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人“一日几餐”?秦汉一天两顿饭

古代人“一日几餐”?秦汉一天两顿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48 更新时间:2023/12/10 7:44:24

秦汉一天两顿饭

从史料所记和考古发现来看,在原始时期并无“一日三餐”的概念,而是“饥则求食,饱则弃余。”“定时吃饭”是人们饮食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最晚在上古商代时已形成了“定时吃饭”的习俗。

先秦时期,寻常人家都是一天吃两顿饭,即所谓“两餐制”。这两顿饭可以看成是“早饭”和“晚饭”。

这两顿饭一般在什么时间开始吃?如同作息制度一样,古人就餐时间也是根据太阳的出没而定的。古人将一天的时辰划分为12个时段,太阳刚出来时,叫“日出”,但古人第一顿饭一般是在接下来一个时段才开始吃。其时已日上三竿,因为大家都在这个时候吃第一顿饭,古人干脆称此时段为“食时”。

古人称主餐为“大食”,此外就是“小食”,这在上古商代时已分得很清楚,古人认为早餐不仅要吃好,更要吃饱。

战国时期多了夜餐

那么,一日“三餐制”出现于何时?其实,在流行“两餐制”的先秦时期,已有人一天吃三顿饭。《庄子·内篇》有“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的说法,意思是去郊外游玩,带足三顿饭,来回肚子都是饱的。如果当时没有一天吃三頓饭的现象,庄子是不可能这么写的。

但当时的“三餐制”并不适用于普通人,有相当社会地位、家庭条件优越的贵族、富人才会一天吃三顿饭。

《战国策·齐策四》“管燕得罪齐王”条称:“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鹅鹜有余食。”意思是读书人一天三顿饭都吃不饱,你的鹅、鸭却吃不了。这说明当时已存在一天吃三顿饭的现象,同时也印证了普通人家并无“三餐制”。

实际上,此时的一日三餐只是一日两餐的补充,其中的第三顿饭有点“夜餐”的味道。当时在贵族中间吃夜餐并不新鲜,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中,就有齐景公深夜将宴席搬到晏子家的记载。

从根本上说,“三餐制”是特权阶层的饮食制度,最早是周王的专利。周王的日常饮食除了朝食外,就是“燕食”,燕食分别在日中(中午12时)或日夕(下午3时至5时)。如果在中午吃饭,从时间概念上说,与现代的午饭并无区别,但如果从食物的内容和当时人们重视程度上讲,则完全不是一回事。

秦汉时期,普通人或是级别较低的官员多为“两餐制”,但在贵族中间已普遍实行“三餐制”。当年淮南王刘长谋反获罪,汉文帝刘恒便特批他仍可享受诸侯王的生活待遇,允许一天吃三顿饭,此即《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里所说的“皆日三食,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此外每天还供应刘长5斤肉、2斗酒。

“午饭”成为主餐

“一日三餐”的饮食风俗始于魏晋以后,但真正普及则在隋唐时期。其时民间基本一天都吃三顿饭,与现代概念上的“三餐制”几无区别。其标志是,“中餐”“午饭”这类词汇开始流行,并大量出现在当时文人的诗文中。中餐即中间那顿饭,贾岛《送贞空二上人》诗中便有“中餐”:“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时。”白居易的《咏闲》诗中则有“午饭”:“朝眠因客起,午饭伴僧斋。”

中餐、午饭都是“中饭”的意思,因处于早、晚两顿饭中间,又在日中时分吃,故得名。中餐为“中食”“昼食”,与先秦时期中午时分享用的“燕食”在用餐时间上是相同的,但两者的重要性不能相提并论。唐时的中餐已成为三餐中的主餐,秦汉及以前,人们一天最重要的一顿饭“朝食”已退居次位。

需要说明的是,“三餐制”在唐时已很普及,但是“两餐制”并未因此消失,有的地方一天吃三顿饭,有的地方一天吃两顿饭,到清末,乃至今天都这样。

帝王一日“四餐制”

一天吃几顿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质条件和社会行为的制约。除了“两餐制”和“三餐制”,古时还有“一餐制”和“四餐制”及“五餐制”。很显然,一天只吃一顿饭,当是穷人无奈的选择,而一天吃四顿饭就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了。

