一个普通大学生魂穿到永乐元年朱棣身上,能不能让明朝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没有假如,朱棣所统治的明朝本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即使是横扫中亚的“帖木儿帝国”也只能避其锋芒。“三军种”同时发展的强大明朝“三军种”说的不是。

大学的名字的由来?

中国封建时代“大学”一词除了指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外,还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根据文献记载,大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

标签: 明朝科举都是

更多文章

  • 明代科举大案——南北榜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制度,明朝,科举

    [摘要]:明代科举大案——南北榜争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朱元璋为何要实行科举南北榜制度?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我们今天所说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它们的相同点都是牵动全国...河。朱元璋南北榜之争全过程?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

  • 张献忠江口沉银是真事?专家找到了关键“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献忠,江口,都是

    [摘要]:张献忠江口沉银是真事?专家找到了关键“证据”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江口沉银是怎么回事?史料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占领成都,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1647年7月,张献忠率部与明朝残将、川西地方将领杨展在彭山江口激战...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

  • 东厂和西厂有什么关系,和锦衣卫谁比较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厂,明朝,锦衣卫

    [摘要]:东厂和西厂有什么关系,和锦衣卫谁比较厉害?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明朝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哪个机构最厉害?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由于明朝的开国者朱元璋出身寒微,从小禁受了很多苦难。所以登上皇位之后,对贪官污吏十。明朝东厂和西厂是一个概念吗?明代的

  • 明末清初黄河水患为何非常严重:南宋决了黄河大堤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宋,都城,黄河

    [摘要]:明末清初黄河水患为何非常严重:南宋决了黄河大堤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民国时期黄河从哪里入海?有过几次改道?历史上黄河改道极为频繁,而民国前的最后一次改道发生在咸丰五年(1855年),改道之后黄河河道便与今天一致了。直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阻止日军侵占郑州...古。宋朝时期黄河是怎

  • 《推背图》的作者之一李淳风是谁?他精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天罡,推背图,李淳风

    [摘要]:《推背图》的作者之一李淳风是谁?他精通什么?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推背图》存在着什么样的秘密呢?《推背图》是由李淳风、袁天罡合著,是中国古代流传的几部著名的预言推算书之一,专门预言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至今仍有不少版本,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今天...中国的《推背图》是谁著的?你好,中国的

  • 揭秘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之谜:历史上刘弗陵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八岁,汉武帝,皇帝

    [摘要]:揭秘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之谜:历史上刘弗陵之死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汉昭帝刘弗陵是怎么死的?公元前87年3月29日,一代雄主汉武帝病逝。翌日,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继位,成为西汉的第8位皇帝(包括吕后专政期间的前少帝和后少帝)。死前,汉武帝指定霍光、上官...黄。正史上的汉昭帝刘弗陵是个怎样的人

  • 吴三桂的功过怎么评价?如何评价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崇祯,明朝,清朝

    [摘要]:吴三桂的功过怎么评价?如何评价吴三桂?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吴三桂是卖国贼吗?李鸿章呢?都不是。后来的人们,总爱用演义的眼光回看历史人物和事件,然后再联想一番——如果当初那个谁不那么做,后来也不至于发生那样的事,然后我们现在的世界也许不...同工不同酬?同是清朝重臣,为何吴三桂和曾国藩历史

  • 汉武帝男宠韩嫣拒绝勾搭丞相 为何被太后毒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汉武帝,男宠

    [摘要]:汉武帝男宠韩嫣拒绝勾搭丞相为何被太后毒死?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历史上的韩嫣是怎么死的?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韩嫣是汉武帝的男宠,汉朝皇帝们在男女之事方面那是各种奔放,汉朝龙阳之好那是屡见不鲜,几乎是父传子,子传孙。高皇帝有男宠籍孺,惠...这。千古一后卫子夫,汉武帝的最爱,为何最后选择自

  • 罗成最好的朋友是程咬金吗?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程咬金,罗成,隋唐

    [摘要]:罗成最好的朋友是程咬金吗?为什么?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罗成为什么打了程咬金?受了别人挑拨,罗成打了程咬金。靠山王的大太保罗方或罗周是罗成的哥哥,但是罗成夜打登州杀了他,有说罗成是在洛阳的时候打了程咬金一顿拳。二、枪法没传全。作为结拜兄弟,罗成和单雄信为什么不和,最终是谁负了谁?“罗单斗”

  • “私生子” 霍去病和卫青,挺起一个民族的脊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匈奴,平阳,河东

    [摘要]:“私生子”霍去病和卫青,挺起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简介霍去病(公元前140—117年),是西汉时河东郡平阳县人,是霍中孺和平阳侯家侍女卫少儿的私生子,霍去病直到做为骠骑将军率军进击匈奴路经河东郡才得以认。卫青和霍去病做过什么对国家有奉献的?卫青和霍去病在打击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