“四餐制”在古代属于“帝王餐”,汉朝时被制度化。中国古代饮食制度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和礼仪特征,贵为天子的皇帝饮食安排自然要与众不同,以别尊卑。帝王为什么一天要吃四顿饭?汉班固《白虎通·礼乐》“右论降神之乐”条是这样解释的:“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原来,帝王每天吃四顿饭是借“四方”、“四时”之数字概念,有迷信色彩。

标签: 古代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三家分晋之前,春秋时期的晋国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国,春秋,历史解密

    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国瓜分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改写了中国古代的历史,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三家分晋预示着晋国的衰败,却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秦国的强盛。促使一个国家瓦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晋国统治结构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晋国的瓦解,六

  • 为什么只有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就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为什么只有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胆子大心无拘束。为什么只有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李傕、杨奉就不能?三国时期的曹操占据了北方,建立了魏国。这其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诸葛亮在隆中对的时候就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那为什么挟天子的就只能是曹操,而不能是其他人呢?

  •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历史上,因皇位而引发的惨案不在少数。有因皇位兄弟反目的,父子成仇的,甚至还有“宣武门惨案”,那今天小编呢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同样是由于争夺皇位而引发的政变,它虽然没有宣武门那么惨烈,但也让后人引以为戒。好啦,那就跟着小编一起去回顾下这段历史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想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他推翻蒙元

  • 五帝之一舜——姚重华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姚重华,历史解密

    舜(shùn,约公元前2128年— 约公元前2025年),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轩辕黄帝九世孙,是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生于姚墟。一说出生于诸冯,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虞舜的王位是唐尧禅让的

  • 宋朝的官场有什么不成文的规定 为什么他们那么廉洁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明朝,历史解密

    历朝历代都在杀贪官,而宋朝一代确实奇葩,很少因为官员腐败而下狱。据说明朝的贪官贪污的钱还没有宋朝的官员工资多,宋朝对公务员实行高工资制度,以薪养廉,像包拯那样的清官算得上千万富翁。可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真的是这样的吗?除此之外大宋还有三条不成文的官场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宋朝

  • 王崇古的一次壮举,解决了朱元璋不能解决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俺答封贡,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和平是每一个人都追求的东西,因为只有和平,人们才能安居乐意,享受生活。明朝时期,北方的边境一直都很不和平,因为朱元璋是把蒙古人打跑建立的大明,所以蒙古人经常的来光顾明朝的边境。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土木堡一役,明朝精锐尽失,很多的文臣武将战死,整个明朝的人才出现了一个断层,要不是于谦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明朝

  • 权臣把持朝政20年,霍光为什么不篡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霍光,西汉,历史解密

    汉朝自刘邦创建以来,这个朝代虽然文治武功很厉害,但西汉一直到王莽篡位,此朝一直在权臣外戚把持之下。比如刘邦死后,吕氏擅权,诸吕权倾一时。诸吕被清除后,汉武帝上任后,很注意防范后宫女专权,因此他临终前杀死自己的心爱的女人钩弋夫人,才让其儿子刘弗陵继位,但汉武帝却不知道,此后汉朝已基本被权臣霍光所把持。

  • 此人谋反康熙下令诛九族,后来又无罪释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尚任,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孔尚任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春秋时期,中国有不少的思想路派产生,像儒家、道家等等,但是说起最火的一家,那就要说到儒家了。儒家的弟子也非常多,所有有了百家齐放的说法, 而尤其是在西汉的时候,董仲舒甚至还提出了火遍一时的“

  • 成吉思汗一生有很多奇迹事件,至今无人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吉思汗,宋朝,历史解密

    铁木真出生于1162年,迄今为止,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传奇,最艰苦的环境往往最能造就人,铁木真幼年时期,父亲被杀,部族颠沛流离,自己又被敌人俘虏,尝尽艰辛,品尽人间滋味,造就了他刚毅坚强的性格,伟人毛泽东更是称他为一代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十分杰出,所到之处,无不充满着胜利胜利的欢呼声,一手建立了蒙古帝国

  • 张景岳有着哪些医学著作?都分别讲述了什么医学理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景岳,明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张氏中年以后著书立说,著作首推《类经》,其编撰“凡历岁者三旬,易稿者数四,方就其业。”成书于天启四年(1624年)。张景岳对《内经》研习近三十年,认为《内经》是医学至高经典,学医者必应学习。但《内经》“经文奥衍,研阅诚难”,确有注释的必要。《内经》自唐以来注述甚丰,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注》为最有影响